疫情实例作文素材 第1篇
__,是电力有限公司江夏分公司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在雷神山医院供电设施建设中,他带领____余名施工队员逆行而上,连续奋战____个小时,圆满完成雷神山医院保供电任务。
一、挺身而出
1月25日(大年初一),接到国网供电公司紧急通知,疫情告急,必须马上返岗执行重要保电任务。作为雷神山医院电力施工建设单位负责人,他一刻也不耽搁,匆匆赶赴现场。
这天,他接到了“三天之内送电雷神山”的任务。面对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没有丝毫退缩。“感谢组织信任,保证完成任务!”
当时的,疫情汹汹,百万人已经匆匆离汉,加之春节期间正是万家团圆的时刻,施工组织难度非常大。但这位钢铁汉子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不谈困难、不讲条件。
25日,他马不停蹄组织协调施工力量,当晚,他就在单位紧急开会部署。
26日凌晨3点赶至建设现场,敲定供电方案;23点,立即组织骨干成员召开碰头会,明确分工,制定施工方案和各项应急预案。当天,他还紧急调配物资和施工人员。
经过紧张组织协调,____名施工人员全部组织到位,10台环网柜、28台箱式变压器、7公里长的10千伏高压电缆等物资也全部运抵工地。
1月27日上午7点,带领团队进场施工,一场攻坚战就此打响。
二、争分夺秒
自进场施工开始,三天要完成平时15天的工作量,他必须与时间赛跑。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他将箱式变压器原有的基础浇灌改为预制石板材料,解决了阴雨天气下基础设施浇灌难以干透的问题。原有的浇筑模式每建设一个变压器基础至少需要1天,这一举措将原本1天的工作量缩短为1个小时。
为了快些、更快些,组织4个队伍在4公里长的施工断面上,同步开展设备安装、敷设电缆,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这一举措将原本需要10天的工作量压缩到了一天半。
一组日志记录了他昼夜奋战的足迹:
1月27日,带领____余人正式进场施工,当天10台环网、8台变压器、4公里电缆安装到位,此时工程完工60%。
28日,余下18台变压器安装到位,工程完工90%。
29日,验收、检查各种送电前的准备工作到位。18:23分,雷神山成功送电。
三天三夜,4公里的施工界面,用实际行动交出了的完美答卷。
三、全家上阵
雷神山医院成功送电后,医院电力供应保障又成了他的当务之急。该医院现有28台变压器,用电负荷18170千伏安,比军运会保电期间军运村用电量还大,安全保障刻不容缓,不容有失。
跟一样,他的妻子、儿子也坚守在抗疫保电第一线。自1月25日以来的10多天里,一家人没有一起吃过饭。他的妻子说:“同为电力工人,我理解他。”
他把工地当成办公室,几乎24小时都守在工地,累了就找个避风的地方坐会儿,困了在工程车上靠一会儿。他说:“早点送电,雷神山医院就能早点收治病人。”
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一名央企_员的责任担当。
全力守护电力公司员工身体健康
疫情防控工作事关广大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集团公司安排部署下,广大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事迹。
__,_党员,电力公司办公室主任。自疫情预警发布以来,本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守防控各道防线,为维护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保障公司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迅速行动,积极筹备。近期防护口罩非常紧缺,多方联系,于1月23日、30日先后两次购得口罩只,让员工第一时间得到保护。他安排人员每天加强厂区巡视检查和人员进出管理,杜绝无关人员进入,所有进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
高度重视,妥善安排。1月26日晚,公司疫情防控专题视频会议召开后,迅速将会议精神通过网络传达给公司各部门,要求各部门将员工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并加大宣传,联防布控,下载相关预防知识,通过企业微信工作群及微信工作群等载体转发给员工,提高员工自我防控意识。
贯彻落实,严防严控。建立有效机制,全面摸排员工情况,密切关注员工动态,坚持每天向集团公司报备;安排配置消毒液,每天对办公楼、生产现场等密闭公共区域消毒。在消毒液紧缺情况下,根据公司安排,发动辅控部利用专业知识将消毒液原料进行有效配比,并将安全操作规程转发给其他部门员工,同时对有需求的兄弟单位进行发放。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在继续,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继续发挥模范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疫情实例作文素材 第2篇
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了,回想起这20多天的抗疫经历,每个志愿者都感同身受。自20__年10月中旬疫情在__爆发,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热心奉献、忠于职守的志愿者,__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市政材料供应站副站长乔__同志便是其中的一员。
在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后,乔__同志第一时间奔赴户籍所在地-张掖路街道陇西路社区报到,根据社区安排,配合楼院长负责延寿巷高法家属院将近200户居民的入户宣传摸底工作。“您好,我是陇西路社区志愿者,请问你们一家核酸检测做了吗?最近有没有离开__市?”这是每位志愿者入户的开场白。自10月23日起,乔__同志便投入到疫情大排查工作中,每天要上下无数层的楼梯,一次次站在不理解的居民门前,用真情感染着辖区每家每户,微信运动每天两万步已成为常态。通过挨家挨户上门询问,播放小喇叭、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提醒广大居民尽快进行核酸检测并反复叮嘱居民做好疫情防护、外地来兰报备工作,提醒居民时刻关注自己身体状态。通过地毯式排查,及时传递疫情防控最新信息,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
根据志愿服务工作需要,10月30日起,乔__同志又陆续负责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和卡口值守工作。在核酸检测点现场,引导居民保持间隔,主动打开健康码,维持现场秩序,对于黄码人员,认真登记其信息,主动向社区报告,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配合医务人员上门为其做核酸检测。“重任在肩头,使命在心间,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所满分作文网有志愿者都立下誓言。
作为志愿者,最让他感动的就是传递出爱心后收获了温暖的回馈,在社区卡口点值守时,经常有群众进出卡口时会说一声“辛苦了,同志”,这让他心头暖阳阳的,还有群众自发的向志愿者赠送一些物品,有口罩,酒精,面包,牛奶,巧克力,鲜花等等,这让他明白,这是对志愿者最真挚的感谢。
疫情实例作文素材 第3篇
与时间赛跑我们要救更多的人
早上八点半,武汉市第六医院的重症病房一位45岁的危重症患者,由于新冠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导致心率下降,情况十分危急。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立即投入抢救,三个多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武汉市第六医院是第三批定点医院,已经先后收治了近600位重症患者,其中12位收治在ICU的危重症病人不仅年龄大,本身还有各种疾病,查房、抢救、日常治疗,科室人员每天24小时轮转。
工作压力大,病人的病情又随时有变化,年轻的医生护士难免情绪焦虑。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当一些危重症病人吃不下饭时,他就自己去为他们上鼻胃管,做肠内营养支持。上鼻胃管要跟病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感染风险很大。
有了朱国超的带头,年轻的医生护士们也调整好了心态。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个多月以来,已有5名患者转出ICU、3名出院。
努力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保障。早上六点半,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的护士长王晓靖前往医院接替夜班同事的工作,她要带领护士们做好在“红区”的护理工作。每次进入病区前,她都会对护士们的防护措施进行严格检查。
在“红区”,由于需要戴上厚厚的三层防护手套,给患者扎针有时很难一次成功,这给护士们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只要王晓靖有时间,护士们就会请她来帮助扎针。
在王晓靖和队员们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多的病人逐渐好转。截止到昨晚(2月18日),火神山医院已经有31名患者治愈出院。
疫情实例作文素材 第4篇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战斗,党员就是先锋!自__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党委发出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召后,城关市政设施养护所张__同志主动请战,第一时间下沉到临夏路街道木塔巷社区,近一个月来一直坚守在社区一线,积极投身到防控知识宣传、疫情排查、菜篮子保供、卡口值守、重点场所消杀等工作任务中。
乐于奉献,当好防疫知识宣传员。张__同志向社区报到后,就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通过张贴温馨提示、发放防疫手册、喇叭广播等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由于工作繁忙不能正儿八经地吃个午餐,中午饿了就在社区泡碗自带的方便面充饥。忙前忙后,一天下来要走近3万步,虽然他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可是晚上回到家已是精疲力尽了。
情系居民,当好生活保障配送员。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居民买菜难问题凸显,尤其是黄码人员居家隔离不得外出的情况下,他肩负起了生活物资配送的重任。由于所在社区老旧小区多,大部分楼房没有电梯,需要分发的物资只能靠他手提肩扛,一层一层的爬楼,一点一点运送到所需的人手上。看到居民们满意的笑容,他感到踏实、满足和欣慰。
严防严控,当好卡口守门员。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他都坚持在封控路口值守,坚决落实“七必”要求,进口必拦、进出必查、出入信息必登、身份必问、体温必测、外人必劝、进出必登记检查人员出入证及车辆通行证。路口条件非常艰苦,只有一个简易的遮雨棚,四面漏风,11月6日下雪那天,先是沙尘弥漫、土腥呛人,而后飞雪满天、寒冷刺骨,他毫不动摇和退缩,依然在风雪中坚守了整整12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出现在路口,继续甘当一名普通的“守门员”。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深深烙印在军人心底的使命。张__同志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积极加入山河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他完成社区的工作后,又跑到山河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加对各核酸采集点、学校、小区消杀任务。用一次次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子弟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战斗精神和坚定信仰,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消杀现场,他身穿防护服,佩戴橡胶手套、防护口罩,身背弥雾机对学校教学楼、走廊等各个角落进行无死角消毒。他不仅要身背五十斤重的消杀桶,手持二十斤的弥雾枪,还要承受枪体发出轰鸣的巨大噪音以及喷射出的雾化消毒药水造成的视线模糊。伴随着弥雾机“轰隆隆”的声响,消毒水的白色雾气喷涌而出,虽然味道有些刺鼻,却消除了可能存在的病毒隐患,给大家增添了一份安心和安全。伴着刺鼻的消毒气味连续工作,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裳,机器压酸了他的腰背,但为了早日战胜疫情他毫无怨言。
张__同志经常跟一起下沉社区的同志说:“到了社区我们就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组织和社区的安排,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用最踏实的作风和最朴实的语言,彰显着一名_员为民务实、勇于担当的应有本色,彰显着一名退伍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应有本色,用无悔的青春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守护着一方居民的健康与平安。
疫情实例作文素材 第5篇
再穿防护服
在一张拍摄于2003年的老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穿着一身宽大的白色防护服,戴着医用口罩、帽子,把护目镜压到额头上,露出了一双天真的眼睛。转眼间,17年过去,照片里的小男孩长大了,也像他父亲一样成了一名医生。
“那时我还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击‘非典’时穿过的防护服,拍了这张照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光杰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医务人员,父亲当年是抗击“非典”模范,他驰援武汉,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尽管母亲对他有些不舍,但也和父亲一样全力支持他。
1月26日大年初二,王光杰从北京赶赴武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支援。当时,院区还在改造,人手、医疗设备等非常缺乏,王光杰所在的20人医疗团队的到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院区医务人员的压力,让治疗工作快速进入了正轨。
王光杰介绍,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药物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支持治疗,比如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方面的症状时,会对其进行氧疗,或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些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临床现象,这段时期对于患者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能挺过去,病情就会逐渐好转,给患者相应的支持,就是帮他们挺过这个时期。
经过艰苦努力,湖北武汉的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积极成效。王光杰告诉记者,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大量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很多病区承受的压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现在医疗条件更好了,收治时间也大大缩短,我们能够更早地对病人进行治疗,而且病人对疫情的恐惧也在减少,很多病人都很乐观,积极地配合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他说。
几天前,病区里的一位患者康复出院,对值班的王光杰和其他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躺在旁边床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听到后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给我的一碗梨汤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送给我的啊,我问的时候你们都不承认……”老奶奶哭着对他们说。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体状况不太好,已经几天没吃好饭了。住进病区后,她很快被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奶奶,这些吃的都是给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早日康复。”王光杰俯下身子对她说。
像这位老奶奶一样,很多患者都会把医务人员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忍不住流下泪来;而这些白衣天使们也会把患者当成至亲,用高超医术和仁心大爱救治他们、照顾他们。王光杰表示,希望今后能有一些新药出来,在临床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呼吁康复出院的病人能够自愿捐献血浆,帮助更多病人渡过难关。
2月19日,王光杰值完班回到住处时已是凌晨3点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光杰显得有些疲惫。这段时间,他每天值班8小时,因为住的地方离医院比较远,一般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经常黑白颠倒,但他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等疫情结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妈。”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