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圣贤读后感(汇总6篇)

个人学习 25 0

学习圣贤读后感 第1篇

这一点精神我认为也是曾国藩在三十岁开始学做圣人的晋级之路中最核心的一个品质。

曾国藩在进入翰林院之后,发现人文荟萃,相比之下显得自己又土又包。为了改变这种自卑的局面,在三十岁这年曾国藩便开始疯狂读书,认真研究理学经典,并且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圣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可见曾国藩决心之大。

具体开始精进的方法第一条便是写日记,以前曾国藩也写过日记,不过并没有持久,而且记得大多都是流水账。之后,曾国藩的日记内容便有意的写成每日工作学习概况以及每日自己觉得做得不对不好的事情,并且刻意加以自我约束。当然,刚开始虽然知道问题所在,也并没有一下子就完全改正。

在曾国藩的日记中陈述他自己年轻的时候比较好色,听说有朋友纳了漂亮的小妾,他便迫不及待登门拜访并且要求朋友使唤小妾出来亮相一饱眼福。其实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了不耽误成为圣人的进取之道,便有意净化自己的思想,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到每当自己心有邪心杂念时,常常骂自己为禽兽。

还有年轻时,曾国藩喜欢睡懒觉,给自己定的读书计划每月也大概只有一半的时间能完成。不过在他自己的每日反省中,时刻提醒自己,在后来时间久了便能习以为常,并且言传身教的指导身边的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曾国藩教育他最杰出的弟子李鸿章。曾国藩每天早上六点要求所有幕僚一起吃早饭,李鸿章落拓不羁,有睡懒觉的习惯,深以为苦。一天李鸿章谎称头疼,卧床不起,曾国藩知道他是装病,大动肝火,接二连三地派人催他起床吃饭,整个早饭期间曾国藩一言不发,直到结束说了一句话,说我大营所尚只有一个诚字。李鸿章从此日日早起,保持这个习惯并且也影响着后代。

学习圣贤读后感 第2篇

“立志”或者说确立一个终生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对这一点体认极深。他曾说过,立志譬如打地基。“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如居室然,宏大则所宅者广,托庇者众;诚信则置趾基固,结构基牢。”只有基础广阔、结实,才能在上面盖起宏伟壮观的生命之殿。

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列为人的最后一重追求。越过从食色性也到出人头地这些层次,才能达到自我实现。而曾国藩直接把目标锁定在了自我实现,也就是做“圣人”“完人”。以“完人”为人生目标,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取法乎上”了。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第一个要诀,就是立志高远。这一志向,驱动他一生不在小诱惑、小目标面前止步。促使他在多大困面前都不苟且、不退缩。促使他“洗除旧日晻昧卑污之见,矫然直趋广大光明之域;视人世之浮荣微利,若蝇蚋之触于目而不留”。

因为有了人生的终极目标,曾国藩才能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历经度过了“开罪咸丰皇帝”“艰难创建湘军”“被皇帝拿掉兵权”“太平天国之战”“天津教案”等决定生死的重大困苦挫折。

从小学开始就学习立志高远,始终不明白其深意。而今,恍然大悟,立志高远是人生成就的根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曾国藩一生所经历的艰难,随便一件事放到我们如今的普通人身上都很难承受,所以我们更没必要于拘泥于眼前的鸡毛蒜皮小事,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曾国藩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这也是倔强刚毅、自我反省、立志高远三大精神的交集。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一个人肯定会经受无数次的反复、失败、挫折甚至倒退。关键是不能放弃。

学习圣贤读后感 第3篇

为人宽厚是曾国藩的一大优秀品德之一。

曾国藩正是凭借这种宽厚的品德,广交忠心朋友,对朋友的帮助都是倾其所能。同时期历史上著名人物,都或多或少受到过曾国藩的提携和帮助。

胡林翼是清朝同时期的著名人物,后世以“曾胡”并称。年轻时候,胡林翼是少年天才,轻裘肥马,家境优渥,岳父是两江总督。后来因科场案受牵连,家道中落。曾国藩爱惜才华,上奏朝廷称胡“胆识绝人,威望夙著”,“屡著战功”,是“才大心细,为军中万不可少之员”。这种雪中送炭,倾心推举,令胡林翼感激不已。后来曾国藩又调拨六千精兵,保证了胡起家的重要资本。在曾国藩的大力提携下,朝廷任命胡林翼为湖北巡抚,成了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之后曾国藩被皇帝解除兵权归乡蛰伏,也是胡林翼三番五次的上奏朝廷请求曾国藩出山。归隐两年之后,曾国藩在胡林翼的倾力帮助之下得以再度出山大展身手,才有机会成就一世英名。

前文提到过另外一名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也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在曾国藩大力培养之下成为清朝重臣,后来又反过来帮助曾国藩不少。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曾国藩一生朋友如云,他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朋友提携报答,不遗余力,另一方面,曾国藩一生功业半受朋友之助。可以说是由于曾国藩宽厚待人的品格,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左宗棠也是曾国藩门生之一,但他是个例外,极度高傲自大,恩将仇报。最早左宗棠因盛气凌人侮辱朝廷命官,被朝廷下令逮捕,“果有不法其事,可即就地正法”。曾国藩问询“焦灼极切”,全力以赴托关系走后门帮左氏解脱。在众人帮助下,左宗棠最终化解此难。后来在曾国藩大力推举下,左氏升任浙江巡抚,后又官至闽浙总督。可以说左宗棠的一生事业,主要是受曾国藩提携。不过左宗棠却恩将仇报,嫉妒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解放南京,便四处逢人就骂曾国藩愚钝无才,并且上奏朝廷诋毁曾国藩功劳。历史记载左宗棠为人不是很好,和郭嵩焘、李鸿章、沈葆桢等名臣也无不闹翻。

但曾国藩对左宗棠并不以为意,一笑置之,自言不必浪费精力与左氏争无畏之口舌,可见其豁达淡然的情怀。甚至后来左宗棠西征剿捻之时,除了曾国藩下辖属地足额及时的为其供应军饷,其他与左宗棠关系一般的省份都不能如数按期。除此之外,曾国藩又将最得意部下交由左宗棠使用,屡立巨功。这是曾佐晚年的最后一次交集,确实感动了左宗棠。在曾国藩去世后,身在西北前线的左宗棠派人千里迢迢送来一副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左宗棠终于承认自己不如曾国藩。曾国藩为人处世能做到如此地步,宽厚待人,以德服人,不可不谓“圣人”。

我们可能很难做到曾国藩如此境界,但是也能从中学到助人即是助己的道理,同时也不必与非友善之人浪费精力。宽厚待人是为人处世立德的根本。说起来都很容易,让我们在生活中多加体会揣摩并有意实践。维度三、立言——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

学习圣贤读后感 第4篇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曾国藩顽强不屈不服输的精神,放到今天,在学业的追求上连续遭遇如此挫折,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在清朝,成名奋斗向上进阶的道路仅为科举,在今天,对于绝大多数平凡普通家庭的孩子,最公平最简单的升级之路恐怕也是考大学考研究生了吧。

当然,曾国藩的坚持并不是盲目固化,而是每一次失败都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前六次秀才之路的失败,主要在于他父亲的教学方式只有死记硬背。后来他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文章过于拘泥,过分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接下来,他便针对自己的弱势下功夫。于是,在第七次考试中了秀才。同时这一方面也正印证了厚积薄发的道理。中了秀才的第二年,又连续中了举人。三年之后再中进士,而后又中翰林,翰林也就是科举之路的顶级了。

所以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即使是失败很多次,也是在为后来成功做准备。现在人们总是说,没有机会,缺乏运气,其实不然,因为你没有实力,机遇在你面前你根本就看不到也做不到。最大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不断修炼自身内力。

如果没有经历这么多年的求学经验和相应的文化水平,一个人是很难突然顿悟的。有果皆有因。在清朝,进士每三年考一次,当时全国读书人有几百万,一次录取三四百人,比万分之一的概率还小。试想,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而后考取翰林,并且当时的考中就是直接做官安排工作,怎能称为一事无成呢?放到今天,也应该可以类比为现在博士后的层次了。

学习圣贤读后感 第5篇

曾国藩对后代的遗嘱中,没有什么遗产分割之类的常见内容,重心就是把自己一生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心得又向儿子们交代一次,那就是为人一定要做到“不忮不求”。

人这辈子,最难去除的是嫉妒和贪求。所谓“不忮”,就是克制自己的嫉妒心。“不求”,就是克制自己的贪求心。这两点听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事实上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当世名公,都处理不好。嫉妒经常出现在功名事业差不多的人之间,贪求常出现升官发财之际。包括左宗棠、郭嵩焘当时的大人物事实上都常在这两点上犯错误。所以他专门强调,这两点不去除,既难立品,又妨造福。

当今的为人处世中,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两点恐怕是我们所有普通人最常见的通病,只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置之不理罢了。我们从来不会嫉妒跟我们相距遥远的亿万富豪,因为跟我们毫不相关。一旦我们身边的朋友做的比我们出色,工作比我们好,挣的钱比我们多,嫉妒之心便油然而生,“哼,他的能力跟我相比差远了,只是我运气不好”。正视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倍努力,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贪求心说白了就是给工作上的竞争对手耍小心眼,在商业利益的追求上使小心机。

“假疫苗、毒奶粉”事件依然历历在目,游族公司董事长被同公司高层下毒身亡触目惊心。这种行为在短期上看似对自己有利,实则走不长远,这是人品根基的溃烂,长期以往不说酿成大祸,成不了大事是必然结局。

学习圣贤读后感 第6篇

从这个维度来说,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一个人成就影响最大的一面。有了立功和立德的基础,立言更进一步升华,不仅能够带动影响感染身边的人,更是把这种伟大思想传至后世。正如现在的我,凌晨时刻,还在感受曾文正公的谆谆教诲。

正是曾国藩的一封封书信,一篇篇日记,记载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他真正做到了,并且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不断向上精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志士。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似乎很难做到影响后世,甚至不敢想象。但这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前面说过立志要高远。那我们就从每件小事的以身作则开始,想想我这件事做的到底好不好,我这句话说的到底对不对,三思而后行。如果我能早日读到曾国藩,也不会产生几年前由于年少轻狂带来的恶果。想想也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早日在艰难挫折中学习成长,换个角度不失为一件好事。

对于每个人的人生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先后早晚之分。奥巴马55岁从总统职位退休,乔拜登78岁才刚上任,那有怎样,拜登依然令世界瞩目。当下此刻就是最好的时候,热爱生活,敬畏时间,让我们一起精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