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到中国读后感(热门3篇)

个人学习 27 0

红星照到中国读后感 第1篇

印象最深刻的是长征那几个章节,曾经学习《七律·长征》时,仅仅体会到了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并没有完全了解困难如何解决。但当我阅读完时,不能说是感同身受,不过我很清楚,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这种幸福安康的生活,每一个为成功付出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在看最后一篇“再回百色世界”时,我也曾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也曾暗骂帮着外人出卖自己人的愚蠢;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在那个不被世界看好的中国,在那个有家却不敢回的时光里∶有为未来奋斗的人,有_求荣的人,有无家可归的人,更有无数的冤民。

而现在,21世纪的今天,是和平安稳的时代,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可的中国,是四海都可以为家的时光里∶仍有为未来奋斗的人,但少有_求荣的.人,更没有无家可归的人。我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要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去谱写属于我们的新时代的篇章。

如今再次回想之前的疑问,那便是迎刃而解了。我明白,这是见证者对事件的叙述,也是他们记录的历史故事。我清楚,《红星照耀中国》的非凡之处在于它记录了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一本书,是无数革命人一生的写照,亦是后世千百万人民了解历史的有效资料。

最后,我想说∶百年沧桑,中国巨变。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延续红色血脉。

红星照到中国读后感 第2篇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历程。20世纪30年代,中国_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并逐步建立起革命根据地。而__反动派却一心想要消灭红军。1930年5月开始对红军根据地展开围剿。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同志错误的思想和指导,把红军带入了绝境。关键时候,等人在江西瑞金举行一次军事会议,决定进行撤退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红军队伍分成了西进、南下两个纵队,同时攻打_军队的防线,打通了向西和向南前进的道路,开始了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历经千辛万苦,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经历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许多无数次激烈的战斗,走过了金沙江、雪山、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地方,终于到达了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建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接下来,红军要面对的是如何建设好根据地,团结带领当地老百姓参加革命斗争的问题。他们对红军战士进行政治教育,创办红军剧社,开展大生产运动,建立苏维埃社会,不断发展壮大。

《红星照耀中国》全面展示了中国_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勇敢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这本书里记载的故事和人物所展现出的信念坚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自信乐观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本书,不仅照耀了中国,还照耀了世界,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红星照到中国读后感 第3篇

战鼓打响,硝烟四起,硝烟中不断回荡着一声接一声的呐喊声,倒地声。有人逆风前行,有人拼尽全力,有那么一个人愿意自己从天堂跳入火坑,独身一人将一场红色长征带到世人面前,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将中国推向了世界,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美国的埃德加_,以一名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

书中的故事令人既熟悉又陌生。书中提到曾问老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结果他们朴实而又真切的回答,如今听来仍牵动着今我们的心:“他们是百姓的军,是救国的军!”是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筑起长城,用自己的身躯保卫了祖国安康,他们值得我们永远歌颂!

古话说得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们徒步走完遥遥长征路,虽道路崎岖坎坷,虽路途危险重重,前方未知,但他们最终看到了那“万里长城”。

在万千战役中,最触动我心弦的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他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泯泯众生,那30多名队员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伤痕累累的身体里有着的却是如青竹一般刚直的灵魂。这是一条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铺成的路。每一位红军都是一位伟人,不求回报,无私奉献。为革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在胜利号角未吹响前,绝不松懈一分一毫。直到鲜血染红夕阳,直到人民不再恐慌,直到中国可以骄傲抬头,这并不是他们非做不可的,但他们就是用肩扛起了这份重任,在自己家园受到敌军侵犯时,挺身而出。

这是见证中国崛起的一部巨作,它记录了中国从水深火热中慢慢爬起的过程,向世界各地展现了一个充满朝气的红色中国。在此,我要感谢_,是他让我们知道红军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我们纪念那些红军,同样愿红军精神永存于世人心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