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暴雨作文素材 第1篇
南京疫情有感
朱笑晨
前一段时间,疫情又席卷而来,南京一下子被新型冠状病毒打了个措手不及。新冠病毒开始扩散,向周围城市伸出了魔爪。这一切都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安宁让大家的防范意识降低,变得疏忽起来。面对可怕的病毒,南京人民积极地做着防范措施,大家全都去做核酸检测、接种疫苗。而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在核酸检测点面对着一条条人龙。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面对在各地出现的病毒,他也在加班加点地做着流动人口的排查,经常很晚才回家,甚至有时还会值通宵班。
而那时,我的姥姥和姥爷正在湖北省荆门市。就因为有很少的几个人感染了病毒,虽然地点与我姥姥姥爷居住的地方相隔“十万八千里”,可是这回小区都给封住了。这一封就是二十四天,除了做核酸检测时能出去,其他时间都只能待在家里。而做核酸检测要不就是在阳光下暴晒,要就是排队排到夜里。
由于疫情防控问题,我也不能出去旅游后者出去游泳,这让我非常沮丧,不过待在家中,减少聚集,这也是我们能为疫情防控做的一份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郑州暴雨作文素材 第2篇
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下午,大雨暴雨特大暴雨让整座嵩山陷入到灾难中。我活了40多年,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山洪,很多树木在遭遇暴雨和泥石流后被连根拔起,场面十分恐怖。我山里的小院也无法幸免。半夜特大山洪爆发泥石流狂泻而下袭卷了我坚守的山中小院和整个登封小城,甚至整个郑州。所有河道洪水滔天水库蓄水告急,半座城水深齐腰,百姓损失惨重,命悬一线。
我实在是放不下小院,拼命想维护小院,几年的心血都在里面,可是大自然的力量太强大了,我尽力了也实在没办法,哭天无泪那种。我的孩子也在山下,我真不放心,只能选择放弃小院自救下山。可路早被洪水猛兽撕碎了。选择是只能往高处走,徒步翻山二十多公里才走到山下。
山脚下一道泄洪处一个老人被冲倒,刚好被我遇见,老人抱住一根树杈不敢动弹,没功夫想像当时多危险,最终老人获救。扶他到了安全地带,离开。走到少林河附近,路上水深已过腰,一女孩被困,进退两难,急得哇哇大哭。不救只有一种可能被冲进河里,救也许是我们俩一块被冲进河里,我也只能选择后者,还好有惊无险,最终都走出来了。两天一夜经历了数个九死一生,除了累,我还活着。救人的事情,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这个时候谁都不能将自己置身事外,自救也好,帮助别人也好,其实那时候没法想象其他的事情。
郑州暴雨作文素材 第3篇
关于郑州大暴雨感想
从7月17日夜间开始,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等城市的灾情让人揪心。而这场历史之最的特大暴雨到底有多可怕呢作 文 吧?
我听到电视新闻里报道说,郑州一小时的降水量就高达201。9毫米,一天的降水量为640毫米,这是以往郑州一年的平均降水量。汽车被冲走,地铁被倒灌,房屋被淹没,连受困人口也高达77万人。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书写了一幕幕人间大爱。其中有几幕让我印象最深,郑州街头众人抱团喊口号过马路;好心路人用尽全力将深陷泥潭的一家三口救出;社区工作人员拿条幅做救援绳将洪水中被困的一名妇女救下……这些人性的光辉让人泪目。
这次河南抗洪救灾,真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确实,只有在中国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也正是在中国,让这些外国友人看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友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为身在中国而骄傲。也再一次印证了:危难关头,逆行的身影再次挑起了生命的重担,向他们致敬!
然而,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和问一句: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该怎么办?人类应当有对自然的敬畏心,有对天地的感恩心,灾难其实可控可防,只是自大的人类从来不会事后反思,只会事后痛彻心扉之后依然痛并快乐着。不要再让“天灾”一次又一次以无法预料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方式和我们见面!
郑州暴雨作文素材 第4篇
打赢硬仗需要“硬骨头精神”,越是困难的环境下,越是需要英勇奋战的精神劲头。当前,河南刻不容缓的防汛形势,紧锣密鼓的防汛节奏,无疑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次重大考验。广大党员干部当勇于先行先上,敢于在洪浪中“显身手”,勇于在战场上“炼真金”,锻炼能力、磨砺党性,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奋力夺取此次防汛救灾的全面胜利,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作为奋战在前的“排头兵”和人民群众的“守护者”,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思想,挺身于最困难的地方,斗争于最危急的时刻,把防汛救灾一线作为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的重要战场,勇战风雨激流、坚定必胜信念,织密“防汛网”、筑牢“生命堤”,于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在责任担当中擦亮先锋底色。
风雨漫灌的积水,淹没不了党群一心的昂扬斗志;洪水掀动的巨浪,吞噬不了众志成城的精神伟力。双肩扛沙袋、双手筑堤坝、身体做围墙......汛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向险而行,抢时间、争速度,从连夜值守到摸排险情,从封堵缺口到抢修路基,从爆破分洪任务到安全转移群众,在防汛一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集结为防汛抢险力量,为人民群众架起了摆渡的“生命之舟”。滔滔洪水势如疾风烈火,党员干部以“跟我上”的行动自觉打头阵,以“有我在”的强烈使命当先锋,成为人民群众最坚定的“主心骨”,把责任落细落实,把防洪大堤筑好筑牢,始终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之弦,凝聚防于未然、干在实处的行动之力,凝聚起携手同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思想上不松懈、行动上不松劲,汛期就多一份安全。泥巴裹满裤腿却毫无怨言,汗水湿透衣背依然投身战斗,能吃苦、能战斗的本色融注在党员干部的血脉中,闪耀在他们的身影里。“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在这次灾情中,党员干部以挺身而出的担当、以艰苦卓绝的斗争、以不屈不挠的意志站在人民身前、战在防汛一线,将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诠释得淋漓尽致,竭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面对声势浩大、来势汹汹的雨情,面对复杂多变、迅疾莫测的天气,面对防汛减灾、守护群众这场“大考”,广大党员干部勇当指挥员、战斗员,主动亮身份、亮责任,用毅然果敢的行动写下最坚定的答案,用坚持不懈的战斗交出最优异的答卷。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有迎风而动、战斗到底的力量,有高高飘扬、绝不退缩的信念,有愈战愈勇、不胜不休的'决心。旗帜在一线飘扬,力量在一线凝聚,绷紧“思想之弦”,架好“力量之弩”,党员干部以非常之意志集结非常之力量,必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防汛救灾大考中淬炼“真金”,交出一份不负初心使命的战时答卷。
郑州暴雨作文素材 第5篇
暴雨无情,人有情
秦瑞琪
7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席卷了郑州。三天的时间里,郑州承受了以往一年的雨量。
最恐怖的一小时,降雨量达到了201。9毫米,相当于150个西湖在一小时内全部灌进了这座城市。城市里一片汪洋,许多人被困在深水之中,生命危在旦夕。
一时间全国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救援队、志愿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对被困的人进行施救。受灾的群众,互帮互助,相互扶持,共克难关!
在这次特大暴雨中,有一个故事特别令我感动!妻子下班时乘坐的5号地铁被淹,车厢里全部人员被困。丈夫知道后,不顾外面狂风暴雨,水位已经没过膝盖,举步维艰。他毅然决然地要去营救妻子。一路上,困难重重,但他毫不畏惧,几经波折他终于来到了5号地铁口。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他看见了妻子,妻子安然无恙,他这才放心。他协助着救援队一起对被困的人员展开营救。
暴雨无情,它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它让我们知道,灾难不可怕,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灾难就一定会过去,美好的明天就一定会到来!
郑州暴雨作文素材 第6篇
另外,还有一些微小的感动,就是在一些积水不是特别严重的路段,陆续有人在清着排水口附近的垃圾,这些在暴雨中,能看到的太多太多了,有老人,有青年,有中年,有男也有女,他们都在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为着受灾的城市做些什么。
我们的感动,不仅仅表现在这些地方,这些在助人的人,他们在被记录到的时候,甚至因为距离的原因,没人能拍清他们的脸,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一定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因为他们都叫中国人。
郑州暴雨作文素材 第7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具希望的是为了人民的组织力量。我们看到,面对无情的洪灾,基层党组织释放出最强组织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执行力、贯彻力空前提高,能不折不扣地将各级党委工作部署落实到位,服从安排、听从指挥调度;号召力、引领力之强令人动容,高高举起的党旗指引着党员群众“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不恐慌、不混乱,有序地开展救援和转移等工作;在危难时刻,组织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党员先锋队,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践行在救援中,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受灾群众。
先锋模范、争当表率,最可依靠的是勇往无前的斗争力量。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关头显本色。我们看到,面对来势汹汹的内涝灾害,党员干部始终坚定信念,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充分展现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党员干部在抗洪危急关头中表现出了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带头冲锋的本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们用行动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铮铮誓言,诠释“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传承“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以永不懈怠的斗争姿态与汛情_到底,铸就了一支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抗洪铁军”。
患难与共、守望相助,最快蔓延的是相互帮助的凝聚力量。患难时刻,方显真情可贵。从网上流传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一幕幕发生在灾区令人感动的画面。地铁里,大家都在喊着让晕倒的人先转移,男生说女生先走,成人让老人孩子先行;十几人手挽手、喊口号横渡洪流;还有不约而同都降价的酒店,“包子不卖,谁饿了就拿”的包子店;免费开放的超市、健身房、图书馆等临时栖身之地……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所有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将彼此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力求一个也不落下。我们相信,这样众志成城的凝聚力足以抵挡洪水的放肆咆哮。
这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城市,一个始终把人民放在重要位置的国家,一个团结一致的伟大民族。河南加油,14亿人民是你们取得抗洪胜利最坚强可靠的“洪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