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朋友圈就好像(共5篇)

个人学习 22 0

翻看朋友圈就好像 第1篇

强迫思维和行为发生以后,强迫情绪就会随之产生。比如你的强迫症状体现为 “反复确认门锁”,当你在电梯间和家门之间来回跑的时候,未确认锁门之前的恐惧和不安,走路过程中的焦虑、烦躁,确认时的志忑,确认后的暂时放松,离开之后的再次怀疑,这样的情绪会反复交替上演,而且反复的次数越多,情绪波动会越大,直到你身心俱疲。

当你发现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你就很容易产生愤怒、沮丧、不安、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这些情绪混杂在一起,让你的情绪复杂而又多变。你还会不由自主地放大这种情绪,最终被情绪所左右。

解决锦囊:用合理的方法应对强迫症

第一步,你要正视并接的自己的症状,包括思维、行为、情绪,同时要下定决心踏踏实实地去改善它们。

第二步,就是顺其自然,每次当症状发作的时候,让身体去做它想要做的事,不要阻拦它。别拼命阻止自己的想法,别强迫自己不要惊慌,也不要去想其他的事、做其他的事来分散或转移注意力。

第三步,就是逐渐适应强迫症状发生的整个过程,从强迫想法出现,到强迫行为发生,再到强迫情绪产生,直到整个过程结束,这一系列经过,只要你不抵抗它们,勇政地去感受它们,那你就会慢慢适应它们,发现其实它们并非如此可怕。

第四步,你会渐渐把它们当作普通的事情去对待,当你适应它们以后,它们就只是你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了;它们和其他的事情一样,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己。当你有这样的感受时,强迫症就算是治愈了。

与此同时,如果你觉得依靠你自己的能力无法从强迫症的旋涡中挣脱,那就去找专业人员求助,比如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

写在最后:

由此可见,强迫症其实是由强迫思维引发并主导的强迫行为,并伴随诸多强迫情绪的症状。强迫症强迫了你的思维、行为和情绪,三者共存,相互影响,相生相伴。想要治愈强迫症,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求助专业人员。

翻看朋友圈就好像 第2篇

小米发现自己得了强迫症。她的症状是会反复地翻看男友和男友前任的朋友圈。她就像着了魔一样,不停地打开他的朋友圈查看,寻找蛛丝马迹;关闭,然后再打开。如此循环往复。最初她只是偶尔翻看,之后翻看的次数越来越多,直到演变成不受控制地翻看。脑海里好像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让她去翻看,另一个声音对她说,“很累了,不要看了。”她被这两种声音折磨得疲惫异常。

她问我:“强迫症到底对我做了什么?我要怎么样做才能戒掉这些习惯?”

翻看朋友圈就好像 第3篇

“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实际行动,比如锁门、关窗、洗手、听歌、看书、说话等。

由于思维会主导行为,所以强迫思维会直接导致强迫行为的产生,强迫行为反过来又会强化强迫思维。比如,当你的脑海里有“手脏”的念头出现时,你就会有 “洗手”这个行为出现,脑海里出现“不洗干净会染病”这个念头,你就会反复地“洗手”,一直到脑海里出现 “手暂时干净了”这个念头,你才会停止洗手。

由于别人看不到你的思维,只能看到你的行为,所以大家所说的强迫症一般是指强迫行为。

翻看朋友圈就好像 第4篇

在心理学上,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思索、思考的过程。

强迫症对思维的强迫主要表现为:强迫症会在你的大脑里以“单曲循环”的方式反复“播放”某一个念头,会让你产生一种失控感:明明知道这个念头出现后会痛苦,明明不愿意这个念头出现,可是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而且你越想控制、驱赶这个念头,它的反弹力量就会越大,在你的脑海里反而驻扎得更深。

强迫症的奇妙之处还在于,只有在遇到特定的事情时,隐藏在大脑里的“播放”按键才会被触发,而且是必定会被触发;但是遇到其他事情的时候,你完全不会出现这种反应。

翻看朋友圈就好像 第5篇

当文字记录生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瞬间的美好,是不是也是一种不拘一格的时光剪影?

把所有的忧愁烦恼借助文字抒发出来,好的写,坏的也记,从最初的写几句,几行开始,到后来的一段,一篇文章,也许没有多少精彩靓点,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都是生活中最真实的生活经历和自励的心语。

一台轻便相机

照片的意义在于把瞬间变成永恒,影像为逐渐褪色的记忆保留了鲜活的部分,相比于文字记录,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那一瞬间的喜怒哀乐。

_说过一句话:“能拍就拍,能照就照,想炫的一定要去炫,十年后,再好的相机和技术,也拍不出如此般模样,大胆地记录生活,你现在的每天,都是被值得收藏的。”

写在最后:

存在是很特别的一件事

无论是图片、文字还是视频,在记录的过程中至少能让你觉得对生活还是有点热爱的,证明自己是在体验生活,且活着。生活嘛,过给自己看的,没什么好装的,多记录记录,以后老了聊起来也能有个回忆的内容。

我们要做一个勇于探索生活的人,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感,每个精彩的瞬间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学会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生活其实可以五彩斑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