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万能事例素材 第1篇
写作文时最需要的,莫过于万能普适人物素材。
既能套家国情怀,又能写淡泊名利,还能论智慧、初心、不畏困难……这样的神仙真的存在吗?
纸条君掘地三尺,终于翻到了这位搞定所有主题的大佬——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德民!
他不但有颜有才,还是拯救素材荒的全能人物。今天就带来他的多样事迹,各种主题一键全选,再也不怕脑袋空空!
【人物介绍】
王德民(1937年2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
他“明明可以靠颜值,却非要拼实力”。1960年,为提升国家石油开发技术,王德民主动请缨前往偏远的大庆油田。工作辛苦、环境简陋,都挡不住王德民为国奉献的一腔热忱。
哪怕居住在冬冷夏热的牛棚里,王德民始终保持乐观。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挑战自我的心态,实现多项世界级的突破。
之后,王德民更专心在科研领域上下求索,取得多项瞩目成就。不少国家向他抛出橄榄枝,王德民却始终不为所动,坚决留在祖国。
如今,85岁的王德民依旧在发光发热,贯彻“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为了有更强健的体魄奋战,他极度健康自律,不吃外卖,只走楼梯,希望为国家油气田开发领域做出更多贡献。
【适用主题】
看完人物介绍,王德民院士作为素材具体可以用作哪些主题呢?纸条君写了几个示例~
1、投身科研,不畏艰苦
为了让祖国摆脱“贫油国”的称号,王德民主动请缨,挺身而出,在偏远艰苦的基层潜心钻研。烈日寒冬,磨不掉他刻苦的意志;屋舍简陋,挡不住他探寻的热情。王德民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头发里长了虱子也浑然不觉,过节时有丰盛菜肴也不感兴趣,终于算得突破性的“松辽法”,在艰难困苦中闯出一条崭新大道。
2、淡泊名利,不求物质
任凭风雕雨蚀,我自从容淡泊。初入大庆时,环境相当简陋,睡于牛棚,王德民却淡然笑之;功成名就后,他国抛来橄榄枝,面对名利,他依旧挥袖而去:“我的工资不算高,但足够我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王德民游于物质外,潜心科研中,在宁静中成就自己的一片天地。
3、乐观积极,坚韧不拔
斯是陋室,乐观则馨。初到大庆,王德民一个人住在牛棚,任职于最基层的试井工人,与其他学员待遇悬殊。牛棚冬冷夏热,漏雨不止,十分磨人。但王德民总是积极乐观,坚信自己终能研制打破困局的方案:“牛棚面积挺大的,也比较好。”豁达的心态,支撑他步过艰难险阻。
4、一腔赤诚,为国奉献
没有为国奉献的情怀和行动,如何将小我融入大我,将点滴汇入洪流?国家有难之时,王德民主动放弃留校任职的机会,转身前往偏僻的大庆油田,在基层谱写青春之歌。国家发展途中,王德民更拒绝了多个国家待遇丰厚的邀请,毅然留在心爱的祖国大地,用忠诚展现使命担当:“世上有哪个地方有条件让我组织几万技术人员向大自然进军?有哪个老板能给我这么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干?只有中国。”
5、挑战自我,锐意创新
翻过一山又一山,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大庆油田的新危机,王德民将目光投向了全世界都在钻研的难题:化学驱三次采油。他国专家屡试屡败,直接否决;国内学界也并不看好,不愿尝试。众说纷纭之下,王德民依然选择挑战自我,在质疑中前行,于批评中创新,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奇迹。
6、执着专注,始终如一
用生命践行无悔使命,用热血铸起赤诚丰碑。投身油气田开发领域六十余年,王德民“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历久弥坚。八十五岁之际,他依然恪守不吃外卖只吃健康餐、上下楼只走楼梯、坚持科学运动的生活方式,只为达到更好的研究状态,让自己为祖国工作的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
这么好用的万能素材,再放到收藏夹吃灰可就过分了!
你还知道哪些哪里需要往哪搬的万能人物素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走之前别忘了给纸条君“点赞+收藏”哇!
悄悄告诉你!更多万能作文素材:时事、人物、句子素材、_模板以及各种学霸学习方法,
可以前往纸条APP查看哦>
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应有尽有✧(≖ ◡ ≖✿)
语文作文万能事例素材 第2篇
作文成长事例素材
要写作文,怎么可以没有素材呢?各位同学,看看下面的关于成长的素材吧!
作文成长事例素材
一、对“成长”的解读
1、成长阶段要不断完善自我。
2、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我们要努力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
3、圆滑、世故,这些看似成熟所要达到的目标,实则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
4、要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成长就是不断改正错误、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有关成长的名言警句
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德〕海涅
我遇见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美〕爱默生
三、经典素材
1、诚实与成长(樱桃树的故事)
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回来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想了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父亲反问道:“小鬼,把我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消,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2、成长要远离阴影(“永远走出_”)
法国诗人散文家让·热内,生于19,襁褓中被父母抛弃。15岁时,他因偷了一件小东西而被作为盗窃犯送进儿童_,从此发誓要终生行窃,向社会报复。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蹲遍欧洲的少儿_和拘留所。之后,他被带进上流社会。在一个名叫奥里沃尔的社会组织负责人鼓励和帮助下,1945年,35岁的让·热内开始发表小说和剧本。他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讲:他勤奋写作,是为着“永远走出_”。这个曾是窃儿的_常客,获得了1983年度法国文学大奖。
3、成长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拉孟伊卡哈改过自新)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班牙的医学家桑迪雅哥·拉孟伊卡哈自小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里,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愿学习,在校各门功课都不及格,因偷钱被学校开除后,又结识了惯偷而游荡于外。待他回到家中,父亲被活活气死,邻居也无人理他。压力终于使他幡然悔悟,就此刻苦攻读,高中毕业已名列前茅,入大学后更加发愤,25岁成为母校的首席医学教授,后因学术上的创新和创立神经细胞学说于196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金,成为闻名于世的医学家。
4、成长也需要激励(一位姑娘的批评改变了格林尼亚)
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出身于有钱人家,自幼生活奢侈,不务正业,人称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二流子”。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格林尼亚意外地受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的羞辱。姑娘对格林尼亚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了视线!”骄横的格林尼亚生平第一次遇到别人对他的蔑视和冷遇,他怒不可遏。可是这令人无地自容的耻辱并没有使格林尼亚失去理智,他像一个昏睡的人被猛击一掌后突然清醒过来一样,开始对自己的过去产生了悔恨之情,他留下一封家信,悄悄地离开家乡。信中写道:“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来的。”此后,他潜心于学问,在导师巴比埃的`指导下研究金属镁所引起的有机合成反应,创立了格林尼亚反应。这一成就,使他于19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教导(塞曼迷途知返)
荷兰一次海坝决堤,人们从洪涛中救出一位拼命挣扎的临产的妇女,这人就是后来荣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彼得·塞曼的母亲。塞曼进大学后,被花花绿绿的城市生活迷惑了,追求穿着游乐,物理竟不及格。母亲看到他的成绩单,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地说:“早知你是这样一个平庸之辈,我当年真不该在洪涛中拼命挣扎!”母亲一番话使塞曼暗暗下了急转向上的决心。毕业时,塞曼成绩优异。31岁时,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重大成绩。1902年,他和老师同时获得诺贝尔奖金。
5、文学与成长(一本书挽救了一个小偷)
语文作文万能事例素材 第3篇
1.邓亚萍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2.闻一多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3.华罗庚
4.爱迪生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的确,爱迪生的一生就是把“为人类造福”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并为之奋斗的一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他三十岁时,发明了留声机,三十二岁时,发明了“世界之光”--电灯。
5.辛柏孙
英国人辛柏孙(1811-1870)为了找到最好的医用麻醉剂,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药剂都亲自试用过,但一直没有找到他认为满意的。一天,他发现“迷蒙精”可能是一种好麻醉剂,便大量吸入鼻孔,顿时失去了知觉,良久方醒。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找到最好的了!”
6.诺贝尔
诺贝尔,一次正潜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药,突然“轰”的一声,碎瓦如雨,烟尘腾空,他的新建实验室飞上了天。烟尘过后,家人跑出来一看,诺贝尔不见了,纷纷泪落如雨,个个顿足捶胸。忽然从瓦砾里钻出一个人,满身灰尘,血迹斑斑,他就是诺贝尔。诺贝尔揉揉眼睛,环顾四周,然后蹦着跳着欢呼起来:“成功了!成功了!”
语文作文万能事例素材 第4篇
作文素材名人事例大全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1)
1.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3.不能轻视背诵
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梁启超为学生讲解七千余字的《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鲁迅先生为了背诵一篇文章,不仅朗读,而且动手抄写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4.一生才三天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天。
5.《明日歌》与《今日歌》
明代钱福写了一则《明日歌》,内容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代文嘉又写了一则《今日歌》,内容为: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成就是用时间换来的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左思写《三都赋》花了: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6.滴水穿石
一滴从岩石滴下来的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长年累月地滴,却能造成奇迹。桂林的山洞中有不少长如石柱、蔚为奇观的石钟乳,就是岩石滴水的含有物历数万年的积累而形成的。
7.会走路的“黑板”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8.牛顿忘记吃饭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9.文章不厌百回改
古今中外,精于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马克思宁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把未经加工的著作遗留于身后。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看见福楼拜桌上每页文稿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福楼拜笑了笑说:“这是我的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10.程门立雪
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
作文名人事例(2)
西风渐紧,吹零了黄沙,漫天飞舞,夕阳的余辉落满荒芜的古道.孤傲的大雁在空中成队飞过,不时哀鸣几声,那是在低低倾诉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只有雁明白,她用一生的时间换取了大汉王朝半世的太平;只有雁明白,那幽幽的胡笳中,蕴涵着多少乡思,最终又怎样化成那以片青冢.
北去的车队,走入荒芜的地带,没有青草发新芽,没有花枝低桠,在勅勒川前燕支山下,只有冰树结琼花,她不敢瞧那落日照平沙,雁飞过暮云之下,却不能为她传达一句话,到川外人家.
她后悔了吗?不,她不能后悔,她想起远行前朋友的泪水,皇帝的重托,她身上肩负着一个国家的重任.她放弃的是青山绿水,是亭台轩榭,是欢声笑语,是父母亲人,选择的是人前的假意欢笑,是深夜的泪湿巾帕,是违心的奉承,是刻骨的伤痛.这是她的选择,她决不能后悔.
”此去妾儿终许国,不辞辛苦汉三军.”她从长安来,携一枝橄榄绿,走入匈奴人的营帐,以其贤婌和美丽点燃了那一方天空.从此大汉土地上不在有宫女王昭君,不再有那银铃般的笑声……换来的是,人民的欢声笑语盘悬于汉匈的两方天空.
那一缕缕青丝终与熬成了白发,岁月的风霜无情的在脸上蔓延,往事早已历历在目……
她清楚地记得,那以道决定她一生命运的圣旨;
她清楚的记得,所有大汉子民对她的期望;
她清楚地记得,皇帝对她威严的嘱咐;
她清楚的记得,这古道羊肠淹没了她北去的嫁车.
她没有辜负重望:
她用一生的光阴效忠她的君王;
她用一生的泪水洗净汉匈无数将士的鲜血;
她用一生的幸福奉献给汉匈子民一个太平盛世……
面对这盛大的`辉煌与荣光,她应该笑.可是当一切繁华落尽,伊人已不再年青,面对自己来时的足迹,却不禁老泪纵横.
太阳落下了平沙,夜风在荒野上出发,与阵阵马嘶声相应答,远方响起了凄凉的胡笳声,眼前的一切一切,使人们读懂了昭君.
名人励志事例(3)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和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无比,老师都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在申请苏黎士技术学院时也被拒绝。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他的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十五名。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