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德语版片段摘抄(汇总3篇)

个人学习 26 0

三国演义德语版片段摘抄 第1篇

答:对军衔和官衔的翻译特别难,有很多原因。首先,当时的政府以及军队组织架构与现在没有可比性。第二,汉朝行政架构崩溃了,新的架构在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不断演变。相应的,每一个国家新的行政和军事职务都需要新的术语和称谓。我参考了中国古代官职字典,虽然只有英文版,没法给我一个准确的的德文翻译,但可以为我提供古代官员职能和职位的描述。兵器、部族以及民族的名字也很难翻译,都需要做功课。

最难翻译的一部分出现在一百零二回: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这部分文本来自陈寿的《三国志》。这段文本像密码一样,而且有不同的版本从历史上流传下来。我很难解释清楚这部分,曾想过写一个注脚解释我为何跳过不翻。但这时,克里斯蒂安·瓦岑格出手相助,让我将这一段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然后他在自己的工作室坐下来,用纸和笔照着画,试图通过画画和计算的方式来理解这部分从技术上和工程上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了他的帮助,我可以将“孔”这个字解释为技术层面的轴承,或者是解剖学层面的关节,这样才将这一段译成德文。

三国演义德语版片段摘抄 第2篇

答:主要的挑战来自于责任感,翻译一部如此重要、地位如此之高的中国古典文学带给我巨大的责任感。第二大挑战是,我的德文译文必须一方面为受教育程度良好的读者群接受,具有可读性,另一方面又应当为汉学家这一特殊群体所接受。

这本书中人物上千。原文中每个人物都有姓、名、字、号,有时根据情形还会有别名。中国读者已经熟悉这些小说人物,而且可以通过汉字姓名区分人物。但德国读者仅熟悉罗马字母式的姓名。很多中文字除了声调不同之外,基本是同音字,因而许多名字如果按拼音翻译就完全一样。为德国读者计,我决定在介绍每个出场人物时按照原文姓名字号介绍,之后的翻译中就始终只用姓和名。但是刘备和诸葛亮两个最重要人物的名字是个例外。

第二个帮助读者识别人物的手段就是注脚,我用注脚“提醒”读者某一人物在哪一章节中出现过。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用字面意思来翻译人名。用字面意思翻译将使得一个人名变成一个词语,剥夺了名字本身虚指和两可的属性,这种汉字或名字本身的秘密是无法解释的、也无法翻译的。

三国演义德语版片段摘抄 第3篇

答:我总是为那些经久不衰光芒永驻的东西痴迷,它们超越时间,优雅之至,文学经典正是如此。《三国演义》是最古老的中国小说之一,由于它是一部历史小说,可能又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重要的。毋庸置疑,能够用六年时间翻译这部作品我感到荣幸和快乐。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最古老的、可能也是最受欢迎的。而且德国一直没有《三国演义》德文全译本,(汉学家弗兰茨·库恩在上世纪中期仅翻译了120回中的35回)。在语言方面,《三国演义》也是四大名著中最“古雅”的,包含了很多汉代文本,有长散文诗、檄文、敕令、书信等等,所包含的文学形式不胜枚举。

《三国演义》讲述的故事跨越了上百年时间。但是它却经常跳出叙事框架,穿插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支线故事。其构思与结构就像一部240集连续剧,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又是现代和当代的。

《三国演义》是一部关于战略策略的经典,被视为领导艺术的参考书,亚洲历史上的政客或领导人都常常引用这本书中的策略来分析并解决难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