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low 第1篇
“为了你的亲人,请把这条消息转发到朋友圈;请紧急扩散到你的朋友圈;不转不是中国人!”
面对这种夸张的虚假信息,有些人完全没有抵抗力,不考虑内容真实性,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转发得热情洋溢。
这样的朋友圈通常具备以下特质:
1.阅读量不高,不是日常10万加的大号。
2.账号主体为个人,即使被封号损失也不算太大。
3.信息没有权威来源,喜欢打着央视的旗号,却没有提供真实的视频资料。
4.没有参考文献。
5.下方有打赏,说明它想通过这些信息盈利。
6.存活时间不长,过几天你再点开,要不是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就是此账号已被屏蔽,内容无法查看。
7.言辞使用非常随便,开篇就是科学家曝出惊天大秘密,紧接着是一批夸张个例:50多岁的张先生,吃了一个地瓜,几小时后病发身亡。只有结果没有细节。
8.内容经常和死、癌症、心脏病这类中老年人非常敏感的词挂钩。
把虚假消息转到朋友圈,被骗的人也成了做虚假宣传的“同谋”。
遇到这种夸张的朋友圈,不妨留下刘国梁那句著名的话:“醒一醒”。
朋友圈low 第2篇
这种朋友浑身都散发着负能量,好像自从有了朋友圈,地球就从来没有正常运转过一样。
而且你千万不要评论。
一旦留言,她就会私戳,和你说个没完没了。如果你表现出一点点厌烦的情绪,她就会说你冷漠,不够关心她。
有时你没有评论,她还是会私_,“没看我的朋友圈吗?都不关心我。”
某戏精网友发了一条朋友圈,并在底下回复了三条。她又把同样的内容发到了qq空间,结果就给自己挖了坑。
她忘了qq空间所有留言大家都能看到,于是自问自答直接被拆穿。
有时候朋友圈的无病呻吟还会给其他人带来伤害。
一个100斤的妹子,总是和她140斤的朋友吐槽,自己男朋友嫌她胖,她很不开心。
她倒完苦水开开心心地走了,她的朋友在想,是绝交呢,绝交呢,还是绝交呢?
朋友圈low 第3篇
---
那晚之后我也花了几个小时,把李文亮医生的微博浏览了一遍,稀疏平常的,鸡毛蒜皮的,都有。
每一条都像一块水煮的鸡胸肉,味道淡淡的,口感柴柴的,但其所有的片段都加起来之后,味道却变得厚重,口感丰富得复杂,像是一部在不停更新且有待更新的自传。
后来我觉得,如今互联网上每个人发布的每一条微博朋友圈、每一句QQ空间说说、每一段抖音快手小视频,都在悄悄地构筑起自己人生的自传。
这是一个仅用低成本就能较完整生动地记录每个人生历程的时代。
而我之前却用它来吐槽别人土,嘲笑别人low。
或许这可能才是朋友圈之类平台的纯粹用法吧,至于微商之流的商业行为,只能说我们改变不了市场发展的导向,但也没必要因此而埋汰平台和停止更新自己成长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