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读后感怎么写(合集5篇)

个人学习 25 0

岁月如梭读后感怎么写 第1篇

这部电影改编自罗启锐导演自己的文集,也取材自他的故事。朝花夕拾,以小见大,在这样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背后想表达的意思是:“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据说片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导演的亲身经历,比如恋上富家女、失去哥哥,而他亦是在用电影的形式来纪念他的亲人。

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我无从考证罗启锐的出身是否像片中的罗进二一样贫寒,但可以肯定的是,七十年代港大,八十年代留学美国,就读最好的三大电影学院之一NYU,这份经历令他早已成为香港精英文化的代名词。他、张婉婷、许鞍华等人有着一样的人生轨迹,而他们的电影也因此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在不忘反映现实残酷的同时,又总免不了要做浪漫化的处理。

在他们的身上永远看不到对现实的严厉批判,而是凸显着一种中产阶级特有的浪漫主义的情怀。《岁月神偷》也是如此,而且还高明的选取了一个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户位于深水埗的普通家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香港社会里所经历的坎坷。

影片又名《1969太空漫游》,而1969则是香港社会最黑暗、最动荡的一段时期。官员,警察乱收保护费,医院的护士打针、递水也要收钱,加上大陆_动荡的波及,香港民众的生活十分艰难,这些在电影中都清楚的看得到。但通过孩子那戴着鱼缸的视线所看到的变形的社会则大大缓解了这种直面惨淡人生的苦楚,仿佛收保护费可以当作鬼佬差人逗小孩倒背26个英文字母般的游戏,而失去亲人这么可怕的事情也在孩子将偷来的夜光杯、米字旗、齐天大圣一一填满“苦海”的行动中得到了最浪漫的化解。

哥哥死后下葬在优美静谧的西式墓地,这当然不是《细路祥》一样的草根情怀,而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式的温馨。也许单纯是善良的人性根本无法解决现实的冷漠与痛苦,但正如鲁迅为《坟》的结尾插上的野花,电影也需要这么一个光明的尾巴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浪漫主义的情怀。

《岁月神偷》中白纸一样的纯洁是香港电影多年以来都不曾有过的了。试看这些年的港片,以叶念琛的“爱情三部曲”为代表,港女通常都令人厌烦。用林奕华的话说:“外表均只能以中庸形容,然而对待追求者时,却无一不摆出公主中的公主,女皇中的女皇的嘴脸和身段。”男主角也不落下风,森美、王祖蓝这些样貌猥琐之流亦常常出没在银幕上,扮富家公子和花心大少。

《岁月神偷》则不同,纵然草根男和富家女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但影片却给这对少男少女留足了表现的空间。不仅有“double rain bow”和“热带鱼的记忆”,更有公主离去,王子倒下,鲜血滴满白玫瑰的煽情桥段,唯美得让人觉得是在看韩剧。至此,罗启锐的中产阶级精英意识再一次凸显了出来,让爱情抛离现实的诸多枷锁,只留下最美好的一面给观众看。这样的纯爱在当下社会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别说是香港,就连内地也早已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商业大潮的侵蚀下变了模样。

太多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那样找来“要在宝马车后座哭泣的女人”大做文章的节目就已经证明了当下这个社会价值观的堕落。因为没有,所以才弥足珍贵,才让《岁月神偷》里的爱情这样的触动人心。

岁月如梭读后感怎么写 第2篇

倾泻了一地的月光,寂寞了谁的悲伤。似水的年华、落寞了谁的繁华。

翻阅相册,日子依依往前。看到高中时写满了一脸幼稚的我们。回忆起那些褪色泛黄的记忆,已悄悄然间变得模糊。一年的时间,把我们蜕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某日路遇你的繁华,是否能忆起曾经的的年华?曾经一起的某某,现在都已各自散落在天涯。犹如溅落一地的水珠,又如繁华中的落幕,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就此撒落,而无处可寻。

那本不愿再次翻起的相册,在不经意间,掉落、随风翻阅。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还印着你阳光下灿烂的笑容。而今天已忘记你的名字,想要挖空记忆,把你的名字从脑海里搜索出来,却是谈何容易。于是不愿再去记起,就当做一次美好的回忆。没有甲乙丙的定义,只有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站在时光的彼岸。回眸,欣赏那曾经。

掸落一地灰尘,翻阅起一年前某个午后我们的记忆。高考将近,遗留下整个高中生活唯一的回忆。如果不是再次翻阅起的相册,我怎相信,我的高中有如何的经历。走出校门,唯一保持联系的知己。此时才感叹着“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年的时间,读书时天天见,现在却是终年难得一见。生活让我们忙得只剩下呼吸的机会,而此时的我在想着你,而你又在梦着谁?

人都一样,往往失去,才倍感珍惜。如今的你我,已各奔东西。那些回忆,是我们一路风风雨雨的见证。虽然已各分天涯,但是这样的夜,这样的你,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我的视线,怎不让我倍感思念?

一年的时间,犹如缓冲的过程。慢慢的,习惯了彼此偶尔出现。再慢慢的,习惯了彼此未曾见面。半年前,你还出现在我学校的大门前,而现在,我只能出现在你几乎为零的思念。朋友,才刚开学,不知为何,思念那么强烈。现在的我们,都好远,有的出省了,远如天边。有的,在这城市的两端,忙碌得连见面也没有时间。有的即使同一学校,心里的距离,却连微笑也夹杂着咸咸甜甜。

1月的酒厂,樱花满地。7月的酒厂,绿水青山。一切,都只留下照片下的记忆。突然好希望你们一下子出现在我身边说:“走,明天去某地玩”。我好高兴,可是,在今天,连这样一句普通的话,都变成了一种奢望。再听到这句话,不知是几年后的几月里。那时,是否还能樱花满地?那时,是否还能欢歌笑语?

一个人的天空,不知何时起,变得暗蓝。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我们一起去过的地方,还是绿树成荫,还是蓝天白云,只是少了某种难以言喻的美。

热腾的街心,以前未曾觉得空旷。如今,一个人走在人流如注的街头,伫立、仰望。却再也找不到你们去的那个方向。亲爱的们,你们到底去了哪?怎么忍心把我一人丢在兴义这空旷的地方?我想躲在人潮里掩饰自己的孤独,却发现,原来我始终是一个人。

是我还不习惯孤独吗?为何中午2个小时的午休,一个人走到坪东广场,才发现一切都好空旷。曾经那张凳子上,我们的影子,早已消失在时间的大海,历史的洪流。原来,两颗心终究会变成单数,不是太拥挤,就是太孤独。我们是太孤独了吗?那为何至今还是习惯不了孤独?

亲爱的们,我想你们了。此时电脑右下角显示着20xx年9月19日02:18的字样。在这样寂静如水的夜里,你们一定在熟睡吧。

思念是会呼吸的痛,我终于也承认这样的话语。因为,想你、很痛。夜很深、人很静。心、很满。因为有对你们的想念。晚安,全世界。

岁月如梭读后感怎么写 第3篇

《岁月》文集是一扇往昔的窗口,让我猛然想起,自己加入民航二所这个大家庭已经25个年头了。看到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文笔,已在脑海中沉寂的日子如一幅幅画面重新展开。

当年,来到民航二所时,就一刚从大学校园毕业的毛头小伙子,对未来既憧憬又无知,唯一需要面对的,就是干活儿。曾经几天几夜不睡觉赶弱电工程设计图纸,曾经在新建机场施工睡门板,曾经同时承担多过功能模块任务搞软件,曾经半夜进行机场信息系统切换卡壳烽火排故障。随着经验和阅历的增长,逐渐被安排承担一些管理任务,曾经大半年蹲守工程现场组织项目实施和保障,曾经协助领导管理科研项目,曾经协助领导办理人事工作,到今天干起了采购部门管理。

在我之前,在我之后,几十年上千人加入民航二所这个团队奋力打拼,走过相似的人生历程。过往种种,已成岁月,逝去的是年华,留下的是积累和感悟,不变的是民航二所这个营盘,加深的是对民航二所团队的感情,升华的是对建设民航科技强国的信念。

感谢《岁月》把历史的点点滴滴凝练成篇,汇集成册,让我们有机会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眼前、思考未来。

岁月如梭读后感怎么写 第4篇

很多人说,时光便是负债,它背负了沉甸甸的往事,一再找寻出口。明明有韵味,却说太陈旧,明明是珍宝,却说是流沙,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回首怀念,而是与今对比,反觉相差甚远,便弃之怨之。而于我而言,旧时光是独一无二,值得纪念,那时候的所有东西都被光阴和岁月镀上了一层金色,弥足珍贵。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广告学也不例外,而现在的人大都关注于当今,而未能将触角伸向中国古代,忽略了中国广告史料对当今广告界的影响。而由国庆作为中国广告历史文化的研究者,其贡献恰恰在于填补了“中国广告史”的史料及空白部分。虽然这个研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但由国庆定不移地走上了这条储物出才的道路,而且几乎是无人走的本来就没有路的路。可见,他为我们的中国史料搜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更多的承担了社会的历史责任感。俗话说“千年的文字会说话”由国庆在多年来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中搜集到的`大量的广告实物所着成的这本《老广告里的岁月往事》,真真切切的成为了独家的专有的第一手的最鲜活的资料,成为了会开口说话的千年文字。

这本书中提到,商品社会一切都是经济行为。我们可以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是广告。小时候的糖纸,收集的笔芯包装,当我们还孩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接触广告。那时候很多孩子都喜欢收藏糖纸,花花绿绿的糖纸放到书中压平了,夹在书里,很是喜爱。然而,而今的糖纸更加丰富了,多彩了,可我们却也不再收集了。所以说,在不同的时代同一件商品会产生不同的广告效果,在老广告里面,我们或许可以更多的体会到那个时候的广告风味与制作艺术。

这本书中看似是广告文物的收藏实际上是涉及了广告的方方面面,由先生对不同广告文物进行归类,对不同的广告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可见他在这个领域没少下功夫,是古代广告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

中国广告史料是历史的一种见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从市场、招幌到包装、海报,中国传统商业广告文化是随着市场的发育,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兴盛而不断成长的,始终紧扣着时代的脉搏,对老广告的研究也是在紧扣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所做的鉴古明今之事。

岁月如梭读后感怎么写 第5篇

岁月如歌散文

葱葱雨季,白驹过隙,转眼十七年弹指而过。一个人的晚上我总是会忍不住想提笔写下什么,为自己的青春年少留点纪念,却是往往落不下笔。

光阴似箭,它不会因谁的祈愿而停下自己的脚步,从来都是那么无情,那么冰冷。但岁月的变迁中我们亦是学会了成长,懂得了取舍,变得成熟起来。

我曾经很不喜欢夕阳,每当看到夕阳西下日暮西山,我就会不自由有一种紧张。或许正如古诗人所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和晨曦一般红霞似火,却处处透露一种暮气,和其恰恰相反,深红使人烦闷。从某个方面,这正好似时间的具现,给人惶恐以不安。

我很喜欢一首歌,郁可唯的《时间煮雨》,虽然我并不喜欢郭敬明。我喜欢一人独上西楼,静静聆听。我怀念曾经的梦想,它像是一搜折纸的船,被我放进溪流,却再也未曾扬帆。

时光是一柄利剑,岁月是一条长河,它伫立在时间的尽头,带走属于我们的一切。年少的我亦是喜欢抱着自己的亲人撒娇,在那无忧无虑的时代。夕阳血红的晕圈仿佛把我带回那个曾经。

外公离去的时候我9岁,那一天他说他要回家。长辈在家外议论着,留我一人在房间照顾外公,我并没有听听他们的议论,只是静静的看着外公。我亲眼看着他的'离去,我并没有声嘶力竭,只是想起那些随风飘逝的童年――或许是我太年幼。

外公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抗日战士,我每次去他都会笑着托着我的身体在背上,背着我走出院落,看着远处一片绿野无际。我努力往上看着,他只是那样托着我,用手往上撑了撑,慈祥的看着我。我把头贴在他的背上,放佛这样,能带给我安心。那个时候他已是不惑之年。

我喜欢象棋,因为每当看到象棋,我就仿佛看到外公。他带我学会了走棋,在他生命中最后的,清醒的时刻。在他离去以后,我带走了那一副棋,它很陈旧,仿佛外公一生的沉重――深邃而厚重。摆放在我的书台格格不入,但是每当我心有委屈,都是看着这副棋盘,仿佛看见了外公坚实厚重的臂膀,一如当年,托着我坚定的走向前方。

外公的离开让我明白生死;知晓亲情。在以后的日子,再也没有那么一个老人托过我,走在田间。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也曾恨过,恨这时光,带走了我最亲最爱的人儿。

岁月如歌,优雅而迅速。如今的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孩童,我明白了生命,明白了自己。想着往昔的种种,我不再哭泣,只是沉默,岁月的洗礼让我学会了深沉,不再幼稚。

我不曾再幻想过时间重来,我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曾经,因为我成熟了,我走了外公,我还有父母。看着父亲弯曲的臂膀,母亲两鬓的斑白,我不再蹉跎岁月。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只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

很多人都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回头看看父母花白的发丝,和他们日渐衰老的容颜,自然就会知道,这时间都去了哪里。

我不再年幼懵懂,我不再迷惘悔恨,我不再埋首哭泣,不再怨恨这时光的无情。在这岁月的变迁中,我学会了坚强,成熟。

岁月斑驳中,我们会失去,亦会得到。它记录了我童年的悲,欢,离,合,我将永远铭记,这爱的具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