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林觉民(精选7篇)

个人学习 24 0

高中作文素材林觉民 第1篇

(一)高级小众人物

如果作文中要用到人物素材,那必然不能再用李白司马迁之类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对吧?那必定要用能提升格调的小众的呀,除了写国家时事类作文之外,材料作文、时评作文当然出现外国小众(小众的意思是在高中作文里没那么多人用)的名人最好。(以下人物描写片段都是高中时期周末自己积累素材的过程中编的。)

(二)跨学科理论

什么是跨学科理论呢?提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说“墨菲定律”、“蝴蝶效应”。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如果能用这些理论来作为论据支撑论点,那可不得了呀,这并不是因为这些理论有多高深,而是因为用的人少。接下来也举几个栗子咯!

高中作文素材林觉民 第2篇

39、

大雄在《哆啦A梦》全集中摔倒了14961次,被妈妈骂了7456次,摔进阴沟967次,考零分502次,可是他依然不愿意成为优秀孩子的陪衬,努力地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0、

民国年间,刘文典持着教育新人才而救国的信念,取道越南,香港,历时数日到达西南联大,抵达时只剩下一件油污斑斑,破烂不堪的衣服了。他甘愿放弃舒适生活的阳光雨露,选择的是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理想与信念。

41、

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被“打倒批斗”,自得流落岭南做哑羊。教课被停,住所被封,_铺天盖地,然而陈寅恪坚信文以载道,力求著书“痛哭古人以赠来者”,因而著成了八十万余字的《柳如是别传》。

42、

我想起了《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一个有着千般风韵的爱美的女子,贫穷而美丽的她,面对失去“好朋友”的钻石,并没有逃避或耍赖,而是毅然决定要用一生来偿还这笔债务,她用十年艰辛和最美丽的年华偿还这一笔“误会的宝石”,在那一刻,玛蒂尔德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43、

_期间,马一浮在四川乐山住了6年,办书院,收弟子,著书立说。_权贵财政部长孔祥熙的母亲去世,丧事办得极为排场豪华。孔祥熙派人找马一浮替他母亲写一篇歌功颂德的墓志铭,马一浮委婉地拒绝了。孔祥熙不死心,再派员找马一浮,许以黄金若干两作为酬劳。马一浮听说是金钱交易顿时从椅子上站起来,冷冷地说:_我从不为五斗米折腰,请回吧_来人只得悻悻而返。

44、

他曾一袭白衣在公主宴席上惊绝四座,他也曾官至右丞福禄双得,但在居于禅寺的那段宁静时光,他方才找到心灵的栖宿。_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_使他真正于宁静中找到了心的入口,_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_使他获得了心的淡泊。常建正是在慢下脚步的宁静思索中悟妃了禅意,在淡泊中明志,在宁静中致远。

45、

一篇《陋室铭》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甘于贫穷,可这背后还透着一股倔劲。他无论身居何处,不论境况如何都能自得其乐,不向困境低头。刘禹锡一生屡遭贬谪,在终于结束了十二年贬谪生涯后,他回到长安城吟了句:_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_这句略带解嘲的诗让我看到了一个历经沉浮后虽无原先桀骜但仍未收起棱角的刘禹锡。他始终都是那么倔强,学不会顺从。

46、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他的母亲在冬天每周给他寄一封信,每次的结尾都是_天寒露重,望君保重_。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眼中最动人的字眼,因为那丰沛的爱,因为那剪不断的挂念,家书成了心的纽带。哪怕天寒露重,我们亦可以相互取暖。

47、

面对民众的指责,刁难,面对教会的威逼迫害,哥白尼面不改色,对_日心说_坚信不疑面对强加给他的污名,他宁死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他发自内心地追求真知,所以无法颠倒黑白。在生命与灵魂之间,她坚守初心,在世界科学历史的起点为人类立下追求真理的伟大丰碑。文天祥在狱中也不忘初心,决不投降,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为坚守初心,甘愿赴刑场就义……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坚守的是什么?不是赞赏,不是尊严,而是不忘初心的信仰。

48、

我们不是帝王,不能开疆扩土,我们不是将军,不能横刀立马,驱除鞑虏,我们不是诗人,不能眠云卧雪,琴棋书画诗酒花。我们只是普通人,但我们可以演绎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们可以为别人点亮一盏灯,我们可能不伟大,但我们可以很高尚。

49、

冯友兰这位一代大哲,终生辛苦耕耘于哲学教育和创造领域,也曾饱受非议,世人诽谤他至积毁销骨的境地。他曾痛心迷惘于_道术迁变_,却始终不曾一蹶不振,自弃消沉_极难苦寒地,不输一段香_,著成《中国哲学简史》。了却人生大愿他的哲学结晶福泽后来者,留名青史,他无上的品格让后世关注,敬仰。

50、

高中作文素材林觉民 第3篇

_”对于巴金来说是始终无法忘记的梦魇。巴金说过,他也曾跟在别人后面扔石头。他也不得不说违心话,做违心的表态,写起了歌功颂德的文章。追求说真话的巴金,陷入了精神上的极大痛苦。“_”后,许多人选择了沉默,他不愿意,他选择讲真话解剖自己。晚年的巴金更加以托尔斯泰为自己的榜样,毕生追求一个讲真话的知识分子的社会理想。对于自我忏悔试的《随想录》他曾说:“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

25、

高中作文素材林觉民 第4篇

语言类素材又可以分为两大类——气势宏大类与意象优美类。气势宏大类能增强语言气势,多用排比、对称手法。意象优美类多来源于现代诗歌,特点在于“难以读懂”,正是因为难以读懂,所以可以百搭运用,所以你可以对它进行多样解读。

(一) 气势宏大类

(二) 意象优美类

这类语言素材其实相比气势宏大而言,更百搭。关键在于如何做出多样解读。拿叶芝的一句诗举例。“走吧,人间的孩子,走向那荒野和河流,与一个精灵手牵手。因为这个世界悲伤太深了,而你不能懂。”

这种看似在与你对话的过程非常吸引和打动人,很有代入感,用在作文中会感觉很亲切自然,你不觉得像一阵风一样很温柔很清爽吗?诗人的语句我们很难真正读懂,但是正因如此,他们的诗句才会有百搭的效果。比如这句话,用在哪里不可以呢?你可以认为那个精灵是困难和磨难,你可以认为它是跨过荒山河流之后的美好和光明,你可以认为他说的世界的悲伤太深是人要面对的无尽黑暗,你可以认为你不能懂代表着单纯和无邪。你可以认为一句“走吧”是让你释怀的感叹句,你可以认为“人间的孩子”是上帝对你的怜悯……只要你的脑洞够大,只要你学会片面曲解原诗的意思……这段话你甚至可以用在国家时事类作文的结尾——

今有赤县煌煌百炼成钢,不忘古之遗恨百年沧桑。诺奖获得者叶芝曾说:“走吧,人间的孩子,走向那荒野和河流,与一个精灵手牵手。”于是,你走过风霜雨雪,山川河流,从穿破布棉袄的娃娃,一路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壮年。70年,足以让世界为之震撼。

高中作文素材林觉民 第5篇

这是这个回答最精彩的部分。什么是万能类?就是这个素材,内容也丰富,语言也优美。比如说,介绍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优美散文语段;比如说,_与_等媒体对共和国勋章获奖人物的描绘;比如说,给历史名人的颁奖词;比如说,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等等。这一部分的素材,无疑是最好用的。

(一) 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优美散文语段

1.梅兰芳:

2.嵇康

3.梵高

4.雨果

5. 邰丽华

6.于丹

(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1.于敏

2.申纪兰

3.张富清

4.南仁东

5.李保国

(篇幅有限这里只能列出5个。)

(三) 给历史名人的颁奖词

1.庄子

2.老子

3.李世民

4.李清照

5.韩信

(四) 感动中国颁奖词

1、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2、杜富国: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

3、吕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

4、马旭:分毫积攒 千万捐赠的老人

5、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6、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7、王继才 王仕花 :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

8、张渠伟: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9、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10、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

更多作文素材,更多高中干货技巧,欢迎到公众号「羊知道」来找我呀。当然了,还有个树洞热线,添加旸小知「微信ID: yangxiaozhiedu」答疑解惑噢!

高中作文素材林觉民 第6篇

年轻的我们总以为xx,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xxxx,让我们xxxx。

总得来说就是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

说这个吧,其实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贴几个以前的作文吧,字丑。

60+的大部分给我弟弟了,不过五十多的也没差,框架其实都这样。也有一点记叙文。

如果想看具体的经验,还是去找个正规的老师比较好,我这些说到底还是一些小窍门、个人想法。

1.感谢遗憾:

素材其实也就哈姆雷特啊,奥黛丽赫本啊之类的,把这篇提出来主要就是一点:关键的地方单独成一段!成一段!

2.是你拨动我的心弦(记叙文

这个记叙文的话,主要也没啥好说的,就是记得,一定要突出矛盾!不过我不太推荐高考写记叙文。

3.与无限寻有限

其实这篇屈原马尔克斯拿破仑都是普通例子(我很爱用拿破仑),比较新颖的是自行车手的例子(时事要多关注啊)。这篇主要是逻辑递进能得分,道路(客观的无限)-生命的无限。

4.底气

这篇其实逻辑没有递进,比较值得学习的应该是康梁和黄花岗那段的举例:用很短的格式差不多两句带过,做个承接。

记得千万不要举例子扯一堆没用的,老师又不是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不需要你来再说一次的。

5.破壳

这一片的重点在李白:大家都写的素材不是不能写,但你得写出大家都没看到的东西。同理,你甚至可以写课文里的人,但你得写出新意来。

高中作文素材林觉民 第7篇

29、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30、

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的享受阳光 森林 山峦 草地 河流 ,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他则是无关紧要的。《战争与和平》—列夫 托尔斯泰

31、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32、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