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告别读后感 第1篇
一直以来,我都对诗歌有一种“顽固”的思想:必须押韵,必须工整。在老师叫我们日日朗读艾青的诗歌后,我才打破了“顽固”的思想。
艾青的诗歌不拘于形式的束缚,他没有刻意追求字数的整齐,也没有为了押韵而改变某些字眼。在他的诗歌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排比。众所周知,排比有集中内容、增强气势、表达强烈感情等作用,而艾青使得得心应手,十分娴熟。
我总结了心目中艾青诗歌的特点:不拘束缚,语言朴素,笔触深沉,感情强烈,讴歌光明,诅咒黑暗,讽刺邪恶,弘扬正义。
艾青的《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里有这样一段:“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地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这强烈的对比触动了我的心,我这才意识到种族歧视是非常可恨的。以前我看过这样一张图片:车里有一对白人母子和一个黑人,婴儿笑着看着黑人叔叔,黑人也微笑着牵着婴儿肥嘟嘟的手,而孩子的母亲却扭过头去,不理不睬。我很喜欢一个句子:“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歧视的。”
艾青的《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有一段讽刺性的描写,看着那些文字,我心情沉重:那些观看者,那些毫无人性的观看者,那些因血肉与生死而欢呼雀跃的观看者,他们同嗜血的野兽有何区别?拿别人生命做赌注来捞取利润的人,因厮杀的喊叫而发出愈加狂暴的笑声的人,他们的罪恶足以使他们坠入十八层地狱,让恶鬼用他们的头颅和骨头做邪恶的装饰品,用黑血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最悲痛的一笔!
读完《艾青诗选》,我写诗歌再也不写肤浅的内容了。我的每一笔都落得踏实,因为有它在我前面为我铺路。夜空中最亮的星子莫过于能照亮你前行的路的那颗,而《艾青诗选》就是我在写诗歌这条路上的闪闪之星。
艾青告别读后感 第2篇
最近,我读了《艾青诗选》这本书。人们说艾青是“诗坛泰斗”,的确如此,但我更认为他是一名光明使者。
这位光明使者热烈追求着光明、理想、美好的生活,他将这种情感编织成诗,他痛斥世间的黑暗与邪恶,他引领着人们走向光明、投向光明。他,是黑暗的驱散者,是光明的领导者、召唤者。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看,在那黑暗与死寂中,太阳向着我们奔来,他唤来太阳,也唤醒了人们沉睡的灵魂,“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光明的到来让万物复苏,让一切都有了希望,“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着狂歌奔向它去”。光明所到处,无处不生机。
他,赞美光。“只是因为有了光/我们的大千世界/才显得绚丽多彩/人间也显得可爱/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创造出不朽的形象。”在艾青的笔下,光是可爱的,光是一切美好事物之母,光,造就了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彩。
在赞美的同时,他还不忘讽刺。“但是有人害怕光/有人对光满怀仇恨/因为光所发出的针芒/刺痛了他们自私的眼睛。”黑暗与邪恶都惧怕光,因为一但有光,黑暗便不复存在。“一切贪婪无厌的人/为了偷窃财富、垄断财富/千方百计想把光监禁/因为光能使人觉醒。”可光怎么监禁得了呢?既使光被监禁,也定然会重来。他以笔为枪,用诗讽刺了那些黑暗、邪恶的势力。
他就像那启明星,等待着太阳的到来,再渐渐退下。“群星已经退隐/你依然站在那儿/期待着太阳上升/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
如今,世上无处不充满着光明。现在,新型冠状病毒开始爆发,感染人数急俱增加,多少医护人员奔赴前线救治患者,多少人为此捐款。他们,都是这个世上的光明使者;他们,与黑暗宣战;他们,将把黑暗驱散。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一定要做一个光明使者,斩除邪恶,驱散黑暗,带来光明。只要我们做光明使者,心怀光明,带来光明,这个世界又何不是光明的呢?我们要像艾青一样以我手写光明,让世间处处光明。
让我们从地球出发
飞向太阳……
——艾青
艾青告别读后感 第3篇
翻开《艾青诗选》这本书,一首首诗歌映入眼帘,仔细阅读,发现艾青他不仅是在写诗,而是在诗中赋予他的情感。
说到《艾青诗选》就不得不提及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原先,我很疑惑,为什么要用这个作标题?仔细揣摩,原来,这首诗抒发了对他的保姆,他的故乡的怀念之情,揭露了当时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与地位的低下,表达了他强烈的爱与憎恨。说完,他的成名作现在到了介绍,我来讲感触比较深的几首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于是处处浸透着艾的忧郁,他曾说“叫一个生活在这年代的忠实的灵魂不忧郁,这犹如叫一个辗转在泥色的梦里的,农夫不忧郁,是一样的属于天真的一种奢望。”我从中感受到深沉的力量,发自内心的呼喊,强烈的体现出他的爱国之情。《太阳》诗人说:“太阳向我滚来……”却不是说太阳为我们升起,这表明了诗人为了强调太阳升起光明到来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和力量,这种感染力和语言的表现实在令我佩服。这首诗借太阳来象征民族团结的力量,如阳光般撒在中国的大地上,坚定了当时人们的信心,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解放的信心满满。
其实我刚开始读《艾青诗选》的时候觉得这本书里面的每一首诗都特别的晦涩难懂诗人描写的画面,我仿佛想象不到,但是读了第二次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其实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艾青打破了传统的诗歌的形式,以一种比较自由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位诗人既是一位哀歌的诗人,也是一位赞歌的诗人。土地与太阳、苦难与渴望、光朋与阴影、寒冷与燃烧构成了他的格调。诗人深入到现实和民族深重的苦难之中同时,又再从人们心中唤起了含泪的爱和希望。从30年代到40年代到50年代再到70年代关注于中国人民的生活,再到祖国的建设当中时间散发着他浓烈的爱国情怀。
我慢慢的合上了书,幻想着自己畅游在艾青的诗歌世界当中……
艾青告别读后感 第4篇
当用手捧起《艾青诗选》这本书时,翻开第一篇被艾青优美而朴实的语言所吸引,他的诗不光是写诗,而是借诗来寄托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艾青这位诗人来感受一下我们生活的〞艺术〞,当然这〞艺术〞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但都有着向上的力量。诗人诗中的《吹号者》便展示了一种无私奉献,不是牺牲精神;而《墙》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高、厚、长,激亢高昂的艺术情形;《启明星》让我们看到了追求光明,厌恶黑暗的愿望。
艾青告别读后感 第5篇
这些天无事可做,当书柜看到一层灰铸爱清诗,轻轻刷掉灰尘,翻了几页。爱清中国蓝色忧郁深深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诗的内涵和这首诗的外套的完美结合。它通常能够是我的开放,小幽默地描绘它。在他的诗中,现在有一个安静流动的蓝色忧郁。我爱爱清的诗,因为诗这种蓝色的忧郁。是第一个担心和担心的.世界,经过音乐和音乐的世界的忏悔精神,锻炼出了诗人对我的大感受;所以痛苦不是因为自己的私人,所以悲伤不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如果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一根嘶嘶的喉咙唱歌,这根喉咙被风暴打了;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常含有泪水,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诗人的感情从自己的悲伤出来,会去哪里?中国的文化土产生了对祖国,人民和光的这样一个答案。人们的土地被栖息,作为诗人的心的形象自发地出现。曲元的香草美,杜甫的国家在山川和河流,城市春天深植被。感觉当花飞溅,恨其他鸟惊。。不是因为时事的艰辛和选择精神 逃避,不是因为食物和水果,担心整天吃没有鱼。也许无处不在,永远不会是一生,但我仍然会站在那里,微笑,看着大海(爱清礁)。诗人走出了未来的内心经验,与古国的未来,未来和忧虑。你不能想象诗人的肩负荷的力量,他想要把更多的责任给世界作为他的职责。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和思想基础的来源。
我爱爱清的诗,因其诗歌充满语言紧张。爱清的诗经常是上半年或直接的,或者激情澎湃,但往往是诗的最后使用表达方式达到诗的高潮,然后在高潮的窗帘调用。这经常产生一种已经做出的话,没有感觉,所以留下的声音,三天无休止。好的!
我爱爱清的诗,从爱清的广义;我爱爱清的诗,因其天然天成,有最大的方式,是深入的文化积累,彻底消化产品;我爱爱清的诗,因为我和诗人一样,爱这片土地和太阳。
艾青告别读后感 第6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诗选》。这是艾青一生对土地乃至祖国一往情深的最好诠释,他将青春已尽的人生经历写入诗中,留存下他与祖国皮肉断、筋还连的牵挂。
艾青所作的大部分诗都与祖国水深火热的境遇相关,涵盖着对他自愿参加革命活动的影射、对中国人民生活疾苦的陈述、对侵略战争残酷的控诉,就连艾青在狱中因思念照顾自己的乳母“大堰河”所写下的一首缅怀诗,都会透露出那时中国的落后和贫寒。但最后总会归回讴歌与其不服输的意志上,他关怀民生、心系祖国的情感与勇于斗争的意志上。
在他的一生里,他的双眼曾见过勤恳但命苦的“大堰河”。彼时,他还是一个需被哺乳的婴儿、一个年幼无知的孩童,但母鸟哺育了幼鸟一段时间后,鸟儿也终归要离巢,于是他离开他的“母亲”。后来他的见闻多了些,双眼还见证着落雪的中国,白中更显一片血红。他写诗写自己是鸟,与土地同生共死,眼中含泪。可他的泪却不是为自己的死去而流,而是为土地的命运而流。
他目睹着脑中中弹的妇人被抬上担架、年轻的皮囊被剥下挂在树梢,也怪不得他在诗里流泪。而其所宣扬的思想无疑是正确——过多的苦难尚来只会挫伤人有余。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苦难便决定了他能否正视、尊重历史,若他从不畏惧苦难、从不欣赏苦难,但也从不贬低苦难,便会像艾青,脱口而出的不是一味的愤怒,而是明确的该怎么做,说出的不是讨好的赞美话语,而是坚定、刚硬的立场。
艾青告别读后感 第7篇
提到中国的现代爱国诗人,我会第一个想到艾青以及那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爱这片土地》,这首诗的后两句每次都能使我为之深受震撼,这首诗也成了他不朽的名篇。
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艾青的了解不是很多,仅限于这些。当我阅读他的第一首诗《透明的夜》时,我并不是很喜欢他的诗,甚至有一些反感他的诗风——我喜欢昂扬向上的诗风。我甚至想过弃书,但是迫于某种压力,我还是读了。在往下读的过程中,我的态度渐渐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