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阅读摘抄 第1篇
接下来谈谈吴用经常被诟病的几个问题、智取生辰纲、江州书信、赚人上山等等
经常有人根据智取生辰纲被人发现一事批评吴用做事不够严密,计策不通、让烂赌的白胜加盟云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指责多少有些不尽不实,先看看原文,智取生辰纲一事到底是怎么泄露的
简单来说,七人异地投宿时恰好被警察局长的弟弟看见了,更巧的是警察弟弟还认识晁盖,但晁盖不认识他,第二天有恰巧看见白胜挑着东西路过,什么巧事都让他碰见了
再看看吴用做了哪些工作来掩盖身份:
1.用外地车牌照
2.用假身份证
3.用假的路线信息
4.与白胜分开行动
该做的防范措施基本都做了,犯罪能力至少有刘华强水平了,就算是徐国庆想破这个案子也得二十集左右,可惜就是背时地遇上了无处不在的名侦探何清,白胜身份暴露和自己赌博也没有任何关系,他和店主人同住一村,就算不赌店主人也能认得他
这次作案本身是外地作案,当时只知道生辰纲要从黄泥冈路过,而黄泥冈距离东溪村有比较远的距离,那么肯定不能从东溪村挑一担子酒去,因此让白胜加盟和在安乐村整顿就是必然事件,所以事件败露的根本原因大概可以概括成“在外作案时恰巧被多年不见的在酒店打零工的熟人认出”,这就好比上方谷的那场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首先再来回顾一下江州书信的纰漏在哪里: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于生辰纲事件这种纯运气因素(也可以说叫剧情需要),当事人吴用承认是自己谋划失当,两次提到自己“见不到处”,个人认为吴用未能及时发现纰漏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身缺乏公门经验,有丰富的公务员经验的黄文炳一下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这一点也符合一位熟读兵书的乡村教师的人设,对于达官贵人之间书信往来格式如何一无所知,就会犯这种“皇帝用金锄头”的错误,这也是水浒的真实之处
打东平时有一处文字正好可以与江州书信作出绝妙的对比:
虽然吴用没有和达官贵人通信的经验,但是某些方面经验可能还比较丰富、
江州书信事件中还体现出吴用一点可贵的品质在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一顿饭的功夫就发觉了自己“金锄头”的幻想有纰漏,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人无法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赚人上山一般是被当做道德问题批判的,但似乎在知乎上经常有“吴用杀人全家把人逼上山”的说法,这肯定是不符合事实的,梁山有两位头领的家属有失,一个是秦明,一个是扈三娘,但这两件事和吴用没有任何关系,赚秦明是宋江的主意,杀扈三娘家属是李逵自作主张(或者说强行符合史实)
上述两件惨案和吴用本人没有任何关系,赚秦明发生在青州,当时吴用身在数百里外的梁山,三打祝家庄时也是吴用力排众议主张和扈家庄结盟,扈家庄事件纯属李逵自作主张
吴用负责的赚人项目包括:萧让、金大坚、李应、朱仝、卢俊义
其中赚李应的计策最高明,吴用把李应整个庄子全须全尾的搬上了梁山,没有任何人在整个计划中受到肉体伤害,其次则为萧让、金大坚,二人即家属也完好无损的上了山
朱仝本人和家属没有受到伤害,但是在赚朱仝过程中李逵杀死了小衙内,这件事吴用参与了,但是从原文看,吴用没有向李逵下杀人命令的机会,参与此事的几位头领自说自话,已经演化成了一场罗生门,个人认为最大的嫌疑人是柴进,这件事情的相关分析详见底部链接
假如说智取生辰纲是完美的计划和极差的运气,那么赚卢俊义就是极差的计划和完美的运气,表面上所有事情都是像吴用预料的那样一步一步发展的,但计划的核心是有问题的,其计划核心在于“题反诗”,而事实证明就算梁中书等人真看见反诗了,花一千两金子也能解决问题,卢俊义上山的根本推动力是李固,他才是真正的MVP,真正想把卢俊义往绝路上逼的人,前后银子使了无数,可惜柴大官人银子更多
归根结底还是吴用缺乏公门经验,但这次阴差阳错的成功了
卢俊义只有一个老婆,因为和李固通奸陷害卢俊义,后来被卢俊义自己杀了
吴用阅读摘抄 第2篇
程昱素有曹魏五大谋士之称,与其并列的其他四位分别是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相比蜀汉集团,曹魏谋士的功劳要高上很多
其实五人当中,荀彧的形象与军师相距较远,荀彧常年在许都看家,比较注重情报工作,保账粮草后勤的稳定供应,而将略非其所长,其军事表现只有守三县、打下邳说放水淹城两处,而实际上放水淹下邳基本没什么用,最后还是围到投降,也提过二虎竞食、驱虎吞狼的计策,二虎竞食失败,驱虎吞狼在张飞的神助攻下得以成功,军事上的事荀彧经常不懂就问,这是一个优点,但荀彧终究是内政后勤强于临阵机变,因此不对荀彧进行过度讨论
本章先从被曹操封为军师的荀彧侄子荀攸说起
1.主张攻击吕布
正确的战略规划,刘表、张绣当真没有在后方骚扰,最后成功生擒吕布
2.延津诱敌
虽然粮草诱敌是曹操的主意,但是荀攸机智的领悟了领导的战略意图
3.官渡之战
此战表现出荀攸良好的战术能力,三条建议全部得到成功
4.提议接纳袁谭
5.破壶关
诈降计似乎是荀攸最喜欢的计策,后来在赤壁又用了一次,可惜没有成功,但具体如何实施是曹操安排的
6.铜雀台挖宝
7.不信任蔡瑁张允
8.提醒追击刘备
9.威逼东吴投降
显然,这条计策失败了
10.诈降计
蔡中蔡和因为没带家小,立刻被周瑜识破
11.赞成程昱看法
12.赚马腾
斩了马腾之后不仅没有实现“南征无患”的大好局面,还激活了马孝子为父报仇的决心
13.战马超
1.唆使李傕反攻长安
2.劝阻李傕不要出战
3.说跑羌兵
4.劝李傕投降
5.劝张绣投降
6.阴谋反曹
这次计策设计的还是很漂亮的,派胡车儿拿走了典韦的双铁戟,趁曹操魂飞天外之际仓促发难,大获全胜
7.阻击曹操
8.三次追赶曹操
9.劝说张绣投降曹操
10.企图劝降刘表
11.反间计赚韩遂
12.反间计擒庞德
13.帮助曹丕夺位
14.担心庞德
15.未能解释三马同槽
16.劝阻曹丕不要南征
从上述16条材料中不难看出,贾诩除了劝刘表投降未果外,所有安排都成功了,计策胜率非常之高,但也能看出一些问题,贾诩有三次主动劝说自己的主公投降,尤其是张绣被劝了两次,加上多次主张不要出战,可见贾诩决策多以保守为主
贾诩虽然战场表现有限,但是吴用的里应外合、诱敌伏兵、背后赶杀用的都不错,尤其汉中一战派人假扮败兵进城一手很是高明,但可惜的是累积的功劳太少了
从帮助曹丕夺位过程中的表现来看,贾诩的政治斗争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一点吴用并没有表现
1.打徐州
由于吕布偷家,郭嘉的建议没能实现
2.打吕布
3.建议曹操不杀刘备
要是郭嘉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麻烦的话,也许会改变主意吧
4.给曹操找台阶下
5.给曹操加油
6.劝曹操出击吕布
7.放水淹城
8.反对放走刘备
8.建议先打刘备
9.担心关羽杀使者
10.主张先攻击刘表
11.主张先攻击诸袁
12.派袁氏降将进攻
13.遗计定辽东
14.神奇预言
从上述的材料中不难看出,这三位谋士的作用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荀攸时最接近吴用的一位,有许多应用于战场上的实际的行动,但是准确率要低于另外两位
贾诩也提出了许多战场上能用得到的计策,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斗争能力,这是吴用、荀攸、郭嘉都没表现出的,但是有点太爱投降了,劝张绣投降两次,劝李傕投降,可能是以己度人,还希望能直接劝刘表投降。针对马超韩遂反间计用的很漂亮,派人混进汉中的办法也很高
比较有意思的在安众追击曹操问题上,贾诩最开始表示曹操肯定有殿后部队,所以不应该追,但是从南阳撤退到安众过程中贾诩是主张追击的,这也许是因为安众追击是史实,但之前的南阳之战并没有相应的历史记载,贾诩表现应为罗贯中杜撰而来,因前后照应不够而脱卯,前文程昱两次劝曹操称霸和不称霸应该也是类似缘故
在回忆吴用在大名府安排撤退时,也安排了精兵殿后,若是贾诩在战场真的看见吴用搬师,恐怕也会说追则必败吧
郭嘉几乎没什么,计策能够在战场上具体实施的,什么反间计里应外合设伏兵等表现一概没有,唯一一条具体执行的战术是挖水灌城,但从结果上来看这条号称能顶二十万精兵的计策并没起到什么作用,没有起到立破的效果,最后还是靠吕布城中内讧才得以破城,由是观之郭嘉其实很不擅长临阵将略
但郭嘉毕竟江湖人称宇宙战神,肯定不是一无是处,郭嘉善于战略层面上规划,经常能分析出某某不敢出兵,咱们可以放心打别人,遗计定辽东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总体来看郭嘉更像一个心里分析师,根据揣摩敌方心里决定进攻顺序这方面很稳,没有误判,但是揣摩结果有时也并不是百发百中,比如认为关羽会杀使者、认为吕布会设伏兵,可能是对比较强的对手会更加谨慎,比较弱的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判断
这几位的表现虽然要比庞统、法正多,但是多的也有限,在具体表现上,贾诩有很多示例算不上什么计策,毕竟只有朱武才把投降当做计策用,因此在统计时没有记录相应部分
最终得到统计表如下:
解释一下为什么荀+贾+郭的攻城数只有4,而不是2+2+1,因为荀攸只攻下了壶关和下邳、贾诩是长安和汉中,郭嘉是下邳,而且和荀攸是一次,所以累和之后为4而不是5
归一化后的能力六边形如下:
吴用阅读摘抄 第3篇
为了更直观的体现吴用在三国中的水平,鄙人参考游戏《三国志12》(电脑里只有这一个)中诸位武将的能力值,众所周知,《三国志》系列主要参考的是《三国演义》,因此来估计吴用的数据
从上文中不难看出,吴用的智力与诸葛亮应在一档,肯定强于明显不如诸葛亮的司马懿,那么在游戏中,诸葛亮的智力是100,司马懿排名第二为98(第三名贾诩为97),根据AHP计算结果,吴用要低于诸葛亮,因此认为吴用智力应为99
吴用作为独立统帅指挥的战役不多,只有大名府和在荆南宋江生病后这两次,其余时间最多是偶尔有“宋江、吴用驱兵掩杀”一类的纪录,虽然统帅次数不多,但是成绩还是很理想的
有人认为大名府一战造成平民损失证明吴用统率能力有待提升,但是另一方面当吴用下令整顿军纪时也能做到令行禁止,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彻底否定吴用的统率才能,综合来看吴用属于领兵次数不多,但是战绩非常好的那种
在游戏中,一些顶级谋士的统率是虚高的,比如郭嘉和贾诩,从来没带兵打过仗,但是统率愣是有88,而带兵守三县的荀彧和程昱只有70和62,统率过大军的郭淮只有87,陈仓战神郝昭只有86(当然郝昭缺乏大兵团指挥战绩,没上90也不过分)
同时,一些武力较高的武将统率能力也虚高,比如军纪极差、被高顺逆风翻盘的夏侯惇竟然有92,高顺则只有85
综合来看,可以把吴用的统率值定到高顺、郝昭一档,都是表现较少,但是成绩很好的类型,综合考虑吴用统率应该在85左右
吴用能用短兵器架开刘唐和雷横的朴刀,平时随身还携带物器,再考虑到赞诗,可以认为吴用至少有一定的武力水平,这种劝架的事在《三国演义》里也有一次,是吕蒙劝凌统和甘宁,但二人用的也都是短兵器,吴王面前也不能过于放肆,而刘唐完全不认得吴用是谁,从场面上看,刘唐是报着_雷横的心思去的:
总体来看,吴用的劝架难度要高于吕蒙,但是吕蒙有过斩将记录,曾经秒杀过陈就,这点可能提升了他的武力值,吕蒙的武力值是81,算斩将提升了10点武力,那么吴用武力至少71,在凑个整,姑且认为吴用武力为70,考虑到东吴第一神将马忠也只有72,这个数据也算不错了
上文曾讨论过,吴用的内政至少有一个出色的小郡郡守的水平,在《三国演义》里,天水郡守手下的头号幕僚是尹赏,其政治是66,天水郡据《后汉书》中郡国志记载,当地居民有十三万一百三十八人,与梁山大体相仿,原文中并未提及尹赏的治理成绩,但是吴用被证实治理成绩不错,因此略微上浮,取整数70
吴用阅读摘抄 第4篇
想要评价一个人什么水平,首先需要全面的了解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其次应该提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
事先声明:由于《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的讲史小说,甚至有部分文字完全搬自《三国志》,所以偶尔谈及历史的真实情况对理解《三国演义》是有帮助的;但是《水浒传》可以说是九十九虚一实的小说,除了借用了一些人名之外,基本全靠自由发挥,《水浒》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差距约等于《西游记》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差距,因此史实对理解《水浒传》来说基本没有指导意义,讨论《水浒传》中人物能力如何,应该完全依据《水浒传》的文本
吴用阅读摘抄 第5篇
吴用军事生涯一共献计60次,成功次,失败次,成功率高达,其中次是因为看守史进的牢头记错了日期,导致史进没有按时间执行计划,一次是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太乙混天象阵),只有一次是因为自身谋划失当导致的,如果去除这次后吴用计谋成功率高达
此外宋江先后共有五次失败是由于没有采纳吴用的正确意见,另有两次吴用求稳,但是宋江的冒险的计划实施成功(方成山、杭州吊孝)
梁山军主要是根据吴用计策攻克的城池包括: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曾头市、东昌、蓟州、益津关、文安县、霸州、幽州、盖州、壶关、昭德、襄垣、威胜、山南、纪山关、润州、苏州、德清县、杭州、乌龙岭、清溪县,共二十五处
其对攻城起到一定作用但并非主要因素的:凌州、东平、檀州、陵川、宛州、荆南、睦州,共七处
书中明确数据表明吴用是以少胜多的战绩有:祝家庄、大名府(三次)、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实际五次)、战兀颜光、盖州、决战田虎、苏州、睦州,前后累计十六次
以上都是原文中明确说明计策出于吴用之手的战例,至于梁山军在吴用参与但没明确说明具体作用情况下也攻克了许多城池(如常州等),在此就不记录了
吴用每条计策的具体原文详见底部链接
吴用阅读摘抄 第6篇
21、四路人马见庄上火起,并力向前。祝虎见庄里火起,先奔回来。孙立守在吊桥上,大喝一声:“你那厮那里去?”拦住吊桥。祝虎省口,便拨转马头,再奔宋江阵上来。这里吕方、郭盛两戟齐举,早把祝虎和人连马搠翻在地,众军乱上,剁做肉泥。前军四散奔走。孙立、孙新迎接宋公明入庄。
22、醉打蒋门神。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後便倒。
23、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24、第8回林冲见了,起身接着道:“娘子,小人有句话说,已禀过泰山了。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那娘子听罢,哭将起来,说道:“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儿点污,如何把我休了!”林冲道:“娘子,我是好意,恐怕日后两个相误,赚了你。”
25、呼延灼见了周通,便纵马向前来战。周通也跃马来迎。二马相交,斗不到六七合,周通气力不加,拨转马头,往山上便走。呼延灼赶了一直,怕有计策,急下山来,扎住寨栅,等候再战。
26、赵员外与鲁提辖两乘轿子,抬上山来,一面使庄客前去通报。到得寺前,早有寺中都寺、监寺,出来迎接。两个下了轿子,去山门外亭子上坐定。寺内智真长老得知,引着首座、侍者,出山门外来迎接。赵员外和鲁达向前施礼,真长老打了问讯,说道:“施主远出不易。”赵员外答道:“有些小事,特来上刹相浼。”真长老便道:“且请员外方丈吃茶。”赵员外前行,鲁达跟在背后,看那文殊寺,果然是好座大刹!
27、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28、此时雷横监造钩镰枪已都完备。宋江、吴用等启请徐宁,教众军健学使钩镰枪法。徐宁道:“小弟今当尽情剖露,训练众军头目,拣选身材长壮之士。”众头领都在聚义厅上看徐宁选军,说那个钩镰枪法。有分教:三千甲马登时破,一个英雄指日降。
29、花荣神箭。搭上箭,拽满弓,只一箭,喝声:“着!”正射中门神骨朵头。花荣又取第二枝箭,大叫道:“你们众人再看:我第二枝箭要射右边门神的这头盔上朱缨!”飕的又一箭,不偏不斜,正中缨头上。那两枝箭却射定在两扇门上。
30、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卷。
31、当日捱到午后,宋江、吴用、花荣、秦明、朱仝,共是五骑马下山,迤?前行。初更时分,已到华州城外。在山坡高处,立马望华州城里时,正是二月中旬天气,月华如昼,天上无一片云彩;看见华州周围有数座城门,城高地壮,堑濠深阔。看了半晌,远远地望见那西岳华山时,端的是好座名山。
32、宋江见山寨又添了许多人马,如何不喜,便叫汤隆做铁匠总管,提督打造诸般军器,并铁叶连环等甲;侯健管做旌旗袍服总管,添造三才、九
33、史文恭正走之间,之间阴云冉冉,冷气飕飕,星雾漫漫,狂风飒飒,虚空中一人,挡住去路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34、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35、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36、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37、山门侵翠岭,佛殿接青云。钟楼与月窟相连,经阁共峰峦对立。香积厨通一泓泉水,众僧寮纳四面烟霞。老僧方丈斗牛边,禅客经堂云雾里。白面猿时时献果,将怪石敲响木鱼;黄斑鹿日日衔花,向宝殿供养金佛。七层宝塔接丹霄,千古圣僧来大刹。
38、四路人马见庄上火起,并力向前。祝虎见庄里火起,先奔回来。孙立守在吊桥上,大喝一声:“你那厮那里去?”拦住吊桥。祝虎省口,便拨转马头,再奔宋江阵上来。这里吕方、郭盛两戟齐举,早把祝虎和人连马搠翻在地,众军乱上,剁做肉泥。前军四散奔走。孙立、孙新迎接宋公明入庄。
39、且说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人,去山寨里唤将施恩、曹正,再带一二百人下山来相助。桃花山李忠、周通得了消息,便带本山人马,尽数起点,只留三五十个小喽罗看守寨栅;其余都带下山来,青州城下聚集,一同攻打城池,不在话下。
40、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