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歌读后感(汇总6篇)

个人学习 25 0

中华之歌读后感 第1篇

今天我读了《中华美德颂》,心里由衷的感到自豪。泱泱中华,自古以来都有“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美誉。谦让,微笑,大度,宽容,都成为点缀中华美德颂曲上一个个动人的音符。

“孔融让梨”成为中华美德的典范,谦让更是内涵的升华。《袁文婷,汶川地震中最美的教师》的从容与忘我更是让钦佩不已。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从古代到近代,从近代到现代,多少人在演绎着美德,多少人述说着传奇,年少的我们也渴望能为美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天我都要乘坐公交车,车上的位置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很舒服的坐在那里,其中不乏腿脚不方便的爷爷奶奶,曾经以为我只是个孩子,不是经常在说要让老人孩子优先吗?多少次我都心安理得坐在那里。可读了《中华美德颂》,我认识到美德不仅仅是舍己为人,也不是忘我牺牲,也许就在我起身的那一刹那,所以以后不管多拥挤,不管我多累,都回站起来说“:老奶奶,您请坐!”没有多骄傲,因为这不是所谓的好事,没有多虚伪,因为这不是所谓的表现。而是因为我身为中华民族一员,我也要让自己拥有一股正能量!

美德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礼仪,我认为与生活习惯也有莫大关系,前一段时间新闻都在播放中国游客在国外游玩的表现,我听了都禁不住汗颜,我虽不能去那么远的地方阻止,但我有义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地吐痰不仅是个老大难,也还体现国人素质。听老师讲过,这是个坏习惯,如果有传染病,更容易引起传播,我不仅仅要做好,还要监督别人。有一次,和妈妈一起上街,走在前面的阿姨咳嗽了一下,好像要吐痰了。我向妈妈要了面巾纸,飞快地跑到阿姨面前说“:阿姨,给。”阿姨不好意思笑了,说,这孩子。走在大街上我会主动捡起纸屑。每件事都是那样普通,但只要认真做,美德也许就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美德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个人也许只能做到其中一点,或许更渺小,但只要我们坚持,用心。相信“美德”这束花在中华大地上会开的更加明艳!

中华之歌读后感 第2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中华民族人伦道德的基石,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世瑰宝。”五千年来,孝就像一汪清水,滋润人们的心灵;孝就像一座灯塔,迷雾中指引方向;孝就像一颗善根,让传统美德枝繁叶茂。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颂》,更是感慨颇多。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感人的美德故事,有舍己为人的“最美司机”吴斌,有坚持不懈的“单腿女孩”汪涓,有汶川地震中的“最美女教师”袁文婷,而最令我感动的是乐观向上的孝女----孟佩杰。

孟佩杰5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把她送人抚养后也永远地离开了她。而厄运却再次降临,养母刘芳英在她8岁时突然患病瘫痪,养父不堪重负,狠心抛下她们,从此杳无音信。可怜的孟佩杰用肩膀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当别的孩子品尝父母做的美味佳肴时,她却站在小板凳上炒菜做饭;当别的孩子享受父母的宠爱时,她却在为养母活动筋骨,按摩敷药;当别的孩子尽情玩耍时,她却在为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当别的孩子攀比吃穿时,她却只能用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买一些必备的学习用品;当别的孩子带着五彩斑斓的梦想走进大学学校时,她却背着养母上大学。

命运多舛,她却用灿烂如花的笑容回报这个世界。应对逆境,她乐观开朗;应对重担,她任劳任怨;应对穷苦,她坚守清贫。她用坚强的毅力战胜种种不幸,她用执著的孝心书写人间大爱,她用稚嫩的肩膀为养母撑起了一片天。这样的孝女,怎能不令人感动

感动之余,我想到了自我。低头沉思,眼眶有些湿润了,心里不由得泛起一股愧疚之情。平时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每一天爱着我,宠着我,惯着我。而我呢就像娇惯的公主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回报,不懂感恩,还经常惹他们生气,和他们顶嘴……想到孟佩杰从8岁起就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4000多个日子啊,我的心里更加地惭愧,泪水滑过我的脸颊,孟佩杰的孝心给我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从今以后,我要以孟佩杰为榜样,用孝心回报父母,用成绩回报教师,用爱心回报社会。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我们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父母无数的心血和关爱,饱含了父母无数的艰辛与付出。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让我们共同来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吧;让全社会都来尊老、敬老、爱老;让我们一齐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中华之歌读后感 第3篇

读了在异国他乡奏起国歌这篇文章,我不仅为主人公华罗庚的博学而高兴,更为他那爱国情怀所感动,敬佩.

华罗庚是我们中国人,他取得的成就名扬四海.在美国,他拥有一栋洋房,一辆私家车和优越的生活,地位.但是,他那颗心始终向着祖国.他冲破重重阻碍,和家眷回到祖国,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做出了大贡献.一次,他在法国演讲,全体站立着对我国五星红旗敬礼,并奏起了我们中国的国歌!这可是莫大的光荣啊!华罗庚认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尊重,更重要的,光荣是属于祖国的......

看!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为了祖国的事业,可以放弃一切!华罗庚可以抛弃洋房,不要汽车,丢掉高地位和好工作!是什么可以让他这样做呢?就是他那颗祖国的心!如果说什么是爱国,这便是当之无愧的了!

读到他是在心情极端苦闷的情况下离开祖国的,他日夜盼望着祖国能从黑暗走向光明,我泪眼朦胧.当今社会,还有几人能像华罗庚一样是位真正的爱国人士呢?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有巨大成就的大学者肯定都不知道回报祖国,他们只图自己舒服.读了这篇文章,真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原来,我们中国伟人有着这么崇高的志气!面对这种志气,我不禁深深敬佩.我们都应该学习华罗庚这种精神,为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繁荣昌盛!

我想起了梅兰芳先生,他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逼他演出,他宁死不屈.没钱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不愿在敌人的刺刀下登台.为了表示对_主义的抗议,憎恨与坚决不给侵略者表演的决心,梅兰芳留起了胡须.抗日战争胜利了,他高兴地把胡须剃了,登台演出.人们佩服他的高超演技,更佩服他的民族气节.梅兰芳先生用自己的行动来反抗日本人,是多么可敬可佩呀!

让我们用行动来报效祖国吧!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为中华这崛起而奋斗吧!

中华之歌读后感 第4篇

当我仔仔细细边读边写感悟完这本《中华精神颂》书时,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融入到我的血液中,这是怎么了呢?我深思熟虑终于琢磨透了,原来我这么幸运生长在繁荣昌盛、自强不息伟大的中国。

中华民族精神让我震撼,汶川地震的小英雄小林浩让我心潮澎湃,一句“我是班长”就让他内心深处担负起奋力救人的责任。我也是一名班长,为班级承担了哪些责任呢?天天埋怨同学不听我指挥,老师交给的任务为什么这么难完成。现在想一想,我只是一个名誉班长,没有为班级做过任何让老师、同学们满意的事情。我身上应该有小林浩的精神,从明天,不从现在,我要用自己的智慧承担起一班之长的责任。现在就去老师那承认错误,让老师放心,请老师把帮扶我的拐棍拿走,我会带领全班同学乐观的参加学校每项活动,我会主动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我们全班同学,做好这个领头羊。

自习课上,我鼓足勇气,走向三尺讲台,面对全班同学,把我思索已久的提议公布给大家,伙伴们为我360度的大转变而呐喊。最后我宣布:“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一班之长,我一定会名副其实的站在这!”说完掌声一片——那就是信任!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中华之歌读后感 第5篇

我读了《中华美德颂》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伟大的中国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美德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中华美德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待人诚信,为人正直,尊老爱幼,尊爱师长……它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是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它的颜色是光芒而又耀眼的;它是一首歌,它的歌声美妙动人,它激励中华儿女努力拼搏……

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在这本书中,孟佩杰大姐姐的孝心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她!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很小的时候就挑起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的重担,真是了不起啊!她认为:家是一个港湾,有孝心就是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用坚守酿造幸福。是啊!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做儿女的一辈子都报答不完啊!这让我想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父母的爱既温暖,又伟大。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爱是那春天的阳光,不让我们受到刺骨的寒风的袭击;父母的爱是一把伞,不让倾盆大雨淋湿我们;爸爸是船,妈妈是帆,他们让我们游遍大江南北。我们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逐渐生长。父爱是一棵大树,让我们在舒适的环境下长大,母爱是一滴清水,滋润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受一点污染。

长大后,我们应该好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洁身自爱,经常因一点小事而想不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想放弃自己的前途。就在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你的父母?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没有父母,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么多个你、我、他。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妈好,有爸妈的孩子像快宝,投进爸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只是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当我们的父母生病时,还坚持去地里劳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幸福。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要以最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

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中华美德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所有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

中华之歌读后感 第6篇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具有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谈起中华美德,我们多多少少能够说出一些,例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明礼诚实、自尊自强等等。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中华美德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美德呢?我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了这本书。

原来,在远古时期,中华美德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这一时期的历史往往与神话混杂在一起,人们用神话来表达思想、心理、意志和品德。通过神话故事,我们能勾勒出祖先们生活环境和思想境况。在神话故事中,就包含了中华美德的雏形。比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的神话,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的传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都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勤劳勇敢,不畏艰险、敢于挑战并克服困难的美德。

在夏朝至清朝近四千年的历史中,中华美德不断发展、完善,渐渐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中华传统美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比如: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先民敬畏天地,亲近自然的品质d人和社会、人和人的美系中,儒家提出把“仁、义、礼”作为最高标准的面对自己时,古人又奉行“慎独”“修悟”的思想。中华美德在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

中华美德形成和发展过程就像一片森林的成长。在神州大地的沃土上,一个个中华儿女就是中华美德的种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抽枝,长成小树。一棵棵小树根系交错、枝叶相连,形成森林。正像森林每年都会焕发生机一样,中华美德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在我们生活的当代,中华美德以更加生机勃勃的姿态成长着。能够拥有这样一片宝贵的森林,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中华美德说大就大,说小也小。大到国家利益,小到一言一行。它对国家和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中华美德撒向这片神奇的土地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