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主题作文素材高中作文(热门8篇)

个人学习 24 0

关爱主题作文素材高中作文 第1篇

有关自立自强的话题,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三个人物,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都能看到坚强独立的影子,下边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吧~

1、李四光找石油

什么人: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石油勘探的开创者。

什么事:在那个全世界都认定“中国没有石油”的时代,他偏偏不信邪,笃定中国有油!凭着扎实的学术研究,艰苦的实地勘探,坚定的民族自信,为中国找到了一片又一片的大油田!

什么点:李四光靠坚实的自信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

核心主题词:自信

适用主题词:专业、付出、奋斗、爱国、自强、努力

2、莎士比亚离家闯世界

什么人:莎士比亚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什么事:他幼年时就离家闯荡,干过各种职业,游历过诸多国家。

什么点:这些经历成为他后来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正是因为他自立的性格,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留下无数的不朽作品!

核心主题词:自立

适用主题词:奋斗、自强、努力、实践出真知、干一行爱一行、活出自我

3、朱光潜“此身此刻此地”

什么人:朱光潜是我国优秀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什么事:在20世纪30年代,他曾立下一个座右铭——“此身此刻此地”,也被称作“三此主义”。简而言之,就是想做的事要立刻去做,既不能推诿责任,也不要懒惰拖延。他将这“三此”铭记于心,借此来鞭策自己勤恳做人,严谨治学。

什么点:朱光潜一生严于律己,无论处于何种身份,都能恪尽职守,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核心主题词:自律

适用主题词:正直、廉洁、克己奉公、以身作则

关爱主题作文素材高中作文 第2篇

赵婀娜

今天的青年,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而这样的时代,也给了青年更多的信任、更大的舞台

又是一年开学季。据报道,今年的大学新生中有超过2/3为2000年后出生的“00后”。跨入大学校门,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将由此走向独立、走向成熟,迎来更加开阔的人生。

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00后”的身上曾被贴上各种标签。“捧着手机的草莓青年”,“网络原住民”,有个性也容易固执己见,有能力也难免不能抗压。当这批孩子迈入大学,人们有担心更有期待:他们会如何完成自己的“成人礼”,接过时代的“接力棒”?

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每一代人都要经历自己的成长。“00后”的身上,同样有着与以往年轻人不同的气质。互联网的基因融入了他们的行为与思想,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表达,也追寻着牢固的价值基座;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世界,也期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能统一起来;他们不会把宏大的词汇挂在嘴边,却也梦想着“诗和远方”的精彩;他们偶尔也会感到迷茫,却始终在探寻“意义”与“价值”的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思考。

面对这样一群大学生,老师们给出了这样的嘱托:要自己走向独立的人生旅程,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且准备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心,行囊里装着谦虚、好学和坚忍不拔,向着明天出发;校长们给出了这样的期望: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质疑批判的态度、高尚的人文情怀。师长的叮嘱,蕴含了对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与重托。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波澜壮阔,面对充满梦想和创新无处不在的时代,新一代尤需追求科学的精神,尤需捍卫真理的勇气。不断突破“小我”,在与国家共奋进的路上,成就真正的“大我”。

让“00后”找到自己的定位,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部门也应随事而制、因时而变。有些学校为“00后”新生量身定制新版团队训练营,通过集体破冰、团队融合、综合交流、校园探访,激发新生创意、加强集体认同感、增强参与感;有的学校开设新生导引课程,第一堂课由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来讲授,帮助同学们释疑解惑;还有的地方在学前了解每位新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大数据的方式,科学、人性化地划分宿舍……种种举措,都是高校为更好迎接这一代新人的应时而为。从新生,到师长,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在为这一代年轻人更好地成长而努力。

青年关系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今天的青年,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而这样的时代,也给了青年更多的信任、更大的舞台。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用奋斗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期待年轻的“00后”书写下属于这一代人的青春精彩。

关爱主题作文素材高中作文 第3篇

1、齐白石老人的“群鼠图”

什么人:齐白石老人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

什么事:在日寇侵华期间,他毫不畏惧特务的威胁,封笔不画,拒绝见客,甚至写诗讽刺侵略者与_的卑劣行径。

什么点: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可贵的民族气节,被后人称颂!

核心主题词:气节

适用主题词:爱憎分明、刚正不阿、节操、爱国、自爱

2、诚实的门德尔松

什么人:门德尔松是德国历史上杰出的作曲家。

什么事:在一次被英国女王接见时,面对女王对曲目的称赞,他诚实地指出,曲目是他妹妹所做,并非出自自己之手,礼貌地谢绝了女王的夸奖。

什么点:他面对荣誉时的诚实,被后人由衷称赞。

核心主题词:诚实

适用主题词:勇敢、谦逊、实事求是、淡泊名利

3、李苦禅守信焚画

什么人:李苦禅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

什么事:他曾经没来得及为一位逝去的好友作画,为了兑现承诺,他补做一幅当即焚烧,祭奠好友,以此明志。

什么点:他一诺千金,对好友的守信,无论生前身后,始终如一。

核心主题词:守信

适用主题词:诚信、情义、友情

关爱主题作文素材高中作文 第4篇

【人物事迹】1949 年 10 月 1 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此后,每年校庆和十一国庆日濠江中学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澳门回归祖

国当天,已经 87 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

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濠江中学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在澳

门回归后的 20 年里,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让爱国情怀融入到孩子们的学

习生活中。

【颁奖辞】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离乱中的骨气、志气,归来后的元气,锐气,

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飘

扬吧,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

2018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 80 后教师

【人物事迹】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

月拿 30 元钱补助、年底再分 100 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 17 年。学校

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 5 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

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

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 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

皱纹。

【颁奖词】风雪担书梦,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

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

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2017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卢永根——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人物事迹】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

夫妇一共捐出 8809446 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

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

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

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

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

人们心里。

2016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支月英——芳兰振蕙叶

【人物事迹】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

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

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 45 公里,海拔

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 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

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

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

的麻花辫。

2015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人物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

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

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

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

资助了近 300 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

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

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

3000 多万元善款,让 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 2015

年 3 月 9 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

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关爱主题作文素材高中作文 第5篇

1、徐特立的《粉笔诗》

人和事:徐特立先生在师范学院当院长时,一个粉笔头都不舍得丢掉,反而写下一首著名的《粉笔诗》,教育大家节俭。

什么点:其实,他不是换不起粉笔,用不起好物,吃不起美食——他是丢不起“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用自己的以身作则,为大家树立“勤奋节俭”的立身准则。

核心主题词:节俭

适用主题词:艰苦奋斗,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放飞一只蝴蝶

人和事:一个孩子为保护两只分开的蝴蝶,一时疏忽,造成教室两扇窗户未关,玻璃损坏。她的老师放弃了校规的惩处,反而赞扬了孩子。

什么点:在老师心里,孩子的天真与爱心是最美的翩翩飞舞的蝴蝶,远比两扇玻璃和冷冰冰的校规更需要珍惜和保护。

核心主题词:珍惜

适用主题词:童心,关爱学生,教育艺术,赏识,规则的变通

关爱主题作文素材高中作文 第6篇

【人物事迹】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

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毅然回到西藏。为了劝学,12

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在极危险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

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毅然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

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12] 十

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 30%,变成到今天入学

率 95%。她教的孩子有 6 名考上大学、20 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

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

雪山、河流之间,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

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师大教育 关注师大教师考试培训部/陕西教师网

V:shidazhaojiao

2012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

【人物事迹】女,28 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驾

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

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 年,

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 年 5 月 8

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

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

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

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

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张

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

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

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

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

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 28 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 28 年的快乐时光。那

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关爱主题作文素材高中作文 第7篇

【人物事迹】香港树仁学院坚持四年制,经历 35 载风雨,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

学。12 月 19 日,香港树仁学院接获香港教育统筹局通知,获批准升格为大学,

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教统局局长李国章表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

树仁学院升格为大学,并考虑提供一笔过拨款资助树仁。对于树仁学院历经 35

年的漫漫长路,终升格为大学,学校上下都充满喜悦。副校长胡怀中表示,树仁

学院获升格,是对两位创办人———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的肯定,也证明

树仁一直坚持四年制是正确的。树仁的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是民国时期

的顶尖人物。他们在 1971 年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

莘莘学子打拼 35 年,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上世纪 70 年代港英政府

曾以给予津贴为条件,要求其放弃四年制,改用“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

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但胡氏夫妇坚持办学理想,结果不获资助。经

多年争取,终于让树仁修成正果。

关爱主题作文素材高中作文 第8篇

后人将如何书写当代青年的奋斗?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是当代青年的机遇,更是沉甸甸的使命。

“五四”青年节前夕,领袖来到北京大学,号召广大青年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谆谆勉励,殷殷嘱托,体现了_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待。

五月青年如潮头,总在地平线上跳动。无论100年前振臂一呼的新青年、七八十年前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还是“上山下乡”年代的知识青年、上世纪90年代下海创业的追梦人,或是刚刚开始步入成年的“00后”,青年的一举一动总被密切关注,因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样的信念,奔腾于历史,涌动于血液,历久而弥新。

都说时代匆匆,但时代哪有脚?奔走的总是人。是青年的脚步,写下青春之歌,让人对青春之中国充满希望。北大女生宋玺参军远赴亚丁湾护航,怀揣万里赴戎机的壮心;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夺魁,平凡生活难掩诗心澎湃;有“90后”博导走上工作岗位,芳林新叶吐翠绿;归国创业的留学生日益增多,中国的时与势撑起他们的雄心;平均年龄30多岁的中国航天科研团队,对探索更遥远处的灿烂星空充满信心。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正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今天的中国青年,更能够在放眼世界中认识自己的使命。去年年末,_发起“给青年的一封信”活动,在收到的回信中,有学波兰语的学生为“一带一路”倡议而自豪,感叹“大时代下,小语种并不小”;有在巴基斯坦工作的国企电力建设者,喊出“更广阔的世界等待我们去点亮”。字里行间,有满满自豪感,有磅礴使命感。这是当代青年人的世界观。因为有机会了解世界,他们更能平视世界;因为深度参与世界,他们更加懂得中国。他们的眼界,让中国更加充满信心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当然,时代也需要关爱青年,为他们答疑解惑。上世纪80年代初,“潘晓之问”曾激发社会对青年心态的关注。今天,为每一个青年搭建好人生出彩的舞台,让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是紧迫的时代命题。毕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集体远航而非孤帆远影,只有当所有中国青年秉持胸中那团火,相信理想的力量,信奉奋斗的意义,国家才能更有力量。

40年前恢复高考后,第一代大学生与改革开放同行,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纷纷写下了各自人生的华章。当代青年的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后人将如何书写今天的奋斗?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是当代青年的机遇,更是沉甸甸的使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