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爸爸上学读后感高中(合集5篇)

个人学习 20 0

背起爸爸上学读后感高中 第1篇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背起爸爸上学》。我对书中的主人公石蛙既抱怨又敬佩,故事里的情节既感人泪下,又使人奋进。

当我看到主人公石蛙因逃学挨打时,我很为他抱怨。我想:如果洪水不把他的同学冲走,他就不会因害怕而逃学;如果他不生在穷人的家里,能安心上学,他肯定不会逃学,也不会挨打。

当我看到石蛙经过几年刻苦努力,获得了“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一等奖,拿到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很为他高兴。我不由地说:“石蛙,你真是好样的!”这对你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你爸爸瘫痪了,你既要干家务,又要侍候父亲,还要打工挣学费。你是在多么艰难的困境下,完成了自己和父亲的愿望,多了不起啊!

当我看到石蛙决定放弃上大学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而留在家里照顾生病的父亲,父亲知道后为了不拖累儿子而投井自杀的片段时,我感动得泪水像珠子一样哗哗地往下落。这是多么深厚的父子情啊!

这本书虽然看完了,但是农村孩子石蛙用他那坚强意志战胜一切困难的画面,依然在我脑海中时时闪现。石蛙能在艰苦的困境中,获得一次次成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奋进。

背起爸爸上学读后感高中 第2篇

看了《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我非常感动。影片主人公的形象,不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当看到影片的最后一幕,石娃背这已经半身瘫痪的父亲艰难地走向河对岸时,我哭了。石娃意志坚定,永远奔向前方,永远也不回头,这是多么优秀的品质呀!

石娃上学的机会使用姐姐退学换来的。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同时上学,姐姐只好上完小学就退学了。到后来,家里太困难交不起学费,又只好把姐姐嫁出去。这是多么伟大的付出啊!石娃不负众望考上了师范,但摆在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照顾父亲,不去上学;要么去上师范,父亲让别人照管。父亲不愿拖累石娃,跳井自杀,幸亏被石娃及时救起。石娃毅然决定:背起父亲上学。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

与石娃相比,我觉得自己非常渺校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父母非常的疼我,然而,我对父母的回报却那么少。我非常悔恨自己以前无知的行为。有一次家里停水,妈妈提大水桶,我提小水壶一起去打水。回家的.路上我感到水壶沉甸甸的,走路很吃力,便让妈妈替我提着,自己轻松的跑回家看电视去了。二十多分钟后,妈妈敲响了门。一开门,只见妈妈汗如雨下……石娃知道后一定会怪我:你有这么疼爱你 关心你的妈妈和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还不好好珍惜。我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一定帮妈妈分担家务。不光想自己,一定也要想着妈妈的辛苦。

看过这部电影,我发现自己确实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优越条件,石娃的优秀品质会激励我永远向前。

背起爸爸上学读后感高中 第3篇

星期三晚上,我观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背起爸爸上学》,故事中的情景在我脑海中缭绕,让我难以忘怀。

《背起爸爸上学》是讲有个叫石娃的小孩,他爸爸用转铜勺子的方法决定供一个孩子上学,石娃有幸上学,他在中学获得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并考上了县级师范学校。可这时他的爸爸却在收获高梁时跌下山谷,一只腿残废了。石娃为了能够照顾爸爸,又能上学,于是,就背起爸爸上学。故事内容真实,情感动人。

石娃因为见到小女孩溺水后不敢上学,他爸爸背他过河,并告诉他:“河水有涨有落,学要天天上的,男孩子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生活极度贫困的石娃爸爸,要供一个儿子读书是挺艰辛的,而上学的石娃读书又是那么艰苦的。然而,石娃幼小的心灵得到爸爸的启迪,真是穷人的孩子特别争气。石娃在学校里的表现从一张张奖状可见他的出色,石娃荣获全国一等奖,最后考上了县级师范学校,不仅让穷爸爸苦姐姐得到安慰,更为穷村庄人争光,令全村人仰慕。可见,爸爸的言行对孩子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我有二个女儿,都上学了,现在还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她们是幸福的,现在的爸爸也是幸运的.。然而,我很少过问她们的学习,从没有主动向老师了解情况,好像孩子上学都是学校的事了,既不同女儿沟通,了解她们的心声,更没有给她们在思想和学习方面的启发和引导,这是为人父亲的失责。我家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有,但有固定的工作,一家生活还过得去,以后,无论工作多忙,也要关心儿女的学习,多与她们沟通,激发她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为她们健康成长尽做父亲的一份应有的责任。

父爱是伟大的,又是无私的,为了儿女,爸爸可以牺牲一切。石娃的爸爸当知道石娃为了照顾自己要放弃上县级师范学习,他内心十分痛楚。为了不拖累儿子完成学业,决然选择了自我了断,以求免除石娃读书的后顾之忧。虽然极端,有点愚昧,但这是无奈的抉择,这是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是无私的爱,是让人感动的爱,是令人震撼的爱!因为,石娃的爸爸认为这是最好最快捷的解决办法。庆幸是石娃的机灵与勇敢,救起了爸爸,让孝道与博爱并存。是啊,有哪个父母不想自己的儿女学业有成?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健康成长,将来对社会有所作为?有哪个父母想妨碍自己儿女的美好前程呢?现在我家的中,老的有养老金,大的有活干,少的有书读,幸福乐融融,虽然收入不多,供一家人基本生活没问题,但我要从现在开始,勤俭节约,未雨绸缪,为女儿的未来学习储备教育基金,为女儿的未来的前程尽为人父母应有的责任。

石娃的孝心是令人感动的,让我钦佩的。他学业有成,考上了县级师范学校,然而,他如果去上学了,就会留下残疾的生活不能自理的爸爸在家。他毅然选择要放弃学业,留在家中,干活养家,照料爸爸,石娃的抉择是尽孝所为,是首孝涕的具体表现。我既为他贸然舍弃自己的美好前途而叹惜,又为他这样孝道的抉择而欣喜,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孝之道。谁看了不感动、不落泪呢?

爸爸为儿子的完成学业,宁可舍弃生命;儿子为了照顾爸爸,可宁舍弃学业。是多么的感人的举动啊!最后更让人感动的是两不“舍”结局,石娃背上爸爸上学……坚信孝心与爱心的相融,石娃和他的爸爸将来一定过上幸福的生活。

背起爸爸上学读后感高中 第4篇

人之一世,殊为不容易,在看起来平整的人生之路中途充满了诸多荊棘,通常会让人痛苦不堪。实际上每一个人心里都是有一片戈壁滩,而大家一生的工作,便是让那边开满鲜花。电影《送爸爸上学》中的小主人石蛙不仅学会了努力学习,还需要养家糊口,并且已经处理了生活中的挫折。

一百次摔倒并不恐怖,恐怖的是丧失一百零一次爬起来的胆量。这更是影片中主人家的斗志,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中华民族,都必须这类精神。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益坚,青云之志不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以说是流年不利,命运多铺。殊不知,如何面对挫折,笑对人生。若王勃没开郎之性,怎能吟出海内存知比,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呢?

影片中小型主人翁石娃,写了他顽强和孝敬。说起孝父母是天地最亲密无间的人了,小时侯父母像种花一样,把大家养大成年人,因此大家应当翻倍照顾他。父母对每一个人而言,全是可亲可敬的,和蔼的,想到父母一件事儿时的关注,照料,我禁不住掉下泪滴。

孝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它是在历史上的美谈,我们要孝敬父母,就需要自小刚开始,从一点一滴学起,那样才可以不容易留有一生中的追悔。

孝道是无价之宝的,作为华夏儿女的大家,要時刻切记,为人处事,要先保证孝,要把大家传统美德发扬。

我看了影片,使我受益终生。

背起爸爸上学读后感高中 第5篇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背起爸爸上学》这本书时,我的心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从小失去了母亲的石娃和姐姐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勉强供一个人上学,一个人辍学。铜勺决定了石娃和姐姐各自的命运──一个人上学,一个人辍学。

这又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石娃和姐姐在艰难困苦中长大,姐姐嫁了人,石娃经过刻苦努力,考取了师范学校。面对着录取通知书和瘫痪的'父亲,石娃变卖了家产,背起父亲毅然走出了马莲河。

他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多病的父亲,他在极度艰难中背负起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他所做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创造,只是一些平凡而琐碎的小事,但他奋勇拼搏、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却打动了我,使我增加了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看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石娃终于从艰难中走了过来。看着他背起父亲去上学的身影,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与石娃相比,我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要优越得多,我应该怎样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人人都会遇到。面对挫折,只有打起精神,坚定信念,不断努力,排除困难,才能变逆境为顺境,达到理想的彼岸。

我们是年轻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在祖国的改革大潮中,一切都要通过实践去摸索,去开创。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建设者们百折不饶,乐观进取的精神,不能因前进道路上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就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我们必须多学习,多锻炼,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像石娃那样,做生活的强者,做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