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多元化素材(优选6篇)

个人学习 24 0

高考作文多元化素材 第1篇

水,是人类生命的起源,也是人类的生存之源。清爽可口、清凉透彻的水是维持我们生存的必需品。一个人二、三十天不吃饭可以,但六、七天滴水不沾就必死无疑。因此,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的日常生活更离不开水。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漫步在绵绵春雨的校园,喝着清清爽爽的甘水,畅游在清澈见底的泳池,浸泡在柔和细腻的温泉里┄┄,享受着水带给我们的美妙生活时,可曾想到在地球的另一端,或祖国另一角落的人们正遭受缺水带来的种种不便甚至灾难。几天前,我在网上无意中看见一组关于非洲缺水现状的宣传图片:一片片一望无际的干裂荒原,一位位形容枯槁的母亲,或抱或拖着同样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孩子,瞪着干涩的眼珠无望地注视着干裂几成荒漠的土地,连颗颗眼泪都显得珍贵。其实目前我国也是水资源缺乏之国,在我国西部宁夏等部分地区,不少人每天要走十几里的路去外面打水,常常打上来的还是浑浊苦涩的水。那里的人们往往都是一家人循环用水,先洗脸洗手,再用来洗脚、拖地,最后用于拌煤。通常那里的人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洗一次澡,缺水现状可想而知。缺水,严重缺水已经敲响了人类生存的警钟!

据科学家估算,地球上共有亿立方公里的水,可这些水不是都能供人类饮用的。其中海水占%,淡水只占%,且淡水中又有70%分布在南极和北极,真正可供我们饮用淡水只有%。淡水资源那么少,可我们工作、生活还存在许多浪费水的'行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砍伐森林┅┅都严重破坏了水资源。本来海水蒸发后,可以提供一些淡水,可现在人类在海洋里排放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与垃圾,即使南极和北极都也未能幸免。今后海洋能供给人类的淡水将越来越少了。有科学家预计,若人类再这样放任下去,再过一、二百年,地球上的水资源将彻底枯竭。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学们,当我们在享受着水带给我们欢乐之时,可曾听到水的声声呼唤,可曾回响起非洲荒原母亲和孩子们对水的声声的呼唤,我们要行动起来不要再让这种人间惨剧继续发生。要知道,缺水可是对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威胁。要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从关好水龙头开始,节约每一滴水,只要人人节约一滴水,汇聚起来就会成江河;并积极地参加环保行动,积聚起我们每一份的微薄力量,保护好水资源,让祖国的山山水水更加秀丽,让人类与水永远共存而且更加壮丽,继续编写温馨美满的乐章。这是人类和水共同的呼唤!

高考作文多元化素材 第2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习要想有真正的收获,都离不开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乃至学校、社会都要关注的问题。学生为什么对写作不感兴趣,很多专家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现有的对作文的单一评价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平常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下评语打分数,类型化的评语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反而让学生久而久之产生厌倦。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网络平台有效推进高中作文的写作与评改”这一话题。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首先,是利用网络平台帮组学生学会收集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素材,很难写好作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百分之八九十拥有手机,他们课余大量的时间用在玩手机、QQ聊天上,用来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观察身边生活的时间极少。每每写作文时,就发现自己没东西可写、没情感可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和学校信息老师商议,一则是利用信息课,让学生学会从网上收集素材。在信息课教学中,有一节内容是如何在网上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我在作文课之前与信息老师取得联系,把作文课需要的素材告知信息老师,让他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收集作文中需要的素材。二则是借用计算机教室上作文课。在上作文课时,我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教室,利用计算机教室教师用机上的管理平台,指令,让学生按照指定要求上网收集相关素材,并做纸质的记录。这种做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原因有二:其一是学生对上网普遍感兴趣;其二是这种创新的做法,学生觉得新鲜,从而乐于做这样的事。同时,这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

比如在指导学生收集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时,学生就从图、文、视频多角度收集素材,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成果,以及对人物、事件的看法,丰富了写作材料,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

其次,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作文的写作与修改。基本做法是利用计算机教室,学生把自己要写的内容全部用文档形式打出来,在电脑上完成作文的写作。在用到某些素材时,可以直接从网上复制、粘贴。进行作文修改时,直接在文档中对文字进行增、删、改、补,不留痕迹。学生把完成的作文提交到教师主机上,则为完成本次作文的写作与修改。

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出现以下的问题,学生的打字速度不一,不能在相对一致的时间完成作文。因此,我与信息老师多次沟通,建议他们把打字作为信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打字速度。

最后,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作文的评改。在计算机教室里,我利用教师主机,先把本次作文评改的参考意见发给每位同学,让他们了解这次作文的重点是什么,评改的侧重点是什么。然后给每位同学随机分发五篇同学们提交上来的作文,让同学们对分发到的作文进行评点,并赋予相应的等级。学生评改结束后,再把结果连同分发的作文会传到教师主机,教师主机内的每篇作文都将有五位同学的评改。教师根据学生的评定等级,对普遍认为好的作文分发给每位同学再欣赏、评改;对于普遍认为不好的文章,教师同样分发给每位同学,让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在这一活动中,全体同学表现出很强的兴趣,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作文的写作与评改过程中,针对我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是在素材收集中,控制学生完成相应任务,注意学生可能上网浏览无关网页、QQ聊天、玩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

其三是在文章的评改中,要严肃要求学生文明用语,不得使用不健康、不文明的话语讽刺、攻击他人。

其四是在整个环节中,一定要征得学校信息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唯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大力协作才能完成此项活动。

欢迎有志于在作文教学上专研的朋友给我多提建议,让我们一道努力使作文教学能紧跟时代,不断进步。

高考作文多元化素材 第3篇

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年岁岁花相似,

物转星移,

花说:我心依旧…… ——题记

牡丹亦盎然

“花开花落数十日”,是的,牡丹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仍然“牡丹天下奇”,短暂的生命也要绚丽开放,热情盎然。

牡丹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它是百花中最亮最炫的,即使它知道自己的人生只能灿烂几天。但它并没有因此而选择郁郁寡欢,它仍然开得那么盎然,开得那么动人。

牡丹又是开得那么倔强而悠然。记得,武则天一日游园,下令明日一切花必须开放,唯有牡丹到了第二日依仍是苞蕾于枝,让自己的信仰永恒于洛阳的历史天空。

因为它心中有一个信念:自己的人生路由自己去主宰。

芙蓉也坦然

“出淤泥而不染”,莲的'出身是卑微的,没有清澈的湖水,但是它懂得“濯青莲而不妖”。俗语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而莲的成长却是最好的反例。它立于浑浊的湖水墨黑的淤泥中,仍然亭亭玉立晶莹剔透,在那粉红的双靥上拥有灿烂的微笑,拥有对未来生活渴望的信心,它开得是那么纯纯那么坦然。

此时它心中有一个希望:我要让自己的人格永远闪亮,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

菊花仍依然

“采菊东蓠下”,陶渊明心中的最爱是菊。为什么?因为它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自信,拥有“身残犹有傲霜枝”的决心。菊没有倾国倾城的貌,没有莲的傲洁,但是菊的内心是那么的独立,它不为世俗所打动,它喜欢的是山野的纯净环境是田园的自由生活。人们都想把它迁移到家中,盆景中,它总是郁郁寡欢难展笑颜。只有生活在那南山的风中南山的水边南山的土地上,它才会更舒适更幸福,才会开得更加美丽。

它告诉我们: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改变,我热爱的只有在山那边的那块热土地;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改变,我心依然!

蜡梅懂灿然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花”。蜡梅是那么渺小,是那么的让人容易忘记。但是只要是知道它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爱上它的暗香——“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是香如故!”

因此,无论是雪大霜重还是风紧雾冷,它都要傲然枝头,灿然开放!

即使它知道自己的外貌是那么不让人注意,但它并没有选择放弃,因为它尊重来之不易的人生旅程。它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使自己放弃自己的目的。

它要让人们明白:路是靠自己走,并且更要坚定目标一直走下去,永不放弃。

高考作文多元化素材 第4篇

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扬弃

胡同文化的“处街坊”、“知足”、“忍”等,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是很有作用的,值得弘扬。但“易于满足”、“不爱管闲事”,“安分守已,逆来顺受”等,不利于改革进取,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应当扬弃。(汪曾祺《胡同文化》)

3.音乐美化人生

音乐是心灵之声――唤醒记忆,汇聚忧伤,汇编快乐,化泪作笑;音乐是人生的力量――战斗的引领,孤独的驱赶,旅者的驮轿;音乐是心灵的伴随――生时为你欢迎,婚时为你见证,死时为你送殡。所以歌德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纪伯伦《音乐短章》)

4.文字传承人文

文字是精神存在的家园,文字的离去实质上是人文精神的丧失,是人格的丧失。“中国人抛弃汉字之始,就是抛弃民族文化之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所说)(邓海南《如果优美的文字离我们而去》)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中国历代书法各有魅力,是中华文化的一绝,弘扬书法艺术是我们的责任。(陈燮君《百代法书》)

5.审美彰显民族

中国的语言文学讲究的是意蕴审美,突出的是移情的效果。移情于景,无生命的物被赋之以人的情味,于是景物活了,有了动人的魅力。西方语言文学侧重心里解剖,突出的是意识的流动,凸显人物思想心理的支配作用。(朱光潜《你为什么会感到美感》)

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中国画着意写虚,给人意趣与品味(重艺术),西洋域着力于写实,给人实体感而少意趣(重科学)。东西文化各有千秋,互补更蔚为大观。(丰子恺《中国画与西洋画》)

民族审美特点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讲究开放(连通、融合)务虚;西方审美注重局部(孤立、封闭),求实。(宗白华《空间的美感》)

七、思辨

1.待树与待人

养树与养人。顺木之性,树木才能长得快速活得长久;对百姓也是这样,顺民之需.,才是真正的爱民益民;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树,顺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机,各显风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毁之。

2.画竹与艺术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于生活,才能精于生活,这是艺术规律。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方法务异,风格自成。艺术贵在个性特色,尊重个性,就是尊重艺术。(苏轼《文与可画贫答谷偃竹记》,郑燮《板桥题画三则》)

3.环境与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决定在心,心静自然静,浮躁的社会,喧闹的氛围,守住内心的清静,才能有所作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心境。(陶渊明《饮酒》)

4.民族团结的思辨

改革开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是富强的必由之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历史的证明。和平是共同的愿望,和好是解决民族争端的最有效渠道,内蒙有那么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证。(《内蒙访古》)

5.死亡与永生的思辨

永恒的敌人是时间,永恒的载体也是时间。谁都无法跨过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时空,成为永生。(冯骥才《永恒的敌人》)

6.自然与社会的思辨

大干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别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终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于他人,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苏叶《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宁其实不仅仅是人生的侧显,而且是人生的导师.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激励,吸收活力。爱大自然即是爱人生。(法朗士《塞纳河岸的早晨》)

7.朴素与美丽

最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实则世上最美的坟墓,因为,朴素之后的墓主人不为声名所累的高贵品格,最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8.自然与人

没有树,人会隐痛与缺憾;得到树,人会快乐与幸福;失去树,人会迷惑与企盼。树是人类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会真幸福。(苏童《三棵树》)

“养弱”后有“害侵”,教育孩子是这样,国有企业是这样,英豪产出也是这样。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一味杀虫灭害,结果将灭了自己。现阶段的“害虫”正是人类自己。(詹克明《世上本无害虫》)

9.伟大的多样

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同样可以是溪水。巴赫的作品,巴赫的为人,就是小溪;稳定、恬静、圣洁、旷日持久。爱因斯坦说:“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可见其神圣伟大。

10.英雄与成败

英雄不在成败在浩气,“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荆轲视死如归刺秦王,虽然未成,但“千载有余情”,浩气永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野蛮人有时倒很文明,经济落后的云南,其杂色的文明给予现代人以纯朴的精神滋养。人类的文明不是哪一国哪一族的专利,它是众多国家、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的创造。文化是博大的,对待文化要有博大心胸。(雷达《重读云南》)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续。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于沛《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八、修行

1.修身

“为国以礼”,子路“不让”,孔子“哂之”,可见明礼的重要。曾皙志在教化,陶冶人,是以德润身,得到孔子赞成。修身在明礼修德。(《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给患难中的人以更多的同情、支持,“司马青衫”已成为人格修炼的一个标度。(自居易《琵琶行》)

人生三境靠修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商瞻远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锲而不舍;“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入正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功到自成。(《王国维的“人生三境’!》)

2.修学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香菱潜心涵泳,如痴如醉,终于悟出诗的真谛。诗人气质的黛玉对香菱的感染也是重要因素,“见贤思齐”榜样的力量是学习不可少的。(曹雪芹《香菱学诗》)

3.修业

马伶转败为胜的经历启示我们:有志者事竟成,这是立业之柱;深入实践,精益求精,是必经之路。(侯方城《马伶传》)

高考作文多元化素材 第5篇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留一份傲骨在盛唐,是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留一份淡泊在田园。生活总是喜欢跟我们开玩笑,或许今天是晴空 万里,明天便会是倾盆大雨,看人看事,我们无不照着自己的心情,再美的风景对于晚年的李清照也只会是冷冷清清的感受,江水再汹涌澎湃也挽留不住伟大的诗 人,屈子怀沙,无奈于楚王不听谏,留一份忠诚在汩罗,是万古悲风的感慨。

雁排长空,水映斜阳,烟霞满天,鸣声四起。乐观的人,看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惊艳;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遗憾。放眼宇内,宇宙之大,品类之盛,何不把酒临风纵饮高歌大快人生呢?

人生所绽放的色彩,不仅是完美的骨架与强健的体魄,更需要一个高尚的灵魂。人生的厚度决定人生的灵魂。刘禹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安平乐 道,不慕荣华。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擢青莲而不妖。”的洁身自好,道德高尚。还有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骨与敢为人先。无不给我们的人 生启示。即使面前千山万水,他日也能穿越。在绚丽的太阳下,哪怕只是微微埃土,有了灵魂,也能流光溢彩,藐视众生。人生之道犹如一张巨网,是人生的灵魂, 让我们不再在生活中迷惘。充实的.生活,离不开良好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能在精神上找到快乐,那么物质生活中也必能找到满足。

高考作文多元化素材 第6篇

一、农民工歌手“旭日阳刚”

二、“赤脚哥”

洛阳市突降暴雨,市内一交通要道水深及膝,积水深达40厘米,交通拥堵不堪。交警戚新峰在水中指挥交通。虽然穿着雨衣,但由于涉水时间较长,他的裤子都已湿透。紧张的疏导中,一只皮鞋被水冲走了,他索性把另一只鞋也脱掉,继续淌水指挥。戚新峰雨中指挥交通、援手被困群众的视频,被网友传至大河论坛,迅速走红。网友称戚新峰为“赤脚哥”,他在平凡中创造感动,在风雨中彰显无私。

三、新阿福”香港义工

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香港人,曾敏杰始终心怀祖国。他热衷于内地的儿童公益事业,先后帮助多名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又作为义工去灾区探望孤儿,发起公益活动,购买孩子们急需的炉子、棉鞋、帐篷等物资。就在将物资送往玉树最偏远的村寨时,他和同伴遭遇意外,不幸遇难。他被网民誉为“新阿福”,他的善心善举让我们看到,爱心无地域,真爱暖人间。

四、“最美洗脚妹”

29岁的刘丽,是个来自安徽的农村姑娘。因家境贫寒,14岁的她便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辗转于湖北、江苏等地,做过服务员、保姆,如今已在足浴城干了十年“洗脚妹”。然而,为了“生计”打拼的她,却把辛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捐给了120名贫困学生,自己却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这个平凡的打工妹,奉献的`不仅是爱心,还有对下一代命运改变的期盼。刘丽的事迹传开后,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五、盲女林妍和导盲犬

高挑时尚的26岁盲女林妍,12岁因视力矫正手术失败而失明,坚强的她通过努力被评为沈阳十佳残疾人创业标兵。20xx年父亲因病离世,她和母亲万分悲痛,心理和生活一直处在抑郁中。直到今年4月,经过两年的申请而获得的中国首批导盲犬之一——Sherry来到她身边。Sherry是只训练有素的导盲犬,和它走在路上,林妍重新找回了健全人的感觉。对林妍来说,Sherry不是一只狗,而是伴侣,是亲人。她深信Sherry是她前世走失的家人,今世回来要重新相伴一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