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至爱谢延信读后感 第1篇
承诺一件事相对是容易的,数十年如一日地实践承诺则是难以想象的考验。
1979年,岳父谢召玉在朱村矿患脑中风,瘫痪了。在岳父长达18年卧床的日子里,夏天,谢延信背他到荫凉地透风;冬天,背他到门外晒太阳。谢延信还经常给躺在床上的老人翻身,抹爽身粉。18年来,谢召玉从没有得过褥疮。
一家四口人的生活,仅靠谢召玉一个人的病休工资捉襟见肘,为了生活,谢延信经常到地里挖野菜,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回到家里,洗干净,腌起来,这就是一日三餐的菜了。为了省3块钱路费,谢延信有一次回老家,从焦作到滑县150多公里的路都是骑自行车,一大早出发,到了晚上才骑到家,一进门累得动都动不了,一头就扎到炕上,心疼得老母亲失声痛哭;为了省钱,至今他没有坐过火车。1990年,过度劳累的谢延信患上了高血压病,他不舍得买药,听说醋泡黑豆能降血压,一吃就是十多年。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一病、一瘫、一傻、一幼,没有一个不需要他照料。面对苦难,谢延信没有怨言,为腾出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谢延信狠下心来,把见了生人就抱着他的腿不放的女儿刘变英,送回老家跟着自己的母亲生活。女儿在乡下与奶奶相伴,奶奶去世后,在三伯家长大。10岁时,刘变英和小伙伴们打土仗被误伤,一只眼睛失明……这成为谢延信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瘫痪在床的岳父又患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他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在谢延信的照料下,岳父竟然奇迹般地能扶着凳子慢慢挪动了。为了给岳父治病,谢延信依照偏方挖过毛草根;为了给岳父减轻痛苦,他自学了护理按摩;为给岳父解闷,他还时常给他读小说……
这一切都留在了邻居吕国成的记忆里:“咱们的土话常说,床前百日无孝子,人老了以后,儿女能伺候你100天都不容易,谢延信伺候30多年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天下少有。”
1983年,谢延信进焦煤集团朱村矿当了一名掘进工。他的孝心,打动了老家同村女青年谢粉香的心,第二年,粉香和延信结了婚。婚后,谢粉香在滑县老家替延信抚养女儿、耕种责任田,每隔一段时间便到焦作为全家拆洗被褥。
1996年8月,70岁的岳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岳父临终前,谢延信对老人说:“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娘百年后,让弟弟跟着我,绝不让弟弟受一点委屈!”
2003年,厄运再一次降临,谢延信积劳成疾,因脑出血三次进医院抢救,虽暂无生命之忧,却落下了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后遗症。适逢企业破产重组,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公司留下了谢延信的工作岗位,将他从井下调整到了瓦斯泵房工作。他也在大家的帮助下,于一年前买下了公司家属院的一套45平方米的旧房,安上了新家。
家庭的顶梁柱再次倾倒,谢粉香安顿好家里的事,匆忙来到焦作替丈夫照顾起了这个特殊的家,爱的接力棒又开始传递。
大孝至爱谢延信读后感 第2篇
道德模范能够带动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
谢延信,一名普普通通的矿工,一名令人啧啧称赞的孝星,一个让人敬仰的全国道德模范,一个感动中国的平民百姓,不仅荣光了自己,也给百年煤城、山水焦作增添了光彩,更影响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立足本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焦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学习谢延信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界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谢延信,建设和谐新焦作”这个主题,全面开展了以“团结奉献进机关、诚实守信进企业、友爱互助进学校、文明和谐进社区、尊老爱幼进家庭和争做谢延信式好公民”为主要内容的“五进一争”活动;围绕“学习道德模范、倡树文明新风”这一主题,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了树立“十种心态”教育;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发挥主渠道作用,开设了《学习谢延信、践行荣辱观》等诸多专栏,街头商场的板报、灯箱、电子显示屏、公交出租车、农村和社区的文化长廊,都张贴着学习宣传谢延信的标语、连环画,各地各部门也都开动脑筋,以歌曲、漫画、快板、故事、戏曲的形式宣传谢延信的先进事迹,让模范人物来到了普通百姓的身边,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心里。
近年来,我市大力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开展了四届焦作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发挥了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人们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培养好品德好行为好习惯为目标,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雷锋 我行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以雷锋为榜样,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服务社会,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谢延信参加公益活动,与志愿者合影
为集中展示我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市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百名好人进讲堂活动,选树了一批作出贡献大、群众口碑好、事迹突出感人、体现崇高精神、典型示范性强的道德模范,涌现出谢延信、郝茂盛、任_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模范,“焦作好人多,好人在焦作”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截至去年底,我市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荣获省级道德模范,4人获省级道德模范提名奖,9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8人入选“河南好人榜”,4人入选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荣获全国文明家庭4个、河南省文明家庭3个,选树“乡村光荣榜”等各级各类典型人物万余名,在全市掀起了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为建设现代化焦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榜样楷模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我市于今年开展了首届“焦作楷模”集中选树宣传活动。
谢延信做客焦作日报直播间
6月14日下午,山阳区召开2022年上半年“山阳好人榜”发布会,表彰、学习、宣传20名山阳好人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好人、宣传好人、争当好人的深厚氛围,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
7月16日上午,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主办,市教育电视台承办的“喜迎_ 奋进新征程”2022年焦作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举行,30名“可爱、可敬、可信、可学”的中小学生获得焦作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勤学善思、乐于奉献、心存感恩的“学习之星”张予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文明之星”陈昊泽,助人为乐、向上向善、热心公益的“公益之星”韩佳彤……他们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乐观进取、向上向善、爱党爱国的风采,为广大未成年人树立了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就在身边。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建设需要树立榜样、推崇榜样,更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榜样、成为榜样。只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躬身践行,就能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力,就能重塑焦作新形象,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闯出焦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柏生/文 通讯员 赵国堂/图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大孝至爱谢延信读后感 第3篇
谢延信本不姓谢,而是姓刘。缘何改姓?这正是谢延信感人事迹的重要一点。
1974年9月,悲怆的阴云笼罩着河南省滑县半坡店公社车庄村刘延信的家庭,好心的村民走了一拨儿,又来一拨儿,大家都是到刘家去安慰突遭不幸的刘延信和他父母的。
一年前,刘延信与本村姑娘谢兰娥结婚,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婚后,两人恩恩爱爱沉浸在甜蜜的生活之中。1974年9月,谢兰娥生下了他们可爱的女儿,就在婴儿刚过满月时,兰娥不幸得了产后风,命如悬丝……
谢兰娥对守在病床前的丈夫说:“延信,我怕是不中了。要是真有那一天,你要照顾好咱爹妈和咱那苦命的傻弟弟。以后再找人家,只要对咱闺女好就行。”
一对结婚刚刚一年的新人,四目相视,泪流满面。刘延信双手捧着脑袋,他不知此时是该点头,还是摇头……
刘延信的真情并没有挽留住兰娥的生命,在女儿出生40天后,谢兰娥带着留恋和牵挂,离开了这个世界。
望着棺木中的妻子,看着悲痛欲绝的岳父、岳母,还有跑来跑去不知发生什么事的傻内弟,刘延信做出了一生最重要的决定——
他“扑嗵”一声跪倒在岳父岳母面前,磕了三个响头:“爹、娘,兰娥不在了,从今以后,俺就是您的亲儿子!您放心,今后的生活俺来管,俺替兰娥为你们二老养老送终。”
这一跪,跪出的是男子汉字字千钧的承诺;这一跪,跪出的是他心昭天日的忠贞孝心;这一跪,跪出的是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刘延信……
大孝至爱谢延信读后感 第4篇
谢延信教育儿女一定要孝顺,大家提起他的几个孩子也都是交口称赞。别人家的女儿出嫁时,都是送金送银的,而谢延信却送给女儿一本织毛衣的书,谢延信在送给女儿的这本书上写了两段话,第一页上写的是:黄连水虽苦,饮后舌根下却有甜的回味,糖精水是甜的,含量过度则变成苦水,充分表明“有苦方有甜,甜与苦相连,甘愿常吃苦,方能长久甜”。第二页上的话是一篇《节约谚语》,内容是“节约是幸福之本,浪费是贫困之苗……”刘变英如今已是有孩子的人了,对于父亲的一生,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我已做好准备,等着当婆婆的替补队员呢!”谢延信的儿媳海霞说,“这两年,婆婆经常头晕,她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我很担心她再有什么毛病,时常想去替换她。”事实上,这几年,家里缝缝补补已经都靠海霞了,就连冯季花、彦妞现在穿的鞋子也都是她做的。
(新华) 谢延信的这些年原籍河南省滑县半坡店乡车庄村■1960年—1967年上小学和初中■1973年初婚■1974年爱人谢兰娥因产后风病故,刘延信改名谢延信■1974年—1983年在原籍务农,曾担任生产队棉花技术员■1979年岳父谢召玉在朱村矿患脑中风■1983年7月在焦作矿务局朱村矿掘一区参加工作■1984年与谢粉香再婚■1990年因高血压调到矿机电科瓦斯泵房工作■1994年谢延信女儿刘变英结婚■1996年8月谢延信岳父去世■1997年获得河南省总工会授予的“文明家庭”称号■2003年患脑溢血,病后记忆力衰退■2006年以并列第一的成绩,入围“兖矿杯·寻找感动中国十大矿工”■2006年获得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特别奖■2006年入选由河南省文明委等七部门组织的“中原二十四孝贤”据央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