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射人虚伪的文章摘抄(优选4篇)

个人学习 27 0

影射人虚伪的文章摘抄 第1篇

文/余继泽

曾经,陶醉在舌尖系列里,陶醉在那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里。

那温馨,祥和的画面,配上那样的音乐,让人被那美食馋的流口水的同时,也对那些有美食的地方,充满了向往,想去那样的地方吃那美食。觉得那些地方的人,真的是生活在天堂里,生活在幸福中。

只是,当这样的美食节目看多了,在关了电视,从那镜头里温馨,而美好的画面,那舒缓而动人的音乐,那色香味镜头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回到现实中,感受小屋里的宁静,听着窗外机器的轰鸣,看着人来,车往的繁忙,和小城里阳光下白花花的景象,我忽然感到,这些美食,也许只是镜头里的,而那些有这些美食的地方,那种幸福的生活,也许是镜头里的。

我想到了我家乡的在这个季节里的一种美食。

在这样的季节里,家乡人最爱做的一种饭食,就是洋芋糍粑。夏天的季节,洋芋下来了,家乡家家都种的有洋芋,而在酷热的夏天里,糍粑又是细腻,吃了能让人生津,消暑的饭食,所以,家乡的人都爱吃。而做这样饭食的复杂,漫长,却有让家乡的人,在酷热的夏天里,有了事情做,既在慢慢做这道饭食的时候,打发了夏天里酷热漫长的时光,也在辛苦的劳动有,有了可口的饭食。

做糍粑前,先要把洋芋刮了,再放在锅里把刮好的洋芋蒸熟了。然后,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就端了蒸熟的洋芋,到了河边树荫下,找了平整的石板,把蒸熟的洋芋倒在石板上,用木槌压细了,最后有了粘性了,就轮起木槌打,一直打到细腻,起泡了为止,这样吃着才爽滑,而这是一个特别漫长而辛苦的事情,要打多少下,谁也记不清楚了。

在家的女人,就忙着找了酸菜烧汤汁了,最后,把打好的糍粑用汤汁调和着吃。糍粑要打好,但是,汤汁也一样要烧好,不然,糍粑也不好吃。所以,要吃爽口的糍粑,打好糍粑和烧好汤汁,一样都不能少。而还有一些东西也不能缺,蒜泥,和红红的油泼辣子,在吃糍粑的时候,给汤汁里浇一些,糍粑吃着更有味,让人吃了还想吃。

在这样的季节里,家乡的洋芋下来了,家家都不缺洋芋,就把这五谷杂粮的饭混着吃,又能节省主粮。

一家电视台知道了家乡的这种美食,还来拍了节目。那节目我看过,在镜头里,那制作糍粑的画面,都特别的美丽,祥和,温馨,也充满了欢声笑语,吃着糍粑,也似乎变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家乡的人,似乎也就生活在幸福里了。其实,当进入村庄,了解了家乡人的生活,知道了打糍粑的过程,就知道了吃糍粑的不容易,家乡人这样的季节爱打糍粑,是在漫长的酷热的夏天里,有了打发消磨山里寂静日子的事情,也是五谷杂粮混着吃,节省主粮,而没有祥和画面里的幸福。如果说有幸福,那只是一瞬间的感受,就是在糍粑终于打好了,端起大碗吃糍粑的时候。

我也就想到了那些镜头里,让我向往的美食,那美食里,那些地方人很幸福的样子。我觉得,这些美食,只是镜头里制作出来的。一切事情,在镜头里都显得简单,而美工了以后,也都变得特别的美好而富有诗意。而在现实中,制作那任何一样的美食,哪怕小小的美食,都是不容易的事情,都是包含了汗水,和辛苦的事情。而这些美食,也许是为了配合镜头的需要,而制作,或者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做出来了吃。要是天天这样做,这样吃,那还了得。在平时的日子中,是要计算着,节俭着过日子的,再丰厚的日子,都要学会细水长流。在日子繁忙的时候,能有一碗水喝,一碗面条,一个馒头吃,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放下碗,就要赶忙去忙要做的事情,哪还有时间和功夫,去这样精耕细作的做这些美食吃。于是,我感到,那些美食诱惑了我,那些画面也欺骗了我。那些美食,是真的有,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香味,但是,只是在逢年过节和喜庆的日子才有。而那些幸福的日子,也是定格在一些特定日子里的画面,而在许多的日子里,是和家乡的日子一样,是寂静的,枯焦而漫长的,吃的饭,也只是填饱肚子,而不是要精致的做出美食来。

在那些城市的一些大街小巷子里,的确天天有美食,但是,那都是做出来卖的,这样的美食,与商业有关,而与普通百姓的日子无关。

再看那些美食节目的时候,我总是匆匆的把台调开。我怕引起我的乡愁,让我想到家乡的美食。也怕想到,在那些美食里,在那定格的幸福里,让我想到了为了这美食,和定格瞬间的幸福,人们所付出的汗水,和艰辛。

影射人虚伪的文章摘抄 第2篇

文/朱凌

对于冬至,母亲是这样理解的,她说冬至大如年,冬至一到,那么离新年就越来越近了。对于节气的变化,母亲是最关心的,哪个节气,该做哪些应节气的食物,她都格外地上心。

冬至一到,也就到了要腌鱼腌肉的时候了,这是每年冬至家里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母亲说在冬至这一天腌鱼肉,腌出来的味道,才带着独有的味道,让人一吃就忘不了。确实,母亲腌的鱼和肉,真的是让人一吃就忘不了,不咸也不淡,还带着独有的香味。

那薄薄的肉片与剁成小块的腊鱼一起上锅蒸熟之后,满屋子都飘满了香味。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掀开锅盖,夹起一块就往嘴里放。母亲说我那个样子像极了一只偷嘴的馋猫。

对于母亲来说,冬至这天不仅要腌制咸鱼咸肉,还会做冬至丸给我们吃。所谓的冬至丸,就是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的清晨,母亲就开始将糯米粉磨好,并且糖、肉、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丸。这样的冬至丸,母亲一般会包许多,有时会给亲戚们拿去一些。

母亲说冬至吃冬至丸,就大一岁了,就要更懂事一些了。当时的母亲总是希望我能够快一点长大,能够懂事一些。

如今过冬至,母亲还会像以前一样,腌些鱼肉,只不过腌得没有以前多了。她说现在条件好了,也并不是非要吃这一口,腌一点是个意思,也应个节气。至于冬至丸,母亲现在也不做了,多数时候,都是会去市场上买些汤圆回来给我们煮着吃。

虽然现在过冬至,不像小的时候那样隆重,但是一年一年,母亲却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我想母亲爱过冬至,不仅仅是因为冬至过了就是新年,更多的则是希望一家人,每一年都能够顺顺当当地过下去,每一个冬至,一家人都能开心团圆地在一起。

影射人虚伪的文章摘抄 第3篇

文/吴嘉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如果说春天的颜色五彩缤纷,夏天的颜色绿意盎然,那么,秋天的颜色就是灿烂的金黄,火辣辣的红。我最爱儿时母亲的菜园,那些逐渐凋零的绿里,掩映的那一抹耀眼的辣椒红。

母亲的菜园总是辣椒在唱着主角。盛夏的辣椒,是青春勃发的孩子,入秋以后的辣椒,是风韵犹存的徐娘半老。辣椒是最耐热抗旱的作物了,只需一点点雨水滋润,就能让它们吐露芬芳。那些挂在枝头的一颗颗红红的辣椒,就是它们骄傲的果实。我最喜欢母亲在秋天的早晨,端着盆子,摘下满满一盆的红辣椒,做成各式美食。

我家里有一个小巧的陶罐,是母亲用来腌辣椒的。每年夏天,母亲把吃不完的青辣椒摘下来,把辣椒蒂去掉,放在烧开了水的锅里焯一两分钟,捞出来沥干后,晾在太阳底下晒。辣椒晒得发白后,母亲又给它们一一翻身,同样晒至发白。然后母亲把洁白如玉的白辣椒放进陶罐密封,二十天以后,就可以吃了。

在暑气很重的夏天,我们没有胃口吃不下饭的时候,母亲煮一锅白米粥,上一碟酸辣椒,切得细碎,加上姜片、蒜头和豆豉翻炒出香味,便是一碟美味可口的下饭菜了。那时,我们一边吸溜白粥,一边咀嚼酸辣的白辣椒,不知不觉,好几碗粥就下了肚。

酸白辣椒还有一道美味做法,就是用来煮鱼。母亲先把鱼切成小片,加盐腌十来分钟后,倒入油锅炸至两面金黄,放入切碎的酸辣椒、姜片、蒜头加水煮,煮到鱼汁成乳白色,放盐葱花即可装盘。加了酸辣椒的鱼肉细腻嫩滑、爽口味美。

入秋后,菜园里的青辣椒变成红艳艳的,相当诱人。母亲便忙碌了起来。她把红辣椒摘下来,清洗晾干。用锋利的刀把红辣椒切小,再剁得细细碎碎,拌上姜、蒜泥。然后把红辣椒、姜末、蒜泥、盐搅拌均匀,放进玻璃罐子,加稍许白酒封存一个星期,即可开罐食用。

母亲的剁辣椒是我最喜欢一道美食。不仅是因为辣椒的红而诱人,更是剁辣椒里辛辣里的香。一星期后,母亲终于答应开罐了,我巴巴地围在母亲身边,吸着鼻子看她一层一层地打开密封罐,用长筷子伸进罐子里挟出红色诱人的剁辣椒酱,再小心地放进碟里。那辣眼的红、浓艳的酸蒜辣香味直扑口鼻,挑逗着我们的嗅觉和味觉。一时间,所有人口生津液,涎水直流。下一秒,便是伸出各自的小爪子撮一撮,再丢进嘴里。

混合着辛辣、蒜香的剁辣椒一旦进入嘴里,味蕾瞬间激活,胃容量迅速增大,随着牙齿和舌头的配合,那股像红火球一样的东西直抵胃部。于是,温暖的灼热迅速把我们的感官包围。剁辣椒的辣实在嚣张,一旦占领了人的胃,还要控制人的嘴,即便辣得眼泪直流,依然让人欲罢不能,忍不住再次挟起这细碎的美味送进嘴。看着一群像饿狼一样的熊孩子,母亲笑了。在渐凉的秋天,在物质匮乏的旧时光,就一碟剁辣椒,全家人都要吃得腰滚肚圆才罢休。

母亲说,辣椒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其他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给人体补充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养分。辣椒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增进食欲,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散寒驱湿,燃烧脂肪,缓解疲劳、帮助消化,常吃对人体有益。

秋天的微凉清晨,母亲总会端上一小碟剁辣椒,让我们就着白粥吃,神清气爽。母亲说,寒凉的天气吃些剁辣椒,可护住阳气,增加抵抗力。一碟剁辣椒,让我们吃得既开胃,又保暖。母亲的剁辣椒是价廉味美的美食。

一转眼,又步入秋天,母亲和剁辣椒的故事又在上演。在这平淡的日子里,享受如此浓烈的母爱,真是一种火辣辣的幸福。

影射人虚伪的文章摘抄 第4篇

文/紫玲珑

美好感觉要在琐碎的生活中才能体会,尤其是美食。对于一个想遍尝天下美食的人来讲,每到一个城市,走街串巷,追寻美食小吃的足迹是我必做的。

建新园就是昆明当地的司机师傅推荐的,这是一个百年老店,国有企业,店面狭小,屋内拥挤地摆放着餐桌板凳,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有人还因为没有位置蹲在马路边上捧着碗大朵快颐。他们家久负盛名的就是传统风味的过桥米线,料足味重,好吃得不得了。

具体位置我不知道,但建新园旁边就是一个小吃一条街。包烧罗非鱼一定要尝尝,将鱼用各种密制调料腌制,用芭蕉叶包起来,放到火上烤熟,鱼肉的香味混合着佐料的香,远远闻到就已经香气四溢了,成品更是色泽鲜亮,引人食欲,肠胃连带得口中津液都异常活跃起来,吃起来麻辣爽口,奇香独秀。菠萝饭也是必点的特色,郑州虽然也有,但总觉得不如当地的做得好,紫色的米粒晶莹剔透,星星点点的加夹着碎菠萝粒,色泽润泽,吃一口,浓郁的菠萝香气溢满整个口腔,甜中带着酸,绵软清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