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作文素材2022 第1篇
1、在“怀旧经济”作用下,罐头超越饱腹之需,成为一种习焉不察的文化。
2、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3、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4、吾乡吾民,故土难忘。农村是亿万国人的精神原乡,承载着割舍不掉的乡愁乡情,珍藏着关于过去和历史的记忆与眷恋。
5、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6、从“恒源祥羊羊羊”“收礼只收脑白金”的_魔音,到“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的经典佳句,诸多经典案例证实了好广告的商业效应。
7、即使锚定的目标如月背之暗、火星之远、银河之深,依靠科学、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我们也能像航天人“上九天揽月”一样,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打通阻碍成功的关卡,更好实现人生的梦想。
8、家务交给机器,轻松生活“真香”。“懒人”能够“真懒”,“刚需”方可“真刚”。
9、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10、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11、这张地球级唱片,由你我它共同演奏。
12、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
13、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以“听众”“观众”的角色来“读书”。
14、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尽观天下事”。
15、山之有本,方巍峨高耸、雄踞厚土;水之有源,方为雨为露,为泉为渊。
16、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
17、“中国粮”要用“中国种”,粮食安全要有“中国芯”。
18、精神的火焰,永远向上。
19、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这种拼搏精神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体现。
20、奥运会可能是这个星球最复杂的一项活动,仿佛一个巨大而又非常困难的拼图游戏。
21、露营野餐并非疫情之下的短期或折中选择。“仓廪实而去野餐”“住高楼而露其营”,某种层面上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副产品。
22、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看到了“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看到了“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
23、放到重要岗位上“淬火”与撒到基层“墩苗”,并没有本质区别,到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
24、显功看得见、摸得着,折射雷厉作风;潜功不显山、不露水但关涉长远,甚至决定事业兴衰成败。
25、三十年间,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令世人惊叹,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再到“太空家园”更宽敞、更舒适,经历过“飞船时代”的航天员们想必感受尤深。
26、流动的是人,跳动的是心。
27、就是在这样看似可控又不可控的节奏里,时间在流淌,青春在流逝,梦想在实现,或者浅尝辄止。
28、苍穹连宇宙,银河一叶舟。何当凌霄上,太空任遨游。
29、走到哪里,念兹在兹的是人民;无论何时,牵肠挂肚的是民生。
30、反向扫码一小步,助老出行一大步。
31、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
32、“上不去下不来”的发展困境,到互联网“大厂”的“中年危机”,再到二次就业难,35岁悄然成为社会时钟上一个扎眼的分界线。
33、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34、时间是有情物,岁月为无尽藏。
35、人生的意义根本上在于回应宏大事物的询唤,并因之而与更大的尺度相连:那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世界,那是存在于我们头顶的秩序。
36、过去、未来,都共同存于现在的我们,以记忆,以希望。
37、张桂梅引领大山深处的女孩,“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追寻逆流而上的尊严。
38、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
39、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40、人生如山如河,总有关山难越、险滩难渡;生命如诗如酒,理应诗酒年华、仗剑天涯。
41、自动化办公系统和电子支付平台的一连串“0”和“1”的代码,承载起物理世界的万千内容,搭建起现实生活的百变场景,正是时代发展与技术迭代的注脚。
42、祭祀观火,燃之以形;文明祭祀,祭之以情。
43、考古让我们看到“现在的过去”,也让我们明白“现在的未来”,获得了这样广阔的一个视野,也许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类自己创造并无法脱离的世界和平共处吧。
44、你今天流下的每一滴汗,最终都会替你铺就脚下的路。
45、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6、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47、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就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48、只有一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人一灰心便只看到别人的错处,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堕落!
49、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50、人的大脑如同仓库,外界的所有输入都变成了这个仓库里的存货。不爱学习、没有好奇心的人,这个仓库里是空的。
|声明:文章内容来自高中语文资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露营作文素材2022 第2篇
12
三年的成长教给我最深刻的一课便是这种归零心理。在我看来,梦想的馨香能让我激情昂扬,而归零,让我平和、冷静,从而扎实。
上帝曾创造风景,亟待世人观赏,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人之所罕至也。这正是行路者半的悲哀。当我们踏上一条崭新的路,要时刻牢记着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
雷诺兹曾说:“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你更加充实;如果你天资平平,勤勉会补其不足。”可见当我们行走时,不仅要怀揣归零的心态,还须秉承勤勉的优秀品质。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如今仍有许多学生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理想,这无疑是肤浅的。大学的门试图引你走向世界,但所谓“走向世界”即需要一个“走”的过程——这就是大学的路。
脚印继承着时间、空间与人类活动的结合,或深或浅的都是人生无与伦比的风景。面对即将开启的大学之门,我希望自己心有欣喜之时,却不得意忘形,要始终以归零的心态开启这一段旅程,以从容平和的心态继续追求心中的最高理想,同时,自信地走,勤勉地做,戒骄戒躁,把握人生的尺度,以更高的境界和思想去品味人生的“参差多态”,恐怕这才是罗素先生口中的幸福本源,也唯有如此,方可走出优雅人生。
(浙江卷满分作文《让每一步走得优雅》)
13
然而,总有人使青春的丰碑光彩四溢,那是他们用心血涂抹的丹青,浑然天成。譬如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中所展示的那样,他并不是海明威笔下的“迷惘的一代”,而是在浮躁的大学时代潜心积淀,踏踏实实地为日后学术打下了基础。
再如,人们只看到蒋方舟置身于赫赫的青春光环之下,却忽视了她不倦的青春之声。王小波的年少轻狂,苏轼的少年成名,都不是青春本身的不朽,而是青春背后有花朵峥然迸发并结出了生命之果。
青春,最好的姿态也许并不如张爱玲所言:“出名要趁早。”丰子恺的《秋》,咏叹了精魂之不朽,这才是青春之光的理想聚焦。
也许,咏赋青春的诗,最微妙的当属“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只有空灵、纳新,历秋之丰收,才是最美的“天气”。
(江苏卷满分作文《空山新雨后》)
14
曾经有个哲人说过:“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史铁生身患重病,却凭着不屈的意志,战胜了高位截瘫的痛苦,战胜了尿毒症的折磨,将生命坚守到最后,用他的一部部经典作品,诠释了他的人生,让他的病残之躯得以升华,精神永垂不朽。
当我们走上一条路时,就要想好在下个路口将如何抉择,因为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选对了路才可走向成功的彼岸。有种杂草,在北方极难存活,在南方却长势极好。只要栽种上,给它一定的时间,它将可以覆盖整个山头。为何它一到南方就会有如此之好的长势呢?因为北方水分没有南方充足,无法满足它因长势快而需要大量水分的需求。于是,它正确地将生命扎根于南方。
在人生路上行走,稍不小心,就可能走上绝路。因此,当生命遭遇绝境时,就要懂得用其他方法去开辟一条新路。新路一定要找准,不然只会走上一条绝路。事实上,人想要辉煌,多半要把自己逼上绝路,才会激发出潜能,放射出新光芒。正如大豆,在它处于尴尬的境遇时,如果不去接受被磨碎的痛苦,只是一味地坚持保留本来面目,它就会永远被人们所漠视。磨碎了,就是它找对了新的生存方式,更能成为人们餐桌上人见人爱的美食。
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不平凡的因素,只是要看你是否有正确的抉择,是否寻找到了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无破不立,破而后立。
(安徽卷满分作文《无破不立》)
15
当我们足够宏大,在天下苍生的福祉面前,官员的两袖清风与心系民生,自然会比玻璃水晶更显光耀。
身居官位,焦裕禄却甘心居百姓之位,兢兢业业治盐治碱,想百姓所想;万人之上,昔有康熙微服出访,居黎民之所,品百姓之苦,终成千古一帝,蔚为“康乾盛世”……是谁曾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地方官者,唯有居百姓之位,急群众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方能成为众人爱戴之好官。
居彼位,想彼想。往小处说,是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往大里讲,是心系人民与社会,立身博爱之境。
今者,“中国梦”之说引全民热议。何为中国梦?其实百年前梁任公先生早已提出:“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设身处地,居彼位,想彼想,无大小之分,无荣辱之境,终成博爱之大,终成乾坤朗朗之风,也终成与国无疆之浩然!
梦之中国,博爱乃大!
(重庆卷满分作文《居彼位,想彼想》)
16
撷绿叶以为茶,扫落花以为枕。禅语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莲花徐徐开启。诗语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我想,唯有真正乐观的人才能读懂自我心中妙法莲花蕴含的禅机,唯有积极向上的人才能真正参透生与死这两大命运的哲学。
乐观,不仅仅是一种心态,还是一种力量,足以撼动黑暗,震碎磨难。在最黑暗的夜晚,怀有乐观心态就能看到日出,看到光明,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重新开始;在最寒冷的冬季,怀有乐观心态就能等到风停雪住,盼到柳暗花明,明白原来荆棘之路也风光无限。怀抱乐观,一切磨难或许在你眼里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一切风霜或许落在掌心就能开出花来。
星云大师曾言:“人生没有绝对的绝望。秋天的大树放下叶子,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能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是啊,没有绝对的绝望,只有阳光下不变的希望。残荷听雨,乐观一生,还怕这辈子不春华缤纷吗?
(福建卷满分作文《留得残荷听雨声》)
17
面对同一个世界,人们因为望见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回应,也踏上了不同的生命轨迹。我们不需要争论谁明亮、谁黯淡,只需平静地看待,不同人不同世界,看见自己的世界。
打开窗棂,让我们凝视那小屋内孤独的身影……
倾注毕生心血于炸药发明的诺贝尔,生命历尽艰险,危险的实验炸死了自己亲人。镇上的人看到的是疯狂,是恐怖,是不解。危及大家的生命便不可再让他住在镇上!诺贝尔便移于荒僻处。他终于成功了,他从窗子望出去,看到的是人们可以轻松方便地将山炸开,看到的是个人牺牲于人类社会来说不算什么。
面对同一件事情,内心怀揣的东西不同,使人们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使众多文学作品丰满灿烂。如两个囚犯望窗外,一个看见污泥,一个看见星空的故事,激励人们永怀希望。不同人,不同世界,不同感触。
伫立窗前,看到多彩世界,用我们看到的不同世界丰富我们置身的世界。
(山东卷满分作文《不同人不同世界》)
18
贬谪是一扇窗,窗就是一个画框。同临此窗,韩愈忘记将心上的雾气洗去,自是悲不胜悲,怎能待到一朝瘴烟风卷尽,明月重回浪西头?而苏轼把心如花一般凛然绽放,自是清风徐来,虽无意气风发,也有一世风流!
同临社会的窗,梭罗蹙眉而返,称着目之处尽是俗气污浊;闻一多慨然远望,一纸《满江红》书尽男儿意。只因梭罗的心是属于自然的,只有在那纯朴之处,他才觅得一曲清歌,邂逅神的一滴;闻一多的心是社会的,鞭着时间的罡风,那心火指向脚下他挚爱的土地——他要解一人之幼劫,免万民之悲哀!
窗外是_的血雨腥风。有人将心里填满此劫难逃的畏惧,周遭便不为他留下生命的旅途,未名湖生几缕涟漪。有人在血雨中听见希望,在心里秉持着向生的刚强,无论《干校六记》,或是《华南虎》的呼啸,荆棘向他妥协,浓云也为其执著文心折腰,迎接他的是万里长空,一碧万顷。
窗子只是画框,风物景语皆生发自本心。
秉一缕深情,则万象皆深。
寄一片素心,则一切皆美。
(山东卷满分作文《窗子•画框•心景》)
19
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规则之内,似乎我们失掉了自由,但进一步想,这些框架、规则不也同时保障了我们的自由和权利吗?我们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去杀人、放火,我们没有剥夺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权利和自由;同样地,我们自己也拥有生存的自由,拥有财产安全受到保护的权利。
同时,这种框架、规则却能让人的行为趋正、品德完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区分好界限,那你就会做一个于己于人都有益处的人。为人正派、乐善好施、拾金不昧,必定受人敬重;为人自高自大、痞气十足、冷漠自私,当然遭人鄙弃。所以,“懂得限制的人才能获得自由”是很切合实际的。假如我们丝毫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遵守基本的人伦规范,毫无顾忌地去触犯法律与道德的底线,等待我们的当然便是失去更多的自由。而法律、道德的“条条框框”在限制每个人的同时,不是让更多人的自由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吗?否则,强者肆意挥霍自由,弱者又有何自由可谈?
回眸历史,可堪回首!在那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年代,帝王可以凭一时之喜怒,毫无理由地当众廷杖、侮辱一个人,甚至剥夺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生命。还有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侵略者视人命如草芥,杀人如乱麻,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成为了屠刀下的冤魂。而正是因为缺乏“必须穿越沙漠”的不自由,缺乏对君王权力和侵略者行为的制约,才让他人的自由被无情地剥夺了。如此看来,这些限制难道可以因满足暴君与刽子手的所谓自由而消失吗?
因此,限制才能产生真正的自由,懂得限制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上海卷满分作文《懂得限制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露营作文素材2022 第3篇
多彩解读:
1. 打破与反思。如果长期关注这群博主,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而这份成熟来源于对“舒适圈”的不断打破,及对自我的不断反思。打开视野,不拘泥于过去的成就,广泛接触未知领域——只有打破“舒适圈”,才能打破禁锢创造能力的阻碍。同时,打破与反思的结合,将为创意的链条构成完美的闭环。
2.坚持与行动。一个大的创意背后,其实包含着数不清的小创意。而这些小创意无法通过“灵光乍现”取得,只能不断地实践、尝试与试错。真正令博主们脱颖而出的,还是他们那强大的行动力,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比“行”更宝贵的,是持之以恒的行动,即坚持——行动使创意的落地有了可能,而坚持才使创意水到渠成。
露营作文素材2022 第4篇
1.我的故乡脸孔金黄,身体里流着图腾的血。——宗霆锋《金葵花焚烧的土地》
写作思路:赞颂祖国,也自豪是中国人的身份,所以这句话可以契合到“爱国情怀”“民族情节”中去。
示例:
自中华儿女踏上脚下的土地,祖国便恒久给予哺育、滋养。纵览九州四海、锦绣山川,无不开拓视野、壮人心胸;反溯华夏文明、千年春秋,足以丰富精神、让人奋进。拳拳爱国心炽热滚烫,无论身在何处、身处何时,我们依然能慷慨豪情写下那一字一句:“我的故乡脸孔金黄,身体里流着图腾的血。”
2.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是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见。——_
写作思路: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为赤诚祖国奉献,可以作为一个分论点点出来。
示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无论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无论是“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是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见”的_,还是“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的邓世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杨业功……一个个闪光名字的背后,传承的是一心为国、高扬大义的民族之魂,凝聚的是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的精神伟力。
3.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_》
写作思路:关于青春和国家,可以用在“矢志报国”,“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示例: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进入新时代,在祖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中,一批批青年听从祖国召唤,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赞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征途上,数十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数百万名青年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奋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线;疫情暴发以来,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只有当青春同祖国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4.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赵翼《论诗五首》
写作思路:爱国,需要无时无刻开拓创新,这可以是爱国精神的另一个分论点。
示例: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表明,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作为新时代之新青年,将祖国的发展作为自己奋斗指针的同时,还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更新和升级自身知识储备,提升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潜心求学汲取新知识,通过攻坚克难练就新本领,把智慧与力量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01
于右任
落落乾坤大布衣
适用主题:民族情节、祖国统一
示例:
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怀,一辈子不求名利,只为广大人民服务,跟随过_先生,后来无奈被胁迫逃至台湾,在临终前,他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诗一经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心。祖国的统一和强盛从始至终都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是统一的决心,不会因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国家而改变。
02
郑振铎
用一生书写“书生报国”
适用主题:无私奉献、爱国情怀
示例:
“每一个人,都应为'大我'而牺牲'小我'。成功不必'自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人有此信念,民族乃得永生。”民族危难来临时,当党和国家工作需要时,郑振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在五四运动期间,他提出“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当上海租界沦为日寇占领地,郑振铎依然坚守讲台,上完最后一节中国文学史课;在任文化部_局长期间,郑振铎为国家收集了大量文物,为文物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郑振铎先生为中国文化事业奔波,用一生书写“书生报国”的志愿,彰显了“为民族效微劳,则亦无悔”的爱国情怀。
03
陈金水
无私奉献,建立“天下第一气象站”
适用主题:爱国情怀、敬业精神、爱国爱民
示例:
从气象学院毕业后,血气方刚的他离开山清水秀的浙江,来到青藏高原,在“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氧气吃不饱”的恶劣环境下,建立起“天下第一气象站”,并独自坚守33年,他常常面临死亡的威胁,但卧室里悬挂的“祖国的气象事业高于一切”的横幅,却给予了他潜在的力量,让他熬过了漫长的黑夜,挺过了风霜的拍打。即便已经退休,他仍时常为百姓而奔波,他说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这八个字,我们一辈子都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