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作文素材 第1篇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无疑是一个思想激荡的历史节点,对于青年时期的_亦如是。
当时留学日本的他,立刻就被这场划时代的革命吸引了。他疯狂搜集各类相关报道,认真研究这一震撼世界的事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后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问题的交涉彻底失败,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纷纷举行集会和游行活动。_也决定放弃在日本的入学考试,于1919年4月回到中国。
回国后,21岁的_迅速投入革命之中。他与19名青年男女共同成立觉悟社,成为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中坚力量。创社第5天,_应邀到社内举办座谈,称赞道:“你们10男10女一个社,真是个创造。”
1920年1月20日,由_主编的《觉悟》创刊号正式出版。但9天后,_、马骏等社员就在学生运动中被捕,新生的觉悟社受到沉重打击,《觉悟》也因此停刊。
在狱中,_依旧积极宣讲马克思主义,带领大家研究社会问题。万字的《警厅拘留记》和《检厅日录》,记录了_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正如他后来所说的“我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在天津失去自由的170天里,_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逐渐形成。
经典语录:
艺术的作文素材 第2篇
每当我泛轻舟荡漾于西湖碧波之上时,总会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受;每当我摇曳于藕花深处时,眼前时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桃花别样红”的夏日之景。冬日登山之时,除了有小天下之感外,更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宏伟气势在我心中跌宕起伏。大好河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不错,祖国的山川之美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不过,要是再加上华丽诗词的点缀的话,那就更使得分外妖娆的江山锦上添花了。
纵观历史,多少名胜不是因为一句诗而名扬天下的呢?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不正是李白笔下地庐山瀑布吗?小小的一个寺庙,正是由于一句“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使得寒山寺成为一座名寺。黄鹤楼难道不是因为崔颢,李白等一些着名诗人的“烟波江上使人愁”,“烟花三月下扬州”而声名显赫吗?
诗是艺术的精华。诗中的美景那就更如“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光华”。乘飞机时,你能看到“浓云远见现隐滔”,观日时,更能享受到“红日覆云霞万里,西山紫日映小溪”的落日之美。
山水引人动情,艺术中的山水美景更加诱人,更加令人神往。
陶醉于艺术中的美景不难,但要创作出艺术中的美景却决非易事。不过,只要有云和月,即便是八千里路,我也将上下而求索。
艺术的作文素材 第3篇
1918年5月,拿到最新一期《新青年》的读者第一次读到用现代白话文写的小说,也第一次认识了“鲁迅”这个名字。
这篇小说便是《狂人日记》,它借患有“迫害狂”的疯癫“狂人”之口,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中诸多隐藏的罪恶。
“狂人”在怀疑中发现,在反思中对抗,但最后却悲哀地意识到,自己也是这罪恶的参与者。
在诸多文学所塑造的觉醒者之中,“狂人”这个形象无疑是极为特别的。他不仅对他人、对社会、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还对自己进行了无情的剖析。
但在鲁迅的故事里,这个特别的觉醒者却没能在“吃人”的环境中坚持抗争,而是“病愈了”。鲁迅深知,孤独弱小的反抗精神很容易被社会洪流淹没。
这种对觉醒者、对革命运动的深刻凝思,让鲁迅的文章充满刻骨的悲凉,也让鲁迅在参与、引导革命运动时显得极为冷静、理智。
他会提醒革命青年:“……可是要缓而韧,不要急而猛。中国青年中,有些很有太‘急’的毛病……”他也总是担忧没有理性约束的爱国情绪会走向歧途:“仆以为一无根柢学问,爱国之类,俱是空谈:现在要图,实只在熬苦求学,惜此又非今之学者所乐闻也。”
经典语录:
艺术的作文素材 第4篇
周国平曾说:“每个人都注定是灵魂的独行者。无论多么崇高的感情,也不过是一颗独行的灵魂对另一颗独行的灵魂最最深切的呼唤与回应罢了。”(引用恰切,起笔不凡。)
是呵!知音难逢啊!(“是呵”,流转自如;“知音难逢啊”,点题自然。)且看古今中外多少颗灵魂正在苦苦地呐喊!以为能够高山流水遇知音,最后却发现不过是一场对牛弹琴的闹剧罢了——这样的例子难道还少吗?(开启下文。)
亨利?罗梭(原文即此,应是“梭罗”),一颗伟大的独行的灵魂。那个蒸汽机轰轰作响的工业革命时代不属于他,那些叫嚣着资本主义的怪物不是他的同类。而他的纯净、优雅,又与那个社会格格不入。正如艺术家吴履所说:“我见不得人,人亦见不得我!”于是这高傲的灵魂独自飘荡到那湖边,飘荡到那与世隔绝的仙境去。他亲自伐木、造屋、农作、酿葡萄酒——当然,还有写作。物质的缺乏、同类交流的缺乏并没有折磨他的心灵,相反,净化了他那本就透明清亮的水晶般的心。
知音难逢啊!可当我拿起《瓦尔登湖》,拿起那片幽静的土地,(“拿起”看似不合理,但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我总要暗自庆幸——幸好罗梭没有知音,否则何来这资本世界里最静谧的一声呼唤?
文森特凡高,另一颗为世人误解的伟大的灵魂。艺术的强烈情感与世人的嘲笑唾弃双重地煎熬着他那敏感而脆弱的心,至到他在那片麦田结束自己的生命,(原文即此,应改为“直到”。)他也没能找到知音。浓郁饱满的色泽下,是他那千疮百孔的心。他疯狂地爱恋着一个怀孕了的_,可她却说:“我看不起你。你不过是个穷画家罢了。”听到这句话,他的世界倒塌了。
知音难逢啊!可每当我看着那幅《向日葵》,感受着那鲜亮的黄色下隐含着的生命的张力,我也要暗自庆幸(“也”字用得好!)——幸好那_没有爱上凡?高,不然恐怕他早已沦为为家庭忙碌奔波的丈夫,又何来那些精神与痛苦在上面颤抖着的画作呢?(此句有表现力!)
天才注定孤独。(此处看似多余、无力,实则呼应前句,重申主张,更重要的是开启下文,使文意翻进一层。请注意下段的“因为”。)
因为只有独行的灵魂才能找到自己的上帝。没有另一颗灵魂同你在人生之路上一唱一和,有时反倒能让你更加专注地思考自己的来路与去向。知音固然重要,心灵的交流、思想的对话也必不可少。(思维之严密,此处可见一斑!)然而若实在寻不得知音,何不沉静下来,独自品味一段孑然一人的旅途?(这一段理性思辩,文采斐然。)
尝试在静默中同心灵对话,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已然是最好的知音。
艺术的作文素材 第5篇
艺术,它很平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美感的一切事物,就有艺术的存在。对于我来说,要创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似乎是那么遥远到不能再遥远了。
对于艺术的追求,我从绘画到音乐,到写作,现在已经是我很满意的进步了,但是依然无从下手。
幼儿园开始我的绘画就得到老师的称赞。小时候房子里的墙壁上全都是我的涂鸦。三年级的时候读书笔记的插图,老师也称赞我画的有个性。四年级下册的时候,我参加了绘画兴趣班,开始跟着他们学习画彩铅。从花草的花瓣纹路,到鸟和动物的羽毛和绒毛,在暑假结束的时候画了一张人像。之后因为学习,所以我停止了画画,但是偶尔还会照着宁摸几幅,到现在,我的画画技术没有退步,而是形状更标准了。我进步了很多,从前是想象得到画面,但根本画不出来,现在呢?因为事物的繁忙,所以我就没有去想象,即使想了我也不很确定我画的出来,因为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放弃了画画,半途而废了……
我放弃画画是因为我迷上了音乐,还打算以后当一名歌手。我从小就接触过音乐,但不多,拿着妈妈的老手机单曲循环某首歌,甚至上百遍。之后技术科技发展了,我可以用耳机来听歌,便跟着唱。琢磨它的低音,高音,戏腔,该怎么唱。还能分辨耳机的电子特效,左右耳双声道或者是绕耳音,还有空灵的声音,这几内型我都很喜欢。我还能分辨伴奏和主奏,还有主唱和伴唱。还能按照伴奏的旋律和歌词来分辨他要表达的意思。五年级下册我开始参加音乐兴趣班,老师教我练气息,哼鸣和开口唱,听他按的琴键,唱出所按琴键的音高音低。戊戌年的8月17日,我第一次一个人上台唱歌。后来又跟着他唱歌谱,老师一个星期叫我唱一首歌的歌谱,我却迟迟不能练好,这是老师才回想起我的音乐天赋不是那么好,才给我减轻了很多。现在到一月的27日左右,可能又会上台,我知道肯定会一次比一次好,最后我能完成我的梦想,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唱自己的歌。自己写歌这东西我开始尝试了很多次,因为学了唱谱,所以我也简单的编了几个谱,但是我还是没有那个太大的能力。
写作文,这也是门艺术,一门只有了解它,才能真正明白它的美的艺术。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着同学们作文的优点,写了一篇好作文,得到了老师的夸奖,现在看看依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五年级上册的时候我在班上创了个纪录,那篇写了日记本八面的想象作文,成了班上第一个八面的作文,也是我写作的第一次创新。结果只是因为我速度太慢,所以就没有参加全国级的作文评,但我已经很高兴了。之后我开始学习大作家的写作方法,包括他们的优点。环境描写可以于景衬情。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可以写出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发生了什么事。我还读一些小说之类的书,看访他们写作独特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但这依然永远是个难点。我开始写自己的小说时,经常怀疑自己写出某些病句,或是语言的组织能力不行,但我知道,只有写作才能最好的,把故事完整不缺的表达出来,但我做不到……
追求艺术,在成功的道路上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瓶颈期,但这也是我最大的进步。虽然我是个急性子,恨不得下一秒就成什么名人,但是我总有耐心去面对这些道路中的坑坑洼洼,用沉默面对所有人的讽刺。到最后我一定可以成功的,努力就能成功。
艺术的作文素材 第6篇
剪纸是一门艺术,但很少有人懂它。现在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证,证实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1100年。过去剪纸常用于民俗活动和宗教仪式。而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
由于地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的不同,全国各地剪纸存在不同的风格,而广东佛山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朝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远销南洋各国。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别有铜衬、纸衬、纸写、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染色、纯色等九大类。剪纸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不同的剪纸表现方法,可以剪人物、花草、动物等。
要想学好剪纸,先要学好它的基本功:绘画,等绘画过关后就可以开始学习最简单的用剪刀来剪。剪纸艺术中的基本符号有小圆孔、月牙形、锯齿形、柳叶形、水滴形和三角形。等绘画和用剪刀剪的基本功都练得很好之后,就可以尝试着用刻刀刻了,但是用刻刀时一定要非常小心。
我以前所就读的学校三年前就开始开设了剪纸这门学科,因此学校的同学和老师的剪纸都非常出色。《圣诞琴声》、《收获》、《花舞》等作品都是我们学校的师生精心创作出来的,在多次剪纸比赛中获奖。剪纸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现在已被列为省首批文化遗产重点抢救对象,让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剪,做好剪纸传承的接班人吧!
艺术的作文素材 第7篇
只要是考试,那么必然有应试技巧,申论作文我们不妨从逆向思维去考虑,从命题人,和阅卷人两个角度!毕竟:
在讲解这部分之前问大家两个问题:
1、双人阅卷,两人分差超过阀值,会三评。每一个阅卷人都会尽量避免三评,那大家是如何做到心有灵犀的打分从而尽量不三评呢?
2、每篇大作文改卷不过二十秒,阅卷人是如何确定的分数的?
如果你稍微思考一下两个问题就会知道,大作文可能并不是很多机构所讲的主观题,而是非常客观的题目,如果是主观题,会出现大量三评,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阅卷之中。以国考为例:假如130万考生,阅卷时,一个人只重复批阅一道题,双人阅卷,每套卷5道题,在不三评的情况下就需要130万×2(双人阅卷)×5(每套五道题)=1300万次题目的批改。工作量及其庞大,阅卷人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制定出超级明确的客观的标准才能让所有的改卷人打分标准趋向一致,从而减少误差,保证相对公平。
综上所述可能你已经意识到,大作文不是主观题,和小题一样,也是以客观分为主,当然大作文肯定有主观分(主观分主要来源于字体的整洁度还有文采)。大作文改卷的要点甚至比小题还要少。根据目前的反馈:国考大作文平均20秒左右批改一份。这个速度甚至快于批改某些小题,因为小题的要点往往更多一些。
艺术的作文素材 第8篇
我从不把什么东西珍藏在身边,因为,我总觉得,东西放在身边会遗失的,只有珍藏在心里的,永远都不会忘却……
那是一年暑假,我由于钢琴考级,便只能按捺住考上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天那样闷热,我嘴里含着冰。发狠地练着。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我终于可以甩一下酸疼的膀子,情不自禁地,我走到阳台上……
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和着夏日傍晚那特有的微风,忽而朦胧忽而清晰,飘入我的耳朵,拂过我的脸颊,掠过我的刘海儿。树叶沙沙作响,晚霞含蓄柔美。在这一刻,世界变得静得出奇,仿佛只有这声音存在。哦,是笛声,是有人在吹笛子,这笛声婉转悠扬,舒心流畅,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吹得如此之好。
我陶醉了,沉静了……许久,才从思索与想像中醒来。
后来的几天,我注意到每天傍晚,这笛声都会响起,只是,后来听到的笛声总没有第一次那么好了。每天,只要我一放下琴,笛声便准时地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仔细地听。我想像着,吹笛子的是个孤独的老人,在诉说着心事;也许是个孩子,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孩子骑在老水牛背上吹笛子的情景……
有一天,当我照例走到阳台上向下看时,我看到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他正吹着笛子。忽然,笛声戛然而止,当它再次响起时,我惊异地发现,他吹的是我弹的曲子!虽然笛声时断时续,但我仍能分辨出来,这是我喜爱的一首曲子。不是亲眼所见,我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一个人仅凭耳朵听曲子,就能用手中的笛子原封不动地吹出来,而且吹得如此准确,虽然吹得不太熟练。做到这一切的,还是我往日十分轻视的工人!我感到震惊!
晚上,妈妈竟也谈到了这位工人:“你看看人家,天天在太阳底下盖房子,比你累多了吧?人家晚上雷打不动地吹到你上床,人家活得不是挺轻松嘛!”
我不再叫苦。于是,早晨,梦中的笛声把我惊醒;晚上,窗外的笛声陪我入睡。在我练那首曲子时,笛声总悄然响起,只是,轻轻地,似乎生怕被我听见。终于,他不再害怕。于是琴声和着笛声融会在一起,分外地和谐、优美、宁静,妙不可言。我激动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我觉得,我找到了这首曲子的真谛,是这位工人朋友帮我找到的。是的,我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考级时,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笛声,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乐曲,终于,我考上了十级!当我兴奋地冲到阳台上准备鼓起勇气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时,我怔住了。几天的激动与紧张使我忘却了眼前拔地而起的大楼。是的,我将永远不能再与那笛声合作!
不知在哪一天的哪个角落,我又听见了笛声。我总觉得这笛声好耳熟,原来,那笛声,那段记忆已被我永远珍藏在我心底!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仍在吹笛子?你知道吗?一位远方的姑娘多么希望和你合奏一曲——《思乡曲》。
艺术的作文素材 第9篇
1916年底,_收到一篇来自美国的投稿,阅毕,他大为震撼,称赞它是“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这篇文章,就是时年25岁的胡适所撰写的《文学改良刍议》。
在文章中,胡适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赞美声、喝彩声有之,批判声、反对声亦有之。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1922年,小学国语科全部使用白话文,中学教学也开始加入白话文章。从此,浅显易懂的白话文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不仅打破了知识的垄断,也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经典语录:
百年前,一批有志之士在茫茫黑夜中“觉醒”。他们以笔墨为刀剑,舍去一身血肉,引领没落的旧中国走向新生。
百年后,仍有一批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抛弃个人利益,为祖国和百姓奉献青春与力量。
这一刻,我们心中充满敬佩与感激,致敬先辈,也致敬如今千千万万为祖国“点灯”的人们。
现吾辈正在路上,祖国的未来有我们护航!
这些全是亮眼高分的人物素材,记得收藏摘抄,写进作文惊艳老师!
别忘了给纸条君一个鼓励的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