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20封信读后感 第1篇
本章也很精彩。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一方面发展到极点,都会有它独特的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的标准去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
我们常见的宇宙有很多,这里想说道德的宇宙。善恶正是这个宇宙的价值衡量标准,但道德的宇宙不是人生里唯一的宇宙,故而善恶也不能算作一切价值的标准。比如在科学的宇宙中。
科学宇宙里,你决不能问物体向地心下坠是否符合道德,也不能说勾三股四弦五有些不仁不义。科学和道德有时候会相互抵触,但须知科学家往往只顾着真理而不考虑社会信条。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进化论,在教会看来就是不道德,因为他们动摇了《圣经》和宗教。可我们都明白,这两个人是科学宇宙中的巨人,对于道德宇宙中的谴责,他们无法左右。
恋爱也自成一个宇宙。在恋爱的宇宙里,我们只能问你爱我是否真纯,不能问你爱我是否应该。而在科学的宇宙里,生物学认为生殖对种族繁衍无比重要。在道德的宇宙里,恋爱中存在个体的牺牲,牺牲巨大则伴随着引诱的巨大,于是性欲本能在诸多本能中脱颖而出。人应该生存,故应该繁殖,所以应该恋爱。
但我们都知道,在恋爱的宇宙中道理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恋爱,是因为两个人相互吸引,这种情感的神圣不容亵渎。此时,若是身家、道德、财产等观念掺杂一分,则恋爱的真纯就降低一分。
真能恋爱的人,只是为了恋爱而恋爱,恋爱以外不复另有宇宙。
事实是怎样的呢?
恋爱的宇宙和道德的宇宙并非不相容,但现实中却往往有着大大的冲突。既然不能两全,应该牺牲恋爱,还是牺牲道德?用道德宇宙的标准来看,选择恋爱者是自私,应当受到攻击,因为在道德宇宙里,道德是最高标准。而用恋爱宇宙的.标准来看,除了恋爱别无他求,不顾一切地私奔也是正常的事。逃不开道德压顶还不敢私奔,则恋爱不真纯。
但你要知道,恋爱宇宙中恋爱是至上的,是神圣的,所以才更加难遭遇。
道德宇宙里真正的圣贤难遇难求,科学宇宙里绝对的真理不易得,美术宇宙里的完美作家屈指可数,恋爱宇宙里真正恋爱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恋爱是人格的共鸣,自然应当以人格高下来断定真纯程度。被一般人误会的恋爱,人们出于一时飘忽的性冲动而步入婚姻,时过境迁,色衰爱弛,这是冒着恋爱名分的纵欲。我为真正的恋爱辩护,不愿意为亵渎恋爱之名的纵欲辩护。
祝你懂得恋爱的神圣,别在血气未定的青年时盲目地以恋爱之名放纵欲望。
给我的20封信读后感 第2篇
被委以重任的人,都是那些能够想出更好的办法,妥善解决事情的人,这是我用人的原则。
我认为罗杰斯不能被委以重任,他不会带给人希望。
将事情做成的前提是,能够想出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这不是说一定要有超常的智慧才能完成,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坚信能把事情做好的信念。
相信可以做成一件事,就会使我们的大脑为我们搜寻成功做到这件事的办法,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普通人”总是害怕和反感进步。
完美想法的产生就是综合对比了多种想法之后才最终得出的。我会设置比别人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追寻怎样在较低的成本下增加效率,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损耗,进而获得更多的报酬。
而“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态度需要努力培养。你需要每天思考:今天我要通过哪种方式将工作做得更好?怎样才能更加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呢?怎样能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呢?
抗拒挑战的想法是很傻的。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做得更多,更好。如此一来,很多创造性思维和方法就会纷至沓来。
读后感:不要抗拒挑战,要比别人做的更好。
给我的20封信读后感 第3篇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当我看到朱光潜写了这么一句话时,我便知道_学问之海无涯无际。”便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对人生歧路时,我们不要一味地徘徊、顾虑,我们要学会摆脱得开,认定一个目标后,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将其余一切置之度外。
十二封信如碗圣水般洗涤我们浮躁的心,无论是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亲情、友情、爱情,给我们的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渊博的知识,一位长者的口吻,引发着我们的思考。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作家刘同,用他亲生的经历,引发着每个共鸣器发出自己声波;用他奋斗的经历述说着,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他曾经说道:现在的学生,特别希望有人能告诉自己一个如何能够快速成功的方法,越来越焦急,可大多数只停留说,远离了做。
世界完美之处,便在于它的不完美,有缺陷方才有可能。成长的路上,不完美的我们总会被弄得遍体鳞伤,缺陷满满。直到后来,你才会发现,那些受伤的地方早已长成我们身上最“硬”的铠甲,为我们披荆斩棘,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给我的20封信读后感 第4篇
十二封信,每封信里人生导师朱光潜先生就年轻人所面对的某一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就读书,先生认为“读书不在于有没有时间,而在于有没有决心”,在书的选择和读书的方法上也要有所注意。就恋爱,先生认为“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
虽然这些信是将近一百年前所写,但其中的哲理和技巧放在今天来看也毫不过时。“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先生关于百年前的年轻人存在的毛病的概括,放在今天也依旧一针见血。或许年轻人所面临的困惑和迷茫,年轻人有的毛病,从古至今都相差无几。
读完这十二封信后收获和感触颇多,虽然这些道理并不新奇,甚至有些像心灵鸡汤,但由先生之口说出来却极具信服力和感染力。有句话叫“懂所有的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但我相信这些道理一定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自己,鞭策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也遗憾没有在更年轻的时候读到这些信。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为朱光潜先生的豁达洒脱人生态度所感服。
也为自己在某些生活态度上与先生达成一致的看法而感到喜悦。如我也认可在人生中生活始终排在第一位,而生活又在于体验和感受。如先生所说“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当然,对于生活中美的感受、乐趣的发现我远不及先生。
给我的20封信读后感 第5篇
比起当一个浑浑噩噩、毫无工作干劲的领导来说,似乎当一个充满斗志和自信的领导更简单些。因为,你只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公司工作就可以。
人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来使人生发生变化,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相信你能改变态度。
我做管理和指挥的时候,全靠目标掌舵,目标高于一切。在做事之前,我总是先立下一个目标,然后再设立无数的小目标来帮助最终大目标的实现。
将你的目标和你的员工开诚布公地分享,包括你的意图、动机和战略计划等。
信赖别人的同时,也让别人信任我,这就是我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宝。
读后感:不管自己懂不懂技术,都要充满斗志、自信满满。
给我的20封信读后感 第6篇
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开始意识到,那些真正事业成功的人,并非是在“付出代价”。他们之所以努力奋斗,是因为他们深深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在哪个行业,取得成功的人肯定是专心致志、认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
老板都喜欢认真工作、诚实、上进的员工,也会把升迁和加薪的机会预留给那些努力、对工作忠诚、愿意耗费更多时间在工作上的人。
工作越是不顺利,越要立马行动。假如遇到工作难题就拖延,那么问题会变得更加棘手。这就像是打枪,瞄准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射击。
收入不是工作的全部。当你把自己该做的工作做好的时候,就不愁没有理想的薪水。更重要的是,你辛苦工作的最高回报并不是薪水和收获,而是因为这份工作,你会成为什么。
那些聪明人努力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让他们能够饱含热情去工作的是一种更为高尚的认知,那就是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份事业,并且非常迷人。
究竟谁给你提供了工作机会,谁让你有了解决生存问题的资本?谁让你有了发展的可能性?假如你认为给老板工作是在遭受压榨,那么为什么不辞职呢?
天堂和地狱都由自己创造。假如你认为工作是有意义的,那么无论工作大小、成绩高低,你都会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假如你不喜欢工作,那么任何简单的事情都会变得非常困难和没有意义。
给我的20封信读后感 第7篇
在这个世界上,贫穷和富裕都不会有遗传性,只有奋斗才能最终取得成功。我相信,我们的命运并不是完全由出身来决定的,很多时候,行动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机会在每个人面前不会是平等的,但是结果却可能是平等的。
我认为,在有钱人的子孙中,大多数都过分倚重家族的声望和强盛,却没有用心学习和练就生存与成功所必备的技能。反倒是那些出身卑微、家境贫穷的人,由于有着急切成功和摆脱现状的心情,反而更加努力,会主动练就生存技能和寻找成功的机会,并且十分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
有钱人的子孙少了那份拯救自己的强烈欲望,大多会躺在家族的功劳簿上而没有太大的成就。
人的真正快乐来源于他的创造。而那些只懂得索求,不懂得给予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快乐的真谛的。
高贵、快乐的生活并非来源于高贵的血统和高贵的生活方式,而是来源于自立这种高贵的品格
起点对结果有影响,但一定不起决定性作用。能力、性格、经验、运气、抱负、态度和野心等,都会对你的人生和事业可能企及的高度产生重大影响。
读后感:深感认同,自己一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最近几年对于起跑线有些绝望,但无论如何,这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来弥补和超越。
给我的20封信读后感 第8篇
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只要问心无愧就可以。
当一只动物不劳而获,靠人类供养的时候,它的智商就为零,接着它就遇到了_烦。
假如你想让一个人变成残废,只要给他一对拐杖,然后过段时间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
这句话告诉人们,假如想要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就必须勤奋努力地工作。而那些总想着天上会掉馅饼的人,迟早会为此栽大跟头。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在自身与外界创造足以使生命和死亡有点尊严的东西。
给我的20封信读后感 第9篇
我们要做世上的盐,去积极努力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服务和环境,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担负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的官衔,而是因为,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平民身份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这才算是伟大!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虚度岁月,而是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作为;我们活在感觉中,而非电话按键上的数字;我们活在思想中,并且在正确目标的指引下,以心脏的跳动来计算生命的时长。
思考最多、感觉最高贵、行为最正当的人,生活也必将幸福且有意义!
读后感:在有限的生命中奋斗,弃剧、弃游戏,多看书,多学习。
给我的20封信读后感 第10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正式开始读的第一本书。单独成一行,留念。
我是一名脑残型文盲,根本没有选择与评价书籍的能力,更没有只看经典原著而进行自我升华的本事。所以,不设防,随性,随机,相信开卷即有益。之后或好或坏,全凭我自己的造化了。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去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有三个这样的宇宙。第一个为“道德的宇宙”或称“实用的宇宙”,第二个是“科学的宇宙”,而第三个则是“美术的宇宙”。
“一般人所以为最切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道德的宇宙“是与社会俱生的。”在这个宇宙中,我们采取的是实用的态度。这里是实际生活,在这里“有所为而为”。“善恶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在”科学的宇宙“中,价值标准只是真伪。在这个宇宙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他们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美术的宇宙“也是自由独立的。美术的价值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在这里,我们需要脱净了欲念意志和抽象思考的”直觉“,去见那叫做”形象“的孤立绝缘的意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
于直觉时的特质。”
居然可以这么分类,还是,就应该这么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