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作文素材 第1篇
大哥哥大姐姐都在说4月25日高新区实验小学全体四年级同学要去博山实践活动基地。我们听了都在默默地祈祷必须不要出现特殊状况,因为小学wu年我们好不容易才盼到这次群众出游的机会。
星期五的早晨,同学们都很早来到校园,快速地排好了队伍。张校长在讲话时,我们便都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心儿早已飞到了博山社会活动实践基地。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博山社会活动实践基地。武老师带领女同学们去一座三层小楼安排宿舍。安排好宿舍,已经临近午后,我们拿好餐具,跑进食堂,狼吞虎咽地饱餐了一顿。
在这三天里,我们做陶瓷、玩步调一致、爬山、玩定向运动,实在是太精彩了!这几项活动中让我最难以忘记的两项活动就是登岳阳山和定向运动。第二天空上午,我们在校园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岳阳山的山脚下。我们一路有说有笑。才走了一会儿,平坦的路面就转成了凸凹不平的小路。大家相互帮忙,手脚并用,一齐奋力向上攀去。爬了一大半,我们都感觉有些累,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更加努力地向山顶爬去。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最后爬上了一座小峰顶。同学们都围坐在一齐,把自己随身携带的美味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我发现这时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和快乐。我们在一齐合过影,就踏上了回到的路程。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下山的过程中,有许多同学都摔倒了。我们把那些摔倒的同学扶起来,一齐向目标前进。最后我们回到了校园。虽然很累,但同学们的脸上都流露着胜利的微笑。这次登山使我明白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战胜一切困难。
下午,我们又玩了定向运动这个游戏。透过这个游戏,我学会了怎样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并能用指南针找到一个个点标。虽然我没有能够在这个游戏的比赛中获得成功,但是我的收获却很大。
夜幕降临了,校园的领导和老师们点燃了一堆篝火。同学们在篝火旁欢歌笑语,表演了许多小品和其他的节目,其中“机器人”那个小品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最后,在我们大家的鼓动下,老师们也上去一展歌喉。
短短的三天一晃就过去了,它让我们不再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而是转成了一个个劳动者。在这三天里,我们得到了许多难得的锻炼机会。以后我们将会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团结一致,更加奋发努力。
实践与作文素材 第2篇
一个收藏家有一幅出于唐代大画家戴嵩之手的《斗牛图》,视若珍宝,时常取出炫耀观赏。有一次,一位农民看到了,在一旁窃笑;那人斥道:“你笑什么?你也懂画?!”农民说:“我虽然不懂画,牛可是看得多了。牛在打架时,力气用在角上,它的尾巴都搐进_。可这画上的牛,正斗得起劲,而它们的尾巴却都翘了起来。画错了,所以我觉得好笑!”——烈马飞奔,马尾高扬;两牛相斗,牛尾紧搐。如果违背了生活真实,不但显不出它们的神态,还会闹出笑话来。
文学艺术允许虚构,但虚构要逼真;逼真的基础就必须是生活。脱离了生活实际,就谈不上逼真了。无根据地虚构的东西,是绝不可能成为好的艺术品的。
实践与作文素材 第3篇
人生道路上荆棘无处不在。你迷茫地在原地徘徊时,不要去空想,该怎么做从何开始,从而使自己变得焦虑,记住,最重要的是把一切付诸实践。
在实践中,你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一个智勇双全的大人。你从一个迷茫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学霸。在实践中成长,感受成长的滋味。
一次,一个贫穷的乞丐来到一个小村庄里,到一个普通人家里讨饭。小孩儿和他的妈妈一块儿从家中出来,孩子的妈妈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边的砖搬到另一边去,我就给你饭吃。”乞丐答应了,但小孩儿迷茫地问他的妈妈:“您为什么要这么做呀,直接给他不就行了,他看起来很可怜的。”妈妈告诉他说:“如果直接给他,他下次还是会继续,不如教给他如何在实践中生存。就好像我给你一条鱼和交给你钓鱼的方法是一样的道理。”小孩子懂了,之后乞丐帮她搬过了砖,得到了他丰富的饭菜。从那次之后,乞丐再也没有要过饭,而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在实践中养活自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在学校中,每个同学都曾有过相同的困惑:明明想要好好学习,却不知从何开始;明明有一堆的问题,却不知从哪个问题开始;明明想好了一切,最终却都付诸东流。当你迷茫时,不要去想该怎么办,从哪里开始。从当下做起,把每件小事做好,这就是最大的进步。当你的问题积累的无从下手时,就从最简单的下手,一个一个的解决。在问题面前,不要只是空想,去做行动的巨人,当你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当你会付出一切时,在努力去实现梦想的过程,你会找到人生的方向,行动不会让你在漫漫人生路上迷失自己的方向。
没有一个科学家不是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时间去完成一项作品的;没有一个学生不经历几十次、几百次的失败就能能成功;没有一个孩子不是经历几次,几十次的摔倒就能学会走路。
实践很重要,把一切付诸于实践,它将引领你走向成功。
实践与作文素材 第4篇
一、道理论据:
1、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林鸿
2、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队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3、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实践的活动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克罗齐
二、事实论据:
1、做科研的有心人。竺可桢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可他上下班从不坐配备的小汽车,而是坚持步行一段再乘公共汽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更主要的是可坚持观察物候变化,为科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他每天都这样观察、记录,把天气变化、风力级别、气温升降等都记载下来,一生写了40多本这样的日记。临终前一天,他还记了这天的气象情况。
2、从木匠到画家。齐白石出身于贫苦农家,12岁就为生计所迫而学木匠谋生。但他自小就酷爱绘画,七八岁时就开始练习,天天抽空临摹或写生。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他时常在野外悉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习性,晚上躺下被窝里还在用手指画草稿,经过数十年这样刻苦的实践磨练,他终于成为一代宗师。1957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3、实践出真知。五代末,著名建筑工匠喻皓曾用8年时间,在开封设计建造了开宝寺塔。此塔8角13层,高36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开封地处中原地带,多西北风,他设计时特地让塔身略向西北倾斜,预计在风力的作用下,1后塔身可以笔直,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喻皓的预见。
实践与作文素材 第5篇
都说:“春雨贵如油,”我们顶着蒙蒙细雨漫步在南京高校内。这点小雨将大学校园稍稍洗漱了一遍,使她们显得别有风味,也将我们心中的那丝丝憧憬浇灌得更大。满怀着憧憬的心,走过图书馆,经过庞大的教学楼……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好像在叫嚣着“我要来这里”。
考上南京高校的决心是不会变的,但旅行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结束南京高校一日游,我们迎来了第二日。第二日的最重要历程便是成人仪式了。成人仪式,在我看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的开展,表现我们已成长,已长大。我们已经渡过了十八个春秋。
时间如风,掠得飞快。转眼,我们也到了能履行公民义务的成年人了,我们也可以撑起一片天了。在成人仪式上,我们齐声诵读了我们的成人誓言:以孝心对父母,以忠心对国家……我可以想象那幅场面是多么令人震撼,是多么激扬。
白云苍狗,父母的头发上多出显眼的白发,脸庞了明显的皱纹。成长,是需要代价的吧!但我不怕,我已在我的成人仪式上为自己做出了宣誓“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打扰我们许久的春雨终于退去。我的心情却并不明媚,因为我们到达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大屠杀的遇难同胞名字墙,长长的一堵,写满了悲凉;大屠杀的档案格,二十六个字母摆满,诉说着那悲惨的历史;深埋骸骨的万人坑,空洞的头颅,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
这次社会实践,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浓厚一笔。他教导我们要爱国,告诉我们已成长,告诉了我一个目标。
实践与作文素材 第6篇
户县涝店初级学 燕 旭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教师探索努力的途径、方法也不少,但是收效却不大,常常还是事倍而功半。为什么呢?方式死板,方法僵化,作文写作教学缺乏活力,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吸引力,是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
每当布置作文时,学生的反响总是十分反感,有的视其为畏途。当学生把作文这一反映其心灵世界的路径当作一项“苦役”时,又怎么让学生情感与理智的撞击下产生如花的妙文呢?又谈何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呢?因此,如何让学生面对作文时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从而产生极大的写作热情以培养敏锐的才思,是我们面对作文教学时应该思考的核心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教师以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身份出现,学会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关于作文教学,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是问题的关键,而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启发。能不能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对作文教学的深化革新呢?经过一定的实验证明是可以实行的。
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要以适合其兴趣、心理、特征的材料来引入、启发。其次是以灵活的方式,多样的方法来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有不忘适时的督促、检查、改进和完善。当然,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途径很多,方法也不少。不过,笔者认为先立足于作文素材的提炼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例如,适合学生兴趣、性格与特点的材料或资源可以说太多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拿来为教学所用。影视剧可算其中之一,学生普遍有兴趣,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对其中人物“品头论足”,洋洋洒洒,很是健谈。以“我手写我口”来引导,把对人物的品评,条理化,再饰以文字组织材料,这不就是一篇佳作了吗?尤其是反映校园生活的.影片,学生写起来就更顺手了,哪里来的枯燥与压抑呢?
以往的作文教学仅仅满足于课堂中教师出个题目,再补以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写作的形式,真是太陈腐了。这种“题目+讲解+写作+讲评”的形式学生早己深恶痛疾了,应极力弃之。其实我们只须将老形式稍作变动即可让学生产生出极大的兴趣来。如,让学生自己出题,老师学生一起写,师生互评共评,并把评分结果公布出来,比比谁的评分客观,谁的评语一语中的,有力度。可以组织学生就评价的结果展开小组讨化,并引导深入下去,有必要写出讨论提纲或材料,在全班展示,这样全员参与,全体动手动脑的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形成探讨、合作、互动、交流的作文写作模式,使学生受益不浅,也使其作文水平在交流中提高了。
所以,改变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改革创新。改革作文素材提炼的内容,改革作文训练的固定形式,变旧图新,才是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有效办法。
当然,作文教学任何的改革,都必须立足长远,注重巩固与保持现有的成果。所以,还必须及时的监督、检查、巩固与完善,并逐步使作文改革的路子更宽广。
实践与作文素材 第7篇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