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素材中国 第1篇
10.有情,有义,有爱;有诗,有歌,有梦。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他们见证了——中国。
11.清澈闪烁的穹庐之下,唐帝国,正在诗意地运行。人间烟火,山河远阔。盛唐,是一种风度,即便喝醉了,也是盛唐的风度。
12.那是一次短暂的相会,却让后世怀想了千年,那是一个飞扬的时代,勃发着无尽的朝气,那是一些有趣的灵魂,挥洒着智慧的机锋。
13.身处变幻莫测的大时代,最不缺少的可能就是创造历史的机会,主动的,或者被动的。
14.一千三百多年后,人们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中发掘出多份唐代的《放妻书》,无不惊叹于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惊叹于整个社会文化和风气的包容。百余字文书透露出一个伟大时代的开阔胸襟,令后世无比仰望而叹惋的盛唐气象留在了敦煌用洞窟和壁画凝固的时空里,也留在每一个小人物自信的身姿里。
15.美酒刺激了人们的头脑和思维,大家不停讲话随口作诗。真挚、夸张、任性、驰骋、清扬、侃侃而谈、无拘无束;包容的、宽容的、雍容的、蓬勃的、饱满的、自信的、豪放的、友善的、明朗的、神闲气定的、乐观充沛的、纵情高歌的、意气飞扬的,如太阳般丰富明媚,如星空般璀璨闪耀,欲望和梦想在盛宴的空气中穿梭飞舞。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流。今日中国,从岁月深处走来,传承着久远的血脉。今日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
17.诗人们开始超越一己之穷达,把忧家、忧己和忧国、忧民融为一体,在恣肆的激情中注入理性的思考。家国情怀和人本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历史下半段进程的重要线索。
18.李白如从天上而来,飞流直下;杜甫如在大地上生长,厚重深沉。无论少了哪一个,大唐的天空都将黯然失色。
19.画完《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留下《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烧出天青色的汝窑工匠,都在完成自己命运般的作品后,很快就消失得了无痕迹。
20.男权话语独尊的历史,女性的自由、独立与权力是被遮蔽和压抑的。
作文写作素材中国 第2篇
这其实很难,因为我们是没有书,没有稿子的。假如有外国友人叫你讲讲中国,你会从哪谈起?孔子?老子?还是与各种饮食搭配的民俗文化?你懂吗?能讲出来多少?你想照着些什么讲?有什么可以拿来用的呢?或许会想到《山海经》,或许是四大名著。可你打算怎么讲当代的故事呢?如果你们走在路上,看到了个中国旅游团,你便可以说:看,那些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中国的故事”。于是别人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一切形象,就都是“中国的形象”了。你有两点可以让你手头的“中国故事”更好听:其一,你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只有当人有衣服穿了,才会去考虑穿得体面不体面,而有文化的人,才能让别人看着有文化。所以你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所有旅游的人看着都是有文化的体面人――体面人的故事比较好听。
或者,你认为改变社会这个命题对你有些大,你觉得可行性不大。那么,其二,你可以推动你自己的发展。这只需要上一条建议的十四亿分之-――如果你愿意这么想,那或许可以轻松点。你可以试着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件小事,当然,这是每本心灵鸡汤都会希望你喝下后能“觉醒”的意志品质。你也可以试着不搞砸你经手的任何一件事。你固然做不到完美,但你总可以追求些什么。不必理解孔夫子德言行,不必怀有“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但请修身齐家。你身边总有些东西会被时间冲走,但总有些会留下。请不要忘记被留下的那些。你不必知道每个烈士的名字,但你应该知道离你很远的那场战争其实离你很近,你可以没读过鲁迅的大部分著作,但你应该知道他是怎样为了唤醒今天仍在铁屋子里的人们而呐喊,你可以不在乎别人知道不知道,但你不应忘记不该忘的东西。
你要记住你曾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中国。
然后别人再让你讲讲中国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们,你就是那个“发展中国家”,讲好你自己的故事,就是讲好了中国的故事。
作文写作素材中国 第3篇
1、容貌惹人喜爱能讨不少巧。——奥维德
2、外貌是人内心的表露:其形呆若木鸡,其神也一定愚蠢。——迪斯雷利
3、我一贯认为男人的容貌如何是无关紧要的。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个人的头脑,而不是他的外貌。——毛姆
4、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5、我们应该注重内心,而不应该只看外貌。——伊索
6、美貌是一层面纱,它常常用来遮掩许多缺点。——巴尔扎克
7、人生是海,金钱是船夫。如无船夫,度世维艰。——威克林
8、金钱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_夫人
9、金钱是无底的大海,可以淹死人格、良心和真理。——谚语
10、金钱可以收买小人,却不能收买真理。——新格言
作文写作素材中国 第4篇
适用话题: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成为内阁首辅,一直是张居正的梦想。23岁便高中进士的他,当时不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在官场7年也未能达成夙愿,这让张居正很挫败,于是以养病为由,回了江陵老家。蛰伏的三年让张居正渐渐意识到,只有牢牢掌握权力,才有能力造福天下百姓。
隆庆六年,在朝堂韬光养晦多年的张居正,敏锐窥见风暴的来临。此时的他,已不是当年张扬自负的年轻人,官场的历练让他变得老成持重。
太监冯保与首辅高拱的朝堂争斗,最终以高拱被斗倒为结局,张居正则顺理成章接替空缺的首辅之位。
成为首辅后,张居正在政治上整饬纪纲,通过“考成法”激活官僚体系;经济上,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人民的负担;军事上,重用名将戚继光,极大抵制了外患;农业上,任用河道专家潘季驯,有效治理了黄河……一系列举措促使明朝实现“中兴”之势。
张居正始终笃定地坚守心中的理想信念,不顾个人名誉也要践行到底的精神,不仅让沉疴日重的大明王朝出现“海内肃清、四夷慑服”之盛况,其主导的考成法和一条鞭法,亦对后世影响颇深。
以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来时路,以现代人的思维审视大历史,《中国》第二季所呈现的既有文化、思想、制度等无形的内容,也有器物、服饰、交通等可见的事物。正如评论指出,一部好的纪录片可以唤醒观众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国家形象的一次影像建构。纪录片第二季因此能够给予观众多重思考,极具现实意义。
观众可以追溯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感悟历史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张謇的实业救国,抑或_的毕生革命,都为我们展示了先贤为改变国家所作出的不朽实践,极具借鉴意义。
观众还能够从中学习正确的历史观、积极的人生观和劝善的道德观。让多民族与多文化融合成为精神的种子,在一个个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就像纪录片《中国》制片人、总导演李东珅所说:“我们拍摄的是历史中国,心中想着的是当下中国。不了解历史,就无法认知当下。”
——_政文
《中国》最有意味的形式是“慢”。
一是叙事节奏慢,带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二是影像速度慢,慢于正常速度。
作文写作素材中国 第5篇
1.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的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途泥”,为的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诬陷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3.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4.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5.是钱钟书曾居住的三里河的寓所吗?一位学贯中西的硕儒,不求闻达的学者,“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大儒已逝,但后人瞻仰,仍能感受到那严谨的治学之风。踱步走过,仿佛看见一盏孤灯下,独编《管锥篇》的身影。
6.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7.我想到了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挡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对于上流社会,他始终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场面时,他感叹到:“可怜的小王子!”他只是那样固执着的画他笔下的农民,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宁静安详底下,我突然读懂了他的灵魂,那是一种精神的亢奋和难言的内心的悸动。对于米勒来说,任何财富都阻挡不了他对完美的追寻,他只是勇敢的追寻灵魂的高洁,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
8.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9.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要感谢海德格,这位精神的探索者,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傍得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
10.从普希金汹涌澎湃的《致大海》,到冰心那充满母爱、童真、自然的《春水》,从闻一多回味悠长的《红烛》,到舒婷含蓄深沉的《致橡树》。青钱千张,香波浮上,嗅之若无,若即若离,恍兮忽兮,令人神移。这是从一种思想到另一种思想,从一种个性到另一种个性的张扬,他们思想的棱角,闪烁着灼人的光芒。
11.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三,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而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终是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
12.我把屈子说成是晶莹的,远观他朝搴之木兰,远观他夕揽州之宿莽。何为晶莹?远远望去,他的赤子之心,那颗“来吾道夫先路也”的剔透之心。那,他的纤瑕呢?我宁愿把他的纤瑕比作与常人一样的复杂而饱受折磨的灵魂近观,看他的纤瑕,上官大人的争宠,楚王的昏庸使其心灵苦痛,然而,几人能看到他的纤瑕?晶莹,是一种赤子之心,纤瑕是一种苦难之果,可是,晶莹的同样是一种信仰,纤瑕的又是一种信仰之后的艰辛。
13.一生为医是谁背着竹篓,在深山老林中穿梭;是谁脸上沾满泥土,对着草儿开心地笑;又是谁每天冒着死亡的威胁,生无所息地尝遍百草。没有语言,只是为了让医学著本更加完备;没有赞扬,只有满屋的草药味伴他一生;没有人知道,他付出了多少艰辛,只留下一部旷世之作《本草纲目》默默向人们吐诉。他的一生都给了草药,没有停歇,没有停歇……李时珍.
14.一位叫做阿炳的盲人,拉着二胡,那悠长的曲调,穿越时空忧郁地流淌着,在山间,在溪畔,在野草蔓生的大地上…… 经历了青年的迷茫,经历了中年的荒诞,眼睛看不见了,他发誓暮年的人生不能再黯淡下去,他发誓此生要拉断一百根琴弦。从此,他沿着小路,奏响沉重的生命之音,映出心中的明月,把沧桑写满脸膛,把光明引向天涯……他的阴郁人生终于在傍晚时分有了亮丽的彩霞。
15.无意中想起了海子,那个传说中始终愤世嫉俗的诗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一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睛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盛开的美丽花朵,近看才知这个世界给他的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也留不住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只剩下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通向了天堂。有人问,到底是什么伤了他,伤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这个世界,未曾远观它的美好。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太大,反差太大。在海子焚烧诗集的熊熊火焰里,盛开了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这距离是悲剧,是文学女神的眼神。远望与近观的世界让海子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完成了本质上的蜕变。我想,仍然坚持远观世俗的海子永远幸福。
16.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生活目的。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坚定而崇高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有时也许会因革命的暂时受挫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
17.西天漫漫,险过多少难关;滚滚长江,演义千古风流;梁山聚义,只为替天行道;美玉仙葩,诉尽情缘佳话。自古至今,这四颗明珠蕴含了多少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主观与客观的斗法,叫后世子孙们评其理,度其情。
18.凡高看见了那一片夏日的向日葵,氤氲着生命的气息,一种躁动,一种恍若隔世的力量在他体内跳跃。从那明丽的花瓣里,他看到了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于是挥动画笔,用色彩记录这一感悟,用感悟陶醉了几世几代的后人。
19.曾记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主人公——老人桑地亚哥,面对着猛勇的恶鱼,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整整八十一天!他胜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旌旗,立在海岸上,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汹涌的波涛,无语,只是挺着胸脯,以撼人的气魄迎着海风猎猎作响!“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强而有力的音符从桑地亚哥的嘴里,不,是从心里涌出。他虽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是活的,震撼人心的!桑地亚哥,一位沧桑的老人,以他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他的誓言: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小说中的老人犹如此,我们呢?我们现实的人呢?
20.要明白啊,从你整个生命的过程中看,所谓的“灾难”,都渺小得不足挂齿。霍金在他事业的顶峰时期,却连遭病创,沉重的打击足以使他的精神崩溃,然而他跳出了“灾难”的圈外,遥望到了病痛的逾越性、人生的坎坷性,终于战胜了病魔,飞越了坎坷。他那样伟大的毅力被世人所景仰,他那样伟大的成果被世人所珍重。
作文写作素材中国 第6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我是一把铁戟,随着“哗啦”的水声,我被一位渔夫打捞了上来。
他把我带回了家,磨去了我身上的铁锈,他看着重现光泽的我,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领我去了街上。长安大街,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这繁华的景象,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属于我的时代,属于英雄的时代。
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狂风卷着烈焰,直冲云霄。一条长达百米的火龙,在江面上不断翻滚,鲜血已将江水染红,我的主人——一名魏国士兵,此刻,正拿着我,准备着最后一次拼命。他的身上刀伤、箭伤,数不胜数。终于,他又一次向前冲去,我用尽了全力,闪耀出属于我的最后一丝光芒。
静了,世间一切事物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几只乌鸦在如血的残阳下盘旋,不时飞下来去寻找食物。
我倒在船上,靠在主人的身边,失去了那抹光泽,很快有一些士兵将主人抬走,在无意间,却把我抛入水中。我渐渐沉入了水底,被埋没在了这涛涛江水之中。
时光飞逝,当我再次见到日月之时,早已经过了百年,物是人非,主人早已不在,我的光泽也早已献给了那个时代。最终,从渔夫手中我几经辗转,被送给了一位将军。他和我的主人一样,眉宇间透露着杀气,我躺在兵器架上,度过了几个月的安宁时光,只是,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爆发了,所有的兵器全部被拿走了,我也不例外,新主人将我拿在手中,走出了他的府邸。
“九重城阙生烟尘,千城万骑西南行。”将军护送着皇上与贵妃出了长安。将军让人送皇上快速逃离,他留下来断后。不多时,叛军追了过来,将军仰天长叹一声,脸上露出了苦笑,他轻轻地摸了摸我,指着叛军破口大骂。我看见他们脸上的不屑,也看见了将军轻轻抹掉了泪花。
他长枪一指,几十名士兵随着他冲向了叛军。那一瞬间,他的身影让我想起了几百年前的主人,英勇无畏,雄姿英发,他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他最爱的土地,那就由我将他们的故事永远记录。
作文写作素材中国 第7篇
生活处处都有感动,也许那感动与世长存,也许那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那感动是平凡的小事。感动带给人们一次次心灵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最深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艳波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她本应该和丈夫儿子幸福安康的度过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艳波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她坚信,她的儿子一定能开创辉煌。于是,她每天跟儿子一起上学,成了儿子一辈子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陶艳波辞掉了工作,就这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天做随堂笔记,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题便追着老师,一直追到了办公室,请求老师给她再次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便细心地翻开笔记,给儿子讲题,有时甚至要讲好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已经泛白,皱纹悄然爬上了她的脸颊。因为过度的操劳,导致陶艳波的秀发变得脆弱,最后一块块的脱落,使得陶艳波不得不戴上假发。身体也未老先衰。现在,儿子在她的坚持之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却有如此强大的毅力,也是因为爱子心切。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哪怕放弃一切,放弃了容颜,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这里,但是陶艳波认为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将她百般摧残,她所顾虑的,所希望的,就是儿子将来的幸福与健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也许没有这么让人感动,我们自己也许也不会那么命运多舛。但是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一点点小事开始,那一抹感动,虽然清淡,但在纸上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浓厚的。
作文写作素材中国 第8篇
《驾故事扁舟,驶向未来港湾》
古往今来,无数故事流传。故事者,如言路之百川,汇聚于心灵之海;好的故事,更如一叶扁舟,载着理想之粮,航向未来的智慧港湾。
好故事贯古通今,可寄托情怀,传承匠心。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服章之美,有礼仪之大。在今天,我们看见李子柒用纯手工造纸,读到蕴藏于田园生活背后的脉脉温情时,是否会想起千年前从洛阳到罗马,中国造纸术发明的跌宕起伏,纸路西传的故事探寻和工业造纸的百年沧桑记录?看到邓福生埋头打磨期奔、口弦和笛哩图等怒江传统民族乐器,传播怒江文化时,是否也会想起当年荆轲易水悲歌时击筑而发出的变徵之声,抑或是那“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的悠悠箜篌之音? 守一方水土,传一份匠心,古今相通的中国故事和精神应被吾辈青年传承和继续书写。
好故事力量无穷,可剖析道理,滋养心灵。从杜荀鹤的“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中,我们能悟到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青年人不能放松自己的努力;从陶渊明辞官归田后唱出“采菊东篱下”、李白赐金放还后吟出的“且放白鹿青崖间”中,我们能悟到人生当有一份豁达;我们还能感动于唐朝的“青山一道,同担风雨”或是玄奘的“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的大国尊重……在诗意的中国故事中,吾辈青年于遥远的历史里收获赤诚,也守得一份初心。
好故事亦是民族的镜子,可展精神风貌,集体智慧。回望历史,有五月花号帆船上的清_们,“舍弃舒适的城市”,开启了去“山顶上”建立“天堂的国家和精神的平安”的朝圣军旅,依靠一个自我治理的故事建立了合众国;揆诸当下,我们能看到在历史的潮流和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次伟大飞跃,能看到从“嫦娥”问月、“北斗”指路到“天宫”揽胜、“天问”探火,中国人让神话故事成为现实……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力量,而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更是吾辈青年的楷模指引。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从故事中见证着世界文明的变迁,也因读到热血动人的中国故事而骄傲自豪。让故事恒久远,是吾辈青年之使命。中国青年生活在故事里,同时也在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中国青年当在领悟先人故事中,立足当下,传承匠心,领悟道理,碰撞智慧,用满腔热忱绘写青春故事,驾着故事的扁舟,搭建跨越时空的精神桥梁,驶向智慧的港湾。
作文写作素材中国 第9篇
(1)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挪威的森林》
(2)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舞!舞!舞!》
(3)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舞!舞!舞!》
(4)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5)刚刚好,看见你幸福的样子,于是幸福着你的幸福。《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6)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挪威的森林》
(7)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8)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
(9)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挪威的森林》
(10)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挪威的森林》
作文写作素材中国 第10篇
今天老妹拿着一本《安徒生童话》走了过来,并对我说,老哥我发现外国的这些故事真的是非常精彩呢,不知道你看过没有。我看着她笑了笑,当然看过啦,这些书可是我的童年回忆呢!老妹说,外国的书也太好看了,故事也太精彩了,我以后只看这些外国的书了。我听了她的话不由得叹了叹气,回想起我以前看过的那些中国故事。
首先出现在我记忆中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武侠小说,有金庸的,有_的,有黄易的,每个作家的风格都不一样,一样的是小说中的人物都非常生动,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是大侠,也是武林高手。
还有就是那些杂志,比如流行了非常多年的小火炬,快乐语文,青年文摘等等。这些杂志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板块,有科普类,有情感类,有图片类,每次看都能增长许许多多的知识,学到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还有就是很多的名著,四大名著部部经典,有充满艺术气息的红楼梦,有讲述历史规律的三国演义,有看了热血沸腾的水浒传,有激发人想象力的西游记,这是百看不厌。
所以无论是外国也好,中国也好,都有非常优秀的故事,外国的可以看,但中国的更应该看,我们要好好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才能在外更好地表现中国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