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摘抄投稿(通用6篇)

个人学习 32 0

自由摘抄投稿 第1篇

我租住的小楼紧靠路边的绿化带,绿化带中长着几株花树。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树,只知道这些树有些年头,我猜它们和老楼一样,大概四五十岁吧。

四五十岁的树称得上是老树了,可它们树龄虽长,树干却仅有碗口粗细,好在树干上满是或深或浅的裂痕,配上红褐色的外皮,有点沧桑的味道。我在此居住了三年,很留意这些树,我知道每年五月它们便会开出花来。

微风拂过,这些树照例开了花。花色白中带点粉红,衬上刚萌发的小小绿芽,非常娇美。单独看一两朵花的话,花朵并不大——即使是和桃花、梨花相比,也小得让人忽略。好在这花一旦开放便满树满枝都是,远远望去,整棵树仿佛从地面喷出的花泉。花开得那么灿烂、热烈,让你不由自主就会心生欢喜。

我特意约了几个好友来此赏花饮酒。不巧,三五天之后才凑齐了人,此时满树繁花都已谢去,只留下遍地残瓣。

一个友人摇头,议论道:“一年的积聚只为了几天的灿烂,太不值得了!也许它愿意四季开花,哪怕每次都只是零星的几朵。”

一个友人笑着接道:“它也许更喜欢以现在的方式盛放,三百多天的积聚就是为了这几日的灿烂。”

另一个友人也乐了:“是啊是啊,反正都是开花,只是方式不同罢了。至于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开花,那是树的自由。”

众人大笑,都似有所悟,并不为错过花期而感到遗憾。

人生也如这繁花开了又落:有的人盼望轰轰烈烈地绽放一次,哪怕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和折磨,他们不在乎自己的辉煌也许只是短短的一瞬;有的人喜欢平平淡淡,悠然度日,犹如陶潜赏菊。

这花开花落也是人生。

自由摘抄投稿 第2篇

时光就在他缓缓从一株植物移到另一株之间流逝。他使用腕表中的田野指南数据库辨认蚤缀属植物、荞麦、猫掌、矮羽扇豆、矮三叶草,还有与他名字同源的虎耳草(Saxifrage)[萨克斯英文为Sax。——译者注]。岩石破坏者。他以前从来没在野地见到过。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观察他找到的第一株:极地虎耳草,细小枝干上长着长长的叶片,末端有小小的淡蓝花朵。

至于地衣类,有许多他都无法分辨;它们展现出来的特征指向不同种,甚至不同属,或者完全无法辨别,是外来生物圈各种特征的怪异组合,有些看起来像是在水底生长,或是新品种的仙人掌。人工培植种类,可能,虽说没有列在指南上有些奇怪。变种,也许。啊,但是那里,一道较宽的裂缝里积了一层比较厚的腐殖土,以及一条很小的溪流,长着一团嵩草。嵩草及其他莎草植物只在潮湿处生长,而它们极具吸水性的根会快速引发底下土壤的化学变化,在荒原转换成高山草甸的缓慢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现在他注意到它了,于是能够进一步看到被莎草植物标记出来的微小水路,在岩石间流淌。萨克斯跪了下来,关掉放大镜环视周遭。他尽量弯下身体贴地观察,于是突然间,他看到了一连串的小型荒原散布在冰碛斜坡上,仿佛波斯地毯一样,被途经的冰块扯碎。

自由摘抄投稿 第3篇

何为精神自由?是否在人的精神空间无羁绊束缚,放纵的畅想,回归人的本原就是人的精神自由。人的本原又是什么?是一个群体的、社会性的人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为了生存而劳动、恪守生存法则,还是他(她)可以脱离某些社会关系,只需保持实质上是人这一类的存在,而无需关注形式上如何实现或表现。

人的精神空间有多大,为了实现精神自由,人又需放弃什么或回归什么?精神自由必定是一定的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下的产物。若只是内心思想自由而为了避免这一自由所带来的社会条例的惩罚而独饮思想之果,那么这便不是真正的精神自由。真的自由是敢于设想,敢于言表,敢于分享,在汲取众人所长的基础上的逾越和升华。人的精神自由需要跨度,有高度的精神必定是突破了某一形态和时代的束缚,高瞻望远。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精神逾越和升华的伟大案例,但是在某个时期他的思想却是不自由的,因为他的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某一时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束缚。所以,思想自由是全面的自由,是共享的自由,看一个社会人不人道、人文不人文还要看它对思想的态度,百家争鸣才能真得百花齐放。糟粕迟早会在精华中被淘汰,因为一个完全的、文明的社会是有鉴赏力和判别性的。

一个人怎样才能精神自由?如果社会给了你充分的空间和自由,但是自我紧紧束缚了自己的视域,那么还是逃脱不了小市民的圈子。精神自由是把握住前行的脉冲,在存在的事物本相中和扭曲的事理中寻求论点和支撑架构,还原事实,在抽象中、辩证中、直系思维中层层剥茧抽丝,发现实质。

精神自由有无逻辑可循,有无法理可依,有无界域所限?古希腊罗马曾有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的思想果实已经超越了地域和某一时代,以各种文字之花盛开在地球各国,这种思想则是高度的自由,被认可的自由,尽管摆脱不了批判和质疑。

自由摘抄投稿 第4篇

看着课桌边小山堆般的作业,我的心中不禁荡漾起一圈辛酸的涟漪。我渴望得到更多老师的赞许,我渴望让同学们刮目相看,我更渴望童年的那份自由。

曾记得,期中考试的前几天,教室、走廊都弥漫着“火药味”。老师不再像往常一样走路,都是小跑着进教室。我们的数学老师也不例外。“叮铃铃”下课铃终于响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可谁知潘老师竟然推门而入,夺去了我们仅有的十分种。看着试卷上那一道道令人心烦的计算题,一种渴望在我心中萌芽。

留下了一张回家试卷,潘老师便急匆匆地离开了教室。随之而来的是同学们无尽地哀叹。背着那沉甸甸的书包,耳畔不时传来幼儿园孩子那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一阵苦楚涌上心头,浇灌着我心中那株渴望的嫩苗。

我为之努力,在学校里,同学们享受着午间二十分种的欢乐,而我却让自己无情地夺取了这二十分钟,用来完成那永远无休止的作业。有时,我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不去尽情释放自己爱玩的天性呢?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我好似一位登山探险者,跋山涉水,只为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份渴望,当我离自由越来越近时,突然发现,不知何时,那株渴望的幼苗已长得十分茁壮。

终于,我实现了目标!每天,我回家都有充足的时间花在课外。看书,听音乐……其实,这中间那段艰辛的“旅程”又有谁会知道呢?

渴望童年的那份自由,对于我来说,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自由摘抄投稿 第5篇

今天,于图书馆里,呆了大半天。

每次一踏进图书馆的大门,心情都格外的好,什么伤心难过都会烟消云散。

马上就是中秋国庆8天长假了,好多人都在计划着该去哪儿度假。图书馆里有关于旅行的书,也是备受人们的追捧啊。

我们总是疲命的奔波着,为了所谓的“生”与“活”,为了要活下去的那几张纸。我们总是在这样的繁重压力下,渐渐地,丢失了自己那份向往自由的心。当我们在方方正正的世界里呆久了,难免会有所视觉疲劳,事业上的压力,总会让我们身心俱疲。这时候,来一场心灵的旅行,敢问,世上还有什么比这解药好要好的呢?

利群广告做的好呀: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在这样的旅行中,我们不只是领略了大好河山的隽丽秀美,不只是享受了不一般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压抑已久的负荷得到释放,让我们的心灵,沐浴着来自大自然的清新爽快。陌生的环境,无任何利益关系的人群,我们可以放下所有的戒备,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人际交往的勾心斗角,统统都可以丢到九霄云外。

可是人生在世,总有很多的不得已和无奈。我们可以放下自身的一切,可放不下的是作为儿女或父母的责任。繁重的压力下,旅行,就变得有多么的难能可贵。

所以,我是多么的渴望,能够做一朵,自由自在飞翔的蒲公英,随风而飘。我的人生可能会很短暂,但是我的一生会充满神奇的色彩。不受任何的约束,哪儿美,哪儿漂亮,我就在哪儿生根发芽。我的一生,只为寻求那一份独特的美丽,岂不快哉。

自由摘抄投稿 第6篇

爱情、希望和光荣的平静,并不能长久地将我们欺诳,

就是青春的梦也像朝雾一样消亡。

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的渴望。

——普希金

世易时移,时间湮没了黄金古道,荒芜了边城驿站,冷落了海路航线,但却怎么也泯灭不了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和渴望。无论是华章釉彩的唐代,还是温婉多情的两宋,总有唱不完的无羁诗歌,看不完的相恋星月。

掸尽历史的尘埃,书卷中清晰可见:“红楼”是女娲补天的石头缘,断桥是千载一逢的蛇缘,聊斋是人妖相恋的狐缘,梁祝是比翼双飞的蝶缘,这些都是渴望自由爱情的美丽传说,本身完美而单纯的追求,又怎知寒风骤起,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展、几回寒暑,一如千里层云,心荡思扬,凄切而悲凉。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历朝历代总会演绎着不尽的悲欢故事?放浪于形骸之外的王羲之逝去了;当剑长啸、起舞弄清影的李白磨灭了无羁的声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子之客又羽化何处呢?几度青山外,残阳如血。难道一个个对自由追求的人都落得如此下场?失去了温热的肌肤成了一个千古雕凿的塑像,僵硬又严肃?

问风,哪怕报我以残枝败叶的萧瑟;

问雨,哪怕报我以举步艰难的忧戚。

没有其他声音,只闻大漠的驼铃,奏着汉的强音、唐的华章;茫茫大海,帆船乘风,载着物的富饶、釉的多彩、丝的柔美。

难道就没有其他的?世世代代就写着这个华丽的答案吗?

不,我们的内心还燃着自由的渴望!我们不是一台僵挺的机器,去重复一代又一代无休止的轮回。

是的,“爱情、希望和光荣的平静,并不能长久地将我们欺诳,就是青春的梦也像朝雾一样消亡。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的渴望。”

这正是我们每个人所期待的,一个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禁锢的民族,需要的是一种自由的光芒去点燃她的青春与激情,开创一个新的伟大的文明时代。既如此,那么我愿做这个获得自由之光的勇士,哪怕是以生命换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