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读后感 第1篇
最近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在家里上网课,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份视频,叫做《信仰的力量》,特别有教育意义,其中张謇的故事最打动我。
因为张謇是南通人,所有我很小就熟悉这个名字。我去过南通博物院,去过群英馆,看过很多关于他的介绍,虽然不曾见过面,但是张謇的故事却早已深入我心。今天,看了张謇的故事,我对这个伟大的人又增加了一丝了解,多了一份自豪,这么优秀又了不起的人,可是出自我们南通呢!
张謇先生在1902年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1907年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1916年建立了全国第一所聋哑学校,1917年建立了第一家气象台,1919年建立了第一所戏曲学校等等,他一生创办了370多所学校,20多家企业,为推动中国的教育和工业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看着视频里的介绍,我心想,这么优秀的人,他对自己的儿女一定很严格吧?于是,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张謇先生制定了家规来要求他的后代:仁爱孝悌,博爱大众;戒骄戒躁,谦逊谨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同为中国人,同为南通人,我们新时代的少年,也应该以此来要求自己,诚实厚道,正义善良,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险,勇于进取,永远记住张謇先生为了照亮黑暗的路,为我们后人所做出的努力,踏着他的脚印,继续为中华民族创造光明的未来!
信仰的力量 读后感 第2篇
今天我观看了《信仰的力量》的纪录片,看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纪录片一共分为8集,里面既有南通近代工业革命的创始人——张謇爷爷,又有为国家献身的先烈——吴亚鲁,也有平凡生活中默默奉献的磨刀老人——吴锦全老爷爷。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数优秀的_员为实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无怨追求,无悔奋斗,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地传承着、接力着、奉献着。
同唱赞歌,喜迎_。党的_胜利召开,更加坚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为我们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目标,指引我们踏上新的征程。
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以史为鉴创未来,争做阳光好少年,体现了国家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少年有志,国家有望,同时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从点滴做起,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守护小江豚的美丽家园和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以动画的形式体现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习爷爷讲过:“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重视环境保护,拒绝污染和浪费,为我们生存的土地的可持续性而尽到应有的责任。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引导下,我们将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信仰的力量 读后感 第3篇
春意阑珊,在不经意间已开始有了夏的韵味。时间就像划过手心的沙,不知不觉中,党课培训已经进入后半程的学习了。在第四次的学习中,我们有幸迎来曹文利老师以“给信仰一个支点,给人生一种选择”为主题的讲座。
在金融风暴袭击全球的现在,在提倡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现在,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怎样的人生信仰,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一系列问题,或许不能用一句话来阐述清楚。但听了曹老师的讲座,我对大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以前的我们总以为进入了大学,就是人生的休眠期,就进入了象牙塔,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挥霍青春了。然而,在曹老师的讲座中,我逐渐明白——大学,是修养品行,陶冶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地方。外界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远远高于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进而,对其中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就能够不言而喻了,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更应该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现在的我,距离那样的境界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会积蓄所有力量,不断地去完善自己。
在目前这个全球化时代中,人们讨论着经济、政治的转型,而导致青年人的信念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坚守住人生的信仰,拓宽人生的道路!
曹老师不断强调,大学是对精神的塑造,培养的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而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他的《四书集注》中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宗旨,在于点燃学生心中那盏真、善、美的明灯,使之能够革故鼎新治国新民,使之能够追求真理不断创新。而我们的江财精神——“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也继承了其中的要素。持着这样的信念,秉着这样的崇高,行走在纷繁的世界,我们就可以保持心灵的静谧与思想的敏捷。
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是一句空话,是我们应该时刻坚守的信仰,是我们在迷雾中的明灯,是催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这是江财人的信仰,是江财人的精神,也蕴含了江财人的良好愿望!
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应该重整青春的行囊,丢掉那些颓废和荒谬,一鼓作气,挥洒意气风发年代独有的豪情万丈。有坚定的信仰,就不怕看不到成功的光芒。
给信仰一个支点,我们就能够在青葱的年岁里,不至于迷失;给人生一个选择,我们就可以在长度有限的生命里,拓宽它的宽度!
信仰的力量 读后感 第4篇
观看了《信仰的力量》之后,我心里深受感动,其中吴锦泉老爷爷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退休后,吴锦泉爷爷骑辆破旧自行车,走街串巷。磨一次剪刀5角钱、1块钱,一天下来多的时候也不过挣个十块八块。一个退休老人这么拼命挣钱干什么?爷爷心中有盘算,用这些钱帮助有困难的人。2008年汶川地震,吴锦泉爷爷将3个多月磨刀挣来的全部收入1002元捐献给了灾区,一枚枚用汗水换来的硬币,感动了无数人。不仅如此,老爷爷先后向社会捐款20多次,他磨刀的收入全部被他用来回馈社会。老人虽然生活清苦,却乐善好施。把磨刀得来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这走街串巷挣出来的钱,流淌着多少汗水,又传递出多少爱心。
吴锦泉是一位老人,但他仍然努力地发散自己的光与热,他助人为乐的宝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向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用我们的爱心和热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让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处处充满温暖。
吴锦泉爷爷还非常关心我们下一代。他叮嘱我们要多阅读,努力再努力;他教导我们,要做好人、做好事,对党要忠心,对人民要有爱心,对父母要有孝心,与人处事要宽心,与人相处要虚心。我想对吴锦泉爷爷说:爷爷您放心,您的话我们会牢记在心,我们一定会学习您的精神,将您的爱心传递下去!
信仰的力量 读后感 第5篇
看过视频《传承红色基因,做革命接班人》,我认识了南通地区_员第一人——吴亚鲁。他1898年出生于当时的如皋县潮桥镇,1922年初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_,1939年6月,在平江惨案中壮烈牺牲。
吴亚鲁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在被党派往徐州开辟工作期间,领导徐州各界人民开展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斗争一浪高过一浪。他先后去广东、福建、山东、上海从事党的工作,在福建期间,曾去香港、台湾开展革命活动,将革命火种播于南国椰林、海峡两岸。在革命斗争中,吴亚鲁多次被捕,身体受到敌人严重摧残,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从学生时代参加革命直到壮烈牺牲,吴亚鲁一直对党无限忠诚,把他毕生的经历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我深受感动,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处的和平年代,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历史不容忘却,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对于红色历史,对于革命志士,最好的缅怀就是守住初心、接续传承,牢记使命、奋勇前行。吴亚鲁是南通人民的骄子,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让我们铭记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党的伟大事业推向更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