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8个秘诀读后感(热门8篇)

个人学习 25 0

初中数学8个秘诀读后感 第1篇

如果评选一门学科的严谨性,那么数学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没有之一。数学本身是极为美妙的公理演绎体系(axiom-deduction system),换句话说,只要构建数学各个分支的基石 – 公理是正确的(+定义无矛盾),那么其所有的结论(定理)都必须是正确的。而数学解题也是如此,每一道题目的求解在逻辑上必须是完美的:

(1)对于求证题(判断题),只要已知和定理是正确的,那么被证明的命题一定是正确的;

(2)对于求解题,求出来的解一定是符合题目条件的所有解,既没有增根也不应该失根。

因此我们在数学学习和解题中必须十分重视严谨性这一点,具体就是要做到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我这里不想过多深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下,数学大多数的推理需要符合假言推理这种演绎推理模式。而求解题要对题目条件进行充要变换才能做到无失根,无增根。)

我经常对学生说: 学数学不能靠感觉,不允许说“我觉得…”,“我以为…”,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这一点其实从初中平面几何开始就十分强调了:

所有初中学生一开始学习平面几何的时候,教材会要求同学们在每一步后面用括号把这一步的理由(利用了什么定理,定义)写下来,例如:

括号里面写出来的“对顶角相等”或者“ASA(角边角定理)”就是这一步的理由。

当同学们对这种理性思维开始习惯了,慢慢的教材也就不再对此进行要求。

然后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并没有形成这种理性思维,即每一步都有理有据的习惯。他们在解题的时候继续凭感觉,肆意妄为,说得难听些,这样的孩子恐怕连数学的门都还没有入。因此,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乱猜,凭感觉做题的坏习惯:

初中数学8个秘诀读后感 第2篇

最开始我成立本质教育并只教授高中数学,是因为我认为现有的高中数学教育是非常有问题的:数学变得死记硬背,学生没有学到创造性的解题(解决他们从所未见的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从而导致长大了容易“高分低能”。(我在汇丰工作期间,遇到的一些从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的孩子,做老师教过的,老板教过的问题,勤勤恳恳。但要他们给他们一个探索性的项目,往往无从下手。

我本来以为初中的数学(至少中考难度的数学)比较简单,用不了多少数学思维,因此一直没有开设初中课程。但有很多家长找到我们,迫切希望我们开设初中课程。等我实际开始做最近这几年的中考题,发现至少在平面几何上,一些中考的压轴题并不简单(至少不比高考题目简单),对数学思维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我们也开设的初中课程,并从初中就将数学思维教授给同学们。随着我接触的初中孩子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发现这么做的必要性。

这一部分内容较多,也比较抽象,不可能用一篇文章就概括了,我现在就用一道中考平面几何题来谈数学思维 – 李泽宇三招TM的一部分运用:

初中数学8个秘诀读后感 第3篇

尽管初中阶段的大多数定义和定理并不复杂,同学们从现在就应该养成精读并用数学语言准确理解概念和定理的习惯,这对于大家后续在高中和大学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我们本质教育李泽宇三招TM的第一招就叫做翻译,就是在解题的时候把中文翻译成数学语言,同时在合适的时候在不同的数学语言之间进行互译。没有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招就成了空中楼阁,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何检验自己的基础概念是否扎实?

初中数学8个秘诀读后感 第4篇

通过30多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初中数学8个秘诀读后感 第5篇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30多天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8个秘诀读后感 第6篇

《图形的位似》教学反思

《图形的位似》这节课内容抽象而且学生以前没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由手影这种学生较熟悉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这种位置关系,然后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进一步探究位似图形的相关性质。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特征,我在设计中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试验等方式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形象与抽象有机结合,形成对位似图形的认识。探索知识是本节的重点,设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做、议、读、想、试等环节来完成,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每一环节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学有所获,探索创新。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位似图形的过程都很顺利,但是很多小组在总结位似图形的性质时出项了语言表达的困难。

2、学生对于“每组对应点”认识还是不够,导致在判断位似图形时出现问题。

3、评价形式过于单调。一直是教师“很好”“太棒了”之类的评价,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组合作时个别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

5、没有让学生自己感受当位似图形不同时位似中心在位似图形的不同位置这一动态特点。

6、学生证明位似图形时证明过程还是不够严谨。

7、缺少了位似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改进措施: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强调“每组对应点”就是“所有的对应点”,在图上任意取几对对应点,通过连线,也经过位似中心,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3、通过各种途径评价学生,让自己的评价活泼多样。譬如:鼓励性眼神、肢体语言、同学们的掌声、定量评价、奖惩措施等等。

4、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在小组中起到领导和协调的作用,抓住整个小组的节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多举行小组捆绑评价的活动,让后进的同学为了不拖后腿而不得不参与进来。

5、加强几何画板的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体现了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推动了数学课堂现代化的发展。在这节课中,如果添加几何画板,那么位似中心和位似图形的五种位置关系就很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6、加强学生几何题证明的条理性、严谨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7、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寻找我们生活中位似图形的影子,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牢记这些不足之处,不断改进,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更进步,更成熟。

初中数学8个秘诀读后感 第7篇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都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本事

其次,老师要学会美化目标。任何一节课都有预定的目标,但是如何让目标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个老师能做到的了。上课前,老师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语言描述达到教学目标后的美景,吸引每个孩子向着目标前进。

第三,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快乐还是痛苦,是主动还是被动,是评价一节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们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难受极了,等欣赏到大海的美景时,一定会大打折扣。对于师生,学习过程是生命的常态,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是提高我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不可忽视。

第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备好课和没有备好课走进课堂时,心情是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真的是这样,课堂的高效率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课堂的魅力也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能够吸引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二、努力拓展课堂的宽度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三、挖掘课堂的深度

决定一个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积,容积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节课的有效性,也与知识的深度成正比。我们的课本知识都是很浅显的,一般智力的学生自己看几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师像传声筒一样,只传授课本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当的挖掘知识的深度,是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其实,每节课都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增加课堂的容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延伸课堂的长度

学生走出课堂时,如果觉得课堂上的东西都学会了,那这节课决不是完美的课;如果学生还愁眉不展,在思索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绝对是精彩的。课堂上高悬的永远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所以,下课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延伸课堂的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跟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太多了,只要我们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当作学生探求知识的同行者,一定会找到更好的办法。美国教育家帕尔墨说:“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理的共同体空间,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吧。

初中数学8个秘诀读后感 第8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