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秘诀读后感(优选3篇)

个人学习 7 0

幸福秘诀读后感 第1篇

《持续的幸福》这本书中的幸福理念是在《真实的幸福》一书的基础上扩充而来的,在书中,塞利格曼具体阐释了构建幸福的具体方法。他提出,实现幸福人生应具有5个元素(PERMA),即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积极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成就(Accomplishment)。PERMA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意、满足,还能带来更好的生产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

第一个元素是积极情绪,即我们常说的感受,包括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塞利格曼把在此元素上获得的成功人生称为“愉悦的人生”(pleasant life)。

第二个元素是投入,它与心流(flow)有关,指的是完全沉浸在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塞利格曼把以此为目标的人生称为“投入的人生”(engaged life)。

第三个元素是积极关系,即一个人的积极中大都与他人有关。在人生的许多高光时刻,大多时候都有他人。他人是处在人生低谷时最好,最值得信赖的解药。

第四个元素是意义,即我们对投入的追求往往是孤独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人类不可避免地要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有意义的人生”(meaningful life)意味着归属于某些超越你自身的东西,并为之奋斗。

第五个元素是成就,也就是我们在某件事、亦或某段人生经历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这个成绩不一定多么宏大,而是自己能够在其中感受到成长、壮大、发展,以及喜悦,这即是幸福时刻。

我们看到,这个幸福人生的五个元素,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蓬勃人生。而这个蓬勃人生不是某些人的特例,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幸福人生负责,哪怕是经历过创伤和重大挫折的人,一样可以拥有持续的幸福。比如,那些刚刚失去工作或失恋的人,依然可以通过这个五个元素,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几个保持幸福的技巧。

(1)感恩拜访练习

感恩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更满足。在感恩的时候,我们对人生中好事的美好回忆能让我们身心获益。同时,表达感激之情也会加深我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闭上眼睛,想出那个健在的人,他的言行曾帮助过你,让你的人生变得更美好。但你从来没有充分地感谢过他,你可以找个时间去拜访他,当面感谢,或者写封信表示感谢。

(2)三件好事练习

因为我们的大脑习惯于分析坏事,而很少关注好事,加上我们对好事的追求偏重于外部环境,使得我们无法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三件好事练习可以提高和练习我们关注好事技能,让幸福感持久。

具体做法: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花10分钟写下今天的三件好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这三件事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今天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买了我最喜欢的冰激凌”),也可以是很重要的(“我姐姐刚刚生了一个健康男孩”)。

(3)突出优势练习

突出优势练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和幸福指数。就像让失恋的人更多地了解他们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要改正缺点,是非常有益的。因为优势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和乐观态度。

具体做法是:逐一列出自己认为最强的5项优势,然后问自己:“这是一项突出的优势吗?”

这三个练习不仅让我们很好地了解自己,而且能带给我们持久的幸福。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我们,都要活出积极乐观的自己,因为乐观让我们拥有积极情绪、更加投入、人生赋有意义、和谐人际关系,以及成就,而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蓬勃绽放人生。

幸福秘诀读后感 第2篇

(1)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作为心理健康教师,了解并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至关重要。塞利格曼的PERMA模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来理解和促进幸福。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来设计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培养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感。

(2)具体练习的指导:书中介绍的如感恩拜访、三件好事练习等方法,是实现PERMA模型中各要素的具体途径。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将这些练习融入课程,引导学生实践,并反思这些活动如何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3)情绪管理技巧:对于心理健康教师而言,帮助学生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积极情绪的培养和心流的体验,学生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4)关系建设:书中强调了积极关系在个人幸福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

(5)生活目标的设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并确定个人的生活意义和目标,这对于形成有意义的人生至关重要。通过目标设定的练习和反思,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

(6)促进自我效能感:通过成就的追求和认可,学生可以建立和增强自我效能感。教师应鼓励学生设定可达成的目标,并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认可。

(8)实践与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书中的理论与自身经历结合,通过写日记、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深入反思,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到自己的生活中。

(9)创建支持性学习环境:心理健康教师应致力于创建一个支持性、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被理解和尊重。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探索自我,实现个人成长。

(10)开发心理弹性项目,为精神疾病去污名化。在教育和培训中关注心理弹性,改变聚焦抑郁、焦虑、自杀等心理疾病的模式,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在逆境中迅速恢复,获得心理成长。

幸福秘诀读后感 第3篇

最近,我读了《幸福的秘诀》这本书。我心潮起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学会宽容》。这个故事讲了“我”发烧到医院看病,每天都打点滴过日子。有一天“我”给我打点滴的是一名实习护士。“我”就觉得那位实习护士把我当实习对象了。实习护士轻轻地把酒精擦在我的手背上,绑好橡皮管后,她把针管刺进我的手背里,可是针管没有回血,显然是没扎准。由于多日被病痛折磨,“我”心中顿时蹿起一股无名火,真想指着她的鼻子破口大骂。但是看到那位实习护士额头上颗颗汗珠流下来时,“我”的火气顿时被她的汗珠浇灭了。护士冲“我”微微一笑,试着扎第二次,“我”心里不断暗暗地说服自己不要计较,并对护士说,不要紧的。到了第三针,护士终于成功了。

故事中的“我”本来被实习护士扎得手都肿了,正想骂她。可看到她额头上的汗珠,我心里的火气被她的汗珠浇灭了。在“我”的鼓励下,护士终于把针扎进了我的手里。如果当时“我”没有耐心地鼓励那位护士,可能那位护士就不会成功把针扎进去。

有一次,妈妈和我去医院,刚到输液区坐下。我就看见,在旁边,一位男人,正准备扎针,来的是一位实习护士。那位护士,扎了几次也没成功,把那位男人的的两只手都打肿了也没把针扎进去。那个男人火了,对着那名护士就破口大骂,指责那名护士说她不会就不要来打,换个人打。最后,直到护士长来后,男人才停止骂那位护士。我妈妈对那位护士说,刚来打针肯定有些人会没耐心的,不要放在心上。然后,妈妈把自己的手给那位护士扎,第一次不成功,护士没有放弃,到了第二针,终于成功了,那位护士脸上露出了喜悦。

读完《幸福的秘诀》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宽容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润物无声的行动。宽容就是善良对待他人,多些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