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课外书读书笔记摘抄 第1篇
阅读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著作《名人传》后,深有感触,对那三位名人十分敬佩。贝多芬、_和托尔斯泰。一位是音乐家,一位是雕塑家,一位是小说家,虽然他们的职业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真理作出努力。他们的意志力如钢铁般坚强。
在这三位伟人中,我最敬佩的还是_,他表面上比贝多芬幸运多了,它既不贫穷,又不残疾,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但是,在精神上他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有着更大的压力。他是孤独过了一生,他的家族从未给过他任何温暖与鼓励,只是在他身上谋权取益。他到处遭遇嫉妒和陷害,生活环境和奴隶差不多。贝多芬从精神上还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可_却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为教皇们服务,她们拿_当牛马使唤,他一辈子都像拉磨的驴一样拴在教皇的磨坊里。如果_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许它就不再那么痛苦,生活在折磨之中,就会以教皇赏识为荣,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
读完后,我也认为这些伟人背后的生活是艰辛的,在成功之前是要付出代价的.,他们勇敢的为理想而奋斗,我们要忘掉生活中的不如意,因为生活好似一个五味瓶,有着酸、甜、苦、辣、咸,要重新获得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这三位名人的传记中,也透露出了他们的缺点,比如:贝多芬的暴躁脾气,_的软弱,列夫·托尔斯泰的固执。其实《名人传》告诉我们:那些名人或英雄也并非十全十美,都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人,不是神仙,但是这些问题并不阻碍他们的理想事业。悲惨的命运同样也会降临在他们的身上,所以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冷静地去思索方法,怎样可以解决,不要总去埋怨,多想想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英雄和名人们,坚定自己的信仰,去努力。
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虽然人的一生中会经历种种磨难,但是我们不可以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也要不屈不挠,才能有所成就。
名人传课外书读书笔记摘抄 第2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名人传记,深受感触。它给我对机遇与挑战很深刻的认识,就此我想说一下。
爱迪生和拿破仑出生都不好,从小的经历与磨炼与他们最后的.成功有莫大关连。
首先,在机遇来临之前便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机遇一来他们便抓住,也为此为自己以后创造了更多的机遇,而这大多数在普通人眼里却可能只是“运气”
其次,要衷于自己的理想与报负,这成了这两个伟人在最困难时候的最大动力。
再次,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些都让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出众。
拿破仑虽然由于性格原因给祖国带来连连灾祸,不像爱迪生那样凭一己之力使得国富民强,但他们内心深处都总能听到来自祖国,家乡的召唤。
拿破仑英雄一世最后却被流放,终于客死他乡……在惋惜的同时也深深感慨:美色与权贵就是那么的诱人吗?其实这样说可能有失偏颇,因为拿破仑的失败主要是与其太过自傲的性格有关。当巨大的荣誉铺展在他面前时他认为自己便是欧洲的宰。如若他听取了谋臣,老友的劝告,那么,凭借他过人的冶理能力,定将在历史上书写辉煌的篇章!又怎会落到现在一个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国家叱咤世界!
爱迪生的一生我只能用伟大、辉煌等类似的词来形容。他的一生是如此的有意义!一想到他,我便会想到一个词——“专注”,是的,他用他的一生来阐释了这个词。是他的专注改变了美国,也是他的专注改变了全世界!
我要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同时积极完善自我。
名人传课外书读书笔记摘抄 第3篇
正因为这句充满哲理的话,使我走进了米开朗琪罗的心房,品尝到了《名人传》的真理。
咀嚼着《名人传》,我感受到了贝多芬面对着怀有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欢呼,而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的酸;也感受到米开朗琪罗除了被迫为教皇服务之外,他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出于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污蔑和攻击的苦;更感受到了托尔斯泰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_徒和判教者”而开除了教籍的辣。但他们在种。种酸,种。种苦,种。种辣面前,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对他们心目中的“春”更加坚持,并为之而奋斗的时候,我也感受到了一丝丝的甜,因为他们崇高的心灵给了受苦受难的人们安慰和鼓舞,也告诉了我在困难面前不要轻言放弃,要学会坚持,并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奋斗。
回想起以前的我,每次妈妈问起:“孩子,你有理想吗?”我总是大声的回答道:“有!”然而每次回答的理想都不一样,每次都会因为在那条理想之路上遇到了“拦路虎”而放弃。自从感受到《名人传》中三位伟人带给我的“酸甜苦辣”后,我才明白到:人生本来就是艰苦的,人一生下来就不是为了享乐,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给人们造就“无限的财富”,而这“无限的财富”只有在坚持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形成。
是《名人传》,让我学会了坚持,就像那站在岩石上的树,任凭风和雨吹打它的肌肤,也依然挺拔,不轻言放弃。
是《名人传》,让我学会了为理想而奋斗,不管一路上有多么坎坷,都要前进,前进,再前进。
如今,我正在坚持和奋斗中成长。
名人传课外书读书笔记摘抄 第4篇
《名人传》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名著,是法国小说家罗曼·罗兰的一本传记。其中记述了三个人的生平事迹一一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与托尔斯泰。
虽然我对这种精神的理解还太浅,也远远不够资格拥有它,但我还是有很大的触动。我的命运中虽然没有耳聋那的“大坑”,但一道一道的小土坎却也是不少。每每跨过这道坎,我都会感觉到更有力量,能垮得更高了。
记得大概10岁时,我将要参加小提琴七级考试时,却并没有把考级的曲目练得很熟,甚至连背下来都有一点儿困难。那时候的我真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一一团团转。没有其它的办法,唯有下苦功夫练。
早上一起来,先洗漱,再便是练琴。练个一个小时之后便去吃饭,吃完了接着练。这么练下来,一天六七个小时是有的。
那段时间也真是干什么都与音乐有关,写作业时也哼着曲子,上厕所就放着曲子听,甚至睡觉前脑子里都要过一遍曲谱。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在考级时拿到了“良好”的成绩,顺利拿到了七级证书。
这段经历不能与贝多芬相比,也远及不上托尔斯泰,但那份精神,与《名人传》的灵魂也大概相差不远了吧?
名人传课外书读书笔记摘抄 第5篇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本书中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们的心灵的。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大伟人,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使他们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
名人传课外书读书笔记摘抄 第6篇
《名人传》这本书总共讲了三个名人的传记,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虽然是三个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但是他们身上却有着类似的精神,即对真理、自由、美好事物的向往,造福人类。他们不是为自己而活,是为了人类进步而存在的。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和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精神让人们深受鼓舞。
饱受病痛折磨的贝多芬用毕生的心血创作无数经典音乐,他是在极度痛苦中创作的这些不朽之作。大师都是孤独的,他没有亲人,唯一的亲人也背叛了他。他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创造除了奇迹。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他耳聋后完成的,难以想象一个与世隔绝的人战胜疾痛有多难。他没有被命运吓倒,战胜了命运,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深厚文学修养是米开朗琪罗的标签,他有一个多灾多难的祖国,悲痛的看着国家的沦陷,感受着人民的痛苦。他忠诚教皇,一生为理想坚持奋斗。他的作品影响至少三百年的艺术家,在历史上他被评为天才、智慧的结合体。列夫托尔斯泰被誉为世界文学泰斗级的人物,他为国参军,满腔的报复和正义,他敢于在作品中揭露社会的黑暗,社会的矛盾,他充满了正义感,全心全意造福人民的精神和坚韧的品质让我感动。
我们的幸福从何而来?就是通过不断的奋斗,做命运的主人的过程而来。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你只需紧紧的握紧双手,牢牢抓住它,永远不要向命运低头。
名人传课外书读书笔记摘抄 第7篇
好词摘抄:
目不暇接 流连忘返 奇形怪状 高耸入云 赏心悦目 蜿蜒盘旋 五彩缤纷
玲珑剔透 凌空展翅 九曲回廊 趣味盎然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诗情画意 齐心协力
好句:
1) 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
2) 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犷野的眼睛变得倍加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
3) 充满着热烈的火焰,被神的精神燃烧着,在讲坛上对教皇作猛烈地攻击向全意大利宣扬神的威权。
4) 但其中已混杂着一种不可言状的哀愁情调;这些美丽的躯体已沉浸在凄凉的氛围中。
5) 我的声音仿佛是幽闭在臭皮囊中的胡蜂……我的牙齿动摇了,犹如乐器上的键盘……我的脸不啻是吓退鸟类的丑面具……我的耳朵不息的嗡嗡作响:一只耳朵中,蜘蛛在结网;另一只中,蟋蟀终夜的叫个不停。
6) 书中各个人物的肖像——如男子是一个善良的,懦弱的,壮实的,短视的,聪明的,真诚的,勤奋的,烦恼的人,——他的年轻的妻子是传奇式的,多情的,——美丽的健全的乡女,热烈而不知贞操的,——都是杰作。
7) 也许是他作品中最深刻的,仿佛用血泪写成的,结果是一文都不曾拿到。把贝多芬煎熬完的是,日常的窘况,无穷尽的讼案:或是要人家履行津贴的诺言,或是为争取侄儿的监护权,因为他的兄弟卡尔于一八一五年死于肺病,遗下一个儿子。
8) 他心坎间洋溢着的温情全部灌注在这个孩子身上。这儿又是残酷的痛苦等待着他。仿佛是境遇的好意,特意替他不断地供给并增加苦难,使他的天才不致缺乏营养。
9) 他甚至在一八二六年时在自己头上打了一枪。然而他并不死,倒是贝多芬几乎因之送命:他为这件事情所受的难堪,永远无法摆脱。
10) 不得不离开波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壮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波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阴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
11) 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氛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里,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名人传瘦削而古怪的轮廓。
12) 贝多芬的心灵里多少有些清_气息;粗野的谈吐与思想,他是厌恶的:他对于爱情的神圣抱着毫无假借的观念。
13) 他全没听见全场一致的彩声;他丝毫不曾觉察,直到一个女歌唱演员牵着他的手,让他面对着群众时,他才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舞着帽子,向他鼓掌。——一个英国游历家罗素,一八二五年时看见过他弹琴,说当他要表现柔和的时候,琴键不曾发声,在这静寂中看着他情绪激动的神气,脸部和手指都抽搐起来,真是令人感动。
14) 什么神秘的理由,阻挠着这一对相爱的人的幸福?——也许是没有财产,地位的不同。也许贝多芬对人家要他长时期的等待,要他把这段爱情保守秘密,感到屈辱而表示反抗。
15) 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
16) 耳朵完全聋了。丢开耳聋不谈,他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从一八一六年十月起,他患着重伤风。一八一七年夏天,医生说他是肺玻一八一七至一八年间的冬季,他老是为这场所谓的肺病担心着。一八二○至二一年间他患着剧烈的关节炎。一八二一年患黄热玻一八二三年又患结膜炎。从一八一五年秋天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的往还。
17) 对于这些延缓和踌躇的解释,我们还得更进一步:它们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个不幸的人永远受着忧患折磨,永远想讴歌“欢乐”之美;然而年复一年,他延宕着这桩事业,因为他老是卷在热情与哀伤的漩涡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日他才完成了心愿,可是完成的时候是何等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