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二摘抄 第1篇
说到唐朝的雪糕,不得不提一个人:王泠然。他在《苏合山赋》中写到“装彩树而形绮,杂红花而色斑”,就是一座小冰山上装点小花、小彩树,这座小冰山也叫“苏山”,在宴会中常占据C位,“味兼金房之蜜,势尽美人之情。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吃起来“触皓齿而便消,是津是润”。
到了宋代,甘蔗的种植大大普及,制糖技术也比前代进步,于是,吃冰有了新花样。唐彦谦的《叙别》诗中写道,“碧碗敲冰分蔗浆”,甘蔗榨出的甜蜜糖汁浇在亮晶晶的冰块上。但这比起《西湖老人繁胜录》里记录的“乳糖真雪”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乳糖真雪”,顾名思义,应当是向白雪上加“乳糖”,那可真是最像现代冰激凌的吃法了。其实,《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宋朝好吃的冷饮还有很多: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甘草冰雪凉水……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二摘抄 第2篇
张籍“焚杜甫诗饮以膏蜜”,可谓文人粉丝的典范。据冯贽《云仙杂记》记载,因为迷恋杜甫诗歌,酷爱杜甫的诗风,张籍便把杜甫的名诗一首一首地烧掉,将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每天吃三匙。这则故事充分体现了作为粉丝的张籍对“诗圣”杜甫的崇拜。张籍后来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可谓杜甫诗歌的嗣响。但需要说明的是,张籍取得的成就,绝不是靠吃啥补啥得来的,而是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
中唐诗人贾岛,曾做过长江主簿,地位虽不显,但是影响颇大。不但有众多的追慕者,而且被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有个叫李洞的人找人铸了一尊贾岛的铜像,整天带在身边,手里拿着和尚念经的念珠,把贾岛的诗当佛经念,希望偶像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写出好诗。“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性格狂放不羁,因对明代大才子徐渭(号青藤老人)无限崇拜,自称“徐青藤门下走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这位艺术大师的尊崇和仰慕。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二摘抄 第3篇
在古代,垃圾不分类、乱扔垃圾,那是大罪,单是看惩罚,就让人闻风丧胆。殷商时期,乱扔垃圾于街道上的人会受到断手的严重惩罚。西周时期的《伐崇令》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保护环境的法规,最严重的要判死刑。到了唐代处罚稍微温和点,乱扔垃圾,杖打六十。若是执法人员没有及时制止,包庇纵容,那么与扔垃圾的人一起打!清朝则是对其笞责四十。
除了严苛的刑法外,各个朝代对于垃圾分类这件事,也是各有做法。尤其是宋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朝廷对于城市环保卫生事业的发展更为重视,设立了相当于现在城管的街道司,专门负责街道清扫、疏导积水、整顿市容市貌,为此还收编了数百个环卫工人,专职负责维护城市卫生。而街道司的工作并未停留于负责街道的卫生,为了垃圾分类,其工作已经细化到专人负责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粪便,一对一上门服务,以确保垃圾分类准确无误。除了日常的上门服务,每年的新春时节,朝廷会定期安排环卫工疏通城市沟渠,提前做好雨污分流,以免城市积水;对于道路上的污泥,政府会提前准备好交通工具,将污泥专门运送到乡村荒凉的地方。仅仅是垃圾分类就做得如此细致周到,宋朝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