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死读后感 第1篇
崇祯2年末,皇太极突破蓟镇喜峰口第一次入关劫掠。掠夺人口,家畜十几万,京畿之地几乎成为白地。要不是宣大勤王军抵御,可能就让皇太极攻击毫无防备北京一战功成。
而袁崇焕呢,刚被控制起来,还没开始调查,关宁铁骑就反出京城,跑了!开始为督师鸣不平,感觉崇祯逮捕袁崇焕不得人心,但后来想想,这时候的督师刚刚被立案调查,还没有变成鱼片吧!
后来崇祯逮捕袁。皇太极撤走。时人曰:“投了袁督师,东人跑一半”。至于袁崇焕儿子袁文弼,入满清汉军正白旗,改姓袁佳文弼,那破事我就不说了。
袁崇焕之死读后感 第2篇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10万,绕过无法跨越的山海关,兵锋直逼北京。袁崇焕得到信息后,极度震惊,匆忙收拾部队前去拦截。终于在北京城外赶上后金部队,来不及也不敢休息,双方拉开阵势,立马展开混战,最终与王承胤等人合力,付出惨痛代价后将皇太极及其率领的强盗击退。
是为左安门之战!
在与后金的激战中,因部队得不到休整,袁崇焕提出率军进入北京外城,这可遭了大忌,从古至今,边军擅自进京都是死罪,袁崇焕不仅来了,还要求进入北京外城让士兵进行休整。听到这一请求,所有人都傻了,没想到袁崇焕竟然会提一个人人都认为找死的理由。不出意外,崇祯皇帝严词拒绝了他。
打退后金军后,当时朝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袁崇焕已经叛变了,是他带着后金军来的北京,是他要求的进入北京城妄想来个里应外合。
当你威胁到领导地位时,离死也就不远了啊。
袁崇焕之死读后感 第3篇
袁崇焕在被天启皇帝任命为蓟辽总督前,在兵部任职,当时后金在辽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派往辽东的将领对后金军队产生的极大的恐惧感。辽东要塞广宁被后金攻破后,朝中已无人敢往辽东镇守,身在兵部任职的袁崇焕,不仅不怕,反而孤身前往辽东视察地形。回来后便在朝中扬言,只要给他兵马,就赶去镇守山海关。天启皇帝表彰了他,并让他总督关外兵马。
袁崇焕不负众望,相继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此时的袁崇焕因朝廷赏罚不明愤而辞官,崇祯上台后,重新起复袁崇焕,恢复其蓟辽督师职务,并加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等要职,袁崇焕非常激动,感觉遇到了明主,这便发生了与崇祯皇帝的第一次交流,史称平台召对,面对崇祯极高的信任,袁崇焕激动地说出了五年平辽的豪言壮语,崇祯也被他说的热血沸腾,信心满满。
谁也没料到,袁崇焕根根本就没活到第五年。
做人,一定要低调啊。
袁崇焕之死读后感 第4篇
高捷指控采用的那封信真的是瞎编捏造的吗?恐怕不是!
——涉及到议和的事,刑部和都察院已经从王恰那里获得了证据
——涉及到兵部掌握的袁崇焕市米资敌的证据
显然,高捷指控并非捕风捉影,恰恰是有真实信件供证的。
王恰就在_里,完全可以对质啊!
高捷自己都说了,崇焕于王恰手书,往来不一啊!
毛文龙对朝廷忠心耿耿,当袁崇焕伪造圣旨加害于他时,他误以为是皇帝要处死自己,毫不反抗,跪而请死。
明恭顺侯吴惟英对此评价道:
意思就是说:
袁崇焕说,毛文龙跪着请死,可见他是从容就义的,也是忠于国家的法律的体现。如果毛文龙有二心,肯定会目无法纪,怎么会跪着受死?毛文龙也有尚方宝剑,如果他也说我有圣旨要杀袁崇焕,袁崇焕如何自保?幸而毛文龙对国家一片忠心,并不以白刃临颈而动摇。
这时候,我对袁崇焕彻底失望了,但对毛文龙惋惜,真想骂他:
“你怎么这么缺心眼呢?你为何如此愚忠呢!你就不能问一下他有没有圣旨呢?”
后来发现,袁崇焕确实矫诏了,毛文龙很难第一时间判断出来。
可见,此人视角中,袁崇焕确实出示了圣旨,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如此。至于圣旨的真假,他是鉴定不出来的,也不表。
按照毛文龙部下的视角,袁崇焕一样有矫诏的行为,事情过程如下:
也有出示秘密圣旨的动作。
但袁崇焕断然否认矫诏,他说他是请旨的,掩盖自己伪造圣旨的事情。
看一下袁崇焕所说的杀毛文龙的过程——,
“朝西叩头,请旨拿下”,杀之前再一次_,
“复朝西叩头,请旨曰……”
是不是很滑稽?
显然是胡说八道!
毛文龙竟然跪地领死!
当深入了解当时的背景,我突然明白毛文龙甘愿受死的缘由了。
袁崇焕决定对东江实施禁运。东江军民陷入巨大的危机!
所谓船只需要到宁远获得批准才能驶往东江,其实根本没船获得过批准,不论官船民船,所有运输渠道都被切断。
东江镇孤悬海外,在北方寒冷的海岛和山岭之中建立根据地,靠自己屯田是无法自给的,士兵以及部分难民的吃穿都要依靠后方的接济。袁崇焕这一招,就是“拦喉切一刀!”断了大家的活路,连续八个月的物资禁运,让东江出现了大量饿死人的情况。毛文龙在塘报中所称:
“东江缺粮,饿死多命!”、
“岛中大饥,野菜为食!”
“东江各岛绝粮,地上又无野菜,兵丁饿死”,
还出现了兵丁想要夺船逃亡的事件,而且为了争夺船只,自相残杀。
这些事情被后金获悉,又趁机发兵来打,东江兵 “粮饷不敷,士皆菜色,马匹甲胄器械全无”,难以与之为敌,导致大量被东江恢复的领土又再次失去。
在战争史上,将士在前方打仗,后方官员腐败无能而后勤供给不足的情况多有发生。
但像袁崇焕这种,为了内部斗争的需要,主动对自己国家孤悬海外的军民实施物资禁运,不惜将他们饿死在前线的事情,可谓古今罕见,必须无耻狠毒到一定境界才能干的出来。
不管毛文龙有罪没罪、该不该杀,袁崇焕的这种手段,都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严重犯罪,被千刀万剐也一点不冤枉。
更让人完全不能想象的是,袁崇焕一边禁运饿死自己的将士和同胞,一边却拿出大量的粮食布帛去接济已经背叛明朝、投降后金、与后金结成同盟的喀喇沁蒙古部落。
袁崇焕这等狠毒,做事没底线。
哪怕是杀人无数,吃过俘虏人肉的毛文龙也怕了!慈不掌兵,毛文龙赏罚有信,但一相用兵严酷,自然不是仁慈的人。
可这种严酷的人,也怕袁崇焕这种草菅人命!
臣思绝粮兵变亦死,死而不得其法,人犹笑臣无用。臣敢题明:海上必不可禁!
然后就死于一军之前,庶可代十余万生灵也。
今事实难做矣,臣之热肠冷矣,性命危于朝夕矣!每自譬于林畔,一日七战时,今又多活数年,即死亦瞑目矣。只不愿如抚臣故事,又有非议于其后耳。
督臣为臣上司,臣辨驳其疏,臣亦自觉非体非理,听皇上或撤或留,臣随亲抱敕印,竟进登州候旨。逮臣进京,悉从公议,治臣以罪,完臣一生名节,免误封疆大事矣
以臣空腹之卒二万八千而欲取胜数十萬之众,使天下人闻之谁不笑臣之不能料敌如此?
国家之误用微臣如此哉!但臣一介末弁,孤处天涯,曲直生死,惟命是从,敢哓哓取憎哉!究其根实文臣误臣,而非臣之误国。
今岁钱粮將往年多领者扣算,然臣以十于万之众而受四十万之餉,今反以二万八千为額复將上年钱粮扣算。
必欲速毙数十萬之命,此何心也?
而元年六月之前,
未经汰去者皆,不费衣食之土偶乎??
还將食过之军刳腹取之乎??
可令今日之军封口坐毙乎??
计部必欲殺臣,此臣之未解也。
每月一两四钱、米一斛尚不敷用,况東江悬海风涛巨测百物腾貴,而反议每兵银七錢、米一斛,使各兵肯安心東江耶?
诸臣独計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快私愤,操戈予于同室!
职屡疏直戆,非不知得罪朝臣以速职命,但职心只以封疆为重,不得不吁天频诉也。今职席藁待罪,宜无言矣!昨执王廷试手书,知粮无应。
岂舍十余万生灵,因职一人而并毙之!
“臣改贡道於宁远者,欲藉此为间,皆所以图文龙!”袁崇焕卑鄙手段,成为他的通行证。
“岂舍十余万生灵,因职一人而并毙之!”他的高尚,变成他的墓志铭。
这就是毛文龙的抉择。
“死于一军之前,庶可代十余万生灵也!”
毛文龙是一位舍生死重大义的英雄!
更新补充,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
崇祯元年晚秋,毛文龙率领陈继盛,王承鸾,毛承禄,沈世魁等东江镇57名中高级将领,登上大鹿岛,为新建的望海寺立碑。
碑文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袁崇焕捏造的十二大罪中:
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枢辅孙承宗疏奏:
购粮食迟了,可以理解,发出去二三万,“其达于岛者不过数千”,
(十万粮饷飘没到只剩下六七万,毛文龙就气得跳脚了)
也就是说,哪怕是毛文龙六月被杀,也没恢复粮食供应。东江镇从崇祯二年九月到十一月开始,再次断粮,一直到孙承宗崇祯三年二月孙承宗发现饥荒上报崇祯后才恢复粮食供应。
而且崇祯二年十一月开始,东江镇断粮的时候,正好己巳之变爆发,这是巧合吗?
东江军如此惨状,孙承宗这种水火不侵的老狐狸官僚,都受不了!忍不住就想对崇祯破口大骂,袁崇焕草菅人命那是他的问题,问题是你朱由检昏了?
闵此孑黎,已隔绝域,万死一生,自拔归正,而顿使其化为馁鬼,岂天地父母之心乎!
诵毛文龙诗词
寄东江毛总戎文龙
明·钱谦益
挽毛大将军
明·吴惟英
塞翁吟
明·孙承宗
毛将军歌
明·佚名
袁崇焕之死读后感 第5篇
重新起复的袁崇焕,带着崇祯皇帝极高的期盼,志得意满再次前往辽东。皇帝的信任加满朝文武的歌颂(也有很多看笑话起哄的),让袁崇焕飘了起来,而最让所有人意外的事件,当属擅自杀了镇守皮岛的总兵毛文龙。
毛文龙是一个从土匪干到一方司令员的传奇人物,靠着打家劫舍、海上贸易(强买强卖)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富足生活,全盛时手下三万多将士,并抢了当时在后金手里的皮岛作为根据地,明朝皇帝听他这么能干,就提拔他做了总兵,驻守皮岛。这可苦了后金,因为皮岛正好在后金的后方,毛文龙的存在是后金后方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新的顶头上司袁崇焕上任后,却因为毛文龙不太听话就杀了他,让上至皇帝(史载【帝骤闻,意殊骇】)、下到毛文龙的手下无不震惊、愤恨,为他后来的死埋下伏笔。
当领导,一定要有包容心啊。
袁崇焕之死读后感 第6篇
只不过,感谢以前一个网友,商羊舞,他弄到了厦门大学图书馆里面,地方官写下来的抄家报告。
报告上说,自从他被逮捕下狱之后,他唯一的弟弟袁崇煜就“罄家而西,绝迹莞邑”——带着全部家产跑路了,只留下房屋等不动产,不动产和鱼塘,田舍,估价五千两!
苏州拙政园也只有它一半贵。
薛国观当官多年,才九千两。
虽然钱财没有抄到多少,但是抄出来了一个东西——盐本。
詳袁崇焕家産並流徙地方署府:
…… 查看得逆犯袁崇焕親弟崇煜、親侄兆基,原屬同産,及其妻妾與女流徙無辭。其崇祖雖係同族,服僅緦麻,應否併流,聽憲裁奪。
其流徙地方,據縣擬湖廣沅州、江西南康二處,以明旨二千之限。相合併候點定家産,先册開報,現在變賣,已無遺漏。
惟鹽本一項,府縣無案,難以窮究,須行鹽課司查追類解,纔得完案。
盐本这个东西,只有官方认定盐商家里才有。盐铁官营的明朝,盐商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垄断,几乎没有不是巨富的。
在明末经营盐业,就跟今天开银行一样,需要的钱不是一点半点,而且即便是有钱,政府也不一定让你开,必须既有钱又有足够的关系才行。
况且袁崇焕家里的盐本,是府縣無案,那种限量版
袁崇焕出身并不富有,家里成年男子只有弟弟袁崇煜和侄儿袁兆基,袁崇煜负责管家。从袁崇焕中进士到下狱不过十年,家里就就成为盐商。
财富积累速度显然不正常。
当然,明末无官不贪,无贪不官,大家多少理解。
袁崇焕之死读后感 第7篇
比如卖粮资敌,我开始还本认为,他只是拉拢蒙古没拉拢成功而已。
“我买吃两年!”
比如平辽到北三环,我开始本能地以为,那不是袁崇焕的防区,袁是被刘策连累了。直到看见袁崇焕那些“这里不忧矣,那里不忧矣,金汤固若矣”的搞笑奏章。感觉袁崇焕只会说大话。
开始本能地以为是后金太狡猾,僭越蓟门,直到看见满文老档,发现是大摇大摆过去的,还送了一份劝降通知单!
虽然知道所谓的宁远大捷,就是努尔哈赤试探性攻击宁远,只打了两天就放弃了,继续劫掠周边,包括觉华岛。
虽然知道袁此次战斗,充其量不过500的杀敌。而周边损失明朝军民几万和很多军需物质,比毛文龙鞍山驿大败损失高十倍!
虽然知道八个月后,后金的努尔哈赤自然死亡。袁还上书天启“奴酋发痈而死,实乃天心厌乱,故诛老奴”,后世别有用心的人非要说袁崇焕一炮打死努尔哈赤。
虽然感觉乾隆故意为袁崇焕翻案。伪造反间计,实际上要造成一种明朝自毁长城,天灭明朝。满人入关的合法性,和正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