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大朋友圈文字(推荐3篇)

个人学习 8 0

中国强大朋友圈文字 第1篇

上面说到了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印度洋,那么郑和下西洋的问题就变成了郑和为什么要去印度洋。印度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往的汇聚之地。在世界古代四大文明摇篮中,印度洋孕育了其中之三。印度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分列印度洋区域的东、中、西部。在印度洋西部,印度人、阿拉伯人、埃及人等活动频繁,是进行商业贸易的绝佳场所。

清修《明史》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但这种认知并不准确。我们可以从历史资料中推翻这个论点。从下西洋亲历者马欢、费信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和的航线以古里(今印度西海岸卡利卡特)为中心,远离德里政治统治中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郑和航海外交并不是谋取政治权力。那么,既然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宣扬国威,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曾经在明朝宫中上演的《奉天命三宝下西洋》杂剧就简明扼要地将出航目的表述为“和番”和“取宝”。在明朝人眼里,郑和下西洋初始目的和任务就是“和番”与“取宝”。如果以今天的话来说,“和番”就是和平地与海外各国交往;“取宝”就是通过贸易获得国外珍宝,说明物质欲求是下西洋的根本原因。郑和远航船队实际上是一支规模巨大的官方国际贸易队,在船队所到之地进行了频繁的贸易活动。

↓请横屏观看↓

▲郑和下西洋航海图。(万明 供图)

中国强大朋友圈文字 第2篇

大明永乐三年,也就是1405年的7月11日,郑和奉诏率领240多艘海船、27000多名士兵与船员,配备了船师、水手、士兵、医生、厨师、翻译、占卜等各类专业人才,甚至还有理发师随行。船队从南京出发,开始了一次又一次远航。

据《天妃灵应之记》碑所载:船队出发时,“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比郑和下西洋晚80多年横渡大西洋的哥伦布航海船队,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

郑和的远洋船队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动力特混船队,二百多艘不同船型的海船,有指挥船、战船、后勤船等分类,其中,指挥和运载封赏和朝贡物品的海船通称“宝船”,兼用于大型快速水战和运输的马船,负责护航安全和应对战斗的战船和座船,以及其它运载粮食和淡水的粮船、水船。宝船在中心,战船在最外侧,很有现代航空母舰编队的感觉。事实上,郑和船队也通过成功的远航证明了其高超的船舰技术和航海水平。

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下西洋返航时途径旧港(现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在旧港附近有一伙海盗,为首的是陈祖义,他原是广东潮州人。当郑和船队返航经过此处之时,船队携带的金银珠宝被海盗陈祖义盯上,但是陈祖义也不傻,他很清楚他这些手下的战斗力完全不是郑和船队的对手,更何况郑和船队还携带大量的火器,所以陈祖义采取了诈降的手段,主动向郑和船队投降用来麻痹郑和,打算乘其不备突袭郑和船队,控制郑和船队的中枢指挥船,扰乱明军的部署,各个击破。

陈祖义率领5000多海盗,20多艘船向郑和船队投降而来,不出他所料,明军果然没有任何的防备,就在陈祖义命令手下向明军发动进攻之时,明军船队突然杀声四起,迅速包围了陈祖义的船只。结果陈祖义率领的5000多人被全歼,陈祖义也被活捉,一路押到北京,朱棣下令将其处决。

中国强大朋友圈文字 第3篇

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开通了海道,打击了海盗,保证了海上安全。更重要的是,郑和下西洋成功地全面贯通了陆海丝绸之路。在当时明朝人看来,西洋的尽头就是西域。郑和下西洋的国家航海外交行为,全面贯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之地就在印度洋,这是从海上给古代丝绸之路划了一个圆。这也极大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繁荣发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