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热点作文素材2020(优选5篇)

个人学习 5 0

实时热点作文素材2020 第1篇

立意点:规则与底线、尊重、坚守

对这个故事再熟悉不过:为了救患有阑尾炎的妈妈,7岁的小爱迪生找来几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让油灯的光聚在一起,机智地让家中房间变亮,医生因此成功实施了手术。对于这则出现在人教社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名人轶事,很少有人质疑它的真实性,直到8年前,数位语文教师开始和它“死磕”。死磕的理由也相当充分——没有任何一本爱迪生传记提及此事,更何况爱迪生7岁时,医学史上还没出现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

这些年,我们学的究竟是不是“假课文”?漫天的质疑、声讨、抗议,如雪花扑面而来,凝结成一个大大的问号。令人欣慰的是,面对步步紧逼的读者,教材编者没有让步,他们也较上了劲。有编者坚决回应,《爱迪生救妈妈》绝非“杜撰”的故事,它是“有来路的”。一部77年前的美国黑白电影,以及一篇34年前的人教版初中英语课文,就是这篇文章的素材来源。被问号击中的我,扒出编者提及的影片和课文。

当看到头戴鸭舌帽的小爱迪生,拿着镜子围在母亲病床前那一刻,至少,这不是一篇“比三聚氰胺更毒的假课文”。虽然救母的真实性仍然难以求证,但最起码,它有源可溯。要不是读者和编者“掐架”,恐怕我到现在也不知道,爱迪生救妈妈一事,除了一部老电影,并无其他可以相互佐证的资料,而在故事的原产地美国,普通人几乎都没有听说过这则名人轶事。不过,除了释疑,编者似乎还大喊了一声“打住!”一个声音冷静地说,“教材可以批评,但不要炒作。”我倒认为,只要是理性的声音,争议更激烈也无妨。倘若双方都摆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辩论,较真,“假课文”的质疑岂不会烟消云散?就怕不“较真”。有编者委屈地回应,“语文不是历史”,主要功能应是为教学服务。也有教师淡然称,不必纠结真实性,只要价值观向善就行。这两种观点都经不起推敲。如果语文教学纯粹是传递知识,我们的课文怎么会经过千百回的精挑细选,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旋律一致地弘扬美好高尚的情感?可见,我们的语文教育不可能回避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但为了弘扬善的价值观,就可以抛掉真实的内核吗?

真与善冲突时,宁要朴素的真,也不要掺假的善。一个并不完美的真实形象,远胜人为塑造的高大英雄。

实时热点作文素材2020 第2篇

关于辩证思维

【立意方向】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都是互相联系的

2.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 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要坚持两分法,防止 片面性

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 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6.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 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例题】下列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1.茉莉、米兰、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些馨香;玫瑰虽是色香俱 佳,可又浑身是刺……

2.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将一条鱼的前脑切除。没有前脑的鱼看起来与其他鱼一样正 常,但随鱼群游动的时候,这条没有前脑的鱼会突然离开鱼群,游向另外方向,一直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 往前游。这条鱼的举动,令鱼群震撼,所有的鱼一齐停下,接着改变了方向,也去追赶这条没有前脑的鱼 去了。

3.古时候,有一个人捕鸟,他一面让人赶鸟入网,一面拉开网拦住鸟的去路,结果只有一个网眼上挂 住了一只鸟。于是,他越发觉得用这么多网眼纯属多余,就用只有一个网眼制成的套子来捕鸟,从此以后, 他再也没有捉到过鸟。

4.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 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 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瓜熟 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

实时热点作文素材2020 第3篇

关于人工智能

【例题】

北京时间 20xx 年 3 月 15 日,李世石与“阿尔法围棋”的人机大战五番棋第 5 局在韩国四季酒店战罢, 李世石执黑中盘落败,双方比分最终定格为李世石 1 比 4 负于“阿尔法围棋”。随之引发了全世界的轩然大 波:人工智能能超越人类大脑吗?人工智能也能拥有情感吗?人工智能是否威胁到人类自身?人类将来是 否会毁于机器人之手?……

你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请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作文。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编写故事,文体不 限,题目自拟。

【例文】

难得糊涂(科幻小说)

人类在公元二十世纪留下的最大怪物之一,便是机器人(说是电脑也行)。随着第九代……第十三代…… 第十八代电脑(光脑、生物脑、超生物脑等)以越来越短的周期推出,机器人的本领在今日之强大,实在超 过了人类过去所有童话、神话与科幻小说中所描述之总和。

机器人早已不需要笨拙的人类来为它设计与装配了,它自觉地按照人类善良、美好的愿望来设计和装 配自己。它替人类建房造屋,写诗作画,带人类去外星远航,抵抗意外的灾难,排除种种纠纷疑难,制止 邪恶与犯罪……完成得漂亮极了。因为从智慧、力量和品行来说,它都是无可挑剔的。岁岁年年,世纪更 迭。

“算了,把管理地球的权力移交给你们吧,可能这就是上帝最终的安排了。”人类的自信心终于崩溃。 “别这样说,我的主。由于上帝还没有把那一种能力赋于我们,我们现在还是只能你们的仆人。” “哪一种能力?”人类惊诧不已。

“啊!原来——原来你们自己都还不知道?” “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哈哈哈哈!”机器人大笑起来,然而这是一种带着哭腔味的笑,“就是这种能力呀!天哪,发发慈悲吧! 还要进化多少万年,你才允许我们也象人类一样经常糊涂呀!”

“经常糊涂?” “我的主,正因为你们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所以你们的生活悲欢交加,充满魅力。而我们却生来清醒,

一直清醒,生活象一条枯燥无味的直线,乏味、单调,简直生不如死。试想一下,假如真由我们来管理地 球,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首先,我们全体都会因内在动力的突然断绝而同时自杀……”

“难道……难道你们内在的动力,竟然是我们的糊涂?” “啊哈!

永远的 OK。”

实时热点作文素材2020 第4篇

关于权利与道德

【例题】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尽量把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以及带小孩的乘客。”乘坐公 交车时,广播里总是不停播放着这句话。我们在看到老年人上了公交车却没有座位时,多数人也会主动把 座位让给老年人。但如果在动车上,你买的是坐票,买无坐票的老人或老人家属要求你让座,你会让吗?5 月 3 日,网络上一篇微博“动车上拒和老人挤着坐遭指责”,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事情是这样的,5 月 3 日,四川达州八旬的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 山的座票。到南充后,老人被座位的主人请了起来,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儿恳请她和母亲挤一 挤,遭到拒绝。老人女儿挽扶着母亲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充耳不闻。大约 5 分钟后,一中年男子 为老人让了座。这时,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生委屈的回答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面对这样的事情,你怎么看呢?

请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作文。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编写故事,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例文】

也谈动车上该不该让座

北京晚报评论员 张 丽

5 月 3 日,华西都市报发布的一篇微博“动车上拒和老人挤着坐遭指责”,引发网友热议。就此事,新 浪网做了一个网友单选投票调查。截至 5 日中午 12 点 18 分,有 45220 人参与投票,其中 40126 票认为“座 位主人没做错,自己花钱买了票,有权决定愿不愿挤着坐”,占 ;认为“不让座不近人情的”有 2622 票,只占总投票人数的 ;其余的人自己“说不好”。这个结果反映出了一个趋势,以前人们对不给老年 人让座的行为是一边倒地批评;后来在各种“让座”纠纷中某些老年人的不文明行为曝光后,人们开始思 考;终于在动车让座的选择上转向了另一个方向的“一边倒”。是人们文明素质变得低下了,开始不尊老敬 老了吗?非也。

动车不同于公交和地铁,坐席票都是指定的。座位主人、这个女大学生主张自己的权利,不愿意让座 也不愿意很不舒服地和人挤着坐,并没做错什么。老人的女儿是在请求女大学生的帮助,但并不可以命令 或者要求别人必须帮助。归根到底,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用“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这种片 儿汤话来进行道德绑架,过了。特别是某些对此事的报道在转发中,着意加上了“白发苍苍的老人”、“美 女大学生”这样的标签化描绘,字里行间的道德评判之意昭然若揭,未免有失新闻报道的公平立场。

而且恰如一些网友所说,这件事并非只有“请别人让座”一个解决办法。首先,动车运营部门作为服 务行业,应当有责任为有病老人解决实际困难。其次,老人的女儿完全可以寻找列车员请他们帮忙安排临 时座位,或者自己带一个折叠凳坐在不影响他人的安全区域。更重要的是,老人已经年过八旬,其女儿在 买票的时候就该考虑到母亲的需要,而不是挟老人以令他人,把自己本应尽的义务转嫁到别人身上,把自 己的受助当成理所当然,且在面对拒绝时再施加道德评判。这跟此前人们所诟病的少数老人索要座位,乃 至直接坐到小女孩腿上或者掌掴孕妇逼其让座等行为并无二致。

回到动车让座这件事本身,掏钱买了票的人,就拥有了对自己的座位处置的权利。社会道德的价值取 向里,永远都鼓励人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这毋庸置疑。中年男子愿意让,女大学生不愿意,只要是自 己意愿的真实且自由的表达,就都值得尊重。我们社会的良性运行,公民个人自由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 这样的尊重之上。

实时热点作文素材2020 第5篇

【作文题目】

抗疫时期,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以“换党员上”、“把病毒闷死”等“实在话”深得人心,被人们称为“硬核医生”。别以为这是“新晋网红”的故作惊人,翻看此人的履历,我们会发现硬核背后更强的是真刀真枪的实力和底气。

阅读“典型素材”,请以“硬核的底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典型素材】

硬核医生张文宏,救人科普一条龙

他第一次出场,就以“敢讲”吸睛圈粉无数:

后来再接受采访,他的发言又极接地气,比喻诙谐,让人忍俊不禁:

企业老板不用给我们捐东西,让员工在家里办公,隔离观察,还给人家发工资,这就是对国家做贡献了。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啦。

江浙口音,说话单刀直入,似乎还懂得“网民心理”——把号召更多人“不添乱”说得使命感十足。

这就是张文宏,新冠病毒疫情以来的“新晋网红”。

最初很多人以为他走红,是因为“无名之辈”的语出惊人。

再转头一查履历,才发现硬核背后更强的是真刀真枪的实力和底气。

于是又有评价,“望子当成张文宏”,做技术型干部,成为硬核国家栋梁。

真敢讲,因为真硬核

张文宏,浙江温州人,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兼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感染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

专业过硬,长期从事不明原因发热,各种疑难感染性疾病的查因与诊治,擅长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的诊治。

也身经百战,从SARS、H7N9禽流感,到其后埃博拉和如今的新冠病毒。

1月30日,冠状病毒开始在全国大范围爆发,截止前一天24时,上海市累计发现确诊病例101例。

作为时常处在对抗病毒第一线的张文宏团队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一天,张文宏的做出了两个决定。

第一个决定,自己每个星期要进去查房,至少一次到两次,目的是“消除我们医生的恐惧。”

另一个决定是换岗,也是他一夜走红的最直接原因。

“我今天做了换岗决定,把所有在年底到现在为止的医生全部换岗,我们不能欺负听话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换成谁?换成科室的所有的_员…没有讨价还价,肯定是上去。”

如此言论一出,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点赞,一时圈粉无数,并赢得了“硬核主任”的称号。

张文宏的前线抗疫,并没有停留在言语上,也没有将行动限制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

在抗疫的缝隙时间中,张文宏还基于自身丰富的治疗经验与医学知识,撰写科普内容为大众解惑。

最近又火得一塌糊涂的视频,就是最恰切的体现。

有专业知识,也有爱情段子。

2月7日,CC讲坛发布了张文宏的最新演讲视频,主题是“让流感病毒不再肆虐,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在演讲中,他将流感与SARS进行了对比:“流感肺炎的死亡率是9%,SARS死亡率是10%,那你为什么对流感就不怕,对SARS就这么怕呢?因为你对SARS一无所知,你恐惧,所以你害怕SARS。”

从而进一步指出:“流行性感冒跟感冒根本不是一家人,我如果告诉你流行性感冒是老虎,那你说感冒是什么呢?我告诉你,感冒连兔子都不是,它可能是小爬虫,可能就是苍蝇。“

为什么?

张文宏也给出了比喻:“一个新的病毒到我们人体的时候,我们所有的细胞对这个新的东西是没有记忆的,我们所有的白细胞都开始攻击,在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就把一些炸弹扔进去,炸得到处都是。于是我们的肺里就产生了很多炎症。”

“但是,如果我们今天生过一次病毒性感染或者打过一次疫苗,我们就认识它了,下一次这个病毒再来到你身上的时候,我们体内有记忆的细胞会一下子扔出来很多导弹把它给干掉,所以这个就是唯一的区别。”

但“导弹”的比喻还不是全部“包袱”,他还准备了爱情段子:

“在我看到的病人当中,大多数感染给自己家人的比例是很低的,不高于10%,10%里大多数感染给自己的母亲,却没有感染给自己的老公,”他说,“所以,在那一刹那,我对爱情产生了怀疑!”

幽默、风趣且硬核,给他带来了一阵阵掌声。

CC讲坛也透露,这一演讲视频是在1月18日在北京录制的。

那时新冠病毒疫情并没有全面爆发,距离钟南山给出“明确存在人传人”论断还有2天,距离武汉封城抗疫还有5天。

但基于自身长期活跃在一线的经验,以及对抗击病毒重视,他已经出了预警:“病毒每天在变异,哪一天这个变异一出来,又是个全新的时候,我们知道大爆发来了。”

并且给出了“如果爆发了疫情”的建议:“出去的口罩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就是流感最重要的是洗手,常洗手保健康。”

视频发布之后,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很多人看来,医学科普领域新出了一个“宝藏”。

但更准确的事实是,“宝藏”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才发现而已。

虽然疫情肆虐不是好事,但也庆幸有张文宏医生这样的“宝藏”守护我们,而且是他只是千千万万医护人员的代表之一,这就是不幸之中的千千万万个希望之源。

有“张文宏”们,再狡猾的病毒和再艰难的疫情,没有理由让人不深怀希望。

(新浪财经 量子位 2020-02-15)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