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摘抄(精选6篇)

个人学习 8 0

父母必读摘抄 第1篇

初中生必读经典书目资料

①《西游记》(明)吴承恩著;

②《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

③《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

④《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著;

⑤《唐诗三百首》(清)衡塘退士选编;

⑥《宋词选》胡云翼选注;

⑦《阿Q正传》鲁迅著;

⑧《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

⑨《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

⑩《数理化通俗演义》梁衡著。

读书的方法技巧

出声的一种阅读。这种阅读方法由于发出声音本身又是一种有关刺激物,因此朗读时,不仅视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在活动,而且听分析器也在活动,并且产生有声言语反馈。按照各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规律,朗读能提高学习效果。另外,由于出生声朗读,还能排除周围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阅读与背诵结合法

区别于单纯的重复阅读法的一种读书方法。指阅读一遍或两遍,就试背一次,再阅读一遍,再试背一次,直到能完全背诵为止。

快速阅读法:

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大约从20世纪40年代起,快速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在西方开始加以研究。实验证明,人们阅读一个字,并不需要对每一笔划、每个字母都看清楚,而是只凭整体形象就能辨认。对于词和句子也是一样,只要其中几个主要的字映于大脑,大脑就能凭经验将它们联成意思,快速阅读要掌握的要领是:(1)要默读,不要音读,力戒倒回去重读;(2)扩大视读广度,把逐字逐句读改为逐行逐段读;(3)从顺次阅读到跳跃阅读,将那些过渡性的话语,引证的材料,推论的过程等无关紧要或早以熟知的内容,整行、整段地跳过去,只寻找主要论点,新鲜的见解,争论的焦点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4)要多掌握词汇;(5)经常有意识地学习,养成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加快。

预测阅读法

父母必读摘抄 第2篇

初中生必读书目资料

1.《朝花夕拾》

2.《西游记》

3.《白洋淀纪事》

4.《湘行散记》

5.《猎人笔记》

6.《镜花缘》

七年级下册

1.《骆驼祥子》

2.《海底两万里》

3.《红岩》

4.《创业史》

5.《基地》

6.《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读书的技巧方法

技巧一、关注书的逻辑结构

父母必读摘抄 第3篇

初中生必读书目

1.《红岩》 罗广斌.扬益言编著

2.《安徒生童话全集》 (丹麦)安徒生编著,叶君健译

3.《童年》 (俄)高尔基编著,刘辽逸译

4.《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法国)凡尔纳编著,范希衡译

5.《爱的教育》 (意大利)亚米契斯编著,田雅青译。

6.《青春之歌》 杨沫编著

7.《骆驼祥子》 老舍编著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编著,梅益译

9.《福尔摩斯探案集》 (英国)柯南道尔编著,丁钟华等译

10.《居里夫人传》 (法国)埃里·居里编著,友明彻译。

11.《家》 巴金编著

12.《牛虻》 (爱尔兰)伏尼契编著,李俍民译

13.《高老头》 (法国)巴尔扎克编著,傅雷译

14.《莎士比亚戏剧故事》 (英国)兰姆姐弟改写,萧乾译

15.《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编

阅读的提升方法

一、选一本你感兴趣,且翻最初几页你不查词典也能看懂的英语书,开始可选一些简易或缩写的读物,然后可选一些原著。

二、订一份英语报纸,报纸的词汇量很大,涉及各个方面,对扩大词汇量,获取信息很有帮助。

三、选一本带有英语练习的英语书。这类书的特点是书中的文章都是短小有趣,可读性很强,因为文章后设置了理解性的练习,读者可读了文章后做这些练习,以检查是否看懂了,看懂多少。

四、读所有是英语的东西。

快速阅读

读文章如同看树林一样,人站在树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着一棵树,甚至只盯着树上的叶子,一张一张地看,看到最后,还是一张一张叶子,叶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树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们必须迅速把视野扩大,这样才能对森林全貌有所了解。读文章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加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阅读文章材料时要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整个快速阅读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如果念得很慢,一词一词地读,往往念完全文,很茫然,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文章讲什么。所以现在的英语测试都有一个阅读速度的要求。

整体理解

父母必读摘抄 第4篇

父母必读书目

1.《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王干卿(译)

2.《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3.《爱的艺术》【美】弗洛姆(著),李健鸣(译)

4.《家庭教育》【中】陈鹤琴(著)

5.《童年的秘密》【意】蒙台梭利(著),单中惠(译)

6.《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7.《家庭和儿童教育》【前苏联】马卡连柯(著),丽娃(译)

8.《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

9.《名家治疗笔记:为家庭疗伤》(上、下)【中】李维榕(著)

10.《爱的五种语言》【美】盖瑞·查普曼(著)

11.《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肖恩·柯维(著),陈允明(译)

12.《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中】武志红(著)

13.《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周国平(著)

14.《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美】萨提亚(著),易春丽等(译)

15.《100位企业家给家长的忠告》【中】赵刚(主编)

16.《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中】赵忠心(著)

17.《新父母学校》【中】刘良华(著)

18.《发现母亲》【中】王东华(著)

19.《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美】罗恩·克拉克(著),李文英等(译)

20.《培养独立的孩子——生存教育在美国》【美】黄全愈(微博)(著)

21.《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朱衣(译)

22.《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日】安武信吾、安武千惠、安武花(著),金晖(译)

23.《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日】大江健三郎(著),陈保朱(译)

24.《美德书》【美】威廉·贝内特(著),王睿(译)

25.《陪孩子长大》【中】李子勋(著)

26.《家庭教育基本功》【中】冉乃彦(著)

27.《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李跃儿(著)

28.《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中】关承华(著)

29.《当孩子遇到钱:绕不开的财商》【中】徐国静(著)

30.《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升级版)》【香港】李中莹(著)

提高阅读能力要怎么做

1、眼睛识别和吸收信息方面。

阅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无意识的把速度变慢,然后眼睛慢慢就不能很好的吸收文字,读着读者就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了,大脑一片空白。所以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阅读速度,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1)提高阅读速度,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跳读、略读这些,但这种阅读方法往往会导致我们忽略过多的细节,从而使得一些关键内容的缺失。比如:很多人往往比较喜欢读大小标题、段落的前后句子,而略过中间的内容,这种读书的方法,对了解大概讲什么是不错,但是对内容的理解、以及思维的锻炼是很不利的。就像“大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是这个道理、如何体现、有什么用、如何用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一般情况下,跳读略读更多的时候,主要适合读网络小说。

2)扫读。这里说的扫读就是在传统阅读的方式上,加快速度一行一行的扫过文字,不过多遗漏文字的一种读法(如果你在看的时候容易看串行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以用一支细一些的笔,在文字下方快速的移动,引导着眼睛去阅读)。扫读是一种有重点的读法,扫读的时候,只在重点句子上停留,一般次要的、辅助的就简单过一遍。

扫读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快速的分辨出哪些是重点内容。这里给你几点建议:①当你读到“新东西、有帮助、让你印象深刻的以及与自己思维不同”的地方,都属于对你有用的内容,都可以是你的“画线”对象。②根据你的阅读目的、需要来辨别。③当你读到不理解的地方的时候(一般不要死磕,做个标记就好,说不定读到后面就豁然开朗了)④当你在读到某一句话或某一个事例时,有了自己的见解或联想的地方(不妨停下来做个记录、因为灵感稍纵即逝)。

3)词组、短句或意群式阅读。词组、短句好理解,意群是一个稍长的句子分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若干个短语,比如读一个长句子时,中间某个地方需要停顿一下,不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这个停顿的前面就是一个意群。

阅读中,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平时阅读的时候要刻意的去练习:一眼看一个词组、短句或意群。事实上你可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这样做了(大多数人对简单的文字、文章基本都是三四个字一起读的),只是还比较基础。

4)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建立在“视幅”和“感知”上的阅读,也就是说快速阅读不是一眼看一个字,而是一眼看“五个、十个”甚至更多的字,同时快速移动焦点到下一眼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训练的是“眼睛快速看、大脑快速处理”的一种阅读吸收信息的方式。

一般训练方法和步骤(以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为例):①打开我们的视幅:视幅越大,一眼捕捉的信息就越多。②提高我们焦点移动的速度:也就是训练我们眼睛从这一眼到下一眼的快速移动,同时可以在快速移动中迅速准确的感知信息。③训练提高我们的感知能力:这里主要是指训练我们眼睛快速看清、识别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特别是高段位的快速阅读(一目多行、片式阅读),就需要很强的整体感知能力。④训练提高快速阅读中的:眼睛吸收信息能力和大脑处理信息能力(也就是快速理解):其实就是训练“眼睛和大脑的协调能力”。⑤另外,还包括训练克服音读、默读的习惯。

2、阅读中,大脑处理信息方面。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依赖的是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大脑里的知识。我们大部分人的思考能力和知识一开始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随着后天的学习,差距就开始出来了。因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大脑的过程,这就是学习的意义所在。

学习自然是越早越好,我们没有时光倒流的本事,但我们有现在开始改变的能力。

1)学会抓重点及整合内容。

关于一本书中,哪些是重点,上面简单列举过几个,在读的过程中要留下记号和批注,这样方便你读完之后有目标的重点阅读和理解(简单的阅读一遍一般不会有太大收获,需要回看、重点思考和记忆)。

想要让更多的知识点留在脑袋里,要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一下。一般建议: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整合不是为了摆设,而是方便以后“经常”翻阅(回看的过程中,如果有新认识,记得添加进去)。

2)学会选读。有些书,我们不需要从头读到尾的整体学习,依照当下需求阅读学习相应的部分就可以了,等有需要了或者有时间有精力了再去完善其他部分或整本也不迟。比如工具类、指导类等的书籍,这类书籍的阅读就像在挖钻石,只要挖到钻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

3)读不懂的时候该怎么办?

父母必读摘抄 第5篇

初中生必读书目

初一年级:

1.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安徒生童话选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译林出版社

3.童年/(俄)高尔基著;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4.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法)凡尔纳著;范希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5.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6.《鲁滨逊漂流记》

7.《格列佛游记》

初二年级:

1.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3.福尔摩斯探案/(英)柯南道尔著;丁钟华译.--群众出版社

4.居里夫人传/(法)艾里.居里著;左明彻译.--商务印书馆

5.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6.《繁星.春水》

初三年级:

1.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阿Q正传//鲁迅选集/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5.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6.《朝花夕拾》

7.《名人传》

课外阅读名著的方法

1、学会快速阅读。

目前不少初中生课外阅读名著速度太慢。怎么办呢?就得学会快速阅读,学会一目十行阅读,敏锐地抓住书中的重点、要点和脉络来阅读。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去赢得较大的阅读量,用较少的精力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从某种程度来说,快速阅读就是高效阅读。事实证明,的阅读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一本书到手,或者一篇文章到手,先估算一下,大概要看多少时间,然后,坚决在规定的时间里看完它,努力抓住关键词和主要信息,并且反复训练。这就跟限时作文训练一样,注意力、耐力、学习品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学无法延伸课外阅读名著的内容。

语文教学新大纲中规定初中生每学年要有80万字的课外阅读名著量。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名著量的确是少的惊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但语文教师的不重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缺乏有效的指导肯定是原因之一。结合课文教学,适当的牵引、延伸阅读内容是增加课外阅读名著量的办法之一。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知道鲁提辖是位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英雄好汉。那么《水浒传》中像这种性格的好汉还有哪些呢?带着问题去课外阅读名著《水浒传》,就无形中增加了你的阅读量。

3、让

课外阅读名著走进生活。

阅读是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做到阅读时注意力集中并不很难,而要在阅读时多留心周围生活、身边的事和物,多观察思考,学以致用,就显得相当不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自然,回归生活、走进生活的课外阅读名著也将越来越显其魅力之所在。我认为,课外阅读名著时,除了阅读经典名著,还可以阅读那些紧跟时代脉搏的前沿作品,反映社会上热点的作品。让阅读真正的走进生活,反映生活。

4、养成小结整理的习惯。

这一习惯往往被初中生忽视,阅读过后不会加以小结整理。故而,影响了阅读效果。我以为小结整理就是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再梳理一遍,好似新课上完后,回家及时复习巩固一样,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整理是阅读过程的补充和延续,对阅读有巩固提高作用。

总之,课外名著阅读有常法,但无定法。如何指导名著阅读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才算是指导到位。

父母必读摘抄 第6篇

高考必读书目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呐喊》

《边城》

《四世同堂》

《红岩》

《平凡的世界》

《雷雨》

《欧也妮·葛朗台》

《巴黎圣母院》

《老人与海》

《红楼梦》

《三国演义》

《家》

《茶馆》

《边城》

《呐喊》

《飞鸟集》

《哈姆莱特》

《欧也妮·葛朗台》

《老人与海》

《子夜》

《窦娥冤》

《西厢记》

《牡丹亭》

《屈原》

《雷雨》

《茶馆》

《哈姆雷特》

读书的方法有哪些

1、可多读几遍,看完后总结内容。

2、先读一遍,再回忆一遍。

3、看书逐页逐页读,把好句读出声来加深印象

4、遇到英雄人物、科学家等记他(她)的名子并看他(她)的简介

5、先浏览,遇精彩部分再细读

6、选择好书进行精读,一些看不看随便的书可以泛读

7、先大略看一下再认真读,仔细、反复、认真去读

8、大声吟诵,以便透彻理解

9、一边读书,一边在书上做批注,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落

10、勤做笔记,每读完一本书就做读后感

11、读书前要洗手,看书轻拿轻放,看完书将书放回原位

12、读到有关政治的信息,就将它记下来了解

13、坐姿正确,仔细去读

14、一边看一边把有用的东西画出来帮助记忆

15、有详有略,吸取精华

16、先看一看目录和简介,再细读,遇不明白再读一遍

17、有疑问,问老师、同学询问,或者查资料解决

18、先读简介,了解适不适合,合适了再去仔细阅读

19、找一段或一篇中心句细读

20、在文章最后写一写感受、启发和心得

读书的十大好处是哪些

1、开拓视野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

2、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知道古代岳飞、杨家将等是怎样精忠报国的;知道近代的林则徐、_等是怎样爱国卫家的;知道雷锋是怎样助人为乐的,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得到洗涤和净化,也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打下深厚的基础。

3、培养气质

多读书的孩子,他的言谈举止会显示出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读得万卷书,孩子所接触的层面就会比较广,在与人交谈时也不会畏手畏脚,胸无点墨。

4、增加知识面

读书,就好比打磨玉石的过程,读的书多,在一些较难的学习领域,他就会培养出接受的能力,并能更好地理解与学习,这是任何辅导班也做不到的事情。

5、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帮助人们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6、提升理解力

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注意力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7、开拓智力发展

读书多的人,当他思考问题时,丰富的语言能力会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他的钻研能力就会相提高很多。

8、培养表达能力

多读书的人,接触各种文章内容,对于书中人物的言语、行为,孩子会思考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这样一来,他的思考能力、解读能力得到培养,表达能力就自然得以培养和提升了。

9、激发交际能力

读书多的人,语言能力强了,那么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与人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激发其培养出良好的交际能力。

10、减轻压力

无论在工作上、个人交际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其他无尽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压力,当沉浸于一个好的故事时,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不见。一本好的小说可以带人进入另一个境界,而一篇迷人的文章将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享受现有的时刻,忘记压力,享受放松。

读书的方法技巧

五字诀读书法

一种读书的程序,即通过翻看、阅读、提问、背诵和温习五个步骤来读书。这一过程可简称为“看、读、问、背、习”五字诀。翻看,就是根据学习的要求,首先浏览一下内容梗概,了解这本书是否为自己所需。阅读,就是将所需之书较快地粗读一下,了解书的主要论点,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要求思考和研究,深入理解全书的内容。提问,指阅读后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背诵,指反复诵背达到熟练,这是巩固读书效果的可靠办法。温习,指经常复习减少遗忘,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审查性阅读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