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未来读后感600字(汇总4篇)

个人学习 10 0

照亮未来读后感600字 第1篇

随着小课题组的研究进程,到目前为止,我们班进行了两个大型,一个小型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这几次活动,我针对小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行,现在我将我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个主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而农村小学生受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制约以及家庭的影响,大多缺乏自主的合作意识。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我首先重视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以《成长的故事》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我主要对学生做了以下几点指导和研究:

1.把学生组成合理有效的学习合作小组。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我从兴趣、能力、家庭住址,家庭条件,男女学生的搭配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以家庭条件为辅助,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了解名人成长故事时,我先按中国名人,外国名人,这两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两个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喜好并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就近原则)关系,将学生分成古代名人组,近代名人组,现代名人组,当代名人组。接着,安排有威信,学习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做组长,(也可以同学推举)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小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同时我会参阅各组的计划安排,分别给每个小组提出合理的建议,补充其不合理的地方,这样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

2.指导小组开展学习活动。

小组活动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学习计划,活动方案,并按计划方案开展活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我会帮助各小组完善计划,指导他们怎样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定期交流讨论,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交流,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在这过程中我还会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合理化活动。最后班级共享实践成果,这时我不忘指导学生对自己,他人,本次活动做客观评价,以及活动小结。拿“名人成长的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我发现古代名人成长故事组在制定活动计划时,成员分工不明确,当代名人故事组则是搜集资料的途径单一,我便引导孩子们重新完善。学生在搜集资料的途中我又发现,同一小组的成员之间搜集的资料有过多重复,我指导孩子们要及时与组内成员交流沟通防止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评价时,我会给学生基本的评价标准,在原则上要求不夸大其实,也不过分谦虚,做到公正客观,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评价要具体,不可大而化之。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

二、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1、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搜集资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比如了解古代名人的故事,由于时代距离遥远,民间传说故事众多,农村人口知识水平不高,这些资料很难从身边的人口中得到,需要从有关书籍和网络上搜索。我们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已有资源,进行调察、走访、搜集,又要敢于、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请他们帮助自己搜集资料。同时我还将家里有电脑的同学与没有到电脑的同学调剂开,或者是没有电脑的同学请求有电脑的同学的帮助。

2、我还争得学校的同意,安排小组在业余时间到校电子备课室的电脑上搜集资料,同时开放学校阅览室,供同学搜集资料,查阅书籍。

3、作为教师,为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我利用家校通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得到他们的配合。

4、在信息的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文字记录、音像影像资料的收集、动手制作,实验操作等,有时还进行模拟表演,短剧编排,各种比赛,实地考查等创新形式,以利于交流和展示。

5、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列出小组内准备运用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如:上网搜索,请教家长或其他人;查阅书籍报刊杂志;看电视,收听广播,自己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等。

6、在信息的整理和处理上,我指导学生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提炼整合,然后小组商讨展评形式。如手抄报,知识竞赛,辩论赛,故事会,制作学习资料卡,写学习心得体会,发表作文,创编短剧小品,组织跨级pk等丰富多彩的信息处理方式。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学习要素。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其落脚点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语文素养上。特别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刚刚踏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时,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因素上,兴趣点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此时,我们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小规模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

照亮未来读后感600字 第2篇

读书学习就是怪怪的?当你知道你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当你认为人的肌体只需要食物时,那食物就变成了饲料。走进我的空间,跟我一块来享受这读书学习的滋味吧。

人累了,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慰藉。

书是流消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温馨的宁静,是激烈的舞动……

回首读书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阑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捧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一般,有书的日子,充实,快乐,振奋,青春的本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炫彩,歌唱。

我们是人类未来的灵魂,社会不只是钢筋水泥建造高楼大厦,而是需要有鲜活的生命,娇嫩的心灵,祖国的未来。所以,作为学生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鼓动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凝聚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当我们拥有了精妙的语言技巧,高超的驾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那时候,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只能信赖于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才能滋润我们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读书,只有多读书我们溶于社会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事倍功半。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象严冬里遇到了炭火,它会以无私的自信给你燃起澎湃与激情。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像酷热的夏天遇到了浓阳,在你孤芳自赏时,给你浮躁的心灵泛起轻爽的凉风。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航标灯,高扬理想的风帆,驶向人生的旅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照亮未来读后感600字 第3篇

一个人生存与世如果没有理想,那么他的一生都将碌碌无为。相反,如果一个人有着清晰远大的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他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比如说想当一个老师、科学家、生物学家、作家等等,而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书法家。

我很喜欢书法,喜欢书法的博大精深,喜欢汉字书法之美。从篆书到草书,从《兰亭序》到《多宝佛塔》,我都很喜欢。每次写字我都把它当作一种乐趣,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

为了使我的理想与现实缩短距离,我还上过书法课,我不断地练字、临帖、课外之余,我还向老师请教一些字的写法。

每当我在外面看到一些书法作品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来慢慢欣赏。我不仅喜欢练习书法,也喜欢读一些书法常识的书。

我就像一只小鸟,在书法的天地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就像一条小鱼,在书香墨海里快乐地遨游……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习书法,贵在坚持。我相信,只要坚持、有信心、肯努力,任何理想都会实现。

“奋斗改变命运,理想让我们与众不同。”只要我们愿意为理想而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照亮未来读后感600字 第4篇

岁月如梭,新的一年不可逆转地又要结束了。或许是逢年多思的缘由,书法与人生这一看似互不相干的命题,却时常萦绕于心,并且有了以笔留痕的冲动。

人生难,学书亦难。人年少时,言谈举止常常无所畏惧。而到中年,无形中就变得有所顾忌甚至小心翼翼了。究其原因,大概是真正领略到生活的不易与人生的艰辛吧。对于学书,可以说是“童心便有学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因之获得不少夸赞与奉迎。而窃喜之余,甚至以己之长较他人之短,内心不免生出些许的轻浮与自傲。当聆听了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的三百余集书法讲座之后,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方知什么叫大、什么叫家、什么叫风范。羞愧之余,庆幸自己被田老适时地导引向“书法人生”的“中年“,开始变得理性而自知了。按照古人通论,成一画家得需十年,而成一书家得需二十年。

真正的书家,既是文人,又是墨客。自己年近不惑,已无缘于书家光环。然有幸直面书法这一国学文化的高峰,虽然像无知的孩子挨了巴掌,但已知足矣。我感到书法是上苍赐予我人生中年的礼物,让我在传统文化中感知中年的厚重,在提笔临习中体味努力的艰辛。对于书法,不仅是写好字而已,还有其背后丰厚的国学文化。没有国学文化支撑的书法是苍白的,把书法看成只是写好字的认识是肤浅的,而背离书法之“法”、盗用“书法”之名的所谓“创作”、“艺术”更是装神弄鬼、迷惑良知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同样,对于人生,如果仅仅满足于吃喝拉撒、养尊处优,我们的人生将是怎么样的一种境界?我们的社会将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社会来讲,不允许我们无为,更不允许我们无知。

人生有道,书学亦有道。立足于现实的多元化思潮,人们常讲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也由此产生诸多的人生态度。我想,不论哪种活法,都是要有前提的,就是在尊重个人意志自由的同时,遵守社会普遍法则、伦理道德等等。概而论之,就是活出自己而又尊重他人,正所谓人生大道。正如田老所言,如此大道,你不遵守它,别人就要骂你。而书法之法则,是古人赋予汉字音、形、意“三美合一”的大道。前及二王父子、欧颜柳赵,后到苏黄米蔡、近代书家,尽管体范不同,但仍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从而成就了书法之大法,且千年传承,为人称道。而时下,热衷名利之风,以丑为美之行,有悖书法初衷,愧对先贤志士。坏的风气,反映在个人行为和人生态度上,就是多了无知、多了无畏、多了投机、多了伪装,其渗透并颠覆着主流社会价值观与书法之大道,认为我就是法。相较于田老,几十年如一日,师古而不泥古,享受着“笔墨情深何寂寥”,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和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书法之法,有人生之巨细事。有道是,人字好写人难做。然对书者而言,人字难写,人亦难做。凡学书者都有这样的体味:

一是简字往往难写。一二三四五,之乎者也哉,这些看似简单的字,用得最多,要写好却难。因此,古人给其注入的法则也很多,一旦写不好,毛病极易显现。故古人常以小楷为日课,心不厌熟,手不厌精,可谓熟能生巧、妙笔生花!对于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看似简单,但凡食人间烟火者,个中滋味自知。对个体来讲,简单的事办成了,小事做成了,则往往成就了大事,甚至成就了梦想。

二是繁字蕴含人生哲理。所谓繁字,笔画多,结体难,更需假以时日。为此,古人在宏观上把握字形,微观上处理笔画。常常惯以虚实、迎让等法则,做到布排匀称,虚实结合,平险一统,顶天立地。联系人生处世,人们常常满脑子的事,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以书法此道理解团队精神等等,则常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是当书匠易,难在为文。联系人生,当书匠好似人们长躯体,多是生理意义上的东西。真正的书家,难在为文。文是灵魂,书是载体,更象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人的一生可以在物质财富积累上达到极致,而对精神层面的不少东西却难以企及,给短暂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缺憾,使得我们身上少了些令人回味、值得传承的东西!

四是书法与人生何须刻意描作。古代先贤之与书法,多是信手拈来,顺流而下,那份率真、自然、生动、亲切,留给了后人发自心底、任由心性的美,这大概也是书法的“特色美”。而时下有人否定古法,抛弃古法,自立门户,舍本逐末,哗众取宠,欺世盗名,令人堪忧。有人说,人生百分之三十是活自己,而百分之七十是当演员。对此,我亦认同。但我更看重的是那百分之三十,对那百分之三十的怜悯与留恋,就像追求书法那天真率真的自然美一样痴迷。我们的书法、我们的人生,如果一味地刻意描作,书法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又有多少呢!

面对书法,我感叹先贤。对于人生,我敬畏有加。能以书法之大道体味人生之艰辛,醒悟人生之厚重,在个体的高雅爱好中拾得人生些许,不正是饱暖之余享受生活、丰富生活的幸事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