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的读后感三百字 第1篇
李光头作为人们眼中的笑话,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个商业巨头,宋钢是所有人都羡慕的人,他娶到了全镇最美的女人,是所有刘镇上男人羡慕嫉妒的目标,宋钢老实忠厚,固执倔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过上了最为平凡的生活。
李光头睡了无数的.女人,最后包括为了林红而去做了结扎手术的林红,但李光头一生没有过恋爱;宋钢和林红结婚,两人相爱,宋钢爱林红,林红爱宋钢的心从没有变过,然而宋钢卧轨自杀的时候,林红正躺在李光头的身下。
上天是公平的,你得到什么就一定会失去什么。从宋钢和李光头小时候第一次跟着双方父母见面,到两人相依为命,再到宋钢知晓一切卧轨自杀,李光头和林红睡在一起时,两人的兄弟情依然没变过;林红一个所有人心中纯洁的仙女,历经一生,最后成为_的林姐,然而她这一生永远只爱着一个人—宋钢。
全书充满了讽刺讥笑,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人言可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也许早就忘了最初的坚持,然而有些事永远埋在心底。
有很多话本来想趁此说出来,然而实在是不想写下去了,突然觉得没必要写,我没有什么文学水平,上学的时候写个作文都胡言乱语,语言混乱,与其丢人现眼,还不如就此打住。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读一遍《兄弟》。
兄弟俩的读后感三百字 第2篇
_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时代,至少父辈们的讳莫至深让我们感到一丝荒远。但在余华的书中,我找到了那个真实的时代:精神狂热,无比的精神狂热,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众生万象地追逐一个个伟人的足迹,试图用自己的生命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人们的本能与欲望被社会的群体欲望压抑。个人不再重要,个性被压制到最低——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行。这是人治取代法治的必然现象。个人意愿凌驾在高高在上的法律,同时一直饱受欺凌的底层群众开始膨胀。自身不冷静的躁动,再加上别有用心人士的挑拨,他们把错误的矛头指向掌握知识的群体。结果,到头却发现谁也没有胜利。只是空前巨大的内耗,并陪上了一代人的黄金年龄和另一代人的希望。
余华少有用笔来描写那些惨烈的画面,而是用调侃的方式叙说那些故事。让人在大笑之余又有反思,为那些鲜活的人物感到悲哀,为那个时代感到心痛。
李光头和宋钢的性格迥然不同,一个胆大好事,一个谨慎细致,两人在_中结下了亲于兄弟的友谊,但来到了改革开放后的时代,两人却走在了不同的道路。最后,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宋钢,李光头却成为了超级富翁,难道这是命运吗?兄弟间的差异被时代逐渐扩大,如同余华所说“中国人用四十年经历了西方四百年的生活”。
《兄弟》这本书值得一看,书中那个时代已经逝去,悲情色彩贯穿全书,也反映了余华的深思与忧虑。
兄弟俩的读后感三百字 第3篇
以前读过余华的《活着》,看了心伤至极。人在不幸的时候看一看,也就觉得幸运了。《活着》文风朴实,语言紧凑,娓娓道来如吮苦胆,汁液入口流入身体,沁进心田,久久地浸润泡脬了人类的良知,心酸和同情伴着眼泪一汩汩涌出,好一个“惨”字了得。
《兄弟》一样的.惨,但不那么严肃,让人联想到“三毛流浪记”。“三毛”是一个人苦,《兄弟》是哥俩一块儿苦,共同的是一种漫画版的讽刺风格。“三毛”儿童元素多一些,《兄弟》成人色彩重一些,而且是“重口味”。
《兄弟》是余华沉寂10年之久的著作,一出生就倍受关注,可也是“两重天”境界。一方面是普通读者的万般宠爱,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浪里个浪,各有各的浪味;一方面是专业读者的失声,以及评论界的哑然,偶有发声也着实没什么高度评价,为此还在网上干仗。
故事的梗概,讲的是江南小镇小青年李光头厕所偷看女人被抓,而十几年前他亲爹正是因此淹死在粪坑,被一男子宋凡平捞了尸体送回。李光头妈李兰后来和丧妻的宋凡平结合,李光头和宋凡平之子宋钢成为兄弟。_宋凡平被迫害惨死,塑造了一条硬汉好汉形象,催人泪下,令人憧憬。李兰时隔几年去世,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在两个时代动荡下,因一个女人李红激起一片涟漪,李光头奋而直追,却让宋钢接到了绣球。20年后天地一变,李光头风起云涌、富可敌国,宋钢疾病缠身、穷困潦倒,又发生了一些伦乱之事,一曲兄弟情贯穿始终、贯穿生命、贯穿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