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衬关系作文素材 第1篇
一 正确认识教材资源
1.教师和学生要转变观念,明确考纲与教材的关系
现行语文教材就功能和性质而言,更多的是要体现人文性,就教材的理念而言,更多着眼于提高语文素养。但语文“工具性”的性质不能弱化,只能强化。对于考试而言,教材是提供知识的工具库、素材库,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因此,笔者认为考纲与教材是同位的关系,两者可以互相交叉,即教材可以成为考试的内容,而考纲可以作为教材内容的浓缩。知识是语文金字塔坚实的塔基,技能是语文金字塔坚固的支撑,而素养则是建立在知识的塔基和技能的支撑上高耸入云的金字塔顶。没有了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支持,素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随时可能轰然倒塌。
由此可知,高考复习中,要力图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才能得到双赢。
2.高考语文复习莫丢教材,化教材资源为备考资源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考复习不能丢弃课本。注重回归课本、回归教材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因为无论高考试题怎样变化,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需要的基础知识和进阶技能。
只是现行教材并不是直接把高考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摆在我们面前。教材固然是一座资源库,但它不会自动变成应考的资源,只有深入其间去发现、寻找,才能变为珍贵的备考资源。这就需要教师不倦地发现、挖掘与创造,把分散的知识点系统梳理,使之形成有用、有序的考点、练习点,从而将教材资源改造成丰富的备考资源。
二 化教材资源为备考资源的方法
1.通览全局,梳理知识
教材要分册,但高考复习利用教材要通览全局,统揽知识。笔者根据所在省份的高考考查点,从课文教材的大分类上提出几点参考建议:(1)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梳理。约120个重要实词;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固定句式;名句典故。(2)古诗鉴赏知识点梳理。如常用意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题材内容;主要诗人生平和风格;名句典故等。(3)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警句、妙语等。(4)客观题类知识点梳理。如课文中字音、字形;成语等。
以上所述知识点梳理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梳理时可适当参考教材外的资源,但范例应尽量引用教材的内容。
2.活用教材设题演练,在教材中提升能力
高考语文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考生复习若只是停留在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层面,势必要吃大亏。能力的提高又需通过科学有序、持之以恒的训练方能见成效,而这恰恰是教材所存在的巨大欠缺。为此,要想方设法应用或改造教材中的资源,甚至要创造性地设题,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以提升能力。(1)文言文设题:按照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知识板块综合性设题是应有之意,在“文章的分析和概括”设题方面也可做相应的探索尝试。(2)诗歌设题:分项设置若干简答题。(3)现代文阅读设题:选取教材中适合设题的课文,按照高考命题的方式,设置3~4题,可以就重要词语和句子、主题思想、方法结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等设题,此为常规题;也要选择文本中最有探究价值的角度或问题设题,此为探究题,多为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最后一题,对语文的能力考查层级最高。此外,课后现成的习题就是很好的题目,我们不妨借用。
3.建议作文与教材相结合,从课文中转化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是写作的素材宝库。考场作文一怕审题,二怕缺少素材,而写作素材的积累有赖于平时主动积累整理课文素材,考场上灵活地将课文中的素材与作文的话题结合起来,找到契合点,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陪衬关系作文素材 第2篇
2015年高考湖北卷“厚积薄发,方能成功”这篇满分作文就是典范:
厚积薄发,方能成功
一壶绝品好酒,总要经过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存放,方可称为美酒。新酿出的酒总带着丝丝涩味,就像未成熟的青苹果一样,涩口,酸牙。而存放一定岁月的美酒,香醇,味美,入口酒香四溢,激活身体的每一处细胞。正如一股涓涓细流,总要经过慢慢汇聚,方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断喷涌,这就是积淀的魅力,薄发的美丽。(素材运用亮点1:运用类比手法,以酿酒作比,材料新颖,扣题准确。)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成功需要积累,需要有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素材运用亮点2:引用华罗庚的名言,叙议结合,富有韵味。)
凭借《千山暮雪》走红的刘恺威的确有点大器晚成,他出道很早,在香港TVB当过替身,跑过龙套。从香港转到大陆发展,这其中的艰苦难以想象,艺人不怕没戏拍,怕的是一直拍戏却红不起来。熟悉刘恺威的人还可以说出他的几个代表作,不认识他的人甚至连他的样子都不清楚。现在他红了,看他的戏会觉得他的演技很扎实,塑造的每个人物都很传神自然。这可不是一日所得来的功夫,是他这么多年从幕后到幕前经验积累的结果,刘恺威就似一壶酒,是他用这么多年的积淀酿造出来的,散发着成熟的美,璞玉终成大器。(素材运用亮点3:巧妙剪辑材料,深入挖掘素材,让素材能充分论证观点。)
每遇挫折,一想起史铁生先生,便豁然开朗。这位坐着的巨人,比无数健全的人要高大许多,他那双锐利的眼睛,透过因疾病缠绕而痛苦的生命,看到了活着的真谛。这么多年来,他如勇士般熬过一次又一次的病痛,并努力将手中这支笔用心灵的力量去书写,去启迪更多人。2011年深冬,他这颗明星陨落,可在世人眼中,他的才华与毅力便是大器。(素材运用亮点4:引用史铁生的材料,点出贵在积蓄坚持的主题,事例典型。)
积累而成经验,修炼而成力量,耐得住寂寞,才会获得最终的美丽。追逐梦想不停歇的“渐冻人”杨学峰,追逐文学梦想永不放弃的草根“的哥”李强……正是这样一群普通人,用他们心灵开出的花儿灿烂了我们浅淡平静的生活。苦海无涯,历经漫漫岁月,备尝人世辛酸,静默修炼,凝聚精魄,大器终成。(素材运用亮点5:运用排比手法,列举热点人物素材,彰显时代风采。)
卡耐基说,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延续积累而成。我们只有不断积累,勇于付出,方能酿造出人生的“美酒”!(素材运用亮点6:结尾句式整齐,紧扣中心,点题升华。)
【评 析】
考生巧妙运用作为论据的素材是这篇文章出彩的重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注重剪辑,切中要旨。
陪衬关系作文素材 第3篇
下面结合2011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素材,分析一下如何科学备考作文,如何准确深刻地运用素材,打造亮点,获得高分。
提炼生活素材,彰显真情实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国各地的命题专家在命制作文试题时从来就没离开过生活。阅卷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开头是无关痛痒的观点,中间是对自己不甚熟悉的三四个古人的事迹介绍,结尾是对大家的号召。当然有些考生列举的不是古人,而是死记硬背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考生在心理上都没有产生认同感,除了他们列举的那几句材料外,没有自己的任何见解。这样的文章都是脱离生活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唯有热切地关注生活,体现变化着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作文。
“文贵情真。”生活中总有许多事情在触动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善于挖掘那些动人的事件、那些真实的细节。在写作中,我们要适当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使素材更具深度,更能表现主旨,这也是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给我们的启示。
佳作示例:
还记得那次你与妈妈吵架。妈妈说你没本事,说你固执地守着泥瓦匠这个职业,不知道上进。妈妈那次很是伤心和失望。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为了我上学的高额费用。妈妈说邻居家的张大爷做生意,把家里的房子翻盖成了两层小楼;妈妈说某县的王大哥也是农民工,可人家靠一副好嗓子参加选秀,结果成了明星,现在火着呢;妈妈说你就不会上进些,想个法子,多赚点钱,再不行当个包工头也可以;妈妈说你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还能干多久农民工……那天,你的脸涨得红红的,却一言不发。那天,我只听见妈妈的唠叨,却听不到你的一句辩白。只是在妈妈唠叨完后,你抛出一句惊人的话:“俺只是个农民工,老婆你也不用担心俺会出轨,多好啊!”你的话一出,我和妈妈都笑了。
我知道,爸爸,你怕别人知道你是农民工,是因为你怕我蒙羞;我知道,爸爸,你想早点到工地,是因为你想多赚点钱,为我上大学做准备;我知道,这几天,虽然你不能像别的家长那样,守候在考场外,但是你有你的坚守,你有你的岗位,那片高楼,那个高档的小区,都有你的身影……爸爸,我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需要你的坚守,需要你的付出。
――2011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
分析点拨:这篇文章取材于生活,考生正因为对生活的留心,才写下如此动人的文章。示例善于运用心理描写,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阐述自己对父亲、对农民工的看法,感情源自内心,可谓形象生动。
特别提醒:来自生活的事例,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能触动你的灵魂。选取生活素材时,一定要注重细节,注重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等,考生可在平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成就高分作文。
聚焦时事显新颖,关注民生亮思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考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眼光不能只盯着一个地方,要学会关注经济、政治、科技与民生素材,关注时事和焦点素材。
在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中,全国卷、新课标卷、北京卷采用的都是非常贴近时事的材料。垫资买中奖的素材,出现在春晚小品《美好时代》中,也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中国崛起,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世界舞台上正发挥着一个大国的作用,是东西方都在谈论的大事;国球的骄人成绩以及所遭到的各种质疑,不仅仅是国人的话题,更是世界的话题。由此可见,高三的考生,不能置身“世外”。假如对这些时事一无所知,又怎能应对全国卷、新课标卷、北京卷的作文题,考出好成绩呢?
佳作示例: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个世界很物质,当面临“地沟油”“瘦肉精”,相关部门或企业是否敢于担当?当故宫面临“错字的锦旗”,面临“森严壁垒的失窃”,到底是谁的责任?当问题降临到你的头上,你是否能挺身而出?
担当,这世界需要你!七尺男儿,既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又要有“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勇气。担当是态度也是行动。这世界需要你――担当。
――2011年山东卷高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
分析点拨:这篇作文开头可谓引人入胜,直击现实,令人警醒,文章极具现实意义,开篇关注民生,“地沟油”“瘦肉精”“故宫门”等事件的精心导入,引人深思,由此引出“这世界需要你――担当”的主题,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特别提醒:关注现实,聚焦民生的素材固然好,但使用时不能陷入一味发牢骚的误区,要把握感情基调积极向上的原则。
采得百花酿成蜜,选点精到显主旨
要想写好作文,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选好角度,在此基础上精妙选材,便能使作文与众不同。相反,角度选不好,素材不独特,便只能人云亦云。2011年各地出现的高分作文便是很好的例证。
佳作示例: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终于找到一个歇脚的地方。旁边是一潭澄清的绿水,像翡翠般晶莹剔透。前段日子可能下过很长时间的雨,水面涨得很高,真怕它会溢出来。在水边的大石头上休憩片刻,然后洗洗脸,一股彻骨的清凉再次涌上心头。潭不大,一望尽收眼底。潭水倒映着清脆的竹子,深绿浅绿,浓淡相宜!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有泉水弹奏,鸟声和鸣,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可能是身陷于喧嚣都市太久的缘故,自己曾一度浑浑噩噩地走在求知的旅途,麻木得早已失了快乐的理由。可哪里想到,这世上还有这般令人愉悦的地方。原来,大自然才是快乐的原点,回到大自然就找回了快乐。虽然它只是像一块越化越小的冰,但它还在原处痴痴地等着我、等着我……
――2011年广东卷高分作文《回到原点》
分析点拨:在众多考生都选择一些平庸的例子表达平庸的思想时,这篇作文可谓选点独特。选择回归自然的素材,围绕一次行踪,抒发一段感情,揭示深刻主旨,只有大自然才是快乐的原点。
特别提醒:选点精细是建立在平时广泛阅读,精心积累的基础之上的,我们要不断扩充积累量、更新时新素材,这样的话,在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
点面结合求丰富,发展等级亮素材
不少考生因自己的作文不能上升到发展等级而苦恼,其实,在发展等级中作文有“丰富”的要求,所谓的“丰富”就是指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对于考生来说,只要善于积累,勤于总结,劳于写作,还是能够做到的。2011年的许多高分作文就是很好的启示。
佳作示例: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高适在《别董大》中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宽慰朋友的同时,又对前途充满了憧憬和期待。读高适,我们择友会更加理智和谨慎。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说:“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首先由于当时门阀制度森严,导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慨是否能激发我们思考当今社会的考试制度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江月夜图,表现了一种迥异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辽阔,更宁静的境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读张若虚,我学会了洒脱、飘逸,我懂得了宇宙之浩翰,人生之精彩。
我们处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铜臭和书香相互博奕,我们要的是书香,在追求物质文化的过程中酿成美酒,旧书是文明的载体,精神的财富。
――2011年湖北卷高分作文《旧书》
分析点拨:文章在主体部分运用了高适、鲍照、张若虚三个诗人的诗句,构成排比,在此基础上,提炼观点,推出文章需要表达的主旨,语言凝炼而富有文采。
特别提醒: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素材得以运用,使文章更加丰富,要注意把握基本的原则,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要围绕中心论点精心取舍,选择那些新颖、典型、最有价值的素材。
总结2011年高考作文,我们受益匪浅。展望2012年,笔者认为考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备考。
第一,关注时事练文体。
备考应以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为主,特别关注时评类作文,特别关注与生活、与品质相关的素材,这些很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文体上,依据考试大纲,2011年主要考查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其中,考生要特别注意记叙文以及创新文体的写作。2011年高考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很多考生把记叙文写成流水账,把议论文写成四不像,这与积累的素材多少优劣不无关系。错误的导向要杜绝,要改变过去一贯的只重视训练议论文的做法,新课改将更加关注考生各种文体的写作,要“不拘一格得高分”。
第二,“拒绝平庸”备素材。
考生在平时要多关注社会生活,思考社会生活,关注祖国的命运,要不忘积累生活素材,不忘关注时事热点;要重点研究几个历史人物,读读他们的传记,并深入了解,以作为写作的经典素材。笔者建议大家多积累如下素材:
1、体现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素材。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尊重人的各种权利,捍卫人的尊严,在近几年中都是涉及的比较多的热点。考生要积累的相关话题素材包括:敬畏、感恩、捍卫、尊重、悲悯、尊严、对话、自由等。
2、有关节能环保的素材。当前,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考生如果能够积累诸如“地球一小时活动”“伦敦全民单车日”之类的素材,就可在作文中彰显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