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素材的作文(实用4篇)

个人学习 8 0

提供素材的作文 第1篇

一、挖掘现实生活,切合文章主旨

一般学生写作文选取的鲜活的材料来自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大多主题是表达对“真善美”的赞颂与向往,对师长的尊敬语与感恩。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用心去感受生活。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挖掘作文的源头活水。首先,教师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真正走入社会。其次,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指导,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课堂是一个好场所,师生间可以交流平时观察所得的体会、写情境作文或举办观察力比赛等。这样既能激活同学们对观察体验的兴趣,又能给平时注意观察的同学在教室里有话可说,当得到老师表扬后又有成功感。另外,我们也可试着给学生讲一些名作家(如鲁迅、契诃夫等)积累生活素材的做法,给学生以模仿的机会,鼓励他们用观察日记的形式把观察体验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丰富生活素材,也能锻炼文笔。在中考时,学生使用一些切合文章主旨的现实素材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选取典型素材,写作角度独特

《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240篇优美的诗文。学生只有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和背诵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文化积累以及生活积累。学生在课内外积累那些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打动人心、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在考场上,学生选取这样的典型素材,就会升华文章的主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去搜集一些典型的人和事,在大量的阅读中搜集积累,认真地比较分析。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同时让学生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好的开头结尾,排比句及名言警句等,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多看《高考满分作文》,让他们学习里面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这是中考作文素材的珍贵来源。例如,每次写作练习,笔者都会有意识地将一些新颖、精彩的材料向学生讲解,有时甚至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笔者要求学生将这些名人事迹和名篇名句加以运用,有时将某一话题的几句诗词,几个片段,几则材料联系在一起,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当学生中考作文有了这些闪光点,再加上独特的写作角度,文章就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选材时尚,做到新颖靓丽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向我们展现了大量的时尚前卫的素材,学生撰写中考作文时,就应紧跟时代脉搏,去发现新颖靓丽的事例,让它在中考作文的表达上独具特色,彰显出时代风采。例如,笔者每年总是搜集近两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印发给学生,甚至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他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这些丰富的图、文、声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练笔时,要学生能用上这些有说服力的事例。有些学生在写人叙事的作文训练中,用到了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例。学生这样写道:“当危险威胁生命,母亲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用一双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国最有力的臂膀,托起了_,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敬畏。”他将这段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真正做到了新颖靓丽。

其实,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也是学生好的素材来源,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写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 、“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同时还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

提供素材的作文 第2篇

1. 放生,切不可率性而为

前不久,一位景观设计师向笔者抱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人工湖里的鱼太多了,天天抓也不见少。笔者不解,湖里有鱼不是挺好嘛,为啥还要抓它们?设计师解释,人工湖建好后,来放生的络绎不绝,使锦鲤等淡水鱼类超量繁殖,把用于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吃得一干二净,不仅打破湖里的生态平衡,也导致水质急剧下降。

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据了解,我国不少地方有放生祈福的习俗,每逢佳节吉日,或将一笼笼鸟儿放归山林,或将一船船鱼儿投入江河……可这种“善举”不一定是对动物和自然的真正关爱。

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物种,都不能随意放生。据报道,近两年来,泰山上的松鼠抢了猴子的名声,成了令人头痛的“山大王”。它们成群结队下山“打家劫舍”,使附近农民种植的核桃大量减产甚至绝产。这些松鼠不是泰山原有物种,是人们放生的,由于当地缺少蛇、狼、豺等松鼠的天敌,松鼠的繁殖速度又极快,这才泛滥成灾。

有时候,放生本身可能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与环境污染和某些人为因素结合后,其危害就会急剧放大。

(选自2012年3月1日《_》)

【素材点拨】

“放生”凸显了人们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怀,但是切不可率性而为。因为每个区域的生态系统相对平衡,如果不考虑物种的种类、数量、比例等,随意放生,就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适用话题】

生态平衡 顺其自然 善举

2. 姚明杨澜等众多名人,联合呼吁终止活熊取胆

2012年2月14日,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下称“它基金”)向证监会提交吁请函。本月22日,它基金又前往证监会办递交第二轮联署重量级名单。

据悉,此番加入共同呼吁取缔活熊取胆的知名人士有:姚明、申雪、赵宏博、张纪中、杨澜、汪峰、文章、马伊琍、孙俪、邓超、孟京辉等。

吁请函称,归真堂一旦上市,将引发社会各界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激烈争辩,并可能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能力和公信力产生质疑。因此,它基金恳请证监会及有关部门慎重考虑,对归真堂的上市申请不予支持和批准。

姚明、杨澜等关注公益事业的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它基金,呼吁抵制归真堂上市,希望早日终止“活熊取胆”。

据悉,姚明在2012年2月22日它基金联署签名活动中,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表示支持它基金此次倡议取缔活熊取胆业的活动。

(选自2012年2月15日《北京晚报》)

【素材点拨】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生命是平等的,而“活熊取胆”极其残忍。中医中药固然要发展,但动物也有生命权,我们不能为了人的生命,而漠视动物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来拯救黑熊!

【适用话题】

呵护动物 生态环境 名人效应

3. 让大自然自己工作

永定河被北京人称为母亲河,但历来脾气暴躁,不时改道,频发洪灾,不见母亲的一丝温情。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河水断流,河床遍布大小不一的挖沙坑,飘荡着漫漫沙尘,成了不折不扣的“永痛河”。“事实证明,‘硬治理’的老路走不通。”北京市永定河改造工程的总设计师邓卓智介绍,历朝历代对永定河的治理都带来了不同的“后遗症”。

利用现代水利工程技术,能否一劳永逸地解决水患?上世纪50年代,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厅水库,并筑起许多大坝。由于大坝截流,永定河变成了干涸的“死河”,河道堆积了大量泥沙,为北京沙尘暴提供了1/5的沙尘。水灾不再,“黄灾”又起,人工治水又走入了一条死胡同。“治水不能把水治死,要高度重视生态因素。”邓卓智深有感触地说。

现在,永定河治理采用了“柔性修复”的办法,让大自然自己工作。例如,在岸边设置透气的“网箱石”,防止洪水对岸基的冲击;采用“连柴捆”、扦插柳枝、养植水生植物等办法,解决固堤、清污等问题。

治水,不仅仅是有关“疏”与“堵”的工程问题,也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名‘河道整容师’,不能光想着当‘硬汉’,还要有更多的‘柔情’。”邓卓智感慨地说。

(选自2012年1月5日《_》)

【素材点拨】

治水重在疏导,而不是一味地堵截!这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昭示的哲理。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治水也涉及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小到个人,大到社会,遇到问题要尽可能地采用疏导的方法。

【适用话题】

疏与堵 生态环境 刚与柔

二、爱心与慈善

1. 爱心青年阿里木

2001年,新疆青年阿里木只身来到贵州毕节,摆起地摊卖烤羊肉串。热情风趣的吆喝,使他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子依旧过得寒酸:租每月100元的房子,每天花10元钱填饱肚子。

如此吝啬为哪般?阿里木自有打算。刚到贵州时,他参与扑灭了一次山火,当地政府奖励他300元,他随后就找到毕节的妇联组织,连同自己身上的200元,全部捐给了一个因贫困而濒临辍学的学生。阿里木与“草根慈善”结缘后,烤羊肉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得知大方县一所小学的学生没有书包,阿里木买了181个新书包,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另一所学校的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冒雨送去了5000元……这么多年,究竟帮助了多少学生,阿里木记不清了。这位“草根慈善家”还拿出积蓄,在贵州大学与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据说每串羊肉串可以赚3毛钱,阿里木迄今捐出了15万元,相当于烤了50多万串羊肉串。

捐资助学并非阿里木事迹的全部。汶川地震与贵州雪灾,他都踊跃捐款。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三天,阿里木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从贵阳赶往西宁,购置了8000多元的牛肉与蔬菜送到灾区。

(选自2012年2月3日《文汇报》)

【素材点拨】

草根慈善家阿里木,8年多来,靠卖羊肉串维持生计,却毅然把攒下的血汗钱全部拿出,资助上百名贫困生。艰难冷却不了他的热心,苦难改变不了他向善的信念。凭借一颗炽热的爱心,他越走越远。“让世界充满爱”,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这难道不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心声吗?

【适用话题】

慈善 草根 爱心 心愿

2. 永远向善的李娟

南医大护理学院11级的李娟同学因罹患黑色素瘤不幸去世,她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学校解剖楼,供医学事业研究。2012年2月28日上午10时46分,21岁的李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她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她乐观地安慰亲人:“爸爸,我们要现实一点,我知道治不好,但我要走得快快乐乐。”她说,“希望我的生命让教授们研究出新药。”在弥留之际,她露出女儿的,让人无法遏制眼泪,却又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暖意,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共鸣吧。我们无法消除这个苦难家庭的悲痛,但我们可以和这个家庭的心脏一起跳动,一起承受。

这是个平凡的女孩,不为人知,但她的去世给社会带来了震动。在微博上,众多网友向这位女生表示敬意。这位平凡的女子实实在在地震撼了无数人。她是邻家的女孩,她是街道上擦肩而过的路人,她是普普通通的学生,甚至,她是一颗流星,但是,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90后女孩的光荣与梦想。“平凡的人们总给我最多的感动”,说的就是这个吧。

到底是怎样的力量,让一个生命脆弱的人,变得如此强大?是始终向善的爱心。

(选自2012年3月1日《现代快报》)

【素材点拨】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爱是永恒的!李娟心怀大爱,坦然面对死亡,将生命献给了热爱的世界。生命是脆弱的,然而拥有爱的生命无比坚强,其光芒足以照亮世界。

【适用话题】

乐观 温暖 奉献 力量 爱心

3. 爱心驱动,“最美奶奶”救女童

2012年2月19日,湘潭湘乡,2岁的小婧婧被困火海。其母亲杨朝霞奔走呼救,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漠然转身,59岁的吴谋纯却毫不犹豫两入火场救出孩子。

事后,有人问吴谋纯,为什么同时听到杨朝霞的求救声,那个男子拔腿下楼,而你却毅然冲入火场,吴谋纯说:“我不能管别人怎么想,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孩子的爱,驱使我毅然跳入火场。”

吴谋纯火中救人壮举在网络上迅速传开,网友称她和抱起小悦悦的第19名路人陈贤妹一样,都是“最美奶奶”。可在邻居眼中,吴谋纯的英雄之举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吴谋纯在小区内是出了名的“活雷锋”。

湘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钟兴旺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为吴谋纯争取“见义勇为”等荣誉,在老人身上,体现的是闪光的雷锋精神。

“她(吴谋纯)全然不顾自己,只叮嘱我们找水给孩子洗把脸。然后急忙撩开婧婧额前头发,一遍遍摸着孩子的小脸蛋。发现孩子没有一点损伤后,吴阿姨竟放声大哭起来。”忆起当日场景,住在隔壁楼的金美钟不禁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她当得起‘最美奶奶’的称号。”

(选自2012年2月28日《法制周报》)

【素材点拨】

是良知和对孩子的爱,驱使吴谋纯做出英雄的举动。的确,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使人变得勇敢。

【适用话题】

爱心 真正的美 见义勇为

三、道德与法制

1. 吴孟超——坚守道德与良知的楷模

吴孟超,现年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

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1999年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4000例。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

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吴孟超是医院院长,平时不但忙于院务,还要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在每个星期二的上午出门诊,若是出差错过了,回来还得补上。

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

(选自2012年2月3日《文汇报》)

【素材点拨】

吴孟超,50年来,呕心沥血,恪尽职守,推动了中国肝胆医学的起步和发展。年近90,仍战斗在手术台前,足见其对医学事业的执著与高尚的医德。坚守职业道德,是一个人高尚品德的最基本的体现。

【适用话题】

坚守 良知 楷模 规矩

2. 陈光标的新形象

提供素材的作文 第3篇

一、勤积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从自己的生活中积累。自己的眼睛好比一架录相机,把见到的事情一一录下来,经过思考、分析,记在心里。这些就是写作的基本素材。中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用自己的眼睛真实地记录下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积累写作的素材。

2.从感动中国人物中积累。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规范了我们的认识,弥补了思想上的空白,也更能让学生理性地看待世界。

3.个性积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4.从阅读中积累素材。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去直接观察、经历,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间接观察、经历,即通过阅读、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请教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认识事物,弥补直接观察、经历的不足,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

二、行之有效。如何让素材积累高效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非常妥当。

1.勤记录,多记忆。为了抓住信息,往往是动脑动手,听、说、写并用,采用多通道记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要记住一段比较长的话语,最好是边听边记。记忆应有选择,记忆那些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材料。如果学生能把每一次的社会生活作一些记录,而且能写一些心得体会,那么日积月累就有了丰富写作的素材。

2.笃行,善思。大家只要认真想一想,每天你身边的事绝不会少。其实,这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要真心地热爱生活,多一点兴趣、爱好,要学会关心别人,多一点爱心,要热心参加公益活动,热心参加集体活动,要勤于实践,多动手做一做。生活充实了,作文素材自然也会丰富起来。

3.贵在坚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能真正坚持下来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三、巧运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应用·拓展”明确指出: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那么如何做到巧呢?

提供素材的作文 第4篇

艺体部阅读文刊主办:语文组

作家海岩——有心人的世界

22准时地回到自己的小屋。家人都以为他是去睡觉了,其实他在偷偷摸摸地写一部长篇小说。当时家里还没有空调,小屋里非常热,但他天天坚持写到深夜。写完多少,他就往壁柜里面藏多少,家里人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写呢?因为海岩只读了四年书,连小学都没毕业,他怕别人说自己“不务正业”,怕别人说自己“好高骛远”。

海岩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共47万字。有一天,父亲在壁柜找东西,无意中发现了这些手稿,就问:“海岩,这是谁写的?你是不是在写东西啊?”海岩只好承认了。于是,父亲成了第一个读者。过了几天,他问父亲:“写的怎么样啊?”父亲说:“什么怎么样?写的什么乱东西?我要不是你爸,根本就不看。”隔了两天,父亲问:“后边的书稿呢?”海岩暗自高兴,看来父亲是感兴趣了,是想继续看下去。海岩带着书稿,满怀希望地找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一个副总编。副总编问:“你写没写过短篇呀?你写没写过中篇呀?你写没写过散文啊?”

海岩说:“都没写过。”

“那你参加过我们社或者其他社里举办的创作培训班吗?”“没有。”

“那你给报纸写过什么小通讯或小稿吗?”

“也没有。”

“哦!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就不看了吧。馒头得一口一口地吃,碉堡得一个一个地拿,仗得一个一个地打。你呢,先从小的学起,然后再去攻长篇这个堡垒。你说对不对?”海岩只好把书稿抱了回来,可他不死心,这毕竟是自己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47万字!于是,他又把书稿寄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总编。

海岩等了三个月,既没有回话,也没有退稿,便去找总编。他还是一眼看到自己的书稿还没拆封呢!

总编问:“你写的是什么啊?”海岩说:“我写的是警察。”“那你寄到群众出版社去吧。我们这是一个文学出版社,我们这儿不大出这种写警察的东西。何况邮寄来稿的采用率,也只有千分之一。”

“写警察的东西就不是文学吗?”

“群众出版社更乐意出这些东西。要不我们帮你寄?”

海岩说:“书稿已经在这里躺了三个月了。这样,你先少看一点。如果你咬一口,就不往下咬了。如果觉得是馒头,你就再咬一口。”

总编反问:“你就这么自信?”“看完一章,你觉得不能往下看了,你就退回给我。也有可能你看完第二页纸,你就会觉得咬到馅了!”总编同意了。

隔了一个月,海岩得到了出版社的通知:长篇小说《便衣警察》于1985年出版。《便衣警察》出版之后,引起轰动,获首届金盾文学一等奖、全国首届侦探小说佳作奖;电视连续剧剧本《便衣警察》获飞天奖、金鹰奖和金盾影视剧本奖。

《便衣警察》出版之后,海岩连续八年保持每年80万字的惊人出版量。他的代表作还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平淡生活》、《深牢大狱》、《海岩文集》(7海岩大概是当之无愧的了。

前不久,杨澜采访海岩之后,在总结自己最深刻的印象时写道:“他的经历证明,只要你是有心人,这人生啊,敢情就没有什么是被浪费的。”

不错,从根本上说,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既不是有靠山人

的世界,也不是有文凭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关键词:“大拇指一代”

引爆时间:2010年11月12日

事件主角:亚运志愿者

来龙去脉

从2010年11月12日开始的广州亚运会,各大赛场以及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身着绿白两色相间志愿服、手执“大拇指”招牌的亚运志愿者的身影。“大拇指一代”,得名于广州志愿者发起的“大拇指行动”———手举“文明礼让你很棒”的“大拇指”走上街头劝导市民文明出行。“大拇指行动”自开展以来,吸引超过60万青少年和市民群众参与,他们活跃在53个竞赛场馆、11个非竞赛场馆、18个独立训练场馆,为赛事提供礼宾接待、语言翻译、竞赛组织支持;他们活跃在6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交通路口、交通站场、公园景区及街道、社区,提供亚运宣传、信息咨询、交通指引。他们影响覆盖的人群超过200万人次,亚运会期间,亚运城市志愿者的“大拇指”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大拇指一代”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他们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成就自己,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亚运会期间,他们以出色的表现向社会表明:80后90后是能担当的一代。浮云评说

“垮掉的一代”一度曾是中国80后、90后的代名词,自我意识过强、感恩意识太差、不能吃苦受累,成为很多人对80后和90后群体的大致印象。但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上大学生志愿者的精彩表现,已经颠覆了人们对于80后,尤其是90后的传统印象。

随处可见的“大拇指”已成为广州亚运会最出色的名片,他们通过在亚运期间的精彩亮相,成为广州市民友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文明缩影;他们服务社会、服务他人,迷人的微笑是广州最好的形象品牌;他们的辛勤付出,展现了广州的形象。

亚运会已经完美落幕,也许我们不能再在街头看到身着绿白两色相间志愿服、手执“大拇指”招牌的志愿者们的亲切笑容,但是他们已经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已然融入到我们中间,或者在我们看不见的边远地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父母皆祸害”

引爆时间:7月7日事件主角:80后子女、50后父母来龙去脉

“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是一个拥有近三万名成员,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成立于2008年1月18日。小组名引用自尼克?霍恩比的畅销书《自杀俱乐部》中少女杰丝的一句台词。7月7日,《南方周末》刊出《父母皆祸害?80后子女形容50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其数落父母的反传统态度也引发了社会的激烈争论。7月12日,另外一个观念与此对立的“反‘Anti-Parents’可怜天下父母心!”小组正式成立,但参加者寥寥。Anti-Parents小组成员主要在此倾诉或反思父母造成的情感或肉体上的伤害。小组成员多数在家庭生活中确实受到不公正待遇,如直接肉体伤害,间接人格伤害,父母间的矛盾、争吵、家庭暴力,或对孩子不关注、冷漠造成的伤害。以及试图控制孩子的人生,或更为严重的_子女、性别歧视等精神伤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