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和论语的作文素材(精选3篇)

个人学习 7 0

大学之道和论语的作文素材 第1篇

(一)依礼而立

1.[原文]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先秦)《礼记•曲礼上》

[译文]人与人有礼仪规范就会和谐,没有礼仪规范就会紧张。

2.[原文]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晋)葛洪《抱朴子•刺骄》

[译文]谦虚待人,必有很多人亲近你;骄傲自大,必有很多人离开你。

3.[原文]满招损,谦受益。——(先秦)《尚书•大禹漠》

[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

4.[原文]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态,观其态而知德。——(战国)《吕氏春秋•音初》

[译文]听到他的演奏之音就能了解他的风采,观察他的风采就可了解他的常态,观察他的常态就可以了解他的品德。

5.[原文]泽之身则荣,去之身则辱。——(春秋)管仲《管子•小称》

[译文]如果一个人能够恭逊、自爱,就受人欢迎称赞。否则,就要被人鄙弃。

6.[原文]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夫毁人者,人亦毁之,不曰自毁乎?誉人者,人亦誉之,不曰自誉乎。——(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

[译文]底毁别人,实际上是自毁;称许别人,实际上是自许。你诋毁别人,人家也诋毁你,这难道不是自毁吗?你称许别人,人家也称许你,这难道不是自许吗?             

7.[原文]器满则倾,志满则覆。——(先秦)《大公六韬》

[译文]容器装得太满就要翻倒,人得意过头就要摔跤。

(二)重视规范

8.[原文]恭德慎行,为世师范。——《北史•杨播传记》

[译文]人能谦虚慎行,就可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9.[原文]宽于大事,急于小事,临时责怒,未免爱憎之心,不可以为政。

——(唐)吴兢《贞观政要•鉴戒》

[译文]大事上疏忽,小事上急切,身处不顺时就发脾气,不能消除偏爱之心,这样的人不能执政。

10.[原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汉)韩婴《韩诗外经》

[译文]人没有礼节就不能叫人,做事不讲礼仪就不会成功,国家没有礼制就不能和谐安宁。

11.[原文]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汉)桓宽《盐铁论•力耕》

[译文]治家,不能靠一种财宝;治国,不能靠一种方法。

(三)和同众人

12.[原文]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旧唐书•文苑传》

[译文]

不尊敬别人,就是自己不尊敬自己。

13.[原文]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春秋)管仲《管子•牧民》

[译文]

国家物质充足了,就应该让百姓知道礼节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就应该让百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

14.[原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春秋)《论语•子路》

君子能和谐众人又能保持人格独立,小人混同于众人中却不和谐。

15.[原文]

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先秦)《礼记•淄衣》

[译文]

百姓溺亡于水,知识分工协作子溺身于不慎之言,国君溺命于民怨。

16.[原文]

以德报德,_有所劝;以怨报怨,_有所惩。

——(先秦)《礼记•表记》

[译文]

用思德报答恩德,这样做好事的人就会到鼓励;以仇恨答仇恨,这样做坏事的人就会受到惩戒。

����<6��߰

大学之道和论语的作文素材 第2篇

(一)孝敬父母

1.  [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春秋)《论语•学而》

[译文]少年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做事要兄弟和睦。

2.  [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清)李毓秀《弟子规》

[译文]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3.  [原文]首孝弟,次谨信。——(清)李毓秀《弟子规》

[译文]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4.  [原文]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宋)林逋《省心录》

[译文]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5. [原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清)《增广贤文》

[译文]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吴亚,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6.[原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译文]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7. .[原文]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先秦)《孝经》

[译文]孝是天经地义的。

8. .[原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译文](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的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二)以及推人

9.[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战国)孟轲《孟子•梁惠上》

[译文]孝顺自己的老人,并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别人的身上;养育自己的孩子并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孩子身上。

10.[原文]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先秦)《孝经•天子章》

[译文]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

大学之道和论语的作文素材 第3篇

(一)重教好学

1.[原文]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译文]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能领会。

2.[原文]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先秦)《礼记•曲礼上》

[译文]见闻广博、学问深广而又知道礼让,力行正道而又不知懈怠,这种人可称得上君子。

3.[原文]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先秦)《礼记•儒行》

[译文]学问渊博而不知满足,脚踏实地而不知疲倦。

4.[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先秦)《礼记•儒行》

[译文]广泛地学习,周详地询问,缜密地思考,清晰地思辩,坚定地履行。

5.[原文]不偾不启,不悱不发。——(春秋)《论语•述而》

[译文]不到学生急着要弄明白而不能之时,不去点拨他们;不到学生力图说清而做不到之时,不去启发他们。

6.[原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译文]如果不积累起每一小步,就到达不好遥远的目的地;如果不聚集起每一细流,就不能汇成汪洋大海。

7.[原文]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译文]没有才能,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培养大才能。

8.[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难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9.[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古人做学问不遗力余力,少年时下的功夫到了老年就有成果了。但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不透彻的,必须要亲身实践。

10.[原文]不师者,废学之渐也。——《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译文]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11.[原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战国)荀况《荀子•大略》

[译文]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专业人才。

12.[原文]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北朝•齐)《颜氏家训•勉学》

[译文]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能。

13.[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春秋)《论语•学而》

[译文]君子不刻意追求吃得饱、住得好,只是勤敏于事谨慎于言,接近有学问道德的人提高自己,才是真正的好学。

14.[原文]农商工贾,厮役奴肃,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译文]农夫工匠,行商坐贾,仆役下人,渔民屠户,牧人杂役,这些人中间都有前辈专家,可以作为学问品德上的榜样。

15.[原文]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南宋)朱熹《语录》

[译文]做学问就像撑着逆水的船,连一篙也不能放松,不能骄傲不前,而要持之以恒。

16.[原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宋)晃说之《晃氏客语》

[译文]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

17.[原文]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唐)韩愈《师说》

[译文]无论贵贱老少,只要掌握了真理,就是老师了。

18.[原文]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译文]学问会对人有所补益的,只要人还活着,学问就会用处无穷。

19.[原文]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先秦)《周易•乾•文言》

[译文]用刻苦学习来集聚增长知识,用互相提问来明辩洞察真理。

20.[原文]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先秦)《礼记•中庸》

[译文]要么就不学,学起来有一点不会就绝不罢休;要么就不问,问起来有一点不明白也不罢休。

21.[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先秦)《礼记•学记》

[译文]对玉不进行雕琢它就成不了美器,人不学习就不知道道理。

22.[原文]智足以周知,仁足以自爱。——(北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译文]智慧多的人才能遍知事物的基本规律,仁爱深的人才能做到自尊自爱。

23.[原文]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明)黄宗羲《明儒学案》

[译文]自古以来,圣人贤人的盛德大业,没有不是通过学习而成就事业的。

24.[原文]坐破寒毡,磨穿铁砚。——(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

[译文]把毡子都坐破了,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发愤读就该这样,持久不懈。

(二)追求真理

25.[原文]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译文]仁爱,莫过于爱众人;智慧,莫过于了解人。

26.[原文]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春秋)《论语•述而》

[译文]“仁”很遥远吗?如果我真想要得到它,它就会来的。

27.[原文]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先秦)《礼记•表记》

[译文]仁爱的人享受仁义带来的快乐,智慧的人发扬仁义,怕遭报应的人勉强履行仁义。

28、[原文]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先秦)《尚书•太甲中》

[译文]能看得长远就是眼明,能听进善言就是是耳聪。

29.[原文]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宋)张九成《横浦诗钞辛未问四尺即事》

[译文]看一匹马的优劣要看它的骨骼的好坏,要知道事物的真相,就要追本溯源。

30.[原文]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译文]分出一时的强弱在于武力,决出长久的胜负需赖道理。

31.[原文]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先秦)《礼记•中庸》

[译文]智慧是用来修养自我身心的,如果做到了,也可以用来教化民众。

(三)明辨是非

32.[原文]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不能尽其力,则不能成其功。

                                    ——(汉)班固《汉书•贾山传》

[译文]不能够尽竭虑,就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全力以赴,就不能成就事业。

33.[原文]谄谀苟免其身者,国之贼也;直言不避重诛者,国之福也。

                        ——(北朝•周)王明广《上书宣帝请重兴佛法》

[译文]巴结奉承、苟且偷生的人,是国家的奸贼;敢于直言、不畏打击的人,才是国家福气。

34.[原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先秦)《楚辞•卜居》

[译文]尺比寸长,但是与更长的比就短了;寸比尺短,但是与更短的比就长了。

35、[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先秦)《礼记•中庸》

[译文]凡事只要提早准备就会获得成功,不提前准备就会遭到失败。

36.[原文]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

[译文]懂得道理相对容易,困难的是按照道理去做;做事情相对容易,困难的是能坚持到底。

37.[原文]贵远而贱近者,常人之用情也;信耳而遗目者,古今之所患也。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译文]重视远处的而轻视身边的,是常人的心理;相信耳闻的而忽略亲眼看见的,是古今人们的通病。

38.[原文]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译文]灾祸往往由长期疏忽的小隐患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常常被平日宠幸的小人所困。

39.[原文]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战国)《吕氏春秋•侍君》

[译文]想要毁掉一个人,必定先让他承受重压;要想让他重重摔倒,必定先要把他高高捧起。

40.[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战国)《吕氏春秋•义赏》

[译文]排干水池里的水去捕鱼,怎能捕捞不到呢?但是第二年水池里就没有鱼了。

41.[原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先秦)《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处在平安之时要考虑到危险来临时的情况;这么想了就会有准备,有准备就没有祸患。

42.[原文]君子慎始而无后忧。——(北宋)苏洵《上文丞相书》

[译文]君子在事情的起始阶段就小心谨慎,所以没有后来的忧虑。

43.[原文]君子之去小人,惟能尽去,乃无后患。——(北宋)苏洵《上皇帝书》

[译文]君子一定要去除小人,只有全部去除干净,将来才没有祸患。

44.[原文]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汉)刘向《战国策•赵二》

[译文]粗野人快乐的事,会导致智慧人的悲哀;愚昧人笑的事,会招致贤达人的伤痛。

45.[原文]亲极反疏。——(清)曹雪芹《红楼梦》

[译文]亲密过了头就开始渐渐疏远。

46.[原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春秋)《论语•卫灵公》

[译文]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不久就会有担忧之事。

47.[原文]始之易,终之难。——(汉)刘向《战国策•秦四》

[译文]事情都是开头容易,坚持到底则很困难。

48.[原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即使有足够的智慧做事情,也不如顺应时势。

49.[原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春秋)老子《道德经》

[译文]世上困难的事,肯定要从容易的事上做起;世上伟大的事,肯定要从点滴做起。

50.[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译文]真实的话不一定好听,好听的话不一定真实。

51.[原文]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刘向《战国策•秦五》

[译文]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这时切不可掉以轻心,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52.[原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清)金缨《格言联壁•学问类》

[译文]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

53.[原文]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清)曾世霖《论学问》

[译文]学问贵在专心一意,研究切磋贵在纯粹。

54.[原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译文]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刻苦,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

55.[原文]予其惩,而毖后患。——(先秦)《诗经•周颂》

[译文]我要以过去受到过的伤害为惩戒,慎防日后出现的祸患。

56.[原文]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

[译文]洗浴不定要到大江大海里,重要的是能洗耳恭听掉污垢;马不一定要日行千里的良驹,重要的是善于奔跑。

57.[原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汉)班固《汉书•韩信传》

[译文]智慧的人思考得再缜密,也会偶尔有失误的时候,迟钝的人思考得多了,也会偶尔有想对的时候。

(四)重视人才

58.[原文]人不可以不就师矣。——(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译文]人不能不去接近老师。

59.[原文]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唐)韩俞《师说》

[译文]

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谁还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弄不明白。

60.[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先秦)《礼记•学记》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

61.[原文]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译文]向老师求教解答疑难,和朋友辩论辩析疑难,老师和学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

62.[原文]贤人之业,须贤之人达之;贤人之才,须贤人用之。

——(唐)陈子昂《答制问事•明必得贤科》

[译文]贤明人的事业,需要众多同样贤明的人才能完成;贤明人的才华,也需要同样贤明人的任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