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文言文大全摘抄 第1篇
阅读习惯、家庭藏书量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影响明显
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刚公布的《2018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中也可找到“参考答案”。报告通过“大数据”梳理分析发现,家庭氛围的营造在这一方面大有可为,阅读习惯、家庭藏书量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影响明显。
专家们通过分析发现,无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如何,父母有阅读习惯的家庭孩子更容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庭藏书量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影响明显,家庭藏书量越多学生的阅读习惯指数表现越好,即家庭藏书量越多越有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分析还发现,班上同学课外阅读情况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影响明显,班上同学课外阅读情况越好越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古诗文文言文大全摘抄 第2篇
“阅读时代”中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已成当务之急,可是目前普遍现状是,中学生课业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巨大,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
对此,从事语文教学30多年的徐昌才老师说,不妨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大问题,一个方面是阅读数量或者叫做阅读规模。读好语文教材,读好与语文教材密切关联的作家作品。这叫做延伸性阅读。比如,学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妨读读《水浒传》叙说林冲故事的十个回目的内容,或者读读《水浒传》全书;学了节选部分的《边城》,不妨读读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以课文为原点,延伸拓展,扩大阅读,既是对教材经典的全面了解,又拓宽了自己的文学视野。
做好专题阅读。新教材将整本书阅读和群文阅读列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之下,遵循一定的规律带着一定的任务与问题去阅读诸如《乡土中国》《红楼梦》之类的经典著作。做好兴趣阅读。一个人不可能喜欢所有的经典,一个读者要是在阅读过程之中能够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个作家或一部经典或一类作品,那就不妨找来这个作家的相关作品或是自己喜欢的一类作品。比如,喜欢刘亮程的乡村散文,不妨读读他的《一个人的村庄》。
做好时文阅读。多读报刊杂志新媒体的专栏评论,这些评论一般都是聚焦社会热点、难点、疑点、冰点,深度分析,有理有据,剖析本质,直指要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多读这类文章,可以开阔眼界,激活思维,对接社会,碰撞思想,保持思想和思维的鲜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如今中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现实,折射主流价值观。读好古典诗文。初高中语文教材大量增加古诗文篇目,凸显大纲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期许。
“另一个方面,从质量上来看,阅读要注意以下问题:制定计划,落实到位。”徐昌才说,每学期读三四本书,每个月读一本书,每周品鉴、积累三五首古典诗词篇文章,每周读一定数量的时文、每天保证读半个小时或20分钟的阅读时间。要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或摘抄,或批注,或写读书心得,或分享读书心得,或展示读书成果。目的在于以多种形式促进阅读。
读书面要适当拓宽。除了语文教材之外,还要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建筑、考古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文章都可以作为阅读素材。功利一点的阅读,就是多读中高考试卷各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古代诗文,不主张一味刷题,要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分类阅读,梳理思路,概括内容,理清层次,厘清逻辑,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色。
读书要突出经典,与教材相关联的文学经典,教材规定的文学文化经典,古代经典诗文,红色经典,社会主义文化经典。尽量克服手机化、网络化、娱乐化、碎片化阅读,倡导纸质阅读,经典阅读,整全阅读。
读书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要讲究时间和数量,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读书不一定贪多求全,贵在坚持阅读,到了一定的时候,自然数量和速度都会上来,素养和能力都得到提升。
初中古诗文文言文大全摘抄 第3篇
先学汉字再学拼音、增选古诗文、增加阅读量……今年秋季,随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统编教材的投入使用,长沙的老师们直呼语文教材出现了“大变脸”。
小学语文老师表示,统编教材尤其注重培养语文素养,引导孩子们大量阅读,最引人关注的变化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学三年级开始选用简单短小的文言文,如三年级上册选用《司马光》,三年级下册选用《守株待兔》,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新教材还选用了泰戈尔的《花的学校》、宗璞的《丁香结》等名家名篇,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经典,学会积累;《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红色经典文章被选入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而课本古诗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记者注意到,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的教材中,都给出了指定阅读书目,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要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对于此次文教材的改革和变化,教育部统编本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表示:阅读速度,以前高考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高考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至8%。温儒敏教授还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新高考时代,阅读为王毋庸置疑。老师们表示,统编教材开启的“阅读时代”,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而言,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被大家解读为专治“不读书”或“少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