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哪些渠道摘抄(优选3篇)

个人学习 6 0

通过哪些渠道摘抄 第1篇

我主要记录让我有触动的词和短句,以及当天的见闻、灵感。都非常简短,有时候只是几个关键词。

它有一个功能是提醒我不要遗忘。

很多社会事件,比如东航飞机失事,在我看到新闻的当天,就会把相关的信息记在本子上,后面几天也会写一点自己的想法。过一段时间,我也会忘,记录也就到此为止了。但等到每年做跨年回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来。

记录有很多种形式,除了摘抄本,还有自己的朋友圈、手机相册里的截图、聊天记录等等。回看的时候,这些记录会相互佐证。

我自己有一个公众号,会发表一些对公共议题的想法,写了两年多,结果前段时间被永久禁言。而我记在摘抄本上的想法,只要不被雨淋,没有丢失,就会一直留存。

通过哪些渠道摘抄 第2篇

手写摘抄能让我放慢节奏、抚平心绪。在最传统的纸笔与手脑的互动中,记录来自他人的心声,让它与我产生某种跨越时空的连接。

大四时,有段时间早上醒得很早又睡不着,在夏天的凌晨四点多爬起来,一边反复听着Mark Bradshaw朗诵的Ode To A Nightingale(夜莺颂), 一边在本子上抄写全诗。抄完后站在宿舍的阳台上,对着蒙蒙亮的东方朗诵。

我记得外面的树林里隐约有鸟叫声,空气潮湿而温暖。

抄了皇后乐队 Too Much Love Will Kill You 的歌词

通过哪些渠道摘抄 第3篇

上了高中,除了新概念出来的青春作家,我们也开始看《悲惨世界》《百年孤独》之类的经典名著,还会全班传阅,有时候传到你手上时都已经翻烂了。我抄这些文学书,也抄名人名言和漂亮的句子,抄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把它当成备考的方式。当时如果作文写得好,在班里的地位是很高,写得特别工整的摘抄本,老师也会给大家传阅。我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也有虚荣心在。

现在写摘抄,更偏向于抄理论书或短诗,有时看到微博上对某个事件的评论,我也会抄一抄,还注明博主的名字@××,好尊重版权啊(笑)。

2020年初,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隔离在家,没有工作,一个人无所事事。看了很多书,也看财新等媒体上跟疫情有关的报道,等到晚上安静的时候,就会抄一抄、写一写。两个月的时间,我就写完了一个本子。

2021年劳动节假期的第一天,我从北京西站坐车回家,遇上了停运,我和万千劳动者一起滞留在车站。挤在黑黑乎乎的大厅里,所有人都很焦躁,我身上没带书,就翻看随身带的那些本子。看到库切的一段话,觉得很适合当时眼前的情景:

其实很多内容抄过也就忘了,但之后每次翻出来,都常看常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