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dus歌词(优选3篇)

个人学习 84 0

exodus歌词 第1篇

出2:11-22,徒7:20-29,来11:23-27 ?祷告 ?读经 ?提问 2章11 摩西作为埃及的王子,在四十岁的时候,为什么起意要去看西伯来人的重担?他的目的是什么? 希伯来人知道摩西是希伯来人吗? 摩西在旷野四十年,主要是为了什么? 在摩西于王宫长大的过程中,是由王宫的人或是摩西的家人透露给摩西有关他的身世,则无从知悉。最少在其中一方,或是多方面,令摩西知道他不是埃及王血统,乃是埃及国奴希伯来人的后代。所以,从血浓于水的亲情中,在他长大成熟后,出去到他弟兄那里。这是“寻根”和血缘关系的自然心态。 12 摩西为什么出手这么重,把人打死了? 打死埃及人合神的心意吗? 摩西因为是个“能武”的王子,而又在保护骨肉之亲的气头上,几下手就把那埃及人打死了。这大概是他始料不及,却也是上帝使万事都互相效力,要安排他离开埃及的一步棋子。 13 14 摩西杀人为什么会被发现了? 15 摩西为什么是逃亡米甸,而不是诸如迦南地等其它地方? 法老为什么要杀摩西? 米甸——阿拉伯或西乃地。 米甸的祭司给了两个人名——叶忒罗(三1)和流珥(18节),这个流珥和民数记十章29节的是同一个人(民一O29)。流珥是“神的朋友”的意思。大概在口传时代的初期,这米甸的祭司是没有名字的。讲述这传统故事的人,在南方(本

段经文属耶典和游典,是南国的文献)便给加上“神的朋友”,在北方(神典)便尊称“陛下”(His Majesty,这是“叶特罗”的含义。 米甸人是希伯来人的远亲(创二五2)。按圣经的传统,米甸人是源自亚伯拉罕的妾基土拉(创廿五2)。这些人其后是住在(迦南地的)东方(创廿五6)的,就是在亚拉伯北部,亚卡巴湾的东部地区。创卅七28、36指出米甸人是经商的旅客,卅六25却指出以东王在摩押地杀败米甸人,而士师记六至八章则说米甸人经常入侵以色列人,有骆驼无数。这样看来,米甸人是骑骆驼在沙漠流动的一族。 16 祭司和他的女儿是以色列人吗? 摩西为什么要去水井旁坐? 17 为什么牧羊人要赶祭司的女儿们走? 中东地区的水源极少,水井如在公众地方,就属那一区的人大家有分的,因此就必须有一定的规矩,才能将井口石头转开取水(参看创廿九1~8)。 以前在埃及是王子,一定曾受埃及人良好的军训,学会古代最先进的军事技能和武艺。即使有成伙的牧羊人,也不是这位经严格训练的勇士的对手。 18 19 20 21 摩西为什么要在米甸娶妻生子? 为什么祭司要把女儿西坡拉嫁给摩西? 西坡拉是“小鸟”的意思。有了这依人的小鸟,摩西找到了自己的家,当然甘心与那人同住,并且是要将埃及忘得一干二净了。

exodus歌词 第2篇

现代启示录影评 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现代启示录影评(一) 电影讲述的一位上尉战后退役后倍感空虚又重新回到战场,接受一项谋杀一个在美_方眼里是不接受上级指挥,“精神失常”的上校的任务。影片的一半多讲影片主人公上尉在找寻上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军人的恐惧,空虚,残忍,发狂,对战争的厌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影片的前半部分还比较好理解,都是对战争各方面的刻画,越演到后面,就越来越晦涩难懂。从上尉遇见一支法_队以后,整部电影似乎才开始揭露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法国女人跟上尉的这样一段对话让我深感困惑:“他愤怒,为死去的士兵难过,他对我说,我不知道我是神还是动物,我对他说你有两个你,你明白吗?一个死了,一个被爱着,但你两样都是”。这段话可能是整部影片中最难懂的几句话了。我一直在揣摩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是神还是动物,有两个你,一个死了,一个被爱着,但你两样都是,这里说的神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后面的上校,他也被他的“子民”称为神,这里的神应该跟他俱有某种相同的特质, 以笔者有限的思考力,揣测可能是指对战争,人性的思索,有爱,仁慈,有在充满令人无法忍受的战争恐惧场面下对人性的保持,能反思战争的意义,并无所畏惧。要知道这点在那种战争中是很难做到的,

影片中也只有主角上尉跟上校能做到,正因为这一点,上尉才能够理解上校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什么让上尉杀死自已,并选择让上尉把这里的一切告诉他的儿子的原因。动物对应的应该是那些“子民”,他们是空洞的人,脑中充满稻草,害怕恐惧,在战争中迷失自我,暴露出动物原始的本能:任意的屠杀,强烈的求生本能,性的渴望,精神的缺乏,思想的停滞,心灵的麻木,天生的恐惧与勇敢。这些人已不再是军人而是杀手,一群灭绝人性的动物。电影中的上尉及法国女人的丈夫都可以说既是神又是动物,一方面对战争及人性有清酲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免不了要屠杀,毕竟他们是军人。但一般人只是人,或多或少都会暴露出人的弱点。但在战争的残酷环境下这种弱点更加显露无疑,以致于更接近于动物,此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失去。 电影中的上尉为什么要带领他的军队去过去过这种离经叛道的生活,原因不难理解,记得上尉曾讲过一个故事,说在_的时候,他们给越南的儿童接种牛痘,后来越共把这些孩子接种牛痘的手全砍了,这些人不知道什么叫做恐惧,是因为他们爱他们的家园,爱那些孩子,他们达到了神的境界,同时又不缺乏动物最原始的求生的本能,就像影片中上尉讲的一样,在他们眼里只有胜利和死亡。他们既是神,又是动物,故他们最勇敢,比美国大兵强。当上校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也就明白为什么他们打不赢越共,于是他开始充分发挥他的意志与才干,与培养士兵神的一面和动物的一面,于是他们以最原始的状态生活,去找寻那种原始的本能,去战胜恐惧。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的营地到处都有尸体,人头,他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让他的士

按照本书所记载,自雅各布携眷下埃及,至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其间共有四百三十年(出十二40~41)。又根据《列王纪上》所记载,自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至所罗门王建造圣殿,其间共有四百八十年(王上六1)。而所罗门王建造圣殿的日期,多数圣经学者推算是在主前966年左右。 根据上述资料,本书大约成书于以色列人进入西乃旷野的初期,领受律法、制作并竖立会幕(参出四十1~2)之后不久,就在西乃旷野某地(或许是西乃山)书写而成,其时约为主前1450年。 肆、主旨要义 本书论到神对祂选民的「救赎」经过,以及藉颁布律法,和在山上指示摩西制造会幕的样式,以显明神救赎的计划和目的。故此,本书的主旨乃是「救赎」,一般解经家均称本书为「救赎之书」,是圣经中讲论神的救赎最详尽且具体的一本书。 本书希伯来文之原名为全书首句「他们的名字记在下面」,而《七十士希腊译本》则称为「出走」或「离开」,意指神的救赎工作,就是要使祂的选民脱离罪恶和世界的捆绑,完全归神为圣(出十九3~6)。 神的心意,是要得着一班团体的人,从撒但(法老所代表)和世界(埃及所代表)的控制之下(奴役的生活),因基督的救赎大能(摩西所代表),成为神独特的子民,亲近并事奉祂。 本书的中心思想乃是:基督是神子民恢复和神正常关系的凭借。我们惟有在基督里,才能得着救赎(祂是逾越节的羊羔),才能脱离世界的权势(过红海与基督同死并同活),才能得着生命的供应(祂是吗哪和活水),也才能有正常的事奉和敬拜(祂是会幕)。 伍、写本书的动机 书写本书的目的,为要叫历世历代属神的子民(包括旧约和新约时代),得着教训和盼望(参罗十五4),又作我们后世之人的鉴戒(参林前十1~11)。再者,藉本书所描写神的属性和作为,使我们能更正确而深入的认识神。 陆、本书的重要性

exodus歌词 第3篇

一张错误地图的故事 一、听故事:别人的世界、别人的生活 这是欧洲战争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支几百人的小部队在瑞士与德国之间的崇山峻岭间迷路了。给养越来越少,而指挥官发现,在盲目找路的过程中部队在深山里越陷越深。士气低迷自不必说,抱怨、指责的情绪日益高涨,部队甚至已经开始分裂成几派,准备按各自认定的方向逃命。指挥官心里很清楚,内讧和哗变一触即发,但他仍然一筹莫展。 一天,他们发现了山脚下有一座房子。但当士兵们走进屋子的时候,他们大失所望——原来这是一间早就无人居住的房子,除了一些破旧的家具,一点食物也找不到。突然,一个士兵高兴地大叫起来,原来他在破柜子里发现了一张发黄的手绘地图。地图上画着一座座山峰,并用拉丁文标了山峰的名称,只可惜队伍里没有谁学过拉丁文。军官们传看了这张地图之后,一致认定,这就是这个地区的地形图。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希望,各种纷争顿时平息,士气为之一振。 指挥官拿着这张地图想带领部队走出死亡之谷。但让他苦恼的是,这张地图太过简略,比例尺很不精确,有时沿着地图指引的方向行军,发现前面无路可走。但毕竟有胜于无。他们一边看地形,一边猜地图,两天之后,指挥官发现眼前是一大片平原,远处隐约可见几座村庄。 指挥官一直珍藏着这张救了他一命的地图。几年以后,他拿出这张地图,向自己的一个朋友讲述那段“出埃及记”的经历。这位朋友拿着这张地图认真地看了起来,指挥官才想起来,他的这位朋友是懂拉丁文的。这位朋友仔细看完地图,摇摇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指着地图上方的那行字,告诉指挥官,这是一张奥地利南部山区的地图。指挥官先是愕然,随后恍然大悟,两个朋友相对而笑。 二、讲故事:别人的世界、自己的生活 1、救命稻草:错误的方向比没有方向重要 方向的意义在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因而能积蓄能量,一致向前,错误的方向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没有方向”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今天向东、明天向西,在一次次尝试中消耗力量,组织内部也存在严重的内耗。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明确指向,某次可能成功的尝试,由于不能一以贯之而最终半途而废。 这就如同那一根救命的稻草,对于落水的人,一根稻草并不能搭救其性命,但却给了其一种希望、一个愿景。有了希望、有了愿景,并不能保证落水人能够生还,但出现了一个可能,这比没有稻草要幸运的多。 2、变和不变: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坚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