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笔记摘抄和感悟(实用8篇)

个人学习 8 0

水浒传笔记摘抄和感悟 第1篇

我读水浒传印象最深的是宋江,我对他颇有些看法,甚至极度不满。

宋江提倡忠义,这点便无可厚非,是他带领梁山走上壮大,他当首领时梁山达到巅峰时刻,败童贯、高俅以及天下八方节度使并活捉高太尉,北上抗辽大获全胜并迫使辽主动投降,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不失一将都取得了胜利,足见梁山实力。宋江为人与刘玄德甚为相似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不知该说他做作还是该说他谦虚,正因如此他才能招的108将。前期对他的评价多为积极,但他后来将梁山带到了阴沟里,竟然接受诏安,108名好汉被派去压制农民起义。结果只剩下了36位好汉,他壮大了梁山同时毁灭了梁山,他不是一个好首领,更不是一个好兄弟,他得知自己喝了毒酒死后除了名声什么都留不下,为保全他的名声,为防止李逵造反,竟将毒酒给了他,我实在对李逵打抱不平,宋江死了我一点都不同情,他自作自受,活该为死难的兄弟付出生命报应,但他毒死李逵竟为一虚名,太自私了,可笑的是吴用,花容两员虎将竟为了这么个假仁假义的东西自杀,或许这便是宋江的人格魅力吧。

真义假义无所查,他对朝廷真忠诚。

水浒传笔记摘抄和感悟 第2篇

我暑假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最爱不释手的就是《水浒传》了。

《水浒传》这这本书是由著名作家施耐庵写的,书中写了梁山泊108将由上山到对抗朝廷再到被奸臣所害、隐归山林的事情。我认为梁山好汉落得如此下场全是因为朝廷奸臣所害。

书中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和奸臣高俅、蔡太师等人的神态、动作都描写的惟妙惟肖体现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

我最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因为他十分勇猛三拳两脚就可以打死一只大老虎,他还十分讲义气他哥哥武大郎死了,他不顾自身安危,为武大郎报了仇。武松看到任何不平事都会打抱不平,因此他和鲁智深成为结拜兄弟。

《水浒传》向读者们展现了那一百零八英雄好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劫富济贫,伸张正义,让人不禁赞叹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的不凡气概和宁死不屈的精神。

《水浒传》中的事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比如不可以出卖亲人、朋友,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竭尽全力帮助,还有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水浒传笔记摘抄和感悟 第3篇

有一句话说:“除了‘爱’以外,世界上最美丽的动词是‘帮助’。”今日我在读《水浒传》时就深深地体会了。

《水浒传》讲述的是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梁山好汉慢慢变多,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到招安以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今日我读了一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在路上遇见史进,于是二人便去喝酒,喝着喝着,听见有哭声,鲁智深非常愤怒,便找到哭的人,见是一对卖唱父女,姓金,因受绰号“镇关西”的郑屠而哭,鲁智深知道了立马给了些钱财,然后打死了镇关西。从这故事中体会了一个道理:心中有别人,肩能担责任。

战国时期,楚国冬天下着大雪,在皇宫里的楚怀王让人找出皮大袄穿上,并点上炉火,还是觉得很冷。随后楚怀王想到了子民们什么都没有,岂不是更冷?于是下令给老百姓送去取暖的碳,百姓很是感动。故事中的楚怀王可以自己烤火,不顾百姓,然而他却为百送去温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助人为乐的道理。

所以在生活中只要发现同学需要帮助我们就应该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人。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帮助,就让我们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水浒传笔记摘抄和感悟 第4篇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合上了《水浒传》这本书,心中的豪迈激荡着。脑海中回想着《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

《水浒传》它讲述了宋徽宗时期梁山泊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结束的事,以宋江为核心人物,演绎了一出悲剧。

宋江本是郓城小吏,因怒杀阎婆惜而逼上梁山。他不是第一个上梁山的人,为什么当上了梁山的首领呢?这是因为他有领导才能,而且为人乐善好施,意气深重,是妇孺皆知的“及时雨”。但梁山上有领导才能的人有很多,为何只有宋江才能担此重任呢?我想是因为后者。例如柴进和宋江对待武松的不同态度,柴进是把武松当成看火的,而宋江却始终把武松当兄弟看待,宋江有此二胜,众人有此二败,他焉能不坐第一把交椅?但宋江的愚忠,却让我对他的敬佩大打折扣。他的愚忠,害死了七十二位兄弟,七十二位好汉顷刻间变为七十二个冤魂,断送了一百零八位英豪的前程。他应该意识到,朝廷在招降他们之后,都没让他们进京,就把他们派去征讨反贼,朝廷的用意,就是要坐收渔翁之利呀!吴用、林冲等人曾屡次劝阻,可他就是不听,他的固执,酿出一场悲剧,害死了自己,也害了众英雄。

《水浒传》是施耐庵先生的作品,它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它是一部不朽的作品。

水浒传笔记摘抄和感悟 第5篇

小时候看《水浒传》,对于此书的评价都只有_无聊_这两个字,往往看了第一章就开始不耐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于《水浒传》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对于书中好汉的英雄气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行走江湖不外乎一个_义_字,梁山好汉也不例外。义,只有简单的三个笔画,却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鲁智深与林冲不打不相识,成为了朋友,危难时刻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一命;武松结识施恩帮助他杀死了张都监、张团练、蒋忠,血溅鸳鸯楼;白胜供出晁盖要劫取生辰纲,宋江飞报晃盖,使晁盖得救;鲁智深为一老汉的女儿出头,以三拳打死卖肉的`郑屠。《水浒传》中有不少关于_义_的事情。

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朝廷眼中的_强盗_,他们劫富济贫,志存高远,他们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为百姓除暴安良,出生入死;舍生取义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这更是一种强烈的正义感,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

即使在文章的最后,好汉们起义失败了,但这又怎么样呢。结果成功与否并不代表什么,他们为此所做的努力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就算失败,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忠义,嫉恶如仇,他们为了正义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早已让这些英雄无愧于心。

水浒传笔记摘抄和感悟 第6篇

最近我阅读了《水浒传》这本书,饱览了中国古代各位梁山好汉如何相遇,如何结拜的全过程。我敬佩他们的为人;敬佩他们的武功;敬佩他们的英雄气概。《水浒传》令我受益匪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感想很多,体会很深。

《水浒传》中令我难忘的一段是妇孺皆知的“武松打虎”。武松年轻力壮,机智勇敢。当他听说景阳冈时常有老虎出没,隔三差五有人被老虎吃掉。一天晚上,他喝了十碗酒壮胆,然后径直上山。那只凶猛的老虎听到了动静,以为又来了一个猎物,猛地朝武松扑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挣开了老虎的血盆大口,打得老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老百姓十分感激这位盖世英雄。

《水浒传》中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我觉得这些好汉都十分勇敢,为老百姓除暴安良,这样的英雄也被贪*污吏所陷害,这些人简直是丧尽天良

我十分同情这些好汉的遭遇,我真不明白这世上为什么会有好坏人之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多一些这样的“梁山好汉”,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安宁,世界将更加美好!

我喜欢《水浒传》;我喜欢“一百零八将”;我喜欢《水浒传》中所有的故事。

水浒传笔记摘抄和感悟 第7篇

《水浒传》的封面图案是一位威猛的大汉正倒拔垂杨柳,很快,我带着疑问看起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其中最有趣的'一篇应该是“武松打虎”了。这一篇里的主人公是武松。一天,武松退府回来时,非常口渴,发现前面有一家酒馆便走了进去,让店小二装了三碗酒、二斤熟牛肉,武松三两下把酒喝光了,他还要喝,店主却不给了,原来店的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还要喝,店长只好给他继续喝,连连喝了十八碗,武松慢慢向冈里走去,店长急忙阻止,因为前面有只老虎常伤人性命。武松不信邪,继续走,武松提着棒坐在一颗石头旁,一会儿酒劲上来了。这时,一只大老虎冒出来,武松连忙拿起棒打向老虎,这一下没打中老虎,却打在了树上,武松骑在老虎的脖子上打了几十拳,老虎终于死了,人们都称武松为打虎英雄。

这本书非常有趣,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故事,我建议你们去看哦!

水浒传笔记摘抄和感悟 第8篇

读完《水浒传》后,感觉就是书中英雄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七个智取生日纲的英雄。智取生日纲,是梁山英雄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发端。这一段英雄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的江湖。但赵盖一伙,做下这个弥天大案,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是为了抢富济贫,是为了抢富济贫还是准备“农民革命”?显然不是。在黄泥冈,这群英雄抢劫了10万贯金珠,然后可能坐在地上分享赃物后,赵盖、吴用等人回到了赵家庄园,三阮“得到了钱,回到了石街村。“后来,我没有听说他们计划帮助穷人,也没有看到他们准备反抗(或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件,他们就不能真正成为富人。因此,这起大案,抢劫的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白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看看鸳鸯楼上的血案。武松连刃十余人后,在一片血泊中,平静地将桌上的'银酒器扁平,放入怀中带走;即使像李奎这样粗心鲁莽的角色杀死了沂岭上的假李奎,他也没有忘记在房间里搜索。“我搜了一些碎银和几个钗环”,都拿走了──虽然李奎对女性极度厌烦,但也知道这些沾满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然后,还去了李鬼身边,找回了那锭被骗的小银子,在这种事情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