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格式是怎样的(热门3篇)

个人学习 11 0

读后感的格式是怎样的 第1篇

(一)朗读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情感陶冶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情感比较丰富且容易被激发。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带着鲜明的色彩,所表达的情感也比较强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课文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并产生情感共鸣。教材中各式各样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上体现出了人类的审美过程和创造精神,通过语言描述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受到情感上的陶冶。

(二)朗读能及时反馈学生的相关学习情况

朗读作品对学生的字义、字形和字音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它们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相关知识,朗读起来就不致于太困难。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起来往往更加流畅通顺,并能够有感情地读出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蕴,感悟其中的哲理,也就是说,朗读过程也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一种反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朗读与写作水平息息相关

写作不只是局限于自身社会生活经验,还可以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写作情感。由于高中生学业较为繁重,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和调查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朗读作品来了解风土人情、天文地理及军事经济等知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作品多了,其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以逐步提高。可见,通过阅览群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意识,促进他们在写作中随心所欲地运用相关知识,形成个性化的写作特色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高中语文朗读的教学实践

(一)预习性朗读教学

预习性朗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作品中的字面意思和大体框架有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朗读中很难立刻理解他初步感觉到的东西,但每一次的朗读都会比上一次的感受和体会更加深刻。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同时要求他们在朗读过程中能够读准字音,流畅地朗读并弄清楚作品的基本走向,重点引导他们从语言文字方面整体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

(二)模仿鉴赏法

语文教学中的模仿训练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朗读训练方法。在教学条件不断优化的现代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找到许多名家的朗读资源,不同的朗诵者对文学作品的朗读方式和风格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并进行模仿朗读,让学生体会不同风格的朗读所产生的感受和情感。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对自己所模仿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鉴赏和领悟中形成自己的朗读风格和特色。

(三)加强文言文和诗歌的朗读背诵

读后感的格式是怎样的 第2篇

读书前,心中有数

这个寒假,你打算读多少本书?

这两种读书习惯,你是哪一种?

1、喜欢一本读完再读下一本,这样连贯有序,能够专注思考,一口气读完。

2、喜欢几本书同时并读,这样能满足多方面的阅读兴趣,从中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

两种方法各有优势,总之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并且给自己一个期限或者计划,在期限内读完还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呢。

这个寒假,你打算读哪些书?

1、主题式阅读

所谓主题式阅读,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阅读。比如,你是班主任,可以围绕班级管理的主题阅读。再比如,你对民国时期的教育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找一些和民国教育相关的书籍,集中进行阅读。

读后感的格式是怎样的 第3篇

【关 键 词】审美享受 《土生子》 理查德·赖特

非裔美国作家理查德·赖特于194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土生子》,该书出版后,头三个星期销售二十万册,时至今日,该书在世界范围内仍有大批读者。在赖特之前,非裔美国作家并未获得足够重视,《土生子》的出版改变了这一现象,赖特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现代美国黑人小说之父”的地位。

《土生子》讲述了一位普通美国黑人别格·托马斯如何一步步走向毁灭:别格到白人富商道尔顿家里做司机和火炉工,他无意中杀死道尔顿先生的女儿玛丽·道尔顿。别格没有逃跑,他选择留下来嫁祸于人并伪装玛丽没死,向道尔顿家里索要赎金。事情败露后,别格带着黑人女友蓓西逃走,中途杀死蓓西。被警察抓到后,他没有玛丽,但是白人强加给他罪名,因为黑人白人女性会被判死刑,尽管有_律师多方奔走为他辩护,别格难逃坐电椅的命运。他这部小说一改往日描写黑人的作品中黑人唯唯诺诺的形象,别格杀死白人小姐后,开始具备独立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他终于找到自己的价值。赖特以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感情力量带给我们巨大的审美感受。

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在于人物逼真、情节引人入胜,更在于其主题意义的深刻,能够激发读者思考产生这种结局的原因,产生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普遍思考,思考这种普遍意义是最能给人审美享受的。《土生子》从名字提示读者别格是美国社会制度的产物,别格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他在残酷的种族歧视、种族不平等现实状况下,作为美国人他有美国梦,作为黑人他不得不压制自己的梦想,服从不公的社会现实,他只有挣脱这种现实才能自由平等地去追求梦想。赖特在《别格是怎样出生的?》写道“美国景象吸引着别格,同时排斥别格。他是美国人,因为他是个土生子;模糊意义上他又是黑人民族主义者,因为现实不允许他像美国人那样生活。”[1](P19)他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是成千上万的黑人的悲剧的代表。在思考这部小说带给我们当下意义的同时,我们得到了审美体验,心灵得到净化。

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从创作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象征寓意和主题意义上引起读者深思,带给读者审美愉悦,阅读《土生子》的过程是一次审美享受。西方评论界认为美国黑人文学的地位是《土生子》出版后才获得的,这充分肯定了《土生子》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赖特.土生子[M].伦敦:古典书局,2000.

[2]佛斯特.小说面面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

[3]叶朗.中国小说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