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诗人作文素材 第1篇
1、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着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也就是这样,“屈原”鲜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
3、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汨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失魂。诗人的忧愤太多,忧国忧民,忧楚国的江山社稷,忧黎民百姓的苛苛命运。于是愤怒的忧愁, 如火山般爆发,化作《离骚》,化作,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诗。天地有情,有情的天地倾听你泣血的呼唤;黎民有爱;仁厚的黎民发出一声声叹息,汨罗有幸,有幸的汨罗收留了你无所栖息的灵魂。端午的米粽呦,千年万年呼唤着你的精魂,遥祭着你的英灵。
4、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其中似乎夹杂着一丝香草的气息。目光流动在司马迁用至情写下的文字间,我细细品读着你——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之物的沾染,相信拥有如此高风亮节的你,必然会向往恬适淡定的生活。
5、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6、当一个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选择便是归隐山林,做世外闲人。然而,心系国家百姓的你,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你拥有陶渊明超脱于世的情怀,却不会像他一样一味隐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独享清闲;你具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洁品格,却不会像他一样沉迷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景中,虚度此生。
7、战国年代,到处都是号角嘶鸣,黄沙漫天,你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艰,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倒下。你用瘦削却又坚强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家的大任。怎奈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混乱不堪的楚国已是岌岌可危,而昏庸的楚王却听信谗言,对你的竭忠尽智视而不见。你消瘦羸弱的身躯已渐渐不堪重负,在这个时刻,又有谁能搀扶你一把?最终,你只得披发行吟于江畔,挥洒着满腔的热泪,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哀绝叹息。
8、有人劝你与世推移,随波逐流,你却用“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维护了你高洁的志向。“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我知道你最爱的便是香草,因为你欣赏它的高洁品行,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的超脱,那种不随风而屈的坚韧。而你也如生长在湖畔的一株香草,缓缓地在风中摇曳,一颗露珠在青青的草叶上默默地闪耀,宛如你回望故国时,眼眸中闪烁地晶莹泪光。天地也为你伤感,江边袅袅不尽的秋风想拂去你的清泪,却将你的悲伤吹过时间的激流。
小众诗人作文素材 第2篇
此日端午,此夜念屈原。
屈原,那个浪漫主义时代的仙人,那个爱国狼烟中的烽火。
他曾几度伫立于汨罗江,望江河滚滚,奔向东南。多少尘世纷纷扰扰,多少岁月蹉蹉跎跎。国家堕落,风火连绵,伫立江前,白发搔更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离骚》岁月,由他撑起国家躯壳。他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浪漫主义抒情诗,显示出了他独一无二的政治才能。战争无情,摧残无数家庭,夺走无数壮年生命。屈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憎恶这黑暗的社会。他以自己的文采抒发着对国家的热爱与激情,但却总是以误解失败告终。
他有些无奈,甚至无望。即使自己付出再多,留下的也只是一片亡国的废墟与哀叹。他奋力抨击着这个黑暗的社会,像破茧之蛾渴望冲破这千丝万缕的地狱,飞向光明的彼岸。可惜,一切太过黑暗,他冲乱了方向,陷入更深的地狱。
他在囚禁中怒吼,挣扎着,想要击碎这狼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前方的路还很长,他说。他使出浑身解数,不屈不饶地开辟这荒凉的一切。可惜,他的爱国之心瞬间被吞噬,换来的是血淋淋的痛苦。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他站立于汨罗江前,望眼前一切,痛入心扉。为何天下浊心,无人与我同志?这是我们的国家呀,这是那么多年活下来的理由。国家亡也,痛心疾首。他有些嘲于渔夫,但又只能无可奈何。昏庸的是心,那我也就无法挽回什么了。他满目怅然地望着眼前的一切,陷入的不仅是沉思。
衣襟飘飘,随哀叹坠入水中。
留下了,如他的悲叹般的《离骚》。
今又端午,但念屈原萦绕于心间。
小众诗人作文素材 第3篇
“屈原”我崇拜你。你一生竟作了这么多令人赞叹的文章,你的忠心令我敬佩。我想穿到你的时代,看看你为什么会投汩罗江自尽。
终于有一天,我们村里出现一个大黑洞。把我吸了进去,当时我被吓晕了。等醒来的时候,我看见一大堆人在看着我。我问了一个人“这里是哪里?”他说这里是楚国,这位是我们的屈原大夫。说了一会话,人们就散了。我心里想这不是上天给我的机会吗?于是我开始跟踪“屈原”。
发现他为人正直,头脑非常聪明。突然有一天,皇上让他编写国家法令。可他还没写完,就有许多人嫉妒他。有一天一名大夫觉得皇上太重用屈原了,于是就去抢屈原编写的法令,屈原不给。他就去楚王那里告状说:“皇上,您不是让屈原编写法令吗?今天我走过屈原门前,听见屈原在屋里说这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写出这么明智的法令了。”楚王听完后,大怒,决定以后不再相信屈原了。从此以后,楚王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漠了。事后屈原听到此事,很伤心。因此写出了《橘颂》,最后因小人陷害依次写出了《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四文章。被小人诬陷逐出国以后,还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在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他也无力回天。他披头散发来到汩罗江边,有一个渔翁看见他的样子。问他:“你怎么了?”他说“这个世上就我一个干净的人。”渔翁说“那你为什么不跟着同流合污呢?”他说“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说完后他就投江自尽。之后,人们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每年5月2日都往汩罗江里丢粽子喂鱼,从此有了端午节。
屈原的精神是纯洁的,他有一颗效忠的心。生是一个天才,死了是个鬼才,被人悼念。
小众诗人作文素材 第4篇
向死而生的力量
厌食和心理障碍的梦魇束缚了格丽克长达七年之久,然而这段晦暗的时光并没有消磨掉她的意志和激情——她选择珍视这段独特的体验,并将肉体和心灵的痛苦悉数珍藏,实现真正的潜游涅槃。
在长达七年的治疗过程中,格丽克与死亡和崩溃的长时间接触让有关出生、死亡、毁灭、个体价值等话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诗歌的主要基调。她选择用濒临死亡的独特体验从与众不同的视角对死亡进行再次审视,在日常的生活经验中不断深挖生命的意义,并进而探求生和爱的意义与价值。
“我要告诉你件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在我苦难的尽头有一扇门。听我说完:那被你称为死亡的我还记得。”
格丽克的诗集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左)
月光的合金(右)
长期的心理分析治疗让格丽克拥有了强烈的洞察能力,用幽微的情感去体悟人间的苦难,用纤弱的心灵去洞察人类深沉的共鸣。
因此,格丽克诗中的对生存和死亡的探讨并不仅仅是出于对个人情感体验的宣泄,更是私人化情绪与大众情感的交融:借个体的情感体验表达对人类所共通的价值理念的不断追寻,用对世人的无尽怜悯和依恋之情,去探寻有关生存、有关死亡的宏大的命题,超脱于个人的情感宣泄之上而成为一种普世的心灵关怀。这远非格丽克的自白,而是向死而生的、全人类共通的忧患和悲悯。
适用主题:
挣脱逆境、普世关怀、社会责任等。
示例:
一位合格的作家绝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拆解词语、装配漂亮句子的首饰匠,而应该是一位充满悲悯情怀的智者,以一颗赤子丹心来融入社会、体察人情冷暖,去感知和关怀每一个不幸的所在,用自己炽热的心跳去给予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以继续前行的力量。如露易丝•格丽克一般,从沉湎于小我的不幸走向对普世情感的关怀,直击这个世界中灵魂最深处的需要,向死而生,对所有生命的存在本身施与悲悯、关怀。
格丽克的诗歌如一把尖锐的斧头,在生和死之间劈开了一个融合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广阔空间,面对赤裸的痛苦和死亡,格丽克没有给我们拥抱和安慰,而是静静地呈现与陪伴。
面对全球仍旧持续的疫情,有不安、恐惧和迷茫,格丽克的诗歌或许可以给我们前行的勇气和力量,会让我们意识到,痛苦、遗忘,甚至死亡都不会是我们的终结。
收藏之前,别忘了点赞转发哦~
----------一条分割线----------
学生党必须拿下的“写作开挂神器”它就是2022新版《名人素材手卡》专治写不出优秀人物示例的你✌从一盒变两盒,从小卡变大卡100个冷门高端人物,硬核内容倍增帮你一举拿下作文半壁江山
小众诗人作文素材 第5篇
爱国的人是在太多了:岳飞、于谦、董存瑞、刘胡兰、钱学森、焦裕禄……我也非常敬佩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但当我看到《屈原投江》这文章,对屈原的爱国精神,我已经不能用“敬佩”两个字来形容。
屈原一生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但却饱受贤不为重的屈辱与痛苦。屈原,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个名垂青史的爱国者,值得我们赞美。
屈原,我们赞美你!你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朝廷,一心帮助楚怀王安定江山,扩建土地,从来都没有想到回报。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屈原,我们赞美你!你虽然受到奸臣的迫害,已经远离朝廷,国家的安危似乎已经和你这个身无一官半职的老百姓没有关系了。可是,你依然那么关心国家的安危,还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你把自己的生命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割断。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屈原,我们赞美你!当你的朋友们,你的姐姐都一一劝阻你不要悲伤,不要痛苦,反正江山社稷已和你毫无关系时,都以为你会放弃你的梦想,像平常老百姓那样活得没有烦恼,活得潇潇洒洒。可是你没有,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没有这样做。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屈原,我们赞美你!可当我们看到你因为知道国家将被毁灭的消息后,跳到汩罗江自杀的时候,又为你感到惋惜,一个伟大的人物已离开了我们。
屈原,你虽已死,但是你的灵魂,在汩罗江中跋涉。两千多年的江水,还在叙述你的赤诚,你的风骨活在粽子和艾叶的清香里。
屈原——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屈原,我们赞美你!
小众诗人作文素材 第6篇
1、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偶然作》
(百两黄金可以买来骏马,千两黄金可以买来美人,万两黄金甚至可以买到上等官爵,但是什么地方能买到青春呢?)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两相比就显得长。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事物的质、量也是相对的。任何事物本身的优势只存在于某种环境之中,某种条件之下,因而没有绝对的优势与劣态。)
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黄钟:古代的乐器,即青铜编钟。瓦釜(fū斧):陶器,用普通粘土烧制的锅子。青铜编钟被毁坏抛弃而不用,反让瓦锅作为乐器响如雷鸣。原诗下两句为“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喻指当时楚国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腐朽政治,表达了屈原对贤士备受压抑打击而谗人却被重用的愤慨。后世多用这个名句形容贤才被斥逐而小人得志的情况。)
4、世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楚辞卜居》(蝉翼:蝉的翅膀,喻极轻的东西。千钧: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喻极重的分量。社会混浊,是非不清,把蝉翼视为重,把千钧当作轻。屈原生活在战国时的楚国,眼看着奸佞小人得势,贤人君子遭贬,内心万分忧愤,这几句以比喻的手法痛心地揭示了这种贤愚不分,忠奸不辨的黑暗现实,对自己怀才不遇深表感叹。)
5、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九章·橘颂》(苏世:苏,清醒。世,世俗。苏世,对混浊的世俗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沉沦。横:横绝,横渡。流:顺水而流。你清醒地超脱世俗,保持了独立的意志;你顶风破浪横渡江河,决不随波逐流。原诗中屈原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通过讴歌橘树,表达自己要坚持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节操的决心。)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酲。 ——《渔父》(举世:普天下所有的人。这两句大意是:人人都污浊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只有我清醒。这两句在原文中是屈原揭露和指责当时楚国腐朽的统治集团只知道追逐个人的私利,不考虑国家的前途、命运,并表示了自己超拔于流俗之外,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态度。后世多用以形容正直、贤达之士在政治腐败的时候,能够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有时也用以形容志士仁人在国家、民族遭到危难之时,能清醒地认识形势,忧国忧民,而不像一般世人那样浑浑噩噩。这两句还可反用其义,用来讽刺那些脱离群众,自以为很聪明的人。)
小众诗人作文素材 第7篇
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汩罗江畔。我是一个在汩罗江畔以打鱼为生的渔夫。一天,我看到一个中年男子穿着白衣,披头散发。空中念念有词,在江岸上独自徘徊,我正要上前一问究竟,却听他长叹一声,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立即顿悟,这不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吗?
我连忙走近,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今日怎的落得如此这般田地?”
他叹了口气,说:_我本是忠心为国,劝诫楚王不要相信秦国的阴谋,可他宁愿相信郑袖等一干人的挑唆,也不愿听我一句谏言。再这样下去,楚国迟早要灭亡啊!为什么世人的眼睛,统统都是被污浊的泥藻所迷乱了呢?又是为什么,我总是拨不开他们眼中的污浊?难道上天赐予我一双洞察世界的眼睛,是注定让我痛苦吗?正所谓,‘世人皆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
我听了,心中一阵酸楚,他忠心耿耿为国效力,竟受到了如此不公的待遇!
于是,我宽慰道:“既然世人都那么浑浊,你为何不把水中的污泥搅动搅动,让它浑浊不清呢?既然大家都喝醉了,你不妨饮些薄酒,使自己也半醉半醒呢?”
屈原笑着说:“我乃一代忠臣,如何能做到这些,又如何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你可知道,这样并不是自保,倘若我低头了,秦必灭楚,当亡国民,不能比现在更悲惨?我宁可漂泊于江河,葬身鱼腹,也不愿我清白的人格被世俗所污染!”
说完屈原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汨罗江,我没有阻拦他,我知道,他是走向他心中的圣地,一个清澈的世界,没有污染,没有谗言,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在他跳下江的最后一刻,我看到了他嘴角的那一丝微笑……(指导老师: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