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屈原的读后感 第1篇
千百年来,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不朽的传世楚辞和永恒的求索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景仰。读着世人为屈原所作的颂歌,吟着流传千古的屈子诗篇,一个胸襟如海,才思如江,品德如星的屈原形象在我脑海中愈发清晰了。
读屈原,我感受到他海一般博大的胸怀。海之博大,包容涓滴。即使才能得不到认可,他也从未自弃过。黑暗当道下,屈原身为国臣,心系人民,可悲的是楚怀王不识他一片赤胆忠心,听信谗言将他流放。但屈原以超人的胸怀容纳了这一切不公,将悲愤苦楚深埋于心,继续反抗着黑暗势力。当楚国灭亡的消息传来后,他绝望地抱石自投汩罗江,以满腔赤诚来祭奠那沦丧的故土。他死了,但他的精神不灭,他的死即是他的永生!他抱石投江的那一刻,江水一定是滚烫的,它因屈原滚烫的赤子之心而沸腾!
读屈原,我感受到他江一般奔涌的才思。江之奔腾,诗情不息。在流放途中,屈原将忧国忧民的情怀化为创作的源泉,吟出了震古烁今的伟大诗篇。《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字字珠玑,篇篇精华,代代传唱。中华文明的大江大河中,屈原的诗篇永远是熠熠生辉的经典,世代吟诵,传承不息。一字一句,无不凝聚着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担忧,无不彰示着他高洁不屈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艰。”“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句句隽永,发人深省,励人奋进。
读屈原,我感受到他星一般闪耀的品德。星之璀璨,光耀寰宇。小人满朝,黑暗当道中,屈原勇敢地与奸臣作斗争,宁死不屈,他那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忠贞无二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一如灿烂的星辉,照亮了漆黑的夜空,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过去的黑暗岁月里,中华民族正是凭着这伟大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一步一步走向光明。敌人的铁蹄下我们没有屈服,布满硝烟的大地上,正悄悄绽放着复兴之花,屈子精神就是那高悬的明星,成为华夏儿女在黑夜中前行的指引。
“诗人浩气,报国凌云志。朝政乱权倾欲第,虽死犹荣青史。离骚煜世名诗,满腔血世人知世代后人祭奠,年年端午圆时。”读着这颂歌,我的心有如被汨罗江水涤净了,只是对屈原的怀念和景仰,却愈加深了。读屈子高山景行,仰屈子诗魂风采,吟屈子煜世名诗,传屈子爱国精神,扬屈子高洁品行。我读着屈原,感受着屈原,景仰着屈原,并将一直读下去,感受下去,景仰下去。
写一篇关于屈原的读后感 第2篇
是夜,四周寂寥无声。我捧着手中那本名为《屈原》的书,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屈原,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的伟大,在于他“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的高洁品格;在于他“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的无私品行;在于他“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的忠贞和知难而上的精神;更在于,他创作了许许多多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乐平里,他的家族与楚王同宗,是王族的一支。屈原虽出生贵族,却有着橘树般坚贞不变和爱民如子的品格,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之益事。“米仓口”之事与挖掘“照面井”便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胸怀与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志向,而这也正是千百年来后人对屈原深切爱戴和无比敬仰的原因之一。社会发展需要屈原这样有理想,有抱负,心怀天下的人,今天创建和谐的小康社会更是需要像屈原这样有担当之士。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屈原弱冠而为官,他在政治、外交上都有着较强的能力,曾一度解决楚国与齐国的外交问题。他为楚国的发展和强大而劳碌奔波,倾心效力,却因改革触犯了腐朽贵族集团的利益而被暗算,受到了楚怀王的'疏远。在身心俱疲之下,他仍以大局为重,出使齐国,直谏楚怀王,表现出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无比豁达的心胸。作为改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屈原尽心尽力,他身上表现的诸多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归根结底是一种对社会、对国家的奉献精神,伟大中华民族之复兴需要这种时代精神。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怀王客死秦国,新君顷襄王又昏庸无能,加之一次又一次的贬职流放,屈原的心,已然绝望。他恨君王不辨是非,听信谗言;他恨那些小人不顾国家利益,争权夺利。他内心有着极度的痛苦却无处宣泄,只能以创作来书写自己的心情,《九歌》《离骚》……一部部作品被屈原创作出来。在屈原流放江南后不久,楚国国都失陷,当这国土沦丧的消息传到屈原之耳时,内心之痛苦难以言表,他只有清白以直死,最后在汨罗江满怀忧愤之情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他那不朽的诗篇,他那忠君爱国九死不悔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位光照明月的巨人,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屈原之死,可歌,可泣,更是可悲……
屈原的一生,都在为楚国而奔波,却终是斗不过腐朽黑暗的邪恶势力。他们不求国家发展,只为了个人的私利,把国家引入了灭亡的境地。这是屈原官途的悲剧,更是楚国人民的悲剧。若贵族势力眼光能看远一点,屈原的命运便不会如此多桀,楚国的下场也不会如此悲惨,历史也可能因此而更改。有开明清廉、勤政爱民的执政者是国之幸民之福,在当今只注重私利的背景下,传承屈原精神更是刻不容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即是历史,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我们能做的便是传承屈原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认真学习,学好知识充实自己,为铸就“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而努力!
写一篇关于屈原的读后感 第3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能抵抗的困难会让我们动摇对这个梦想的信念,但是我们就要执着的坚持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向自己的命运屈服低头。而屈原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
在《屈原列传》中,他两次被流放,一次是因为怀王的愚蠢,不明是非;一次是因为子兰的谗言。最主要的是他——要改革,导致很多的达官贵族不满,但是屈原在为祖国积极培养人才。可是楚国的贵族政治,以日趋没落,楚怀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国的张仪以重金收买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造成一个全面的政治攻势。事后,屈原便找到楚怀王,要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但楚怀王的宠妃和大臣们百般阻挠,最后没听从屈原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秦兵大举来袭,最终楚国灭了。屈原回首再回首,擦干了自己的眼泪,最后终于抱起岸边的一块记录楚国辉煌、中落的历史的江石投入了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呜呼。
在这个故事中,屈原有着很浓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面对国家的灭亡屈原并不是去取悦新的国王,而是毅然决然的`抱着石头跳下汨罗江,谱写了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赞歌。而且,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理想,让自己不再有遗憾,这样任何的困难都不会阻挡我们的脚步,因为我们已经经受住了梦想的考验,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而且我们应该时刻清新自己的头脑,不让自己的头脑变得像黄河的水一样浑浊。
其实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应该学到的是人只有在经历困难的时候才会爆发自己的潜能,将自己的困难变成自己的垫脚石,让自己的人生中登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写一篇关于屈原的读后感 第4篇
空气凝固,风欲起而未能。屈原,你最终还是来到了边。你脸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对无理的诽谤、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你最终选择了纵身投进的这条大江。
用尽了力气,拂不去悲伤的回忆。你——屈原,楚怀王的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能干,你是多么的擅长言辞,又是多么的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主张抗秦,却遭受到楚国佞臣们的迫害。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技蔽君子之才。于是,你渐渐被君王疏远了,被流放了,直至看到你心爱的.祖国灭亡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灵,你赋《离骚》。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遭到受尽诽谤的后果!
你竭忠尽智,但终日被谤,你的心里又怎能无怨无恨呢?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终选择了汨罗江为长眠之地。这一天,你出现在汨罗江边。憔悴枯槁的身心,就连渔夫都能看得出你那沉重的心。
你宁愿赴江流而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受尘世之污浊。
这就是你,华夏大地上坚挺而自豪的脊梁。
你,就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即使成为鱼腹中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时,在那一段沉沦历史的长夜中,熠熠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的一颗不屈的心!
啊,屈原!
写一篇关于屈原的读后感 第5篇
汨罗江岸,你披头散发,神情凝重,面色枯槁。空气中充溢着凝重悲怆的气味,这一刻我也1653屏息凝视,虽然早已知道结局的壮烈,但内心还是焦灼不安的不希望看见你纵声一跳后留下的凄凉景象。
我知道你忍受了很多痛苦,你的身心备受煎熬,挫折的经历让你痛苦难耐,众人的诽谤令你无可奈何。这样的选择一定是你经过良久思忖后做出的!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与死的权利,所以对于你的选择,虽然我很不赞同,但却表示尊重。
你能言善辩,明于治乱,你是楚怀王的得力左膀,天下人尊敬你,拥戴你。但是,人一旦成功了小人就不会放过污蔑诽谤的机会。他们见不得你的得宠,嫉妒甚至憎恶你的才华,于是流言恶语便被制造出来。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你在寂寞中独行,陪伴你的是你刚直的精魂。苦闷中你赋《离骚》,抒发你内心的苦楚与悲愤。
终于,你还是无法适应残酷的现实,你决定与汨罗江为伴,站在江边你终于道出了心中压抑的不快:“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宁愿“赴长流而莽于江鱼腹中”,也不愿“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你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你对朝廷的怨恨,在江中留下一颗不屈的心和一首不朽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