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古代 第1篇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人生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每一个都有可能会改变你的命运,然而,选择虽重,其重不过过程。一念之间于抉择是选择,执念一生于一瞬是过程。康德说:“如果人类之中还有一种最崇高的东西的话,那么,把全部的生命奉献给它才是值得的。”
那是一年的盛夏,天气异常燥热,远处,柳树上的蝉鸣声绵延起伏,随风飘落的柳絮给人增添着烦躁,街上行人那慵懒的举动似乎也在诉说着这夏日无法回避的苦躁与乏味。
恰恰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约我外出游玩。“这么热的天气还要出去吗!?我想在家里抱着空调啃西瓜!”我有些不情愿。
“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马上就要去往别的城市了,再说,还有其他同学呢。”他的声音中有些央求的味道。
“是骑自行车,还是打车?”我嘀咕着,最终还是选择了单车,因为这样可以省车费。
太阳灼热的光芒肆意地刺在我的脸颊上,使得这天地之间犹如一个大烤炉一般,把我夹在中间炙烤。——我有些后悔出门。
到达约定的地点,我们汇合,四处游玩,可是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兴致全无,唯余苦闷。我们停在一排抓娃娃机前,手痒难耐,便拿钱兑换了游戏币,开始玩了起来。抓起的娃娃,每次都会掉在沿上,然后滑落回原来的位置。我不甘心,一定要再试最后一次。我用力握着那换来的最后一枚游戏币,慢慢地把它放进投币口,然后遥控着遥杆缓慢前进。周围不少人都在驻足观望,看看这孩子的最后一掷是不是足够幸运。这一次,我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方式,大力摇晃着摇杆使它左右转动,以增加命中的几率,然后用力拍下按钮。“抓起来了!”伴随着心跳的加速,那一只毛绒玩具终于顺着出口掉了下来。我赢得了一阵欢呼声。——侥幸取得的胜利也是胜利,我庆幸自己的选择。
中午,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吃饭。饭店不错,但价格也确实不便宜。我们聚在一起聊天,玩游戏,不知不觉,到了该结账的时刻了。“如何来支付今天的账单?”也许每个人都在心里这么想着。突然,人群里一个声音传出:“要不我们AA制吧。”可是,他却有些害羞地站了起来:“要不——要不我来吧!”我们都有些吃惊,但却也没有人吱声。等他付完钱后,我才反应过来:不是要给他送行吗?为什么是他结账?——我有些后悔起来……
下午,到了要分别的时刻了,我们目送他回家,互相说着再见。他转身离去。我向前几步,追上了他,将手中的毛绒玩具递给他:“把我的幸运送给你!永远记住,我们的船上,除了载着友谊之外,还有我伟大的幸运!”
“虽然我舍不得你们,但,那里有我的梦想。”他躲闪着他的眼神,不想让我看到他眼睛里闪烁着的泪光。
“我支持你的选选!追梦去吧!永遵康德的忠告——‘如果人类之中还有一种最崇高的东西的话,那么,把全部的生命奉献给它才是值得的。’”
骑车回家的路上,夕阳西下,天气不再燥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飒爽。远处,鸟儿的叫声与蝉鸣奏成一曲交响乐,令人陶醉……
高中作文素材古代 第2篇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正处于一个怪圈,教师指导累,费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学生写作写了多年,提笔仍需千钧之力,艰难异常。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加自如,有话可说。
一、自由作文
和很多老师一样,我以前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如这学期在重点班就尝试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外作文
我始终认为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利用学校阅读课的时间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同时利用周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中。
三、对话式讲评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终极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相关的目标任务。
高中作文素材古代 第3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悄悄逝去,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
春花秋谢,雁阵南移。华夏民族从历史的硝烟中一路走过来,她徘徊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前,纵横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铁骑太硬,晚清末朝的统治者太软弱,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太利,风风雨雨,凄凄惨惨戚戚的近代民族史化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花塚,怀抱传统经典,胸怀文化末节而含恨长眠!
时至今日,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墓者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达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
难道,蕴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西化之日,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高中作文
欣喜的是,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三国》……片片感人,剧剧精彩。且不说功利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但究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
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
高中作文素材古代 第4篇
《核舟记》
1.传承文化,美化人类家园。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了许多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泥塑艺术,是这些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支。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传承它们,不仅有助于辉耀人类文明,而且可以装点美化我们的家园。因此,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弘扬传统,古老文化发春华。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的古老文化之一。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了民族进步的车轮。这是我们民族为世界留下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子孙后代的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遗产,还要发掘它,弘扬它,利用它丰富我们的社会,促进我们进步。
高中作文素材古代 第5篇
中华民族对美有独特的感受和追求。文学大师们在一篇篇精美绝伦的文字中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归去来兮辞》表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愉悦、淡泊之美;《赤壁赋》在清风、明月、饮酒、赋诗的诗情画意中流淌着旷达和超然的情怀之美;《项脊轩志》满载着归有光“多可喜,亦多可悲”的细腻真挚的亲情之美;《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骨肉分离字字血泪的至爱亲情之美;《石钟山记》凝聚着清雅、深沉之美;《孔雀东南飞》歌颂了爱情忠贞之美;《陌上桑》赞颂不为权势所屈敢于斗争的秀外慧中的女性之美……这些空灵而丰富、至真而至纯的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出深沉的美学积淀。
关于传统文化写作素材指点
高中作文素材古代 第6篇
1、守住传统民俗:
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 中华民间习俗、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凤翔泥塑、木板年画、千阳灯盏戏、凤县民歌……这些深深扎根于宝鸡民间的传统文化如今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从2016年起,陕西宝鸡市财政每年都将拨专款40万元用于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华阴老腔”亮相春节联欢晚会,“中国苏绣”走上国际时装周,走向世界的“南京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步伐铿锵。
2、各大开幕式上的中国元素:
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充分向世界展示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水墨画,淡雅却意味无穷;焰火,璀璨英两夜空;缶声,悠扬悦耳……开幕式中的“中国元素”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整台开幕式,因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中国与世界的完美结合,创造了“奇观感”的恢弘中国气派和东方神韵。【G20开幕式上从“茉莉花”到“欢乐颂”、从“春江花月夜”到“天鹅湖”, 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共同演奏的《高山流水》,九支曲目,九种形态,绘一幕“光影山水卷”,汇一首“世界交响曲”。国家一级演员徐宁这样评价这场演出:“以天为幕、以山为景、以湖为台,在表演中,我看到水、光、乐的三者完美融合”;中国艺术院研究院研究员宋宝珍则评价,《春江花月夜》《梁祝》《天鹅湖》《欢乐颂》不仅仅是文化内容的经典,而且是艺术形式上的经典。“中外不同的名曲剧目在西湖上共同演出,寓意深远。
3、电影里的中国元素:
4、央视大型纪录片《我们的中国梦——记住乡愁》:
2015年开播至今已经第四季,抒发中华儿女不忘故土、落叶归根、思念家乡、守护家园的赤子之情,透视中华儿女继承民族优秀传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基因,表达中华儿女致力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和必胜信心。领导人指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人的乡愁可以寄托在很多东西上,而央视的纪录片《记住乡愁》选择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记录的内容不同,但镜头下事物承载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萦绕在亿万中国人心头的乡愁。所以我们期待,《记住乡愁》能够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成为中国人释放乡愁的又一个出口。”(《_》)
《记住乡愁》第三集《明月湾村——讲和修睦》向我们讲述了太湖深处西山岛最南端明月湾村的故事,展示出中国和文化传统的一个当代活标本。而第九集《街村口村——自尊自强》,讲述的是祖国东北边陲少数民族赫哲族的故事。赫哲族人口极少,他们的乡愁,就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这部百集大作像是一部长长的气象万千的画卷,可贵的是它引领我们走进普通的院落,走近淳朴的乡民,从他们讲述的那一段段的天事、地事、人事,感受到这一民族文化的温度和硬度,更像是一座巍巍的人生精神的坐标。《记住乡愁》力图打捞那些影响人们日常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道德观念,这些融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伦常,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也绵延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回响。这是一种信仰与坚守,使得文化传承的脉脉细流静静地流淌在每个普通个体的心间,维系着宗族之根、血亲之根、文化之根。——“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
5、《我在故宫修文物》:
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也可用于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