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英雄读后感(必备6篇)

个人学习 21 0

铁路英雄读后感 第1篇

带着老爸去看了久违的《铁道英雄》。不得不说再一次受到深深地教育。老爸也是干了一辈子铁路工作。

影片是根据发生在_时期1935年-1945年间,洪振海、王志胜、杜季伟、刘金山等“铁道队”队员在鲁南铁道的历史真实事迹改编。影片阵容从张涵予、范伟到周也,全明星的阵容保持着演技在线,无论是带着兄弟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由张涵予饰演的老洪,还是在敌后卧底为了民族大义忍辱负重、卑躬屈膝的由范伟所饰演的老王,还是魏晨、周也、俞灏明等年轻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铁路英雄》从剧作上深刻体现了敌人的凶残与险恶,正是因为敌人“魔高一尺”才更加深刻刻画了“铁道游击队”队员们在如此艰苦危险的情况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勇气与智慧,而森博之饰演的藤原,作为敌方首脑,在计谋方面和铁道英雄打的有来有回不相上下,甚至有机会生擒老洪,敲山震虎,散布假消息,观察老王行动推断对方下一步行动,每一个镜头都充分的体现出他缜密的思维能力,给故事的紧张感添上了浓厚的一笔。

片中的智斗环节令人叫绝,反派并不是脸谱化的降智纸老虎,而是真正有威胁的敌人,可以说好的反派在电影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反派衬托出主角一行人的坚毅和不屈,他之所以是反派,在于他足够独特,异于常人。他解决问题的手段也足够令人胆寒,让他有自傲的资本。在强大阴险的反派角色衬托下,几位演员把我党战士敢打敢拼,不畏牺牲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指导员带领大家宣读_员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_,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浑身感到了力量,同时在思考为什么如今的我们在入党的时候,没有这样的.力量呢?

英雄们是用生命来换取抗日战争每一步的胜利,同时也在用生命换取了他们的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事业。

我们没见过真正的英雄,可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见过的英雄,他们用他们教会我们的毅力来面对这个世界,面对我们的人生。

铁路英雄读后感 第2篇

《铁道英雄》的故事背景定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临城。一支地下秘密组织为了抵御外敌保护家国,丝毫不在意个人得失荣辱,与敌人智斗勇。他们克服了艰苦卓绝的地理环境,也战胜了敌我悬殊的装备差异,最终发挥铁道兵精神,保卫了家园。本片是根据发生在1935年—1945年间,洪振海、王志胜、杜季伟、刘金山等“铁道队”队员的真实事迹改编,最大限度地还原“铁道队”的英雄故事。

看电影的过程中,只是震撼于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还能有如此顽强的意志,如此炽热的爱国心,但是在看完后,慢慢的回味,才明白,他们的存在的意义是如此巨大。铁道是重要的物流补给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铁道就像一条循环的血液,早期没有像现在高铁这样快速的交通工具,铁道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物流,如果不去作战,我们就不能获得极度匮乏的物资,如果不作战,我们就不能让炸毁敌方的物资,就不能以悬殊的实力获得胜利!

通过电影,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部分铁道英雄,还有更多的铁道英雄,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是真英雄,真汉子!就像范伟说的`:“这部影片最大的共鸣就是这些铁道英雄们,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如果到了特殊时期,像老洪老王这样的人大有人在。这就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民族精神!”

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这些英雄,我们要铭记。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仍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祖国的日益强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铁路英雄读后感 第3篇

《铁道英雄》是一部以抗日铁道游击队为原型的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临城枣庄英勇的“铁道队”与敌人斗智斗勇、殊死捍卫家园的故事。电影给我带来了震撼,这种震撼,既来源于电影叙述的伟大的抗日英雄事迹,也来源于所展现的极具风格化的铁路飘雪的电影世界。

在电影中,落日余晖的伴山湖畔,白雪皑皑的工厂,构成了电影冷峻肃杀的色调,塑造了一个残酷的_世界。凛冽的寒冬伴随着大量火车的蒸汽与轰鸣,狭窄冰冷的街道,垂在檐下的冰凌,展现了日据时代下,一片萧瑟绝望的鲁南景象。

影片中,张涵予和范伟的表演都非常精彩。张涵予饰演的老洪思想正派,在他的带领下,铁道队有力牵制了日军。危难之刻,他展现出英雄本色,冲锋在前,单枪赴敌,与敌人殊死搏斗。以平凡之躯在风雪中勇敢逆行,毅然决然踏上了阻击侵略者的征程,一个活脱脱的硬汉形象,其铁血豪情令人肃然起敬。

范伟则是把自身角色的足智多谋,意志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巧言妙语迷惑日军,关键时刻也绝不手软,平时的一脸媚笑只是伪装,真正的他行事果断、忠诚正义,身陷险境却依然保持镇定,在火车站上车前含笑赴死,痛斥日寇的风骨催人泪下。

两位演员饰演的角色,一文一武、一明一暗,呈现出“双雄”并进的局面,一面硬核地在铁道飞驰,杀敌劫车顽强抵抗,一面又要虚与委蛇地用计获取情报,看得人或热血沸腾或又紧张窒息。

在漫长的抗日战争中,我们的英雄先烈们并非一路纵横捭阖,而是经历了无数的打击和牺牲才赢得最后的胜利,他们在日寇强力镇压下依然顽强抵抗,以一敌百以少胜多破坏敌人部署,为我方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如今山河无恙的繁荣和平,也正是由这些无数先烈的生命换取的。

影片以凌厉的摄影风格、热血激昂的动作场面、细腻生动的人物刻画,真实再现了民族英雄燃烧意志、捍卫家国的.英勇事迹,引领大家重回那段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表达了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敬意。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追寻那段荡气回肠的_记忆后,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是那些用生命撕开黑夜的英勇无畏的英雄们换来的。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电力职工,穿上深蓝色工装的那一刻,我们就应牢记“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的使命,用责任与担当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

铁路英雄读后感 第4篇

《铁道英雄》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铁道沿线的游击队员和日军斗智斗勇,殊死捍卫家园的故事。漫天的飞雪,皑皑的大地,一群身披白色斗篷的飞将奇兵,飞跃攀援在积雪的列车之上。一群热血男儿在铁路沿线与日军展开一场场生与死的较量,每当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激昂热烈的背景音乐响起,我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

观看完这部电影,铁道游击队员矫健的身手、过人的智谋、坚定的信念令我备受感动。

当潜伏敌军内部的老王得知自己暴露,在执行最后的任务之前送小钢刀给烧炭工石头的时候,他微笑着说:“是时候了。”石头一脸困惑,可是,观众却看懂了他微笑的背后是英勇赴死的果敢与决绝。老王被押解上火车,临行前,石头含泪的注目和撕心裂肺的一声“爹”,直击观众的泪点,那叫声伴着火车的汽笛,响彻云霄。

在飞驰的列车上,老王对着日本军官藤原嬉笑怒骂:“一个贼上我家来偷东西,还让我讲故事,真不要脸。”“让俺们国破家亡,这叫新秩序?到处的烧杀抢掠,这叫_?明明是畜生,装什么人?”老王灼灼的.目光,犀利的话语,倾吐了日军侵略压迫下中国人民的心声,那是正义的发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和抗争。

影片的最后,身负重伤的洪队和老王并坐在火车上,在日军队伍踏上火车的紧要时刻,洪队长解开上衣纽扣,点燃身上的炸弹,淡定地用帽子遮住自己的眼睛,火车连同日军罪恶的行径,轰然爆炸,同时也带走了我们可敬可爱的铁道英雄,我的眼泪顷刻夺眶而出。

对牺牲者的哀痛,对先驱们的敬仰,种种的情绪汇聚在一起化作我们对祖国更加深厚的爱,化作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与自豪,化作我们对未来必胜的信念和决心。这就是我从这部电影中汲取到的力量,一股源源不绝的动力。

《铁道英雄》能够为我们净化心灵、指引方向,鼓舞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像《铁道英雄》这样的作品,用鲜活的英雄形象,伟大的斗争精神,给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以智慧的启迪和奋斗的勇气。

铁路英雄读后感 第5篇

电影《铁道英雄》是一部让人意外的作品,虽然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但该片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独辟蹊径,拍出了难得的新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疯狂肆虐的日本侵略者,无数中华有志之士勇敢站出来保卫祖国,隶属于八路军第一一师的鲁南铁道队亦是其中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他们以铁道和火车为主要阵地,机智灵活地打击日寇,屡建奇功,铁道队的英雄事迹,早已在民间口口相传,并在大小银幕之上经过多次演绎,而变得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电影《铁道英雄》便是在他们故事基础上全新创作而成。

所谓“全新创作”,就是不但要拍出新意,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而且还不能乱拍,要尊重史料。简言之,在传统的版本上,寻找新的突破。电影《铁道英雄》,在这一点上完成得相当出色。

首先来说,就是呈现方式,比起传统_题材的战争片,本片内容交错连环。既有着骑劫列车的紧张刺激、短兵相接的火爆动作戏,也有着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暗线对决,从铁道队在敌人眼皮底下的险象环生,到反派阴险狡诈的成功刻画,正反双方线索交织缠绕在一起,动作、悬疑每条线索开枝散叶,各有特色,都呈现出别样的色彩,也为电影塑造了强大的戏剧张力。

历史上铁道队的事迹属于敌后,斗智谍战和隐藏身份是队员们的日常,所以,电影《铁道英雄》给观众呈现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动作大戏的火爆刺激与斗智大戏的斗智斗勇,电影在动作格局下,使用了很多动与静的对比,凸显了气氛的紧张和危机。

比如开场迎面而来的火车上大战,从快速移动的镜头语言和张弛有度的剪辑手法,将铁道队敏捷身手和果敢一面刻画出来,代入感极强而随后的故事,就转入敌后与地下活动,而相比于枪战和列车大战的大场面,这种谍战片隐藏在表面之下的肃杀对撞,这是“静”。白雪皑皑的平原地区,严酷肃杀的氛围,而两种风格的切换,好似在广袤的雪原中燃起一团火焰,需要极高的导演调度能力,而片中角色的行动也会在观众心中制造紧张的气氛,也这是一种很高级的戏剧张力。导演之所以敢这样拍,就是因为本片有着张涵予、范伟这样超级实力派演员存在。

毕竟在渲染敌我双方角力的一张一弛中,展示冲突是影像所长,但刻画氛围、描写心理却是软肋,所以这类故事很考验演员,如何展现人物的所思所想,演员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

比如范伟,作为列车站调度员,他每日笑盈盈地与敌人_,尤其是在敌人眼皮底下外出传递情报那场戏,面对敌人的盘问,他饰演的老王表情平静没有任何的变化,是一副镇定的样子,完全可以逃过敌人的'目光,但眼神严肃神情迅速划过,则让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能够察觉角色内心忍不住的焦急一面。而随后他明知道被人盯上,干脆将计就计,用一颗手榴弹不但声东击西,还消灭了_,可谓一举两得,这场戏的波澜不惊,但平淡中紧张的肃杀氛围,完全是在范伟影帝级的表演下带动起来的。

所以说,展现动作戏的火爆,可以用特效、烟火等技术手段完成,展现敌我冲突的场面,可以用摄影、剪辑等烘托气氛。但对于角色内心戏的刻画,在紧张氛围中角色状态的呈现,只能由演员的表演来完成。

又比如张涵予饰演的老洪,还是他与范伟通过递烟交接暗号,随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掉了尾随而来的_,彰显硬汉的特色,两场戏接连而来,一静一动,平静中暗藏生死攸关的较量,动与静之间的对比,更加体现了一种对峙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中的大反派藤原,则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所在。他集智谋与狠辣于一身,成为老洪、老王不得不共同面对的“狼一样的对手”电影通过塑造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不但增强了电影的对决氛围,也更能显示出战士们的英勇。在这样的情节处理下,敌我人士互相试探,台词之中的针锋相对,暗含杀机,这就是明线。而暗线就相当于悬疑小说中“炸弹引信”,依靠突如其来的动作戏成为爆点,并通过故事推进和情节设定来将观众引入新的环境之中,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电影依靠明线的“静”情节推进,暗线“动”的特点来烘托气氛、增强观感,从而极大增强故事张力。但也只有以静制动的拍摄技法,演员对角色的精彩诠释,对内心戏份的完美展示,能帮助导演把这个看上去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篇章整合起来,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当时角色所处的环境和氛围,更容易能够get到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

到此我才发现,《铁道英雄》,这个我们原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这样的全新的拍摄手法呈现下,变得非常具有新意。尤其是从导演到演员,把角色的心理揣度到了极致。他们面对敌人的暴行,会压抑住本能的情感,也会在敌人的控制区内伪装到滴水不漏,更会在关键时刻,舍生忘死,从老洪、老王,到亓顺、亓鲁兄弟,乃至周也饰演的护士庄妍,让我突然发现,他们也是鲜活普通人,在敌后那些孤军奋战的时刻,谁也体会不到他们内心的煎熬,结尾大家在工厂相聚的魔幻时刻,那才是胜利之后,来自真心的笑容。

铁路英雄读后感 第6篇

《铁道英雄》根据八路军第115师“鲁南铁道队”的_事迹改编。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沿着津浦铁路进犯山东,在铁路有一个铁道大队,专门以铁道和火车作为战场,搜集情报,刺杀日寇,截取武器和物资,给敌人错不及防和沉痛打击。

老洪是铁道队长,精通车辆零件组装,在_维修组装车辆,暗地里和山里的同志接头完成任务,他们拦截火车,将物资转运山里,刺杀日寇浇灭日军气焰,他们有勇有谋,但是势单力薄,只能凭经验和运气完成任务,一失手就是献出生命,由于老王的错误消息导致失去了很多兄弟,他也差点没命,幸好有从杭州来的小护士相救,小护士冒着生命危险和铁道队员联系,让老洪交给她的任务完成,却被日军盯上,无奈只好将她转移去了山里,老王知道消息是日军放出的假消息,也知道无能为力去拦截,很是痛苦,于是他觉得以死来报复日军。

故事从一开始就很紧张,抓住人心,让人看得心情很压抑,可想而知这些真实事件,洪振海,王志胜,杜季伟,刘金山…这些英雄们,当时是如何出生入死的完成这一个又一个任务啊,没有他们的牺牲如何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看到那一刻我的心变沉重了。他们都是用真刀真枪去拼杀,用鲜血去换取,那些真刀真枪也划伤他们自己,是多么的疼痛啊,无法用言语形容。一个苹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稀罕物,在我们现在的生活,苹果是多么普通啊。糖炒栗子都可以让孩子们笑开了花,如果换成现在我们愿意奉献出我们的糖炒栗子,我们的苹果,让他们可以吃个够,让他们开心,可恨了那些嘴里说着要过更好生活的贼子,去别人家偷东西的贼子还让人家讲故事,他们真的是没有良心,不做善举。

最后在火车上,日本军官利用老王引出了老洪,三个人在车厢内扭打厮杀,最后老王牺牲了,老洪打死了日本军官,火车还在行进,那个叫老王爹的孩子,为了给老王报仇也牺牲了,最终老王送给他的折叠刀没有继续使用。这一点太让人心疼了。一个无家的孩子,老王给了他温暖,也是欣慰了。

老洪坐在老王身旁,战争还在继续,后继还需有人,直到胜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