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信息提醒 第1篇
首先详细记录每天时间花在哪,最好精确到几点几分。从醒来开始,每换一个事情马上记下来,连续记录直到晚上。比如:10:30 起床、10:30-10:45 扫地、10:45-11:20洗澡、11:20-11:40 Keep... ...
我比较倾向于笔+小本,虽然看似原始但却最简单有效,加上大部分时间在家,每天活动范围在以书桌为中心的10米内。不建议用手机app记录,这会增加被其他消息提醒分神的可能(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记录方法不妨告诉我)。这样几天下来,从记录中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一目了然。
朋友圈信息提醒 第2篇
当有了基础记录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是维持基础生活的时间。
例如:
睡眠8h / 早饭30min / 午饭2h(做饭+吃饭)/ 晚饭2h(做饭+吃饭)/ 运动1h / 洗澡 30min
*每个人有自己的时间表,有人每天睡7h,只花1h吃午饭都是有可能的,一定要根据自己情况如实记录
我的基础生活时间
一天24h,基础生活用去14h,还剩10h,来安排工作和生活。那是一天中什么时段呢?
接下来就要安排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任务了,我会把现在想到的,需要做的所有事情都列出来,无论轻重缓急,挨个写。
比如:
朋友圈信息提醒 第3篇
如果说世界是平等的,那就是每个人一天只有24h。完全掌控自己的时间后,感觉拥有的时间明显变多了。由于之前是自由职业者,对在家办公的模式比较熟悉。春节后这段特殊时期,工作强度不大,并且去掉了大部分出门因素,让我对时间的安排更加自如,并掌握了每日工作与生活的新平衡,更接近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当然这种机会也不是一直存在,日后逐步复工,随着工作量及社交活动增加,这种平衡肯定会被打破。通过这次实验,我认为重点不是之后余生每天都要按照这些分毫不差的完成,毕竟大家不是机器人;更不是让人完全脱离社交媒体。应该作为一种阶段性提醒:当自己不知道时间跑去哪里的时候,或者想要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时,拿出来执行。也许一个月有点长,一天还是值得试试的。
以上是周大夫通过一个月实验总结的一些小经验。如果你有尝试,欢迎告诉我你的感受
在此感谢对本文作出贡献的朋友们 :
Chen,Yiwen,Masa,符先生,建筑大王,糊糊,海海,奶油
*文中若有不足还请各位指出
以下是新增爱好「观鸟」部分成果
后记:过去的一年,我在寻找各种能让自己放松的办法。经过各种尝试,培养了运动和观鸟两个新爱好。如果我有几个小时,我会去市内的公园观鸟;如果我有一天的时间,就去近郊爬山结合观鸟。第一这两件事需要全身心投入,没有机会去想工作;第二他们也让我远离手机,走进自然。在爬山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时间似乎变慢了,从山脚气喘吁吁的爬到山腰,一看时间才过了20分钟。下山的时候看看风景慢慢走,俩小时了还没到山脚。爬山的过程,让我重拾对时间的感受能力。
谢谢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