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创新的故事读后感 第1篇
盛夏时节,夕阳西下,晚霞映照下的海面波光粼粼。一群海鸟自由地飞翔,叫声却透着忧伤。晚饭后,官兵们静坐在海边,望着远方,只为悼念他们以身殉职的“飞鲨”英雄——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20__年4月27日,年仅29岁的张超在执行飞行训练任务时,因飞机突发故障,不幸壮烈牺牲。
张超是为我国航母舰载机事业献身的第一位烈士,他的青春之歌嘹亮海天之间,他的血染风采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梦想——“到飞行一线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__年8月的一天,江南名胜岳阳楼内,刚刚拿到军校录取通知书的张超重温千古名篇,体会古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想到即将穿上军装,为国效力,他就有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
张超家在湖南省岳阳市,从小听着三湘大地英雄儿女的故事长大,有20多年军龄的老兵舅舅是他的偶像,他立志长大后像舅舅一样去当兵。20__年秋,正在岳阳七中读高三的张超,听到空军招飞的消息,激动不已,立刻报名。经过高考和层层严苛的选拔,张超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空军航空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飞行员。
空军航空大学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英模辈出的飞行员培养高等学府。著名战斗英雄王海、航天英雄杨利伟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为了早日像英雄前辈那样飞翔,张超不知疲倦地学习、训练,两年下来,理论功课门门优秀,训练成绩项项满分。20__年5月,他毕业分配到海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
第一个飞行日,教员杨龙泉惊讶地发现张超“手一点都不生”——座舱各项操控得心应手,空中注意力分配合理自如。
张超的拔尖表现,引起训练基地的关注,想让他留校任教。张超虽然也喜欢这里,但他对师傅赵健说:“我不想守着古长城过日子,想到飞行一线去。”知徒莫若师,赵健拳头一挥说:“你小子有种,是雄鹰终归要上蓝天。”
来到“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曾经战斗过的南航某团,张超有种使命传承的责任感。在一线火热和紧张的战斗生活中,张超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
20__年11月23日,中国舰载战斗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舰。这“惊天一着”,让张超心里陡然升腾起一股冲动,也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名字——戴明盟。从那时起,他无数次梦见自己驾着“飞鲨”战机降落在航母上。
机会终于来了。20__年初,海军到团里选拔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听到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妻子张亚得知此事感觉太突然了。一向支持丈夫事业的她,这次为难了:我为了你,空姐都不干了,特招入伍来到海南,女儿不满1岁,才会叫爸爸……张超劝说妻子道:“你知道我喜欢挑战,就想飞最顶尖的飞机。现在机会来了,忍心让我错过?”张亚自己也是一名军人,她含着泪说:“那你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女儿。”
辽东湾,天高海阔。20__年3月15日,对张超来说,是军旅生涯中最为激动、最为荣耀的一天。这一天,他通过飞行技术、心理素质等多项考核,如愿加入朝思暮想的舰载机部队。
智慧——“真正的猛士有勇有谋”
跑位、运球、突破、投篮……张超爱打球是出了名的,他也特别爱看球。与众不同的是,张超看球喜欢拿个小本子,随看随记,用心琢磨战术套路。“真正的猛士,绝不是横冲直撞,而应有勇有谋。”张超说,“和打球同理,一场战斗下来,最累的不应是身子,而是脑子。”
空中抵达某一个点,大纲对时间误差有严格的要求。以前接到任务,飞行员都事先作大量准备,但往往还会误差超标。“有没有既省力又准确的方法?”张超琢磨了两个星期,很巧妙地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全团飞行员一直在用‘张超算法’,确保准确无误到达任意一点。”张超同班同学黄灿说。
一次,团里组织战机进行对地攻击训练。一架架战机带弹呼啸升空,又带着弹飞回机场。飞行员们一脸无奈:“构不成发射条件,弹投不下去。”“为什么构不成条件?”张超忙开了。他和战友们一道,采集大量数据,进行系列推算,成功地找到突破口,解决了难题。“自那以后,团里对地攻击的命中率,一直高高在上。”张超的老领导王联红说起来满脸自豪。
张超常说:“海空对决,战场态势瞬息万变,飞行员的大脑要像高速运转的计算机。”用脑子去飞行的张超,四处收集经典战例、海战资料、敌情信息、外军视频等。某新型战机非制导武器对地攻击训练按计划即将上马,而该项训练教学法却是空白。张超主动请缨,在飞行间隙,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编写任务,为新质战斗力形成,铺设了一条通道。
20__年3月,意气风发的张超来到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作为“插班生”,张超必须跟上前一批次的训练。这意味着,他只能用他人一半的时间,完成所有的任务。
舰载机着舰,与其他型号战机着陆不同,可以说,从“着陆”到“着舰”,一字之变的背后,是一次操纵习惯的颠覆,更是一场飞行理念的革命。为了彻底改掉***惯,建立新的“肌肉”记忆,张超开始“闭关”,节假日不外出,有时间就泡在模拟器上,困了就抱着模拟器睡一会儿。模拟着舰训练初期,时任团长张叶发现张超在油门使用上过于细腻。让张叶没想到的是,给张超点出这个问题后,他敢于打破平衡,建立新的动态平衡,经过两个月的反复练习,养成了既大胆又细腻的操作习惯。
勇敢——“珍惜有限的飞行生命”
“每个人都会珍惜生命,但飞行员首先要珍惜有限的飞行生命,不能一遇危险就收起飞翔的翅膀。”经历过多次的生死考验,张超如是说。
这是一次没有任何征兆的险情。那年,一场跨昼夜飞行训练在南海某海空域展开。19时41分,迎着朦胧的夜色,张超驾机轻盈地飞上天空。7分钟后,张超瞥了一眼液压表,发现液压指数突然降至最低正常限度以下,并仍在快速下降。“是液压泄漏。”张超判明飞机状态,立即向塔台报告。液压一旦失灵,相关部位就不能正常工作,极端状态下,甚至会导致飞机失控。飞行遇险,生死之界,往往只有一秒之差。张超格外淡定,接到返航指令后,他迅速关闭一台发动机,规划好航线,应急放下起落架。时间一秒一秒流逝,液压表指针已经指向“0”,飞机越来越难操控。张超凭着过硬的操纵本领,在塔台的指挥引导下,最终把飞机稳稳地停在了跑道上。
20__年7月的一天,夜间跨区域转场训练拉开战幕,张超和其他6名新飞行员成功实现“空中连环三级跳”,驾机在漆黑的夜幕中飞抵空军佛山某机场。这时,团参谋打来电话:“海南机场均被浓积云覆盖,只有陵水机场有30分钟的窗口期可供降落。”坐镇指挥的团长邱伯川心里打鼓:“这样的天气,新飞行员能行吗?”张超回答说:“复杂气象这个关,我们迟早是要过的。团长你就让我们趁这个机会练练手。”引擎轰鸣,张超和战友沉稳驾驶、精心操作,抓住半小时窗口期,成功降落陵水机场。
第一次担负战备值班,张超就圆满完成任务。20__年初春的一天,刚吃过早餐,尖利的战斗警报突然响起。张超一跃而起,拎起头盔,闪电般冲了出去。加力、滑跑、飞翔……警报声中,张超驾驶满载弹药的战机直扑任务空域。在那里,一架外军侦察机正企图抵近我岛礁实施侦察。飞抵目标空域,发现外军侦察机后,张超迅速占据有利位置,严密跟踪监视。外军侦察机飞行员仗着大飞机的低速优势,故意把时速降低,妄图给张超的跟飞造成困难。洞察外军侦察机的小伎俩,张超不动声色,积极应对。从高速降到低速,再从低速拉到高速……一番激烈对抗之后,外军侦察机只得调转航向,灰溜溜地飞走了。
飞行员创新的故事读后感 第2篇
昨天,据官方报道,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机身突然发生故障,而驾驶员张超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完美的处理这一变故,战机安全无恙,但令人伤心的是,张超却牺牲了。
20XX年4月27日12时59分,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男,湖南岳阳人,1986年8月出生,20XX年9月入伍,20XX年5月入党,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大学本科学历,海军少校军衔,一级飞行员。
1992 年9月,湖南省岳阳市土桥小学学生;9月,湖南省岳阳市第七中学初中部学生;20XX年9月,湖南省岳阳市第七中学高中部学生;20XX年9 月,空军航空大学学员;12月,空军第四飞行学院学员;6月,空军第五飞行学院学员;20XX年5月,海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副连职飞行员;5月,海军航空兵某团正连职飞行员;20XX年3月,海军航空兵某团中队长;5月,晋升为副营职;20XX年5月,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中队长(副营职);20XX年4月,晋升为正营职。
十几年的飞行经验,让他对各种知识的应用也是相当的熟练,在危机时刻,尽努力保住战机,导致自己牺牲,让我们向张超这位英雄致敬。
飞行员创新的故事读后感 第3篇
采访时间虽短,但张超烈士生前事迹给记者留下了深深的感动和难忘的记忆。
采访当天,在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戴明盟的带领下,记者首先来到了张超驾驶飞机出事的地方。指着地上两处明显修复过的圆形痕迹,戴明盟介绍说,那天,飞机突然失控后上扬,机尾砸到地上立刻起火,张超当时反应迅速,处置及时,但因高度不够,降落伞未能完全打开,导致重伤不治。戴明盟告诉记者,飞参数据清楚显示,在飞机出故障的秒里,张超第一反应是将操纵杆推到头,说明当时他强烈希望挽救飞机,错过了跳伞的最佳时机,“张超爱战机胜过生命”。
时至中午,记者来到了张超平时就餐的飞行员餐厅吃饭。这里的自助餐有凉菜热菜,荦素搭配,主食有米饭、面条等,十分丰盛。同行的张超战友说,张超是湖南人,口味比较重,有一次他从老家带回了腊鱼和腌制的萝卜条,每次吃中饭时都会盛一些和大家一起吃,那味道可香了,直到现在都忘不了。那战士眼中的点点泪光,至今仿佛还在记者眼前。
与张超家人的见面令人伤感。他的爱人张亚,曾是空乘服务人员,长得端庄秀气,张超牺牲到现在,她一直不愿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神色黯然的她仍然在更新着张超的微信朋友圈,她说:“这样做,就感觉他还在身边一样。”张超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朴实的老人,他说张超选择飞舰载机时,也劝过他,但他说,虽然这个事情是高风险的,但必须有人去做,你不做他不做就没人做了。说着说着,老人沉默了,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回想起这一幕,记者的心情仍难以平静。
得知记者来采访,张超的战友和领导都非常热情主动,他们回忆着张超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听着他们的讲述,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英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记者眼前。说他平凡,是因为他一直都在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图名不图利;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在生死关头的抉择,是感天动地的壮举,值得大书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