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封了怎么才能知道 第1篇
根据《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逆反论来说,当个体被强迫作出某种选择时,个体会难以避免地产生严重的心理抗拒,这不仅仅是针对物,事,也会针对人。而正如叛逆期的青春期少年一样,在高度的抗拒下,会作出与之截然相反的选择,这实际上增强了对自己所选择对象的喜欢。
而有一些受到外力干扰的情侣,比如被双方家庭排斥、新欢、物质等严重阻挠的感情,看似短暂地受到了干扰,难以继续下去,甚至不得不以分手来结束这样痛苦的局面,实际上却会因为种种外力的干扰而更加坚定对彼此的喜欢,这种喜欢,会令人产生彼此唯一的错觉——我们都经历了种种阻挠了,想必我们就是真爱。
比如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是著名的悲剧故事,但是如果两个人本就异常顺利,很难保婚后生活会永远幸福,因为再完美的感情也会有矛盾,而让人刻骨铭心的,就是因为没有得到,爱而不得往往是最令人记忆深刻甚至成为记忆中的白玫瑰的。
而在有关情感婚姻的实验中,当我们对一对感情状况良好的情侣,进行外力干扰时,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加深,甚至能增加最后步入婚姻殿堂的几率,这种外力推动内力的科学方法,其实也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推拉效应。
很多人分手了,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内因——彼此的不信任,过多的争吵,感情的磨合失败,七年之痒等等,而内因往往会给感情带来不可磨灭的打击,很多人分手了才会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有一部分人分手很久了也认识不到这一点,个体与个体的理解能力不同,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再坚持举例论证每一个观点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文章的严谨性、可靠性,更是为了观点能够被更好地理解,只有更好地理解了,才能更好地使用本文所提供的一些挽留方法。
所以我这里要先强调,在使用本文提供的方法之前,一定要耐心阅读每一步骤的理论依据,因为如果你打算独自进行挽留,而不寻求专业的帮助的话,理论依据的解读就对你至关重要了,有些人急于挽留,往往会跳过我所解释的理论依据,而直接上手使用实操方法,这往往会给你的挽留雪上加霜,因为很多人在实验到一半就会突然懵了,忘了自己在做什么,甚至有些迷糊自己本来的目的,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所以,请认真阅读我所写的每一条理论依据以及举例,举例尤为重要,举例是为了让你能够更好地感悟,并且,千万,千万,不要直接复制我所提供的沟通话语,请理解之后转化为你自己的语言去挽留!
在挽留的中期阶段,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瓶颈期——你和前任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好像是普通朋友,他对你态度不冷不淡,礼貌又疏离,温柔又排斥,在这个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增加不可抗力的干扰,来快速增进他对你的感情了。
增加不可抗力的干扰——轻微地放大你们之间的一些物质、家庭、阶层、学历等等的差异,来制造短暂的无奈无力感,由此来引导前任的逆反心理从而加强对我们感情的粘度。
这一点是需要谨慎使用的,请确保你和前任之间的关系已经达到了普通朋友的水平,如果对方对你仍然有很强烈的厌恶情感,请不要轻易尝试此方法,这是一个几近于富贵险中求的办法。
在这一条中,我需要着重强调,度的问题——一定要认真评估你们感情中曾经出现过或者未曾被发现的潜在不可抗力的干扰,不要使用过度。
比如:你是研究生,对方只是普通的本科,但是你们之间分手的原因大部分是内因,例如彼此性格不合,过多的争吵等等,那你可以在这个阶段,以一周一提的比例来进行这一步骤,即一周左右,你委婉且轻微地提及有关于学历方面的话题,切记,这一步中,不要轻易地涉及“你”“我”的主谓人称,避免对方产生自卑的心理而直接把你加进黑名单。
例如你可以提起“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某某高校的学生...”等等,注意一定要委婉,且要密切关注对方的态度变化,一旦发现对方出现了厌恶情绪,请立刻停止。
而通过这一步骤,如果进展的顺利,你们的关系会得到一定的提升,甚至很多人,在这一步骤中,前任主动提了重新开始。(不是这一步就可以直接恢复关系,挽留是一个整体过程,需要前面几个步骤的相应配合,千万不要指望就靠这一步就直接重新开始哦!)
朋友圈封了怎么才能知道 第2篇
这一点是国内情感挽留里所不曾涉及的,也是我独家研究出来的,结合了临床心理学和情感挽留得到的成果,绝对是全网独家的,一定要划重点!!划重点!!
挽留的表层逻辑,也就是大众所理解的,化解之前的矛盾,弥补感情中的漏洞,然后达到感情最后挽留的过程。
但是如果我们按照表层逻辑的思维去挽留,会发现难于上青天。
化解矛盾,这个大家都知道,分手不外乎因为有了矛盾,那矛盾解决了,自然可以恢复关系是不是,但是问题就是,怎么化解?前任已经坚决地说不同意在一起了,甚至前任已经狠心不回消息了,或者干脆把你拉黑了,要怎么化解,这第一步,就举步维艰吧?
很多人分手之后,急的失了方向,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发消息,示弱,道歉,觉得能得到对方的回复,就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但是,这样的逻辑,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
这就好比一台一体机出了Bug,不懂的小白可能就直接上手解决屏幕的问题了,根本都没静下心来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甚至压根没想到要找专业的人来帮忙解决。
感情中其实也一样,出了问题,如果自己不会解决,不妨寻求专业的帮助。
那么挽留的深层结构是什么呢?
这是我在国外留学时,跟研究小组运用临床心理学的知识结合情感挽留得到的成果:
挽留的深层次结构,其实是:
真诚——一体化——动机合理性——后撤——诠释情感障碍——恢复关系
头一步其实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很多人所忽略的。
为什么我在文章中一再强调,真诚,甚至把它放在首要位置呢?
因为这往往是大部分人在挽留中,最容易忽略的。
很多人理性地思考,要怎么做,要看什么书,要怎么提高自己来挽留,但是却忽略了,这全然是为了挽留而进行的,但是感情是两个人的结合,如果极致理性的结果,仍然是单纯为了让自己重新得到的话,那么,就连最基本的真诚都做不到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发朋友圈,得不到效果的原因之一,不真诚,就会显假,就好比没有人会喜欢看一个朋友圈包装精美但是却一点不露脸的人的,因为摸不透,感觉假,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还有些人,就是我刚刚说的那一拨,一分手就乱了分寸,疯狂地发消息,或者发消息去示弱,道歉,这其实也是失了真诚的,试想,你因为恋爱中受了种种委屈,提了分手,结果呢,对方眼见重新得到你失败,就急眼了,就给你示弱发消息了,这样难道你就会被打动吗?恐怕不会吧,因为你会觉得假,这就跟,喝醉了想约女孩子出门,女孩子出门一半,眼见得手,又回去了,于是疯狂发消息让姑娘再出来这种行为,换了谁,能好受?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写道歉信,得不到效果的原因之一,不真诚,所做的一切,看似付出,其实暗藏着自私,就差眼里写满了我想得到的欲望了,会让人觉得可怕,甚至有些人,谈恋爱的时候,一首诗都没写过,分手了,道歉信一下几千个字起步了,会让人觉得虚伪,何谈恢复关系?
一体化是什么意思呢,可能你从来没有在挽留中听说过一体化这个词,没错,这个词也是我结合临床心理学得到的成果。
为什么很多人在分手的初期,明明前任态度还可以,但是渐渐地就越来越坚决了,甚至删除联系方式,其实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做到感情一体化。
很多人在分手初期,很难适应失去了对象的生活,尤其是那些一起生活过,或者彼此经常见面,经常联络感情的情侣,明明不断地劝说自己放下,但是一看到有关前任的事或者物,就忍不住发消息过去打扰,最常见的就是长篇大论地写小作文,这就是没有处理好感情中的一体化。
其实,很多人消息轰炸+发小作文,本质目的都不是为了挽留,而是为了发泄情绪,因为很多人其实都很清楚,消息轰炸+小作文这些行为,是会影响到前任正常的生活的,也有可能会导致对方更厌恶自己,是不利于挽留的,但是很多人还是这么做了,并且这么做了,还会给自己找理由,说自己以为这样可以挽留,但是可以好好问问自己,难道真的一点没想到这样做会不利于挽留吗?
这说白了,就是没有处理好感情的一体化,分手后所做的行动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想让对方回消息来安慰自己短暂不适应的心理,即使对方回复的态度不好,也觉得总算能回消息,这个如果再恶劣点的,比如分手了去对方家门口堵人的,可以说是谈得上自私了。
而我所说的一体化,就是在分手后,不要从恋爱的感觉中抽离出来,仍然要把自己放在和前任相结合的地位中,甚至可以给自己做一个心理麻痹(临床心理学的应用)—— 每次行动前暗示自己并没有分手,只是产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再想消息轰炸或者发小作文,这样的行动就会得到一定的减缓,因为如果处在恋爱的关系中,你就没必要这样的歇斯底里,也会考虑到这样的做法会影响感情。
这一点,其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挽留的逻辑,不仅仅是寻找到正确的挽留方法,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的,且常常被人忽略的,就是没有及时停止错误的方法,如果你只是一味地采取了正确反而错略,却依然放纵自己肆意妄为,不顾前任心情生活的行为,那么挽留,只会是一减一得负的作用。
在前两点,即真诚和一体化都处理得当之后,就可以进入挽留的正题,即动机合理性。
《社会心理学》中阐明了一个观点,个人要为自己的个体化行为出合理性的动机解释。
这一点我在研究过后引用到了挽留中,并且在多个案例中,有很显著的效果,所以这里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就如观点所说,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这就好比,你端起了这碗饭是因为饿或者因为馋,甚至你要说是因为看着这白乎乎的饭,觉得好看,所以你选择食用它,这些都是合理的,并且被大众所接受的动机解释,但是你要是说,因为我想看书了所以我端起了这碗饭,那就是典型的动机不合理性,就像你去街上要饭,你说你要饭的原因是因为你热爱大街,你看看有没有给你捐钱,人家只会觉得你奇怪,说不定还会啐你两句。
那在挽留前任的过程中,我为什么要引用这点呢,这点其实是一个辅助性的作用,目的是为了让前任更好地接受并消化你的行为所传达出来的动机,而这,也是为什么沟通在挽留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而为什么有些人写道歉信得到了前任的回眸,有些人的道歉信前任刚看两句就撕了呢,就是因为动机合理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这也是为什么前文我强调的,不建议乱搬网上的挽留技巧。
也许你只在帖子里看到了别人写了一封道歉信所以挽留成功了,但是也许你忽略了对方在写道歉信之前,就已经做过相应的铺垫了。很多人在断联一段时间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把道歉信发出去了,这其实是很突兀的,我们用正常的逻辑想问题,哪个正常人会突然消息一段日子一句话不说,一发就是一封大几千字的信?前任毫无准备,只会觉得被冒犯到了,这就好比,你追一个女孩追了三年了,三年里你啥也没做,甚至连一个瓶盖都没别人拧开过,到了第三年直接掏出个钻戒,你看看人家姑娘会不会白眼一翻说你耍流氓。
而我们要怎么利用动机合理性这一点来辅助自己更好地挽留呢?
这里有一个最简单,且实践性最强的方法,是我自己研制出来的。(当然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寻求些专业的帮助,而不要一味地自己盲目尝试)
就是——铺垫。
这一点看似很简单,说出来谁都会做,但是问题在于怎么做好。
这就是铺垫的效果。
在挽留中其实也可以借鉴,分手初期大部分人很难忍住完全不给前任发消息,这是符合人正常的心理逻辑的,《美国精神卫生手册》中指出,“个体不应该过分压抑自己的合理欲望去促成一些目的的达成”,通俗化来讲就是,我们在分手初期,有欲望,有情绪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们不必过分地苛责自己,压抑自己,如果想发消息,那就发,如果想发动态来抒发情绪,那就发,甚至,如果想写道歉信,那就写,这些事其实是可以做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如何让这些行为尽量不要给挽留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最好能推动挽留进度,一个最行之有效且易操作的方法,就是进行铺垫,这个铺垫,学术上也称之为——行为美化,《社会心理学》中指出”经过修饰的个人行为,将更大程度地被其他个体化、集体所接受“。
那这个铺垫/行为美化,在实操上要怎么顺利地开展呢?
我就拿最简单的分手后发朋友圈来举例,同样也是我接手的一个案例(经过学员同意,将他的案例分享出来)。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处理好动力合理性,女朋友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你就这么突然地发了这种跟你的行为完全相违背的内容,只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从女友视角来说,跟你谈了一年的恋爱,365天里天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的,这就是你的性格习惯,怎么分手刚没几天,突然性情大变?而且改变的那么极端,一下就从极其负面变成极其正面了?整个朋友圈都透露着虚假两个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分手后发朋友圈没有效果的又一原因之一。
接下来就是这一点的实操举例,纯干货,认真看!
找到我之后,他依然想坚持发朋友圈这条路,于是我指导他通过沟通进行一系列的铺垫, 比如说在他发朋友圈之前,我指导他跟女朋友先进行了一些线上的沟通,我让他先表示了自己分手之后的一些伤感情绪,(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展示真诚的敲门砖,但是注意不能字数太多,否则就变成矫情小作文了,要把握好度),然后再对自己之前的朋友圈行为进行了委婉地解释“之前看了一些书,说发积极向上的朋友圈能给自己带来心理暗示,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一来,既不会显得自己突然性情大变很突兀,又能合理地为自己的动机做到合理,还能委婉地展示自己已经在进行一系列的改善,让女友重燃对他的希望。
当然,这只是一个举例,并不适合所有人的所有情况,不建议大家看了这一段之后直接抄下来发给前任,具体的问题还是需要具体的分析,就如我前文所说,没有哪一种方法是通用于所有人的,举例只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而不是毫不动脑地直接抄用。
在处理好动机合理性之后,接下来就进行如到挽留最重要的阶段了,之前的几点可以说是为接下来的这三点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也是为了某一个步骤失败准备好后撤方案。
挽留其实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里我为什么要提到后撤这个概念呢?因为挽留是两个人的互动过程,而不是一个人的把控全局,即使我们能把挽留方案设计的天衣无缝,也不代表事实进度就会按照我们所预想地去发展,计划赶不上变化,感情中,也是有很多不可抗力的。
但是我们又不可能放任危险概率的发生,也不可能人为阻止一系列的不可抗力,所以我们需要为之后的挽留波动做好后撤准备,比如说我们的计划是通过发朋友圈让前任对我们改观,然后再写道歉信促进关系缓和,最后通过见面来恢复关系,那么我们要做到的后撤准备,就得是朋友圈失败了怎么办,道歉信效果不理想怎么处理,如果见面被拒绝怎么挽留,而不仅仅是把计划都做的很顺利,结果实操的时候出了问题,就束手无策的,在这里提一点,优秀的咨询师,会在为你做计划的时候,就安排好后撤方案,确保挽留过程中一直有一个PlanB 随时待命,只有这样,挽留才能最高效地进行下去。
能走到这一步,差不多也说明你的挽留已经走的比较顺利了,但是这一步也可以说是挽留中最危险的一步,因为涉及到情感的问题了,如果说之前的步骤都是不痛不痒的朋友姿态的话,那么这一步如果处理不好,是很容易被拉黑甚至警告不要再打扰的。
所以在这一步,我建议做好多个后撤准备,因为据我所接手的案例统计,差不多又六成的学员会在这一步陷入挽留的僵局,而一旦不能快速从挽留僵局中走出来,那么挽留的成功率就会被打很大的折扣。
好了进入正题,诠释情感障碍,也可以理解为着手解决之前的情感矛盾,注意,这一步仅仅适合于那些分手原因不涉及现实问题(买房、结婚、彩礼、长辈不同意、条件差异等)的人群使用,或者因为情感问题占分手比重较大的人群也可以斟酌使用。
首先,需要我们整理出过往的所有矛盾点,这一步是我参考《临床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而总结出来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人分手后能说出一堆分手的理由,但是往往却表述的不全面,带有的主观判断性太强。
所以我建议那些正在挽留,且没有眉目,暂时还没找到合适的挽留路径的朋友,可以着手从这一步做起,这一步也是我最不建议偷懒的一部分,我更建议以笔头的形式记录整理下来,虽然现在的科技互联网都很发达了,很多工作文件都是采用文档的形式来输入了,但是《临床心理学》中仍然指出“认知行为疗法需要以笔记的形式来完成,这极大程度地有利于整体治疗的进展。”,而科学依据就是,笔记的形式更容易加深内容在人脑中的深度以及停留时间长短,并且笔记的形式更容易让人在记录的同时思考,不容易遗漏一些比较重要但是却被忽略的内容。
在矛盾点整理完成之后,诠释情感障碍,指的就是解决核心矛盾所遗留的问题,这个是我们需要首要去解决的,因为每个人的感情矛盾的构成都不可能是单一的,有些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细碎的矛盾点,我们很难在挽留的过程中全部解决,况且挽留也是有时效性的,真等所有的矛盾都解决了,估计人家也快跟其他人结婚生子了,所以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只要着手处理核心的1-3个矛盾点就好,至于如何解决核心情感问题,下文中有详细讲解(即挽留的四大方法论)。
朋友圈封了怎么才能知道 第3篇
建设朋友圈有一个看起来很学术很专业的代名词,叫做二次吸引,通过提升自己的吸引力,来引导前任跟自己重新在一起。
但是这种操作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也是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第一点,彼此认识不超过三个月
这一点我为什么放在第一位呢,因为太重要了,重要到,这一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次吸引的本质,是通过提升自己的魅力来挽留,但是,如果两个认识已经超过三个月了,甚至更久,那就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认识那么久了,前任对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脾气已经有所了解了,甚至那些认识七八年的人,豪不夸张地说,对彼此的了解可以称得上是对方心里的蛔虫,这种情况下,你要提高什么吸引力?而且挽留是有时效性的,一般来说在分手之后的两个月是黄金期,你别说要吸引个一年半载啊,一年半载前说不定前任都已经忘记你是谁了。
那么,你要提升什么?
容貌?一两个月,你能暴瘦30斤?
外形?一两个月,整容恢复期都没过呢。
性格?几十年养成的性格,几十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一个负能量满满的人,几十天你就变得积极向上了?还是通过朋友圈展示的?
我就问一句直接的,你加上一个人好友,他朋友圈都是晒的豪车,你就会100%相信他是富二代吗?
朋友圈,是不具备说服力的,很多人朋友圈发自己积极向上,可是他们的朋友真的觉得他们积极向上吗?甚至会觉得他们有些刻意,显假。
再说了,就算你通过朋友圈,让前任相信你的性格缺点改变了,但是一到正式相处又原形毕露了,那是不是可以称得上欺骗性质了?
别跟我说你一两个月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哦,如果真的这么容易,那心理学我想就不存在了,那些负能量的人,一两个月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世界上也不存在难以调教的孩子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了。
我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上学那会,经常听说有些孩子粗心大意,粗心大意,这个甚至算不上性格缺陷了吧?但是他们多久改正了呢?有些人好几年一直到毕业都没改正。
你看,就这么个小小的行为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呢?你凭什么自信地认为你可以通过一朝一夕改变自己的性格缺陷甚至感情缺点呢?
第二点,彼此没有在一起生活过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结婚前要一起旅行,就是因为在一起密切地接触几天,是最快地了解一个人的方式。
况且只是几天,有些人同居在一起就是好几个月,大半年,别说性格行为习惯了,就是你刷牙习惯左手还是右手,开冰箱习惯先拿水还是饮料,甚至你一个眼神要说什么话都摸的一清二楚了。你的一些性格缺点,比如暴躁,说话急,负面情绪重,说话不考虑别人心情,生活自私等等,这些,都已经一点一滴地刻在你们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了。
而同居过多的人多半分手是因为矛盾的累积,说句直白的,就是忍你忍够了,这种情况下,你会相信一个平时十句话八句话都在伤人的人,一分手,就变得性格温婉,体贴,照顾人心情吗?
而且,还是一分手,就开始发积极的朋友圈?
你会通过朋友圈相信一个和你朝夕相处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人,性情大变?
这里我一定要强调,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过,分手后,千万千万不要采用二次吸引打造朋友圈的方式去挽留,很容易导致前任觉得假,甚至看也不想看的负面效果!!
第三点,没有被删除联系方式
这一点其实最让我匪夷所思,很多人找到我的时候,告诉我,打造朋友圈个把月了,毫无效果,一问,打分手起联系方式都给拉黑了,这种情况我是真的真的不理解,联系方式都拉黑了,你朋友圈做给谁看的?当务之急不应该是想办法把联系方式加回来吗?甚至很多人被_说,自己发了朋友圈,共同朋友看到了,也会传达到他那边。
我就提几个逻辑。
1.前任都给你拉黑了,说明对你的动态已经不太感兴趣了吧?那么你为什么会认为共同朋友转达了你的朋友圈他会感兴趣呢?前任说不定会直接“好了别说了不想听那个人的事”
2.共同朋友毕竟是朋友,不是你的私人管家,且不说人家也有自己的生活,谁有空一天到晚盯着你的朋友圈研究啊
3.通过让前任看朋友圈来转变观点已经很低效了,还要考虑到有些前任不太看朋友圈,前任不愿意打开你的朋友圈等等因素,最后还要通过朋友的转达,且不说有没有朋友来帮你转达,这一步一步的,效率有多低不用我来算概率吧?
而我一直强调的,挽留是有时效的,不可能在这么低概率的情况下,一直耗时间吧?
第四点,分手后前任不厌恶自己
如果说两个人分手之后,还像朋友一样相处,那也许还可以通过打造朋友圈来改改印象,但是很多人分手后,前任都对自己都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有的甚至连消息都不想回,看见你就烦,听见你的事就抓狂,这种情况下,你指望他天天翻你朋友圈?
你可能要说,可能前任无意间看见呢?
我觉得吧,在挽留中就不要报侥幸心理或者对自己太自信了,我就随便打个比方,一个你很讨厌的朋友,当他的动态出现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赶紧划走,甚至赶紧屏蔽吧?
不要低估前任的负面情绪,而想让这种负面情绪自然地消解,那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很多人都耗在打造朋友圈——断联的思维怪圈里走不出来,不仅耽误了自己的挽留黄金期,甚至有些人在这个低效阶段,前任有了新欢,那就得不偿失了。
朋友圈封了怎么才能知道 第4篇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
这就是很多人不理解的,为什么热恋期写信前任很感动,分手后写信前任觉得反感。
因为人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生物,而非一个没有灵魂的物品啊。
感情是会有变化的,不可能分手前后永远一个态度。
况且,分手后,前任已经不那么喜欢你,甚至因为一些事有些厌恶你了,你在他眼里,就是A一般的存在,跟热恋期他眼里你是B一样的形象,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你再写小作文一般的道歉信,人家只会觉得你矫情,觉得你婆婆妈妈,甚至觉得你想纠缠人家,会感到恐慌。
而这里,我需要告诉大家。
其他情况,均不适用,或者,使用请谨慎,效果可能不尽人意。